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篤實、神色莊重是否就能行事如君子

2020-12-17 麟開祥趾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論篤是與」,「論」是言論的意思,「篤」是篤實誠懇的意思,「與」字是讚許的意思。 對於「論篤」,舊注為「口無擇言」,這裡要注意的就是「口無擇言」並不是口不擇言,口不擇言是亂說,口無擇言是不選擇性地說,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表現出來的誠懇直言。這句話的意思就對說話篤實誠懇的人表示讚許。何晏在《論語集解》中說,「論篤者,謂口無擇言。君子者,謂身無鄙行也。色莊者,不惡而嚴,以遠小人者也。言此三者,皆可以為善人也。」論篤就是講口無擇言。《孝經》裡有「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意思是言行完全跟聖賢一致,時間長了我們不需要去選擇,言行自然就符合聖賢的要求。君子就是沒有卑鄙的、低賤的行為。色莊就是內心沒有惡念,容色自然莊嚴。

本章的譯文是,孔子說:「對言談篤實誠懇的人表示讚許,但(並不能判定)他真是一名君子嗎?還是僅僅表面莊重的一個人呢?」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於本章的注釋是「言但以其言論篤實而與之,則未知其為君子乎?為色莊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意思是僅因為他言論篤實而贊同他,就不能知道他是君子呢?還是裝出一副誠實的面孔呢?這說的是不可以言取人和以貌取人。孔子老師有高度的辨識人的智慧,但是有時也會看錯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孔子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宰予的能言善辯和澹臺滅明的外貌使孔子老師的判斷出現了失誤。孔子在強調,對於一個人的言談篤實應該給予肯定和讚許,但並不能由此來判定這個人是不是真正有修養。

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是認同朱熹的解釋的,但是他也提出「舊以此章連上章,朱子始別分為章」,就是說朱熹以前此章是與上一章合為一章的,是到了朱熹才將此章與上一章分開的。如果將此章與上一章合為一章理解,與朱熹的解釋則會有較大的偏差。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根據宋朝邢昺的注釋,孔子在回答完「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後,接著指出善人還應該反思是否做到了言論篤實、行事君子、神色莊重等方面。

相關焦點

  • 小人如油難待、君子如水易處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刪除君子與小人作為兩個對立面從古至今都存在,有君子必然有小人,反之亦然《菜根譚》中有一段:「休與小人仇讎(chou,二聲),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大致意思是說,不要與那些行為不端、搬弄是非的小人結下仇怨,小人自然有他的冤家對頭;不要向君子去討好獻媚,君子本來就不會因為私情而給予恩惠。
  • 推特封禁川普是否侵犯了言論自由?​不,這個問題就是錯的.
    如今大家在討論,推特封禁川普是否侵犯了他的言論自由
  • 平江六點半,篤實、無我
    如史料可靠,中國海軍歷史上倒也曾戰勝過小日本。 朱張最終開罪朝廷被冠以叛逆罪而殺。後來,朝廷因海運乏人又起用朱清之子朱虎、張瑄之子張文龍從事海運,逐漸成吳中大戶。
  • 君子慎獨,始終如一
    言行如一所謂慎獨,即能在他人看不見的時候,可慎重行事;在他人聽不到的時候,能不言妄語。「慎獨」一詞,出自秦漢之際儒家著作《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簡單來說,君子慎獨,言行如一也。
  • 詩經|君子偕老:子之不淑,雲如之何?
    《國風·鄘風·君子偕老》 先秦:佚名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十一章》 原文: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朱子解讀:懷,思念也。懷德,謂存其固有之善。
  • 什麼是「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之後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
  • 「罵伊斯蘭教」女孩的言論自由是否該被捍衛?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不過,米拉的律師馬爾卡Richard Malka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澄清說,米拉並非故意透露所在學校名稱,而只是在直播時「不謹慎地」問一名男粉絲「是否仍在這所高中上學」。米拉被學校「開除」後,憤怒的父親在《觀點》雜誌(Le Point)發表了一封題為《致懦夫》的公開信。
  •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不可不知的儒家智慧
    孔子所說的「君子有九思」,全面概括了世間人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他要求自己和弟子們一言一行都要認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這裡包括個人道德修養的各種規範,如謙、良、溫、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等,所有這些構成了孔子的道德修養學說,也是儒家的主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傳承、吸收。看看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做到「九思」中的那幾條呢?
  • 如何交君子,怎樣防小人,做好自己是關鍵
    經常聽到有人說,做人如何交君子,怎樣防小人。古代將人分為君子和小人;現代社會沒有將人有這種區分了,但在人們心中,有這種的區分意識:有德的人,沒有德的人;還有一種區分就是:老實人,聰明人。可見,老實人在大多人眼中成了無用的代名詞。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將交往看得很淡。
  • 《論語》:君子不重,則不威……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譯】孔子說:「君子不嚴肅、自重,就沒有權威,所學習的東西就不穩固。應該以忠誠信實為主。沒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過失,不怕去改正。」
  • 「君子不重則不威」和「無友不如己者」,理解偏差的很多
    「君子不重則不威」和「無友不如己者」,理解偏差的很多這兩句出自《論語》第一篇「學而」,第八章,原文是: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先來看「君子不重則不威」這一句,這句重點在於理解好「重」這個字。「重」,在這裡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指莊重、端莊,這也是常規的理解。但是它的第二層意思很少被解讀,「重」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指:擁有足夠的份量。在春秋時期,社會階層的等級和尊卑十分明顯,沒有足夠的社會地位,顯示不出一個人的威信或者威嚴。
  • 「罵伊斯蘭教」女孩的言論自由是否該被...
    針對米拉的言論,檢方就「煽動種族仇恨」展開調查,但最終決定不予起訴。檢察官Jér me Bourrier解釋說:「視頻中的言論,無論使用何種侮辱性的語氣,其目的只是表達對宗教的個人見解,而非煽動針對某種宗教信仰、某個族裔的仇恨以及暴力。」
  • 湯殷權《論語》講義:《學而第一》篇「子曰君子不重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原文】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翻譯】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則能遠離鄙陋和淺薄,以忠信為主,不親近和學習人們不如自己的地方,有過錯不怕改正。」
  • 周易乾卦,君子以自強不息
    (君子)能夠依據時勢乘著乾道六個爻象(維度)的陽剛之氣駕馭天道而行。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時勢)在乾道的支配下不斷地變化,事物能夠順應乾道變化各自歸正其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事物的生存和發展都是為了保全自己並與其它事物相得相合以實現整個生態環境的大和,於是利於人們堅持正道行事。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庶物,眾物。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後面還有啥?
    我們通常熟知的是乾坤兩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那麼,除此而外,後面各卦的象辭還有啥?現將《周易》各卦的象辭總結如下:1.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論語正義》中對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的解析之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可作出兩種解釋:一是為人不夠莊重,既無威嚴,也不能對其所學有義理上的更深更牢的認識;另一解釋為君子如果不莊重自然不夠威嚴,只有學習才能突破這種無知的鄙薄。《論語正義》中解釋這裡被稱為君子的是已出仕或未仕的,可以為天子諸侯及卿大夫解惑授業的人。不重者是指不夠尊貴的人,楊雄《法言修身篇》講什麼才是重而威的人呢?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思想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於二者的區別,《論語》一書中論述頗多,標準明確,佳句輩出,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第一,胸懷不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第二,價值觀不同。
  • 眾明星粉絲後援會禁娛,誰在頂風行事?請勿忘初心
    楔子近日,關於眾多明星粉絲後援會禁娛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諸多熱議,而之所以會這樣,大家是為了牢記歷史,勿忘初心,也就是為了深沉紀念,然而,在這樣的號召之下,依然還是有一些人在頂風行事。勿忘初心,傳播正能量,才是我們最需要做的不過,即便是在這樣的號召之下,還是有一些人在頂風行事,網絡上關於娛樂的討論不絕於耳,他們是誰的粉絲,是什麼樣的媒體人,或是有何不同的訴求,又或是他們為何明知故犯?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希望我們能夠有所明辨。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是而已。
  •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的愛情故事 日本新晉「第一夫人」真理子行事低調
    真理子向來行事低調,對政治不感興趣,幾乎不出現在鏡頭前,讓人們對這位日本新晉「第一夫人」充滿了好奇。真理子(中)與市民合照其實,真理子向來行事低調,對政治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