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是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和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之間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同盟國這邊主要是德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以及保加利亞。不過義大利中途倒戈了,還加入了協約國。
結果我們都知道,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最終失敗。既然失敗了,那麼割地賠款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一戰後,戰敗國割讓的土地,都成了誰的地盤?
德國
根據凡爾賽協議的規定,德國本土損失了13.5%的領土。至於海外殖民地,則損失殆盡。
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了法國,薩爾煤礦區也由法國開採15年,法國一直希望可以兼併但在1935年,薩爾區通過公投又回到了德國。不過西方列強也不可能讓法國佔盡便宜,畢竟法國一家獨大,對英國等國也沒有好處。
北什勒斯維希曾經屬於丹麥,在普魯士統一過程中,被普魯士佔領,後併入德意志。現在經過公投,再次回歸丹麥。
波蘭在歷史上被普魯士、奧地利以及俄國瓜分了。現在波蘭要獨立,那麼自然地原屬波蘭的領土要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裡西亞。
同樣,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後,德國也將西裡西亞南部的古爾琴地區劃歸該國;比利時光復後,從德國接管歐本-馬爾梅迪和盧安達-烏隆迪;東普魯士最北邊的克萊佩達地區由協約國佔領,在1923年併入了新成立的立陶宛。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歷史上長期屬於奧斯曼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才徹底獨立。戰敗後,協約國和保加利亞在籤訂了《納依條約》。
根據條約,保加利亞承認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領土割讓,將南多布羅加割讓給羅馬尼亞;西部的波西來格勒達、斯特魯米察等領土地區割讓給南斯拉夫;西色雷斯沿海地區割讓給希臘。
戰後的保加利亞除喪失愛琴海出海口外,共計損失1/10左右的領土。
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應該是這幾個國家裡最慘的,戰後直接解體了。但協約國仍然沒有放過。協約國先後與奧地利以及匈牙利籤訂了《聖日爾曼條約》和《特裡亞農條約》。
根據這兩個條約,奧匈帝國境內獨立出去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南斯拉夫外,還割讓出去了大量領土。
其中義大利從奧地利獲得了覬覦已久的迪利亞斯特地區。而羅馬尼亞則從奧地利獲得了布科維納全境,從匈牙利獲得了特蘭西瓦尼亞和巴納特東部。
像克羅埃西亞、巴納特西部劃歸新合成的南斯拉夫王國。這樣一來,匈牙利總共失去了72%的領土。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曾經非常輝煌,是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但在近代被西方列強一步步蠶食,已經所剩無幾了。
一戰後,協約國和土耳其籤訂了《色佛爾和約》。如果根據這個條約實施的話,土耳其領土將縮水嚴重,只剩下小亞細亞半島,其他地方全部丟失,主權也將受到損害。
所以土耳其通過鬥爭,又籤訂了《洛桑條約》。然而即使這樣,土耳其的領土也損失巨大,曾經的輝煌只能是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