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未來|疫情對流動兒童的心理影響有多大?

2020-12-27 澎湃新聞

城市的未來|疫情對流動兒童的心理影響有多大?

澎湃新聞記者 吳英燕

2020-12-24 16:32 來源:澎湃新聞

雖然新冠疫情還在繼續,但學校教育已從網課回歸到課堂。大眾對疫情期間「紅極一時」的網課模式褒貶不一。在教育領域的學術研究中,也有不少與疫情相關的課題和討論。

12月21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舉辦了第九屆「城市的未來:外來兒童教育政策研討會」。在研討會上,上海師範大學陶行知研究中心主任陸建非教授與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人口流動與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陳媛媛教授的主題演講都與疫情對流動兒童教育影響有關。

陸建非調研了上海和杭州兩所以農民工隨遷子女為主要生源的學校,調研發現10%的家長從來不陪同,孩子獨自一人在家上網課,53.3%的家長表示偶爾在家陪同。至少有50%的學生沒有在聽網課課,而是在玩遊戲。上網課期間,學生沒有獨立的學習空間,31.1%的孩子反映在家上課的學習環境比較吵鬧。陸建非的實地調研與陳媛媛團隊的問卷調查在結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今年6月份,陳媛媛團隊對上海市16所小學3336名四五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校性質看,公辦學校有9所,佔比56%,民辦學校有7所,佔比44%;從學生戶籍來源看,上海戶籍學生982名,佔比30%,流動兒童中公辦學校711名,佔比21%,民辦學校1643名,佔比49%。

陳媛媛團隊研究發現,網課期間,超過50%的家長每周至少輔導孩子3-4天,並且流動兒童和上海戶籍兒童每周對子女的輔導頻率沒有顯著差異。

陸建非在調研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家裡沒有無線網絡,只能用手機上網,以所調研的杭州餘杭區蒲公英學校為例,學校共有2663名學生,其中15%學生無法上網課,而在疫情期間,因過度使用數碼產品,學生的近視率大幅上升。陳媛媛團隊研究也發現有32%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網課期間視力下降了。某小學校長在交流中提到,去年學校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是17%,今年是40%。

陸建非和陳媛媛的研究都提到了疫情對流動家庭的影響。陸建非在調研中了解到,受疫情影響,相當一部分受訪家長失業,以致在孩子開學後遲遲未能交學費,學校給予困難家庭提供學費減免或減半的優惠政策,盡學校最大努力,讓每個孩子能有書讀。

而陳媛媛將研究重點放在疫情期間上海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差異和原因分析上。

研究首先比較了上海戶籍兒童和流動兒童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差異。整體而言,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顯著差於戶籍兒童。相比上海兒童,流動兒童更容易感到焦慮和煩躁。

說明:學生對每個問題出現的頻率進行1-3分評價,取均值,其中1分代表「從不」,2分代表「偶爾」,3分代表「經常。」本文圖片均由陳媛媛提供。

那麼,導致上海戶籍兒童與流動兒童心理健康差異的因素有哪些?陳媛媛團隊分析認為,流動兒童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與外來人口家庭收入受疫情影響下降有關,但與家庭學習環境、家庭親子關係、學生疫情期間的活動情況、以及與班主任疫情期間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情況無顯著相關。

陳媛媛團隊在調研中了解到,疫情對流動家庭最大的影響是父母從事的工作更加不穩定,據調查,疫情導致流動家庭中至少一位家長工資下降的比例達到60%,高於上海戶籍兒童家庭的比例(40%),這個研究發現與陸建非的實地調研一致。此外,陳媛媛團隊發現,由於流動兒童的家庭收入更容易受到疫情衝擊,因此他們通過借錢、貸款維持正常生活的可能性高於上海戶籍兒童家庭。上述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家庭經濟壓力增加、家長的焦慮感上升,而家長的焦慮感則會直接傳遞給子女。

陳媛媛團隊還調查了疫情期間上海戶籍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學習表現。調查發現,與流動兒童相比,上海戶籍兒童每天做作業的時間、參加課外輔導班和興趣班的比例更高一些,而流動兒童每天運動的時間相對多一些,但總體上兩者沒有顯著差異。值得一提的是,絕大部分學生家長都認為疫情期間班主任是非常負責和比較負責的。其中,上海兒童家長和公辦學校的流動兒童家長認為班主任「非常負責」的比例更高。大部分班主任認為疫情期間與學生的溝通時間增加了,公辦學校的班主任認為增加了的比例高於民辦學校的班主任。

根據陳媛媛團隊的研究,總體上,疫情期間,流動兒童與上海戶籍兒童在學習上的表現並沒有明顯的差異,不過在心理健康上,流動兒童與上海戶籍兒童相比,更焦慮。這與疫情增加了流動家庭經濟壓力強相關。對此,陳媛媛建議學校需關注疫情後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需要關注收入不穩定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家長課堂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同時,進一步推進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適當對中小微企業和服務業減稅減費,保障低收入階層和流動人口的就業。

------

「城市的未來」關注3500萬流動兒童和6500萬留守兒童,呼籲改變1億中國兒童身份困局。本專欄由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縱橫計劃」資助,在此感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城市的未來,新冠疫情,流動兒童,失業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助力留守、流動兒童心理成長,肯德基攜手荔枝暖心發聲
    各地肯德基餐廳開展了面向當地留守、流動兒童的兒童節主題活動,與此同時,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肯德基小候鳥基金也於五月攜手荔枝(LIZI.US)共同發起「愛暖童心,聲聲不息」公益活動,在線上呼籲大眾留聲為留守、流動兒童送去關愛與支持,共同關注「小候鳥」們的心理成長。
  • 《流動兒童藍皮書》:回流不返鄉,是什麼讓他們流動又留守
    全文3200餘字,讀完約需7分鐘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中約有6%有過流動經歷,在高中階段的留守兒童中,約有15%有過流動經歷。流動、留守兒童是與大規模城鄉人口遷移相伴而生的兩大兒童群體,回流兒童則是更特殊的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整體看來,在學業、心理發展方面,回流兒童面臨的挑戰更大,這會影響他們自身的人力資本積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也是教育不公平的體現和社會人力資本的浪費。
  • 城市的未來|被遮蔽的留流兒童父母之痛
    正是北京的城市發展,為像王萍一樣的家庭提供了就業機會,讓他們有機會通過勞動,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但同時,城市的快速擴張,也讓這些生活在城市邊緣的家庭,時刻面臨被迫遷移的風險。每當城中村拆遷,都會有大量流動兒童被迫返鄉。這不僅因為他們父母擔心孩子居無定所,也因為拆遷常常波及附近的打工子弟學校,讓它們的生存變得岌岌可危。
  • 瑪氏箭牌助力「小禾的家-流動兒童社區」城市支教項目
    標誌著瑪氏箭牌正不斷深入廣州流動兒童社區,通過家庭、社區、社會三位一體的互助模式,持續助力「小禾的家-流動兒童社區」城市支教項目的建設與發展,關愛流動家庭兒童健康成長的同時,致力於改善本地流動人口福祉,建設更包容的流動人口社區環境,為廣州本地社區創造更多「美好瞬間」和「歡笑世界」。
  • 「回流兒童」群體存在嚴重心理和學業問題
    「『回流兒童』既容易被同學欺負,也容易成為校園霸凌者。」北京大學教育財政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映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經濟學,他同時一直在關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發現與人口流動相伴而生的「回流兒童」群體,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比較嚴重的學業和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 疫論·流動|娜拉不能出走會怎樣:疫情、流動和家暴
    【項飆按】疫情下,全球普遍採取了居家隔離。這一措施的一個關鍵預設是:家裡是安全的,家外則可能是危險的。但是對不少人來說,家並不是最安全的,而不能離開家則意味著危險。疫情中的家暴讓我們意識到,「逃離」這一流動方式對某些弱勢群體來說有多重要。當然逃離本身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魯迅預言,娜拉出走只有兩個結局:墮落或回來。
  • 流動兒童終於玩上樂高了,體驗高質量「玩中學」
    流動兒童每天放學後也能玩上樂高了!日前,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新橋村的流動兒童們收到了他們喜愛的禮物---數個「樂樂箱」。每個」樂樂箱」包括超過12套「六塊積木」、12塊底板以及可供15至20名兒童同時進行玩樂的各種樂高顆粒。
  • 守護流動青少年:讓未來不再被圈定
    但這群青年認為流動孩子同樣充滿創造力和可塑性;他們的未來,可以經由更多人的支持而獲得改變…… 青草的團隊成員也逐漸有了清晰的感知:孩子並非天生「後進」,只是他們在小小年紀已經被圈定了未來,許多孩子甚至覺得:世界紛繁複雜,與我無關。 看似熱鬧的線上社交、視頻直播和網路遊戲,成了他們選擇逃避的一個宣洩口。可問題出在哪裡?當初匆匆投身到流動子女教育問題的執信高中生們並沒有答案,他們想去改變,隱約覺得,「如果人生互換,或許我們也會無可避免地成了『後進生』」。
  • 未來十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會如何影響人類及世界?_鏡相_澎湃...
    跟許多人的看法不同,我認為疫情後全球市場會更發達,而不是收縮。有關疫情對未來十年的影響,我個人認為,疫情對人類基本的適應策略的影響並不大,其主要影響應該反映在政治層面上——不同國家在處理疫情上的措施與效率不同,必將影響人們對於不同社會狀況的評估。
  • COVID-19疫情過後,世界兒童未來在何處?
    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柳葉刀》(The Lancet)於今年2月18日發表「世界兒童的未來在何處」特邀重大報告,作者團隊針對COVID-19疫情對兒童的影響特別撰寫相關評論。
  • 從安全心理角度談城市軌道交通疫情下的應急管理
    這些預防措施有效地阻止了疫情通過城市軌 道交通廣泛傳播,但是不可避免地對城市軌道交通的正常運營和突發事件處置造成影響。員工在嚴峻的疫情風險和臨時增加的大量防疫措施工作壓力下,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考驗。與此同時,廣大乘客在疫情期間的焦慮和恐慌情緒容易轉變為 對城市軌道交通疫情預防措施的不滿宣洩出來,嚴重時會影響運營安全。
  • 樂高集團捐款五百萬元人民幣以支持中國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困境兒童
    上海2020年5月29日 /美通社/ -- 樂高集團於今日宣布將捐款五百萬元人民幣,為包括湖北省在內的十一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困境兒童和他們的家庭提供生活保障、防疫物資和創意玩樂的支持。這也是樂高集團繼今年二月向湖北地區捐款一百萬元人民幣及捐贈醫療物資之後的再次捐贈。
  • 讓愛在此刻流動——巫溪縣開展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心理團輔活動
    讓愛在此刻流動——巫溪縣開展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心理團輔活動 2020-11-30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沙市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十大創新品牌案例」新鮮出爐!
    比陽光耀眼的是孩子的微笑比碧玉無暇的是孩子的純真比蜜糖甜美的是孩子的問候兒童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核心,是城市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為推動實施《長沙市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讓尊重和關愛兒童成為公民素養、社會風尚和城市共識,建設溫暖、開放、包容的兒童友好型城市,今年7月至10月,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長沙市發改委、長沙市教育局、長沙市婦聯、長沙晚報社在全市聯合開展「長沙市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十大創新品牌案例」徵集活動,經過徵集申報、組織初審、公示投票和專家評審,評選出「長沙市兒童友好空間十大創新品牌
  • 聯合國發布多語言兒童圖畫書,關注疫情之下兒童心理健康
    但是伴隨生理疾病而來的心理傷害卻需要更長時間的恢復。為此,聯合國出臺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和精神衛生政策簡報,呼籲人們關注精神健康。為了幫助兒童理解和應對新冠疫情,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紅十字會等50多個世界人道組織還合作出版了一本故事書。
  • IDC:疫情影響中國列印市場出貨量下滑
    簡報中稱,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一季度線下交付方式受限和物流運力不足,商用市場採購大幅下滑,消費市場雖有旺盛需求,但也面臨交付的困境;而工廠復工緩慢和疫情反覆則將全面影響2020年第二季度的產品供應。IDC預計,中國印表機市場(主要包含噴墨、雷射、針式印表機等)2020年一季度出貨量同比將下滑21.1%,全年出貨量同比下滑8.3%。
  • 專家:新冠疫情的心理影響會產生四種趨勢
    來源:新浪財經新冠疫情會對左右經濟社會運行的心理產生哪些影響?資產管理公司Magellan金融集團(Magellan Financial Group)的投資專家Michael Collins對此做了分析。
  • 從人口流動,初窺城市群時代
    如果將視角拉長,你會發現無論是往東南方向流動,還是回流中西部,人口總是在向大城市靠攏。再從近年我國人口增長來看,90%的新增人口均圍繞著都市圈進行,有人就有資金的流動。  這就是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經歷的重要階段——城市群聯動和都市圈輻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口成了必爭的戰略資源。
  • 面對疫情,孩子出現死亡恐懼丨專家:家長不可不知的兒童心理失常信號
    華聲在線2月14日訊(大眾衛生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璐 通訊員 劉健美)「閉關宅在家,身邊一直充斥著電視、網絡、廣播鋪天蓋地的新冠疫情報導,這會讓孩子不斷感受真實的恐懼,害怕死亡,甚至出現兒童心理失常。」
  • 「回流兒童」問題值得關注
    【光明時評】日前,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編寫的《流動兒童藍皮書: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藍皮書中專章提出的「回流兒童」問題引發公眾關注。何為「回流兒童」?這是指那些至少有過一次跟隨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學的經歷,但由於各種原因又返回家鄉的兒童。報告顯示,與「非回流兒童」相比,「回流兒童」的學業成績更差,留級的比例也更高,達到了22%。在心理發展水平方面,無論是「回流兒童」還是「非回流兒童」,其抑鬱的風險都在60%左右,而其中「回流兒童」的抑鬱比例更高,達到了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