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曾隔空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喊話,希望在兩國民眾間推行共同國籍,他還飽含深情的表示,烏克蘭和俄羅斯,有著共同的過去和未來,從來都是兄弟民族,本應親如一家。
不過烏克蘭人可不這麼認為,除了東烏三個邦的俄羅斯人,幾乎所有的烏克蘭人,都對俄羅斯持排斥和仇視立場,而且一門心思,渴望斬斷和俄羅斯的聯繫,加入西方陣營。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明明是同宗同源的斯拉夫人,又在一個鍋裡吃了那麼多年飯,為何烏克蘭人卻始終和俄羅斯親近不起來呢?
一、俄烏的歷史淵源。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屬於東斯拉夫人後代,公元9世紀,東歐平原上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誕生,其疆域空前廣闊,成為歐洲最大的國家,莫斯科公國,只是眾多羅斯小公國中,很不起眼的一個。
基輔羅斯和拜佔庭、西歐北歐各國及阿拉伯諸國,都有著頻繁的貿易關係,在弗拉基米爾父子統治時期,基輔羅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繁榮昌盛,奠定了今天俄羅斯、烏克蘭共同的文化基礎和羅斯民族祖先。
蒙古鐵騎消滅基輔羅斯,建立金帳汗國後,昔日的莫斯科小公國,開始崛起,不僅消滅了金帳汗國,還代替當年的基輔羅斯成為東歐霸主。
12-13世紀,在大莫斯科公國第聶伯河的邊境附近,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他們稱自己為烏克蘭,也就是邊區的意思。不過這一區域因為戰爭,最後成為波蘭公國的地盤。
1648年,烏克蘭人發動起義,想要推翻波蘭的統治獨立建國,還向當時的沙俄皇帝表示,如果沙俄支持他們脫離波蘭,烏克蘭人願意接受沙俄統治,可沙俄拒絕了他們。
波蘭買通克裡米亞汗國,兩面夾擊,瀕臨失敗的烏克蘭人再次求助於沙俄。由於當時沙俄和波蘭領土談判破裂,因此沙俄將烏克蘭收於囊中,並賦予其高度自治權。
(北方戰爭)
二、獨立引起的血仇。
1700年,彼得大帝發動北方戰爭,徵調了大批烏克蘭哥薩克人,許多人為此喪命,同時彼得還以戰爭為由,強行取消了烏克蘭的地方自治權,此舉招致烏克蘭的上層貴族心生不滿。
烏克蘭人轉而與瑞典結盟,希望依靠強大的瑞典實現獨立。彼得勃然大怒,派出軍隊平叛,大肆屠殺哥薩克士兵,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血海深仇就此結下。
隨著俄國擊敗瑞典,烏克蘭的獨立夢想化為泡影,彼得制定法令,在烏克蘭推行俄語以及生活習俗,意圖同化烏克蘭,從此,烏克蘭人一直生活在沙俄的控制之下。
二月革命後,沙俄搖搖欲墜,烏克蘭看準時機,搶先與德國接觸,以提供商品的代價,換取德軍進入烏克蘭,幫助自己獨立。只是好景不長,德國投降後,蘇俄很快收復了烏克蘭,並對當地的烏克蘭人進行了殘酷的鎮壓清洗,舊恨未消,又添新仇。
(大饑荒中的無家可歸者)
三、蘇聯對烏克蘭的橫徵暴斂。
1922年,烏克蘭作為聯盟共和國加入蘇聯,靠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烏克蘭經濟全面復甦,在蘇聯工業化進程中,烏克蘭淪為整個蘇聯最重要的軍事工業生產基地,幾乎所有的重型武器都在這裡生產。
烏克蘭土地肥沃,適合農業種植,曾被譽為歐洲糧倉,早在蘇聯成立之初,就在當地推行強制收糧和集體化農莊政策,使得這個原本農業發達糧食富足的地區,在蘇聯政府的壓榨盤剝下,居然沒有足夠可供民眾食用的糧食,最終導致了慘絕人寰的「烏克蘭大饑荒」,近四分之一的烏克蘭人死於飢餓。
一些烏克蘭人認為,蘇聯對於大饑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本意是對烏克蘭的種族清洗滅絕。
這場災難加上後期史達林搞的大清洗,對於蘇聯的民族關係造成了不可癒合的裂痕。它直接導致了烏克蘭和俄羅斯這兩個同出一源的民族,自此失去了重新組成羅斯民族的可能性。
因此我們看到,蘇聯解體時,本和俄羅斯同一祖先的烏克蘭,卻率先和波羅的海三國宣布獨立,並且很快和西方國家眉來眼去,恨不得一頭扎進歐盟的懷抱,和俄羅斯撇清關係。
俄羅斯收復克裡米亞後,烏克蘭的仇俄情緒愈加高漲,加上美歐從中挑唆,使得這一對昔日的兄弟國家,關係極度惡化,再加上歷史上受到的壓榨和迫害,烏克蘭人當然不會親近俄羅斯。
(參考資料:《非常鄰國——烏克蘭和俄羅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