諸葛亮簡直像神一樣存在,為什麼會生了一個非常普通的兒子?

2020-12-19 歷史百家爭鳴

三國時期是一個群星閃耀的時期,這個階段是一個軍閥割據的時代,各個勢力之間不斷的挑起戰爭,因此對於人才的需求也是一個井噴時代,這個時候的謀士也是非常的多,比如曹操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荀攸等五大謀士,東吳有魯肅、陸遜、周瑜等等,蜀國雖然比較弱小,但也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才。

這些人不管誰拿出來都能好好說說,尤其是蜀國的諸葛亮,那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劉備在沒有諸葛亮之前,頂多算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英雄,有了諸葛亮以後就迅速擴張,並佔據荊州、益州、漢中等地,成為三國中的一個不可小覷的勢力,而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也被世人廣泛稱頌,尤其是劉備託孤給諸葛亮與曹丕託孤給司馬懿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在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就追封諸葛亮為忠武侯,到了東晉時候就因為諸葛亮的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此後的唐宋元明清都對諸葛亮進行了追封。

人生如諸葛亮可以說是此生無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最早形容諸葛亮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可以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其後代卻不怎麼出名,諸葛亮的死對頭司馬懿的兒子、孫子都算是當時的佼佼者,如兒子司馬昭,孫子司馬炎等等,這些也都是有才之人。

在生孩子方面也是如此,司馬懿有九個兒子兩個女兒,而諸葛亮算上養子只有兩個,沒有女兒,雖然傳言諸葛亮有女兒,但都沒有被證實,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來說子嗣多少的事情,眾所周知,司馬懿追隨的曹操和曹丕,東晉的江山是曹魏打下的基礎,司馬懿只是眾多武將謀士中的一員,無需多操心,有曹操、曹丕、曹叡來決策,司馬懿只要認認真真工作就行了,因此司馬懿可以毫無旁騖的去對待自己的家人,那就敞開了生吧。

而諸葛亮則不然,雖然劉備這邊有五虎上將,但是全盤大局都由諸葛亮來把控,所以才有諸葛亮鞠躬盡瘁的說法,因此諸葛亮壓力很大,對於自己的婚姻生活自然產生很大的影響,就如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大,很多人本身很健康,但是卻遲遲生不出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而後代與諸葛亮的差異上,這點真的不好解釋,畢竟是 遺傳學的問題,遺傳是具有多種可能性的,諸葛亮的親兒子是諸葛瞻,諸葛喬是諸葛亮的養子,是諸葛瑾的兒子,因為諸葛亮四十多歲一直沒有兒子,因此過繼過來的,諸葛瞻算是諸葛亮老來得子。

諸葛瞻從小就展現了記憶力超強的一面,諸葛亮卻擔心諸葛瞻過於早熟,恐怕難成大器。諸葛亮在給長兄諸葛瑾的信中曾經說:「瞻今已八歲, 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諸葛亮在臨死之前曾經做《誡子書》,教導諸葛瞻成為一個謙虛而又有品德的人。

但是相比於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諸葛瞻實在是太過平庸,可能諸葛瞻比一般人聰明,但是相比諸葛亮卻是拍馬也趕不上的,當然在忠誠這方面,諸葛瞻還是跟父親諸葛亮一樣的,在曹魏大軍來襲的時候,諸葛瞻和長子諸葛尚以身殉國,為蜀國最後盡忠。

諸葛瞻的成就遠不如諸葛亮除了外界環境的影響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遺傳,諸葛亮死的時候諸葛瞻才8歲,因此不可能得到諸葛亮很好的教育,而諸葛瞻雖然很早就聰慧,但也是跟普通人比,因此可以看出,諸葛瞻本身的智商就沒有諸葛亮那麼高。

這就得通過一個理論來回答,那就是均值回歸,這本身是一個金融概念,意思是股價不可能一直漲或者一直跌,總會回歸到均值的附近,人類智商的遺傳也是如此。

現在很多人的父母都是學霸清華北大畢業,但是孩子卻是年年倒數,這就跟諸葛瞻的情況一樣,通過家族智商遺傳震蕩圖就很好理解,就像人的長相、一些病症會遺傳一樣,人們的智商也同樣會受到遺傳的影響。對於智商的遺傳而言,是需要進行繳納一些稅費的,而且它的稅率要高達約三分之一。

這就很理解諸葛瞻為什麼顯得那麼平庸了吧,因為諸葛瞻的智商回顧均值了,同樣的這個理論也適用於司馬懿家族,可以說司馬家族的智商在司馬昭的時候達到了頂峰,司馬炎是下降的只不過沒那麼厲害,而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就一下到了低谷,可以說是最明顯的一個表現了。

不能一味怪罪諸葛瞻,畢竟身為諸葛亮的兒子,他比誰的壓力都大,而遺傳又是回歸均值,諸葛瞻也是很無奈啊。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三國演義》中那麼神嗎?
    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很多人因為羅貫中吹諸葛亮實在吹得太猛了,因此產生了逆反心理,從而對諸葛亮一頓批判,批得人家孔明好像無才又無德。
  • 被諸葛亮崇拜的樂毅,猶如神一樣地存在
    諸葛亮帶著書童,背著鋤頭在龍廟的時候,常常自比管仲、樂毅這些大政治家。管仲是一代名相,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受人尊崇的,他輔佐齊恆公,讓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而樂毅是一代名將,以弱勝強,帶領燕國擊敗了實力強大的齊國,還幾乎滅了齊國。
  • 諸葛亮到底有多少個妻子?揭秘:諸葛亮鮮為人知的一面
    說起諸葛亮,許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都是睿智、忠誠。為了國家,他掏心掏肺。就連去世時,也是在為國家統一的路上。為了家庭,他更是費盡心力。為了培育好自己的後代,他特意寫了一本書。然而,問題卻來了,諸葛亮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完美的人嗎?
  • 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一直以來,大家對諸葛亮的印象都比司馬懿好,為什麼兩人教出來的兒子,情況對比卻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呢?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教兒子做「君子」,而司馬懿卻教兒子做「小人」。這裡的君子、小人沒有涉及道德問題,只講了人辦事時的兩種態度。
  • 一個家庭沒有生兒子就是斷後嗎?為什麼?
    傳統的婚姻都是女方嫁到男方家為人家生兒育女,兒女也隨夫姓,因而生男孩就是有後,生女孩就是斷後,這在民間已經是約定俗成的東西。老祖宗還有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思想在封建社會極為盛行。人類進入新社會,對生男生女已經沒有那麼看重,生男生女都一樣,不過在一個特定歷史時期,重男輕女現象還是存在的,尤其在農村,不生男孩一怕斷後,二怕被人欺負,所以造成現在幾千萬光棍的誕生 。而隨著高房價的來臨,男人娶媳婦成本的增高,年輕人生育觀念徹底扭轉,國家儘管已經放開二胎政策,但願意生二胎的人卻很少。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落後?不好說。
  •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真的預言過武則天會稱帝嗎
    諸葛亮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每個人都喜歡用神機妙算來形容諸葛亮,因此,有許多野史稱諸葛亮推算武則天在唐代可以稱帝,相比之下,筆者認為諸葛亮確實有自己獨特的謀略方式,但說諸葛亮能預測武則天成帝則是不可靠的。
  • 司馬懿的後代都是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為何卻很平庸?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有用大智慧的人啊,才華橫溢,可是為什麼司馬懿有兒子司馬昭和司馬師,都留名千古。但是諸葛亮的兒子在歷史上卻鮮有提及。我們來看看這是為什麼。還有一個原因,司馬懿和諸葛亮對自己孩子言傳身教的方法不一樣。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才華橫溢,在軍事上是一個天才,且性情很好,所以劉備才敢把劉禪託付給他,而不擔心諸葛亮會造反啊,可見諸葛亮真的算得上是一個君子,從沒想過要奪取劉家政權而自立為王。這比要攙扶一個傻子君王要輕鬆多了吧。
  • 司馬懿在教育兒子這件事情上高於諸葛亮?一個政治精英,一個草包
    這涉及到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於後代的教育問題,其實也並不是說司馬懿想讓自己的兒子成才,而諸葛亮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草包,而是兩者在各自的政權裡,對自己後代的定位不同,從而導致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於司馬懿而言,他所處在的一個政權是曹魏政權,在當時政權內部的派系十分複雜,所以司馬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龜縮自保息事寧人
  • JOJO黃金之風:布姐的兒子能力像喬魯諾,什麼情況!孩子無辜
    JOJO黃金之風:布姐的兒子能力像喬魯諾,什麼情況!孩子無辜原創動漫文章,請勿抄襲洗稿(素材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及刪)文/神漫談這集真的讓漫談大開眼界,梅洛尼的替身能力簡直匪夷所思,真正的實現對不孕不育的終結,而且在生孩子上面快速高效,漫談認為治療不孕不育的醫院應該拿他做代言人,比較好奇的就是娃娃臉到底是從哪裡出來的。
  • 為什麼三國時期,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而不是其他人
    那麼,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想,為什麼當時是劉備去請諸葛亮,而不是曹操去請諸葛亮,如果說曹操請出了諸葛亮,並且一直跟在自己的身邊,憑藉兩人的智慧和才能一定可以統一天下的,為什麼曹操沒有這樣做,而是劉備去請諸葛亮出山的呢?
  • 三國疑案:李嚴到底為什麼被諸葛亮廢除?與糧草無關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因病去世的。死後,李嚴哭得最慘。為什麼?李嚴是唯一能回憶起他的人,因為諸葛亮認為李嚴是唯一能回憶起他的人。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來看看李嚴在蜀漢時期的官職。首先,李嚴是荊州人。諸葛亮雖然也是荊州學派,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李嚴只是荊州人。不能說李嚴和諸葛亮的荊州派一樣純潔。
  •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何他的兒子是庸才,孫子卻很生猛?
    在農村有種風俗,如果夫妻二人一直沒有生育,有時候就會代養別人家一個孩子,就好像做藥引子一樣,慢慢也就有了生育。不知道諸葛亮是不是也採用了這個辦法,反正靈驗了。等諸葛喬長大22歲的時候,也就是娶妻生子諸葛亮抱上孫子的時候,黃月英懷孕了。
  • 《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為什麼像個神仙?
    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大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每讀到「秋風五丈原」孔明隕落之時,便不忍再讀下去,似乎1700多年前的諸葛亮之死,依然會另今天的我們傷心不已。小說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神仙一般孔明。但是毫無疑問,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介凡人,那麼《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什麼要神化他呢?四川西部的一些地方,很久以前就有扎白頭巾的習俗,一千多年來一直如此。據說,這種習俗是在為諸葛亮戴孝。三國時期四川瀘州、宜賓一帶的長江被稱為瀘水,瀘水以南直至雲南和貴州的廣大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
  • 諸葛亮臨終前,阿鬥問了一個問題,諸葛亮頓悟:原來你一直在裝傻
    其中阿鬥是三國時期人物,劉備的兒子,原名為劉禪。為什麼說阿鬥扶持不起來?這件事還得從《三國演義》說起。羅貫中在小說中把劉禪描寫成不思進取,只會貪圖享樂之人。父親劉備去世劉禪直接繼承王位,蜀國被曹軍滅亡後劉禪選擇投降,最終被俘。被俘後劉嬋一直留在成都,後來司馬昭認為不妥便將他接到了洛陽。
  • 2年生了2個兒子
    親兒子,也不過只有劉禪。 東漢時期,是門閥豪族最為猖獗的時期。為了壓制門閥豪族,統治者皆會選擇努力多生兒子。相對於外人,顯然兒子更親近,更值得信任。宗室人丁越稀薄,越難控制這些不斷膨脹的門閥。而劉備呢?他既不像孫權,有親族作為支撐;更不像曹操,有25個兒子。宗室弱則門閥強,劉備入蜀稱漢中王后,人丁稀薄一直是他的心病,唯恐制服不了川蜀本地的豪傑。
  • 諸葛亮死之前劉禪問了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恍然大悟:原來阿鬥不傻
    在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英雄豪傑,像劉備、諸葛亮、曹操、孫權、周瑜,他們都是三國裡的人物。但是他們分屬不同的陣營。三國時期,三足鼎立,魏、蜀、吳三國爭霸。但是其中蜀國的崛起和衰敗都是十分的快的。好多人都會覺得可惜,明明坐擁諸葛亮這樣的人才、謀士,最後卻是最先滅亡的那個。
  • 五虎上將之一趙雲,他的兩個兒子為什麼如此平庸
    就像三國時期的關二爺,他的兒子也都不是等閒之輩,關平和關興都是蜀漢後期主要將領。而張飛的兒子張苞也不含糊,東徵西討也是諸葛亮調動的良將。張苞之勇猛不比其父親差,以至於張苞死訊傳出,諸葛亮痛哭流涕,口吐鮮血。那為什麼同樣是五虎大將的趙雲,他的兩個兒子卻如此平庸?趙雲之勇猛,無可挑剔。常山趙子龍的「常勝將軍」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為什麼要守荊州?派誰來守荊州?當你明白這三連問後,自然就會曉悟。荊州重要嗎?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這是諸葛亮三步走的第一步,荊州地界不是很大,卻有九郡。這九個郡的作用,便是戰略緩衝。
  • 真實諸葛亮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穿上神衣、走上聖壇,何力推動?
    能掐會算、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機智卓絕的諸葛亮簡直是《三國演義》中神一般的人物,他的出山成為時勢的轉折點,他的神機妙算推動著時局的發展。沒有了諸葛亮,三國簡直少了一種顏色和味道。但是,正史中以上都不對,都是後人依據自己喜好標準給諸葛亮憑空加上了神的外衣,讓他登上了聖賢之壇。
  •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像一個少年一樣成長
    每個人的少年因為經歷的事情不同,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因為陪伴的人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少年時代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是難忘的,不管那是好的還是壞的!我的少年時代是我一個人度過的,那個時候,我與父母不在一起,他們為了工作去了另一個城市,每一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相聚片刻。因為他們工作特別忙,即便相聚,也沒有更多話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