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傑:準確把握新時代國家治理的方向和原則

2020-12-25 中共中央黨校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往什麼方向走,是帶有根本性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我們要辯證地看到,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之所以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這兩大奇蹟,關鍵在於我們的國家治理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有定力;同時也要看到,如何治理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沒有先例。在面臨國內外風險挑戰、不確定因素明顯上升的關鍵時期,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好正確的國家治理方向和原則。

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治理國家

用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治理國家,是大國競爭的核心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歷史和實踐邏輯證明,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治理國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制度是人類社會活動的規範體系,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國家社會生產力狀況、歷史條件不同,制度建設的道路也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制度和治理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制度對於國家治理起著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作用。只有有了好的制度,才有可能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另一方面,沒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難以發揮作用。只有不斷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制度的效能,進而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麼是國家治理的方向?為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制度文明史的偉大創造,具有顯著優勢?為什麼中國制度為非西方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方案?從歷史合力論的角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先進思想,遵循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國家社會制度的第一原則,吸收、借鑑了人類社會制度文明的精華,不斷地改進和變革社會制度。

馬克思指出,新的社會制度是建立在社會所有制基礎之上,其生產的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原則,從理論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提出了未來新型社會制度建立的方向。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設想,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的思想原則,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共性,體現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制度區別於資本主義制度的最本質特徵。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實踐形式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堅持國家治理體系的根本原則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是指一個政府職能合理到位、權力邊界清晰,公共權力不缺位、錯位和越位的科學治理體系,是一個有效的規則治理體系;是一個依據人民主權原則,用制度保證權力廉潔、廉價,實現社會公正的一種治理狀態。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包括了一國政府的責任能力、執行能力、監督能力、服務能力,以及選人用人能力的現代化。

堅持國家治理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也是一個集合概念,主要指一切從事和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勞動者、建設者和愛國者。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是人類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生力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治國理政始終,就要推進社會全面發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用新發展理念實現新發展階段的高質量發展,就需要破除影響社會全面進步和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就要解決發展起來後遇到的更多問題和挑戰,解決經濟發展與政治和社會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如中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由傳統國家向現代國家轉型,必然面臨社會結構、階層和價值觀的分化和重構,社會矛盾導致的社會問題,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解決社會發展出現的特權腐敗、貧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資源破壞、環境汙染、誠信缺失等問題和矛盾。創新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創新就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用創新引領科學發展,激發社會發展活力和力量。只有不斷地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我國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核心是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解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把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統一起來。要穩健大膽地推進產權制度、分配製度和戶籍制度的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處理好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關係,用法治保護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這是關係加快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問題。只有經濟健康發展,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落到實處。

堅持黨對國家治理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總攬全局和協調各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保證了執政黨與參政黨團結一致,保證了國家和社會長期穩定。正因為中國共產黨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民主和集中相結合,匯聚各方面的意見和要求,才能形成全黨全國的共識,高效執行,步調一致。民主集中制具有決策民主、決策共識、決策效率的優勢。

堅持黨對國家治理的領導,更要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結合起來。長期執政條件下,要勇於自我革命,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化黨內監督,提高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有效規範和制約權力,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鞏固和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相關焦點

  • 推動法理學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同頻共振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找準與黨和國家制度建設緊密結合的法理學研究方向,才能更好推動中國法理學創新發展。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要堅持從我國國家治理與法治建設的實際出發,聚焦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法理問題,深入闡述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基本法理邏輯。
  • 政協委員劉俊傑:建立業主委員會黨組織 全面提升小區治理能力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5月23日訊 (記者 李夢盈) 「業主委員會作為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參與力量,在業主委員會中建立基層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全力打造『紅色業委會』,將會擴大黨在城市基層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強化黨對社區自治組織的全面領導,對『富強濱州』的建設也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
    日前,中央宣講團成員、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在《人民論壇》發表署名文章談到,「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並在實踐中自覺推進。
  • 把握「一條紅線」和「七個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根本指針,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二、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所處歷史方位的戰略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新時代。
  • 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時代觀國家觀社會主義觀
    主辦方供圖   《馬克思列寧主義源頭活水論——時代觀、國家觀、社會主義觀》由北京大學王東教授和劉軍教授合著。開幕式上,王東教授介紹了新書的寫作過程和主要觀點。這部三卷本著作,是作者長期研究的成果結晶。開創21世紀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形態,關鍵在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新特徵、中國新國情創造性地結合起來。
  • 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豐富與發展的理論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結合中國改革開放新特點提出系列新的執政方略和執政理念,「國家治理體系」就是這些新的執政理念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是黨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實際提出的管理國家的一整套國家制度。重視制度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當前中國經濟績效優、發展能力強,根源就在於制度設計好、治理效能高。
  • 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環境
    原標題: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環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要乘勢而上、奮力前行,科學研判國際國內大勢,釐清發展思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指明了「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
  • 西安翻譯學院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推動《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相關理論研究,營造學術創新氛圍,拓展學術視野,促進思政課教師的相互學習與交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建設水平,12月11日下午,由西譯社科聯主辦、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香港政務司長: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準確把握「一...
    張建宗表示,國家憲法日即將到來,今年又正逢《基本法》頒布30周年,他希望借這個機會闡述《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讓讀者正確認識到國家與香港特區的關係,正確認識「一國」與「兩制」的內在重要性。他在文章中指出,《憲法》是香港長治久安的根基,只有深刻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準確把握「一國兩制」制度。
  • 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指南
    在領導人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錨定法治坐標,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擘畫宏偉藍圖,指明前進方向。我們一定要深化認識,提高站位,切實增強政治自覺。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深刻把握「三大規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遵循。
  • 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環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這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大顯著優勢。因此,必須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 深刻把握新時代偉大鬥爭的理論內涵
    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走好新時代長徵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高揚革命精神,深入開展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從紅船精神的初心與使命中汲取不竭的動力。
  • 彭波| 論數字領導力:數字科技時代的國家治理
    而數據的資產屬性在「下半場」將真正得以凸顯,場景交換、萬物互聯、沉浸式傳播將指日可待,這不僅會引領新一輪的經濟產業變革,更將重塑社會,從根本上促成國家治理現代化轉型。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數字領導力已經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構成要件和值得深入探討的學術議題。
  • 加強黨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首要的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  (一)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黨的領導地位的政治界定。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 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下的茂名發展定位 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許志暉指出,在廣東縱深推進「雙區」建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深入潮州、汕頭等地視察指導,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和廣東改革發展指明前進方向、作出重大部署,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廣東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對廣東工作的關心重視和對廣東人民的牽掛關懷。
  • 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
    今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2020應急管理峰會」在人民日報社隆重舉行。我謹代表清華大學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領導和來賓致以誠摯的歡迎!應急管理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李煒:工業網際網路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進入新時代,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已被廣泛認知,由此帶來的生產力變化必將帶來生產關係的深層次變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也必將隨之適應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深入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要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
  •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牢牢把握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有學上」的問題基本解決後,家長對「上好學」的訴求自然就上來了,為什麼「擇校熱」高燒不退、為什麼校外培訓治理這麼難?背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需求推動的。三是國家戰略要求。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需要、主要大國之間競爭的加劇,讓全社會對高素質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的渴求十分強烈。《人民教育》:在很多地方和學校,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研究討論的熱點。
  • ...中核新徵程丨中核四0四:肩負使命擔當推進新時代國家核基地建設
    面向「十四五」,四0四黨委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核工業和中核集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集團公司新時代「三位一體」奮鬥目標以及對四0四的發展定位,堅持聚焦主責主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加強黨的領導為統領,以完善公司治理為支撐,全面推進新時代國家核基地建設,推動我國早日建成核工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