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熟悉的他的人,會從他的作品中看到藝術上的「泰坦」。不熟悉他的人,會從他的作品中看到黑暗的風格,但依然能感受到震撼的效果。在荷蘭歷史的進程中,倫勃朗被評為荷蘭藝術史上最閃耀的一顆星,黃金時代的佼佼者,與世俗偏見抗爭的悲劇藝術英雄。也正是倫勃朗,讓荷蘭的藝術黃金時代更發光彩,這次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名傳奇的藝術大師——倫勃朗。
倫勃朗的求學生涯
倫勃朗,是一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族孩童,1606年7月15日誕生於荷蘭共和國時期的萊頓,寬裕的資產階級家庭條件,讓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之中,倫勃朗能追求自己的愛好,生活上的事情從來不會讓倫勃朗困擾,在這樣的保護傘下,倫勃朗安心的走向自己的夢想目標。
倫勃朗自畫像
年僅16歲的倫勃朗就步入萊頓大學學習法律,但是因為自己對藝術的追求,鍾情於藝術發展的倫勃朗為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大學進修的機會,在萊頓成為一名畫家的學徒。處於十七世紀的荷蘭,是藝術發展的黃金年代,在萊頓學習了藝術上的基礎之後,為了更深的造詣,倫勃朗開始告別萊頓這個地方,自身前往阿姆斯特丹,拜師到彼得·拉斯特曼的門下。
彼得·拉斯特曼從小受到藝術文化的烘託,後來在荷蘭著名畫家楊·皮泰爾索恩·斯韋林克手下當過學徒,在羅馬受到了卡拉瓦喬的影響,畫風精美不說,對於作品的明暗對比上更是有一定的造詣,畫作的細節和筆觸都能展現得十分的細膩,各方的畫作技能也很熟練,倫勃朗就在此大師門下學習。
倫勃朗畫像
倫勃朗跟隨拉斯特曼這名能熟練運用光影技巧的大師,自然而然很重視明暗的布置和運用,在畫室還學習並掌握了素描、油畫、蝕刻版畫的畫畫技巧,天資聰慧、好學的倫勃朗年僅22歲就能開畫室招收學徒。
22歲的倫勃朗回到自己的故鄉萊頓開啟了自己的教學歷程,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荷蘭藝術發展到了「黃金年代」。25歲的倫勃朗又再一次踏上徵途,前往阿姆斯特丹,才華橫溢的倫勃朗迅速的在阿姆斯特丹成了名,成為阿姆斯特丹的著名肖像畫家。
倫勃朗的阿姆斯特丹「升職記」
屬於黃金時代的荷蘭阿姆斯特丹,貴族和資產階級需求畫作的量越來越高,有才華的藝術家售賣自己的畫作和幫人作肖像畫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隨著產業的發展,荷蘭也新興起了很多貴族階層。
《杜普教授的解剖課》
初出茅廬的倫勃朗,雖然擁有高超的畫作水平,但是在人才遍地的阿姆斯特丹卻並不閃耀,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成名也相對簡單,因為在優質的社會環境中,是對有才能的人有相對包容性的,在倫勃朗26歲的時候,完成了一筆來自貴族的訂單,憑藉自己精湛的畫作技巧和活靈活現的生動構圖,這作《杜普教授的解剖課》一舉成名。
因為初出茅廬的畫作,讓倫勃朗年少成名,訂單接踵而至,賺錢賺到手軟,職場得意,情場上也相當得意。1634年,倫勃朗還迎娶了身為名門的妻子薩斯基亞,妻子的父親是前任的瓦登市市長,叔叔是阿姆斯特丹的第一畫商。迎娶妻子的生活,就如同高富帥迎娶白富美一樣的小說劇情,正因為年少得意,情場勝利,倫勃朗年紀輕輕就達到了很多人的終極目標。
倫勃朗《花神》
年輕氣盛時期的倫勃朗作品,大多都是以油畫和素描、版畫為主,展現自己最優質的人生美好生活。
年少成名的倫勃朗,利用自己的名聲和家族的關係和接到手軟的訂單,開了一家畫室,裡面有眾多的學徒,學徒最高達到了50人。就如同我們日常看的電視劇,倫勃朗就類似影視作品中「高富帥」一樣的角色存在,擁有美人歸,才華橫溢,住在高檔的阿姆斯特丹的富人區,擁有一棟價值1.3萬荷蘭盾的豪宅。
倫勃朗的豪宅直到今天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他的豪宅中儘是世界各地收集的收藏品、古董、首飾等奇珍異寶。處於這個時期的倫勃朗,用自己嫻熟的油畫技術和當時高產階級的富豪貴族們的審美趣味相結合,能準確的切合所需畫作人的意思,價值高的訂單量接踵而至,這讓年輕的倫勃朗成為了一方富豪,倫勃朗這個名字也在荷蘭名聲赫赫。
倫勃朗《猶太新娘》
命運的轉折點《夜巡》
處於人生巔峰的倫勃朗,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意境,而倫勃朗也萌發了屬於自己的創作手法,在這樣的人生巔峰之中,一個來自阿姆斯特丹射擊公會的訂單,讓倫勃朗從人生巔峰走向人生低谷。
《夜巡》這一部作品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是倫勃朗向色彩的黑暗方向行駛的第一步,也是倫勃朗朝著自己方向前進邁出的一大步,但是卻是讓自己走向人生低谷的第一步,也是處於人生巔峰的最後一段歷程。
《夜巡》
《夜巡》是一部群體的肖像畫,在當時追求色彩極致展現的倫勃朗,加入了自己創新的元素,黑暗和色彩光影,在後世我們稱這樣的畫作手法,稱作「倫勃朗光影」。
在人物描繪的45°角的位置,設立一個立體的光源,讓被照射的對象,呈現出明顯的、豐富的明暗效果,能展現出人物的立體感。圖中就是經典畫作《夜巡》中的一角,在塑造立體感的同時,另一端,會呈現出一個倒三角的光亮區,這樣的手法,往往能通過明暗光線的聚焦,就像舞臺的閃光燈下的主角人物一樣,能展現出被描繪者的精神世界和內心世界。
在上圖的作品之中,「倫勃朗光影」不僅僅讓整個畫面有了打光的感覺,畫面明亮,還熱切延伸了畫面的微觀部分,便於塑造衣服飾品珠寶的肌膚、紋理,在其中烘託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最簡單的肖像畫中的巔峰之景。
《夜巡》細節
這幅《夜巡》在後世被人們稱為最傑出的作品。這幅畫作長3.6米,寬4.37米,光與影的戲劇性對比,雖然是靜態的畫面,但是反襯出動態十足畫面,就好比一幅畫,你仔細觀賞,你會發現,畫作的居然能展現出類似舞臺劇中活靈活現的效果,這幅畫作的精彩,在現代贏得了無數的掌聲,是一副充滿倫勃朗藝術野心且超越時代的作品。
放到現代來說,倫勃朗的《夜巡》是一部當今社會都無法超越的作品,但是在倫勃朗的年代,這樣具有鮮明的開闊性的作品,卻不能維持倫勃朗藝術大師的著稱,還給倫勃朗帶來了禍端。這幅沒有遵循當時畫作的繪畫風格,是一副前所未有的空前之作,當時的委託人阿姆斯特丹射擊公會對這樣的肖像畫不滿意,而且倫勃朗拒絕修改這樣「完美」的畫作。
倫勃朗晚期作品
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倫勃朗的事業和聲譽都受到的巨大的損傷,在巨大的社會勢力的面前,倫勃朗卻依然挺直自己的腰板,繼續走著自己的道路。倫勃朗至始至終都認為我的畫作和我的色彩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光線是能表達情感的。
在經歷短暫的人生巔峰之後,倫勃朗卻在這個轉折中,從巔峰跌入谷底,這次慘烈的「摔跤」,仿佛是上帝給予倫勃朗的一個警告,是時代和社會對倫勃朗骨子中的「傲慢」、「固執」的唾棄,隨著這樣慘痛的經歷,倫勃朗失寵了,所擁有的「巔峰」卻在「一夜之間」隕落。
在經歷唾棄之後,倫勃朗的訂單銳減,被委託人無休止的羞辱,在當時的阿姆斯特丹是眾人嘲笑的對象,但是這對一個藝術家又能帶來什麼負面的影響呢?一個藝術家的靈魂在於創作屬於自己的畫作,而對於藝術家最大的羞辱卻是:當眾撕毀自己心愛的畫作。
倫勃朗《浪子回頭》
晚年的悽苦生活
在倫勃朗的晚年,依然有委託人找倫勃朗作畫,但是倫勃朗依然堅持自己對光線和光影效果的作畫風格,在一次被委託人委託的訂單上,倫勃朗依然用自己的風格作畫,這幅畫就是《朱利厄斯·西威利斯的陰謀》。
但這幅畫作沒有達到委託的需求,委託人要求倫勃朗親手撕毀這幅畫作,這幅畫的碎片也被保留下來,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國立博物館之中,跟以往的傑作一樣,並列在一起,這幅畫作也跟我們一起見證了倫勃朗的悽苦晚年生活。
《朱利厄斯·西威利斯的陰謀》
在發掘新的創作手法之後,倫勃朗對於光影的把握更得心應手,對於畫作故事想表達的情感,能表達得更含蓄,也能在這一絲絲的含蓄之中,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畫面更有強烈的表現力,有著更深遠的韻味,但是色彩卻越來越黑暗。
倫勃朗的作品也從畫作之中展現了自己經歷的人生階段,深刻的展現自身靈魂和時代背景結合下的光輝。
結語
《夜訓》成為了倫勃朗的人生的分水嶺,在分水嶺的前面,他衣食無憂,功成名就,獲得了數不盡的財富和聲譽;在分水嶺背後,卻是失去巔峰之後的窮困潦倒,仿佛是一個跌入生活深淵之中。
雖然倫勃朗獲得了成功,但是生在錯誤的年代。倫勃朗不僅是卓越的藝術家,也是一個勇於在亂世之中做自我的亂世英雄,對於畫作的革新和挑戰的倫勃朗,是整個荷蘭黃金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