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匠人:她,一個純粹手藝人,致力於將明代紫砂風採重現世間!

2020-12-06 宜興紫砂之家

世界只有一把壺,她的名字叫宜興,宜興有把紫砂壺,名叫五色共生壺。五色共生壺源遠流長,開山鼻祖為明代紫砂宗師時大彬。

01明代淵源,一脈相承

時大彬最早發現並利用五色共生礦制壺,將五色共生礦的材質之美展現的淋漓盡致,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為時人所寶,風尚一時,在紫砂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如果說紫砂泥是捧在宜興人手心裡的鄉土,那麼五色共生礦就是這鄉土之魂。然而,五色共生之泥難煉,五色共生之壺難成,以致其藝失傳,繼而絕跡江湖

在宜興有這麼一個家族,一代家族成員中有兩位曾任宜興黃龍山礦長,親入礦區進行採礦、分類收藏、研究,建立了紫砂礦料分門別類的初始樣本與圖譜;

二代家族成員紮根於紫砂礦料的深入研究與技藝傳承,苦心孤詣,將失傳數百年的明代紫砂風彩重現世間,成為業內美談,這個家族就是李氏家族,李鳳就是家族的第二代傳承人!

當代陶藝名人共生堂第二代傳承人明代時大彬五色共生壺傳承人國際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世界傳統文化研究院副秘書長

02見壺如晤,本真純粹

李鳳,1968年出生於宜興紫砂礦料收藏與研究世家,得天獨厚的家傳和與生俱來對紫砂的喜愛,對她來說,成為一個手藝人是最好的選擇。俗話說「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天荒三年,餓不死手藝人」。在那個年代,女孩子學一門手藝至少可以養活自己。

見信如晤,是古人書信中最感人至深的紙短情長;見壺如晤,是李鳳老師與五色共生壺的本真共通之處。

素雅的著裝,利落的短髮,初次造訪李鳳老師,就被她言談舉止間的純粹本真,樂觀從容所感染,像冬天穿透陰霾的陽光,純淨明媚,給人力量,予人溫暖。

李鳳老師是一個貼近生活的手藝人,她蕙質蘭心,內心敞亮真實,活得自由通透,在她的眼中,生活明朗,萬物可愛,無論是對待生活還是工作,都充滿著極大的熱情。

她執著於自己內心的追求,對原生態的事物有著由衷的嚮往和熱愛,這種返璞歸真的天性,散發出一種淡泊豁達、樸實自信的光和熱,因此,保留了原生態大自然本真風格和最能體現紫砂材質之美的五色共生壺,便成為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03繼往開來,匠心守藝

壺以紫砂名世,紫砂以五色共生為稀。五色共生礦是中國紫砂礦料中極為稀少的一種共融礦料,由自然的紅泥、綠泥、降坡泥、段泥、紫泥等等,甚至更多不同品種的礦料蘊藏在同層面結構的共融礦。

自然礦共生在一起,二種以上或三五種甚至七八種不等,成頁巖狀的都稱之為共生礦,但最珍貴的、最精彩,也是比較難見到在一寸之厚度左右,甚至更薄一些的礦層裡面能夾五種以上或者更多的共融礦,稱得上標準的五色共生礦,以其制壺,所呈現的砂色效果更燦爛奇幻。

為尋找這五色共生礦,李氏家族在黃龍山幾十年間的採礦歷程,曾留心尋找,精心選料,而今,五色共生礦為李氏家族所獨有。

數十年間,李鳳老師繼往開來,她在研究紫砂礦料和技藝的道路上不懈追尋,執著探索,為了復原明代時大彬的五色共生壺,幾十年來,在家族的幫助下,光試片就做了一萬多張,期間的辛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會懂。

因為五色共生礦相較於其他單色礦料砂礫粗,難製作,難成型,在以前市場經銷紫泥的情況下,這種裸胎砂色,素麵無華的礦料不受待見,很多朋友都勸她放棄,去迎合市場。

但李鳳老師淡泊名利,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一而終,堅守本性,她始終認為,這種與眾不同古樸素淡、原始雅致的美更能打動人心。

在李鳳老師的眼中,復原明代時大彬的五色共生壺,是她最大的夢想和唯一的追求。儘管披星戴月,她依然用一顆工匠之心,虔誠回報紫砂歲月,最終運用原始的古法煉泥方式和高溫窯火技術,讓五色共生壺的砂色美、古樸美、材質美、厚重美再現世間。

如果你想一睹紫砂的材質之美,如果你想飽覽明代紫砂風採,那麼李鳳老師的五色共生壺便是不二之選。

04展五色共生之妙,存淡泊名利之心

當今,傳世的黃龍山原礦泥料本就稀少,五色共生礦更是彌足珍貴,每做一把壺就等於少了一塊礦。加之古法練泥,砂礫粗大,其泥難煉,其型難成,有十壺成五之說,而且每一把壺的肌理法質人為不可控,無法模仿和複製,發色各不相同,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唯一性。

更加難得是五色共生壺遇水潤色,仿若燦爛之星空,用其泡茶透氣性非常好,不奪茶香,香不渙散,越宿不餿,能完美發揮茶葉的原汁原味和各大茶山的山頭氣,同時又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使用一段時間後,包漿效果自然形成,時而肌理凝潤如玉,時而又似潑墨山水畫,妙不可言。求有益之物,蓄難得之貨,收藏之道也!

李鳳老師的五色共生壺以傳統造型為主,因為傳統經典造型的光素器更能展現出五色共生礦材質之美和獨一無二的發色。其作傳明代之風,承造化之妙,得自然之真,皈天然之美。

如和光同塵之璞玉,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五色共生而渾然天成,不蔓不枝,不張不顯,用料出於自然而歸於自然,制藝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匠心獨具,大道至簡,深得老莊三味,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李鳳老師重塑明代五色共生壺之形、色、神、氣、態,又融入時代審美和內涵,因而享譽世界。

2018年,李鳳老師受邀參加第二十四屆法國羅浮宮世界非遺展,這是對她和她家族幾十年辛苦努力的一種肯定和鼓舞。

其作品「合歡」被世界非遺永久收藏、「仿古如意」被法國收藏家協會收藏主席弗朗索瓦·高立昂先生收藏,不僅如此,主席還為李鳳女士親切題詞:為她的創造力,她在繼承祖傳技能和家族記憶基礎上的色彩組構意識,祝藝術家本人和她的藝術才能長盛不衰。

05摶砂制藝,寄情以壺

李鳳老師是一個以作品說話的真正純粹的手藝人,她對自己的每一把壺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從泥料到工藝都追求極致,精益求精,且對自己每一款作品都飽含深情,因為每一把壺都寄寓著她對人世和生活的情感。

合歡壺是曼生十八式之一,是李鳳老師的經典作品之一,也是被世界非遺永久收藏的作品。寓意吉緣和合,闔家歡樂,吉祥喜慶。世界紫砂在中國,中國紫砂在宜興,此壺又有地球村一家人的理念,更與五色共生礦多種礦料經過幾億年的時間天然融合在一起相呼應,愛此壺之人必胸懷包容之心。

柱礎也是曼生十八式之一,寓意人生要打好基礎才能穩步前行,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李鳳老師制此壺是為女兒李氏家族第三代傳承人荔之,是一位母親對女兒寄寓的愛和厚望,希望她能一步一步,踏踏實實朝前走。

半月,同為曼生十式八之一,用五色共生礦製作難度非常大,因為砂礫較粗,嵌蓋式的設計能讓壺蓋平穩非常難得。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此壺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明月的嚮往和情感,壺型優美,發色古樸典雅,別有韻味,也暗含歲月不饒人,勸誡世人珍惜時間之意。

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歸真,上善若水,於壺藝亦如是,大方無隅,大巧若拙。

李鳳老師的五色共生壺,觀之則養性怡情,撫之則平撫心境,藏之則物稀而貴。

一壺之內,一茗之間,上兌莊老之露,下泡儒佛之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看壺還是壺!而能讓匠者與藏者之間產生共鳴的,非真善美之人、非真善美之壺不能至也!

相關焦點

  • 匠人匠心琢神韻——紫砂大師李曉月
    紫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紫砂文化有上千年的歷史,宜興作為中國紫砂的名都,聚集了歷代優秀的紫砂文化,孕育出了一代代傑出的藝術家,李曉月便是其中之一。
  • 奼紫嫣紅融於紫砂,童心深情壺中盡顯——蔣蓉創製的紫砂奇品!
    在紫砂燦爛的傳承與發展史上,人們口口相傳和典籍記錄的紫砂藝人很多,但知名的女藝人卻是寥寥。蔣蓉可以說是橫空出世的紫砂女藝人,她開創性的花貨技藝,驚動了紫砂界,也為紫砂技藝的傳承貢獻了無數經典圭臬。今天,讓我們繼續跟隨時代的步伐,去感受蔣蓉那一把把傳世奇作的魅力……老南瓜壺紫砂南瓜壺造型最早誕生於明代,相傳為著名紫砂名家陳子畦所創。
  • 正器紫砂|徐達明· 陶木緣系列《馬蹬壺》
    正器紫砂典藏:馬蹬壺因為對兩種工藝的熟悉,徐達明開始將紅木紫砂相結合。在東方美學中,自然中本質的美,是大道至簡。正器紫砂典藏:馬蹬壺「馬蹬壺」是徐達明在1987年中央美院陶瓷系進修時做的一個設計作業。此作以紅木與壺體穿插作為壺把,壺體方中寓圓,吸收借鑑了遼代馬蹬的造型特點。
  • 陸一飛紫砂大寫意:每個紫砂作品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故事
    此次,他別開新面,將「大寫意」跨界到紫砂,以紫砂為書法載體創作,成功地實現了傳統書法與現代生活的時空交匯。本次展覽,除了「龍井春早」「乳香烹出西湖香」「潤心蓮(乾隆題龍井茶)」「穀雨大家去看壺」「可以不忙的」「喜茶」「下午茶時間」等專門為當下杭州創作的內容外。
  • 紫砂鑲金大師胡洪明之傳承,名門之後—胡迪峰
    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山,閒則能交益友……」詩中作者對閒的理解,與今日要為各位介紹的這位年輕紫砂匠人對紫砂的心態,正是一份不囂張生事的契合,隱隱中透出著中國式儒雅的性情。說到今日這位年輕實力派藝人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胡洪明大師,這位匠人有著自己的理想,在父親這樣的光環之下,既沒有成就自己的急切感,也沒有坐享其成的傲氣,而立之年的他,比其他的人多了份沉穩和淡定。他就是中青年實力派助工—胡迪峰!
  • 正器紫砂|大巧不工 · 李衛明《明爐》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在李衛明的早期制壺生涯中,以臨摹歷代名師的紫砂藝術作品為主。正器紫砂典藏《明爐》正器紫砂典藏《明爐》匠人志李衛明1968年出生,他對紫砂壺有著獨到的見解,手法也很精湛,在業界素以「實力派紫砂藝人」著稱。
  • 紫砂知識小課堂:紫砂壺型對泡茶有影響嗎?
    然而事實上是,不同的紫砂壺壺型對泡不同的茶葉品種是有影響的。多大容量是根據購壺者的喝茶習慣和喝茶者多少決定的,合適就好。而影響茶味的是紫砂壺的器形。 01 紫砂壺適合泡什麼茶?
  • 頤合文化:陶藝世家親述紫砂風採,範吉紫砂藝術品鑑會圓滿落幕
    範家前輩中範章恩、範鼎甫、範莊農家(靜安)、範大生(承甫)、範錦甫、範佔、範澤林、範福奎、範林源等在紫砂藝術史上名留青史,享譽海內外,其中範大生更具盛名,在當時就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壺難求」之美譽。範家悠久的陶文化歷史、精湛的紫砂壺藝、敦厚善良的品德一直受到了世人的敬愛和推崇。
  • 這位年輕的紫砂老匠受鄭州紫砂壺友追捧
    今天,年輕的紫砂藝術老匠郭陽明攜作品赴鄭州,受到鄭州壺友的熱烈歡迎。 為啥說郭陽明是年輕的紫砂藝術老匠? 郭陽明是一位70後,有著23年的紫砂從業經歷,30餘年相關藝術追求——他從小學時期就喜歡書法、繪畫,並為鄉親們題寫春聯,為日後從事陶藝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7年,他拜紫砂泰鬥、花器創始人朱可心之首徒史志鵬先生為師,學有所成,光壺工藝精細,形態完美,花器作品生動巧妙。
  • 濟南首屆「迎春納福,紫海淘砂」——紫砂九匠精品展開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2日訊 12月22日,由宜興市至德堂紫砂藝術館、壺管家微信公眾交流平臺主辦,宜興市思宇陶紫砂藝術館、 宜興市陶壺藝術培訓中心協辦,濟南市大觀園商場文化古玩城承辦的「迎春納福,紫海淘砂」——「紫砂九匠」精品展,在濟南市大觀園商場文化古玩城5樓惠祥壺莊隆重開幕。
  • 美術大師韓美林與紫砂藝術家瞿華娣的合力之作——《子母小豬壺》
    這套壺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採用了同一種紫砂泥料,以兩種跨度極大的窯溫,燒制出了一黑一黃兩隻母子豬壺。這種工藝難度極大,如若不是瞿華娣老師多年致力於紫砂材質的研究與應用,有豐富的理論及實踐基礎,很難完成這麼奇妙的作品。小豬黃中帶花,稚嫩可愛;母豬扇著耳朵、打著尾巴捲兒,撅著鼻子歡快的供著小豬。
  • 【昆遇】蘭苑藝事|張正中和他的紫砂藝術
    著名紫砂工藝大師張正中將攜其獨具匠心的紫砂作品走進江蘇省崑劇院明倫堂。 雖出身紫砂之鄉,張正中從小卻最不喜紫砂。然生長於斯,多年的浸潤和薰陶讓他在本科畢業後又毅然放棄專業,轉投紫砂之路。對茶的偏愛,令他在對紫砂茶壺的形制材質上展開了潛心研究,不斷向身邊的老匠人和民間工藝大師請教,實踐,練習。「那時候還沒有工作室,就在家裡闢了一個小房間,支上電爐,白天我要接送女兒上學,晚上她睡覺了我就開始搗鼓紫砂。」
  • 焱壺人物誌|胡迪峰的紫砂藝術
    關注【焱壺紫砂】全面解析紫砂基礎知識解密中國傳統紫砂文化胡迪峰 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系碩士(陶瓷裝飾與造型設計專業)2009年,與父親一起創立紫砂文化品牌「紫砂胡」,為宜興胡門陶藝增光添彩,樹新時代陶藝之風,力爭把紫砂文化發揚為中國國粹。
  • 異僧賣土,佛印製壺……那些你不知道的佛教與紫砂的故事
    某日,宜興街頭突然出現了一個叫賣「富貴土」的聲音,往來路人詫異極了,紛紛尋找這個叫賣聲的來源。清代《陽羨名陶錄》的作者吳騫,不僅將「金沙寺僧」列在紫砂「家溯譜」首位,還為其撰詩:「金沙泉畔金沙寺,白足禪僧去不還。此日蜀岡千萬穴,別傳薪穴祀眉山。」塑佛型、繪佛像:佛教文化影響創作隨著不斷的發展與演變,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壺身的圖案也多姿多彩。
  • 權威機構聯合評定、賽事首要考核壺型——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
    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是由宜興市廣播電視臺、江蘇省陶協、宜興市陶協主辦的《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評選中選出,包括石瓢、仿古、供春、掇球、提璧、魚化龍、八卦龍頭一捆竹、井欄、梅報春、風卷葵這10個經典款型。2018年10月所舉辦的「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紫砂陶製作項目」 中,【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被選作競賽內容,成為巔峰賽事預選賽的入選首要條件。由此可見,十大名壺在紫砂界地位之高,其意義不僅僅在於紀念紫砂發展史上的名家大師代表作,更是用於評判一名紫砂藝人基本功底、傳承傳統技藝是否優秀的標準之一。
  • 民國時期的紫砂壺商號
    也有紫砂製作高手自身開讓燒窯的,其中有很多是地主從事陶業的。從辛亥革命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宜興的陶業生產包括紫砂業緩慢恢復和發展,整個陶區包括紫砂業,其燒造的龍窯從1919年的40餘座,增加到1929年的63座,成為這一時期宜興陶業最盛的一年。民國4年(1915),缸業公所、黑貨業公所、黃貨同業公所、砂貨同業公所、紫砂同業公所、溪業同業公所相繼成立。
  • 隨訪國禮、花器圭臬均出其手——紫砂奇品,蔣蓉創製!
    將自然之物融入紫砂,讓繁花似錦的盎然在壺中再現。這就是一代花貨女匠蔣蓉的作品帶來最為直觀的感受……她也因此被後世譽為「紫砂花器的領軍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蔣蓉的作品,去領略她所創製的紫砂奇品!束柴三友壺束柴三友壺,全壺由束起的松、竹、梅幹所組成,壺腹秀氣地以竹皮捆綁成型。
  • 紫砂四小龍之一丨陳國良:一把好壺與一代巨匠
    >陳國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16 第三屆)正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陶瓷藝術委員會理事1954年出生於江蘇宜興,1972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1990年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藝培中心技術總監。1993年起在廠研究所專事創新、製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陳國良被香港、臺灣收藏界譽為「壺界四小龍」之一,紫砂中青年傑出代表和領軍人物。如今陳國良壺藝更是超一流水準,成為一代名師巨匠,陳國良在技藝上不拘泥流派與風格,作品多數以薄胎呈現,並以中華文化為主要靈感來源,作品不斷創新獨具風格。
  • 熊正根老師創新紫砂作品——《太平有象》
    紫砂壺造型豐富,樣式繁多,如此多的形態都是歷代紫砂前輩與當代工藝師們從生活中、工作中的觀察與感悟創作出來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江蘇輕工大國工匠、高級工藝美術師熊正根老師創作的《太平有象》,因其獨特的造型與生動的形象被眾多壺友稱讚,相信不久的將來,《太平有象》這把壺也將成為紫砂經典。
  • 關於紫砂壺泡咖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可是,不走尋常路的我們,卻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除了泡茶,能不能用紫砂壺泡其他飲品,比如咖啡!這是個看上去荒誕,仔細想來卻非常現實的問題。畢竟,古人在創造紫砂壺時,還不知道世界上有咖啡這種飲品。而在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個性化的今天,中國人的飲品也早不止茶水一種。紫砂壺泡咖啡到底靠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