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僅上初在三個月時間裡拿了三張學習獎狀,並考第一名,是真的還是另有玄機
我遠離我的孩子在外打工快兩年,孩子快上五年級我就出門在外,一直擔心孩子的學習,但為了生活,我又無能無力,不得不與孩子分開。特別是孩子開始上初中了,他會不會不適應新環境,會不會適應忽然增多的課程內容,會不會覺得茫然,但事實感覺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源於小學時好習慣的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愛思考的習慣。
怎樣讓孩子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呢?因為我學歷不高,也是個不愛讀書的人,但我能做到有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我不玩手機。由於生活的原因,小孩5歲開始我才陪在他身邊,所以陪孩子課外閱讀也是從5歲開始的。
首先帶他去書店讓感覺其他孩子讀書的氛圍,他自己找到他自己喜歡的書,幾乎都是帶畫的,字少的,每當他要我買書時我都會說:買可以,但書裡面寫什麼你得講給我聽,就這樣我們每次來書店都會帶一些他喜歡的書回家。他喜歡看電視,動畫片,我也跟他講:看可以,每天不能超過1.5個小時,並且把看到的要講給我聽。每天下班吃過晚飯,我帶著孩子出去走路,差不多在外呆2個小時,2個小時裡我都聽小孩講故事(他在漫畫上和在電視上看的),但我到底聽進去多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一直講個不停,我拉著他的手邊走邊「啊,嗯」的回應。就這樣在河邊的那條路上我聽了他四年的「演講」,因為每次講的時候遇到他忘記的,回到家他會馬上翻書。
在8歲時,因為孩子認識的字多了,我就買了兒童版的論語、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讓他背,當然我們一起背,比賽背,看誰背得快,結果可想而知,每次都是他贏,因為我看到這些就頭疼,還得裝作愛背書的樣子,他很開心啊,因為他贏了。其中我買了一套《裝在口袋裡的爸爸》,這套書50多本,我每次買8本或9本,這套書徹底讓他愛上了閱讀,吃飯看,站著看,坐著看,上廁所看,有時看書自己哈哈大笑,有時自言自語,當然還買了其他書籍,幾乎都是他感興趣的。我們大人所做的就是他面前少玩、不玩手機。我喜歡看網絡小說,但我是列印成紙質的,訂成書的樣子,給他營造讀書的氛圍啊。
怎樣讓孩子養成愛思考的習慣呢?一是腦筋急轉彎,猜謎語,我和他相互提問,漸漸的,到學校他會問同學,問他認識的人,他會在這種問答中找到一種成就感,有時猜個謎語坐在那裡想半天,還拿出筆和紙畫來畫去。二是拼圖,我小孩最喜歡拼圖,剛開始是積木,後來是塑料的,再後來因為經濟原因我在網上買那種紙板的,幾角錢一塊,幾年內他拼了幾百個,我家裡堆滿了他拼的各種式樣的紙質動物,交通工具,武器等等。還有那個智力解鎖環。只有小孩感興趣的東西他可以坐在一個地方幾個小時,一下皺眉,一下舒展,一下笑顏常開,一下拼不出來還會生氣丟在一邊甚至踩它幾腳。我一有時間就陪他一起拼,很多我拼不出來就向他請教,他會開心得很啊。我記得最深的是:5歲時教他時,他經常說好厲害的爸爸。9歲陪他教他時,他說爸爸好笨啊,我這個鬱悶啊。其實我會,但也會裝作不會的樣子向他請教,有時明明可以比他快,我故意慢半拍,讓他感覺自己很聰明很厲害。
學會獨立思考
小孩這兩種習慣的養成,我想,與我以上的做法分不開,我覺得我沒有做什麼,主要是我陪伴了他,有時我想父母不是一定要懂多少,學歷有多高,知識有多淵博,只要你多陪陪他,跟他打成一片,把孩子當朋友,當玩伴就可以了。所以在沒有陪伴孩子的時間內他依然能學好、考好在我預料外也在預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