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陪護毛澤東走完生命的最後旅程?

2021-01-08 鳳凰網


毛澤東與孟錦雲

      是誰,陪伴著毛澤東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時刻?是誰,護理著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後旅程?

  是她,孟錦雲,一個普普通通的姑娘。

  孟錦雲,對人們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如果查查1976年9月13日的報紙,你可以在給毛主席守靈人的長長的名單中找到。孟錦雲,最後一名守靈人。她的知名度幾乎是零。然而,就是她,卻和一個偉人朝夕相處,日夜相伴,度過了489個白天與夜晚。

  她,是毛澤東最後一段生命旅程的見證人。

  一個普普通通的姑娘,怎麼會在毛澤東的晚年,來到他的身邊?是偶然?是必然?是機遇?是有緣?

——郭金容 《走進毛澤東的最後歲月》


 小孟來到主席身邊工作,開始的那些日子裡,主席十分高興。小孟的一舉一動,他都看著順眼,小孟對他的一些提醒勸說,他都聽著中意。

在小孟剛來主席身邊的時候,他身邊有兩個工作人員,除了張玉鳳是他的生活機要秘書,還有個護士小李。小李性格爽朗,心直口快,走路一陣風,說話嘎巴利落脆,頗有點男孩子氣。有好長一段時間,她負責護理主席的生活,但漸漸地,小李有些不能勝任其職了。

一次,主席側躺在床上看書,小李看他出了很多汗,就用毛巾給主席擦擦背。她用毛巾上下噌噌地來回擦了幾下,不知是因擦得太重,還是打攪了他讀書,主席生氣了。主席一聲不吭,本來他用一隻手把書捲成個小紙筒似地轉著看,這是很久以來形成的習慣。這時,他迅速地用卷著的書向後一打,正打在小李的手背上。當時小李心裡好不是滋味。後來她對張玉鳳訴苦:「我好心好意地去給主席擦背,他卻用書打我,他有意見就說嘛,幹嗎對我這樣。」張玉鳳還給她解釋:可能你的動作太生硬了,主席歲數大了,也有些怪脾氣。過了幾天,小孟、小張和主席在一起吃芒果,剛吃幾口,主席說:「把這些留給小李吃吧。」當張玉鳳把這些告訴小李的時候,小李說:「主席還想著我,我還以為他討厭我。」又過了幾天,主席見了小李,主動向她賠禮道歉:「那天是我脾氣不好,請你??諒。」小李說:「您要對我有意見,您就跟我說,我會注意。」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但以後的很多事情,都使小李感到,主席對她不滿意,弄得她左右為難。

有一天下午,小李在主席身邊值班,主席看了一段時間的書,忽然說:「出去。」他濃重的湖南口音,本來就使他的話很難讓人聽懂,雖然小李大概猜著他說的是「出去」,但還未反應過來,主席又是一聲「出去!」小李這下子確實聽清是「出去」。於是他就離開了主席的臥室。小李走開之後,過了一段時間,突然聽見主席按響了床頭的電鈴,但她又不敢進去,她認為主席肯定是發脾氣。當小孟進去之後,才弄清意思是讓通報外面的警衛人員,主席自己要出去走走。

漸漸地,小李護理主席,主席感到有些不順手了。

一次,小孟正好有別的事情要辦,便對小李說:「你餵主席吃西瓜吧,我已??把西瓜子兒全挑出來弄好了。」但小李端著盤子要來餵主席吃的時候,主席卻擺擺手,指著小孟說:「還是請她來喂。」

類似這樣的幾件事情發生後,在組織的安排下,小李就到外面去工作了。

為什麼主席對小李屢次發脾氣,感到不順其心,這是小李本身的??因,還是主席自身的心理。大概兩者皆有。小李剛來主席身邊時,也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小李與小孟到主席身邊的時間,可以說是前後腳,有一段時間她們倆都作為護士在主席身邊工作。

有一天,主席與小李聊天,順口念了兩句詩:

「風雲帳下奇兒在,古角燈前老淚多。」

小李聽著,沒有完全聽懂,便說:「主席,您把這兩句詩寫下來給我看看。」

於是主席拿起鉛筆,在一張白紙上認真地寫了出來,然後遞給小李。小李這下子看清楚了,她一邊讀著,一邊問:「這是您自己的詩,還是引用的詩呢。」

主席說:「這是我借用的詩句,這兩句詩正表達了我此時的心境,我見到你們,見到你和小孟的心情就是這樣的。」

小李,小孟,都是毛澤東多年不見的朋友,她們都??歷了磨難,度過了坎坷。毛澤東會感到她們是「風雲帳下奇兒在」了。

而老年的毛澤東,在他發動的文化大革命中,也感到了精疲力竭。各種事件的衝擊,親人的相繼離去,久病纏身的痛苦,都使他產生了「古角燈前老淚多」的孤寂、蒼涼之感。

毛澤東在小李剛來時,也是與之相處不錯的。他也??常與小李開玩笑,說長論短。小李進中南海時,剛剛結婚,並且很快懷了孕。她考慮剛來工作就懷孕,工作會受影響,便決定去做人工流產。當主席知道此事之後,便表示反對,並說這樣對身體不好。主席還是對小李滿意的,關懷的。

但後來為什麼就發生了變化?或許天長日久,就難免磕磕碰碰。

小孟的護理就那麼合意?恐怕心理狀態也有很大的作用。

小孟來了之後,主席與她有說有笑。飯後茶餘,花園小徑的散步,臥室客廳裡的談天,顯得十分和諧,主席常常把小孟逗得開懷大笑。多一點幽默,生活中就多一些歡樂的音符。

「孟夫子,來,我給你講個故事。」主席喜歡用這個名字來稱呼她。

小孟把沙發椅向主席的身邊搬近一些,主席操著難懂但還能讓人聽懂的湖南話,給小孟講起來。此時的小孟,就像幾歲時,聽爺爺奶奶講故事一樣,聽得那麼專心,那麼入迷。

「有一個人,從自己脖子上捏下一個ê?子,害怕別人嫌髒,趕忙扔到地下說:『我當是一個ê?子呢,??來不是個ê?子!』另一個人馬上撿起來說:『我當不是個ê?子,??來是個ê?子!』」

小孟聽完了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瞪著她那清澈如水的大眼,像個不懂事的孩子似地發問了:

「這個故事有什麼意思,一點兒也不好聽。」

「傻丫頭,你什麼都不懂噢,這就是說,告訴我們要講實話嘛,虛偽的人真是可笑。」

小孟聽了恍然大悟,於是她也覺得這樣的小故事很有意思。

「主席,再給我講一個,你看看我能不能猜出什麼意思。」

主席又給小孟講了另外一個故事:

「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個大臣來到一個廟裡,ó?面是個大肚子彌勒佛。乾隆便問大臣,彌勒佛為什麼對著我笑啊,那大臣說,這是『佛見佛笑』。乾隆聽了很高興,當他往佛的側面走幾步之後,又回頭一看,見彌勒佛正對著那大臣笑呢,於是便又問那大臣:『彌勒佛為什麼也對你笑呢?』那大臣趕緊回答說:『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

小孟聽到這裡,咯咯地笑起來,急忙說:「我知道,我知道這個故事是什麼意思,這是講那個大臣會拍馬屁。」

主席點頭稱讚:「進步很快嘛,好聰明的丫頭!」

就是這樣,主席高興的時候,常常給小孟講著一些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講起來是那樣輕鬆、自然,透出一種強烈的幽默感。

這天,主席把詩刊雜誌要發表的他的兩首詞的清樣,拿給小孟,對她說:「小孟,請你把這兩首詞讀給我聽聽。」

小孟拿過來,也不先看一遍,馬上就讀起來:

念奴嬌?鳥兒問答

(1965年)

鯤鵬展翅,

九萬裡,??動扶搖羊角。

背負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

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

怎麼得了,

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

雀兒答道:

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

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

土豆燒熟了,

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

試看天地??覆。

小孟用高聲快速地讀了起來,當她讀到「不須放屁」這句的時候,她撲哧一下笑出聲來。

「主席,您寫不許放屁,可您今天放了28個屁。我都給您數著呢。」

「噢,你還給我記著黑帳。」

主席也笑了。

「活人哪個不放屁,屁,人之氣也,五穀雜糧之氣也。放屁者洋洋得意,聞屁者垂頭喪氣。」

小孟聽了笑得前仰後合,直不起腰來。

小孟邊笑邊說:「那您為什麼在詞裡還寫上『不許放屁』?」

「兩回事情嘛,孟夫子。」小孟來到主席身邊時,主席已患了白內障,很多人勸他做個手術,他卻總是不願意,就像勸他吃藥一樣。他常說:「醫生的話不能聽,最多只能聽一半。」

一天上午,小孟對主席說:「你做個手術吧,很簡單,手術之後,你就能看清楚我了。」

不知為什麼,這次主席沒有表示反對,但也沒有當時點頭答應。主席的習慣就是這樣,同意做的事不一定立刻答應,要做的事馬上就去做。

就在這天下午,主席對小孟說:「我要做手術。」小孟聽了,立刻打電話通知主席的醫務人員。半個小時後,一切準備就緒。

??來,儘管很多人多次勸他動手術,但他沒有同意,不過眼科醫生們卻早在幾個月前就做好了準備。就在他從臥室去客廳的寬寬通道上,早就布置了一個小手術室,預備好消毒及手術用的器具。而且在這之前,眼科專家唐由之大夫,給八十歲高齡的老人做了四個這樣的手術,都相當成功,當然,這也為給主席做這個手術取得了??驗。

這次手術,就是唐由之大夫來做的,是用了針撥的方法。先把主席推到小手術室後,不一會兒,唐大夫問主席:「可以開始了嗎?」主席輕輕點點頭。唐大夫在主席的左眼眼角部位打了一針麻藥,部位找得準確無誤。打完針後,主席突然提出要聽京劇。小孟趕緊找來唱片,用電唱機放了京劇《李陵碑》。她知道,這是主席平時最喜歡聽的。主席邊聽京劇,大夫邊給他做手術,前後用了近一個小時,非常順利。手術後,唐大夫給主席戴上了眼罩。

手術後的第二天,唐由之大夫給主席打開眼罩,上點眼藥水。剛摘掉眼罩,主席一下子覺得眼前那麼明亮,眼前一切都清清楚楚。他很興奮,忙說:「好了,好了,手術做得好,我看不用戴上眼罩了。」就這樣,本來應該再戴三天的眼罩就戴了一天。

這次眼科手術,主席是聽了小孟的勸告。

從此,主席又配了副眼鏡,因視力的恢復,他有好長一段時間很愉快。

不久的一天下午,小孟穿著一條米黃色的裙子出現在主席面前,主席用一種審視的目光看著她。然後搖搖頭說:「這條裙子顏色不好看,你去做條紅裙子穿吧,玫瑰色的,算我送給你。」

小孟去「紅都」做了件紅色凡爾丁的連衣裙,做好之後,立刻穿起來給主席看。主席看著,已顯得灰暗的眼睛裡放出了光彩。他說:「我就喜歡這樣的玫瑰紅,好看。」小孟穿著這件連衣裙,工作在主席身邊,像一朵俏麗的玫瑰花在主席的房間裡閃著光。

1975年的那個時代,中南海的外面,還是灰色、藍色的海洋,還是時髦的綠軍裝統治著人們的服裝。小孟穿著玫瑰紅的連衣裙走在外面,使人們投以驚奇的目光,即使在舞臺、銀幕上,也難見這樣的形象。

天氣漸漸熱了,依舊梳著短辮子的小孟很想去理個髮。變變髮式,會給人以新鮮感。小孟雖然沒有想得那麼多,但要求變換樣式,錦上添花,卻是人們的共性。

小孟說:「主席,我和張姐(對張玉鳳的稱呼)想去理個髮,您看理什麼樣的好?」

「剪個短髮好,前面有劉海,後邊齊齊的那種樣子很好看。」主席回答得十分具體。

小孟沒想到,主席對什麼樣的髮式也有研究,她只是隨便一問罷了。那麼大一個領袖哪裡關心這些呢,但是她想錯了。

小孟和張姐去了北京飯店。到那裡一看,有燙頭的,她們臨時改變了主意:不如乾脆燙了吧。當她們兩個都燙了頭,回到主席身邊的時候,主席一下子就發現她們兩個都燙了頭,便對她們說:「你們就是不聽我的話。」

後來張玉鳳跟小孟談起了髮式的事,張玉鳳說,主席多少年前就喜歡他說的那種髮型,不知為什麼。小孟說,主席講的就是楊開慧的那種髮型,可能是懷念她吧。

也許是吧,楊開慧,主席自由戀愛的第一個幸福伴侶,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儘管不長,但楊開慧的形象永遠留在毛澤東的心裡。楊開慧,永遠是青春的化身,她過早地離他而去,但她永遠給他留下了青春的明麗。

楊開慧式的短髮,玫瑰色的紅裙子,與一代偉人毛澤東似乎不能聯繫在一起,但這一切的發現,又是多麼符合人之常情。

(節選自郭金榮《走進毛澤東的最後歲月》)

相關焦點

  • 毛澤東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葉劍英聽了淚流滿面
    青年毛澤東(右一)與母親(右二)而毛澤東的一生,除了母親文七妹對他的影響比較大,其實還一個女人,也在他的生命長河裡,留下了不可泯滅的印記,這個女人,就是毛澤東的一生至愛楊開慧。1976年春天,毛澤東病情危重,發生過兩次嚴重的心肌梗塞,雖都經搶救脫險,但身體從此愈加虛弱。5月27日,他以極大的毅力,最後一次會見外賓,說話的聲音小而含糊,要由他的侄女王海榮聽清楚後,譯成普通話,再譯成英語。
  • 走好生命最後的旅程,在楊浦他們溫暖告別~
    走好生命最後的旅程,在楊浦他們溫暖告別~ 2020-10-03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真理在誰手裡,就跟誰走
    原標題:真理在誰手裡,就跟誰走   長徵路上,有人問張聞天,怎麼老是跟著毛澤東跑?張聞天回答:「真理在誰手裡,就跟誰走。」苟壩會議是檢驗真理在誰手裡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   (一)   1935年3月10日,苟壩。這個位於遵義以南50多公裡的傳統村落,靜靜地躺在叢山峻岭之中。
  • 臨終關懷讓病人從容走完最後一程
    本報記者 文波 攝「感謝你們盡心盡力陪伴我母親最後一程,讓她生命最後的時光享受到安寧和溫暖,感謝你們的愛心和善意……」日前,記者在火炬開發區海濱社區服務中心採訪時,看到了患者家屬寫來的這樣一封感謝信。作為我市首個國家級安寧療護試點單位,從今年6月試運行到現在,36位老人在海濱社區服務中心醫護人員細緻周到的服務中安詳離世。
  • 盤點毛澤東生命裡不尋常的「9月9日」
    他的生命定格於1976年的這一天,他一生中許多重要事件都發生在這一天。這一個個「9月9日」,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偉人波瀾壯闊一生的大致軌跡。迫於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一心想打內戰的蔣介石近10天之內即向延安連發三封電報,假意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毛澤東為了國家前途和人民利益,為表示對和平的誠意,全然不顧個人生命安危,於8月28日下午飛抵山城重慶,同國民党進行和平談判。
  • 劉思齊:從毛澤東的乾女兒到兒媳到大女兒;婚禮信物是毛澤東大衣
    你們想請誰就請誰。你跟思齊的媽媽說說,她也不要花錢買東西。她想請誰來都可以,來吃頓飯。1949年10月15日,這場沒有鞭炮迎親、沒有鼓樂齊鳴,簡樸得就像「家宴」一樣的婚禮如期舉行。新房是宿舍,床鋪桌椅是向公家借的,唯一的私人物品是兩條棉被。毛澤東站在門口高興地迎客。
  • 早讀丨人生,是一個不斷覺醒的生命旅程
    而人一旦覺醒,那自內向外迸發出的生機和活力,則會讓人無視命運的泥淖,無視人生的磨難,一路走得風輕雲淡,步履從容。覺醒很可貴,卻不需要人一直覺醒。因為時時覺醒,則會讓生命沒有休憩的時間,讓靈魂沒有放鬆的時候。
  • 毛澤東留下的舊皮箱裡,隱藏著抗美援朝的秘密
    代總參謀長聶榮臻請示毛澤東,想討個主意,毛澤東說:「那就讓岸英去吧,我通知他。」  正好,毛岸英也請求入朝參戰,父子倆一拍即合,毛岸英就以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的身份,跟隨彭德懷入朝參戰。  消息傳出以後,很多人不同意毛岸英入朝,誰都知道,美軍和國民黨軍隊不一樣,入朝作戰是有生命危險的。
  •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航天情懷
    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現出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神舟十號返回艙在韶山展出,是對一代偉人的告慰。毛澤東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中國航天的發展,他更用生命的餘輝,照耀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前程。「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 緩疼痛慰心靈 讓「最後的旅程」有尊嚴
    安寧療護之故事舒緩的音樂、精心栽培的綠植、舒適的休閒區……在中山火炬開發區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門設立了一個安寧療護中心,為生命走入最後階段的患者提供醫護服務。作為國家級試點單位,今年6月份,安寧療護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對臨終階段患者的照顧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如何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質量?如何化解患者和家屬焦慮的情緒?如何讓生命有尊嚴地離開?
  • 1954年毛澤東走在西湖畔,對周圍說「《紅樓夢》應當歷史讀」
    春雨初歇,山高路滑,但毛澤東走在潮溼路滑的山徑上依然興致不減。毛澤東爬山頗有經驗,邁步矯健,落地穩而實。一邊向上攀登,一邊還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古論今,談笑風生。「你現在看些什麼書啊?」他向做攝影工作的候波問道。
  •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       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宣告:「對日戰爭已處在最後階段,最後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
  • 毛澤東九到板倉
    1922年10月24日,毛澤東領導長沙泥木工人罷工取得勝利,同日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毛岸英出生。此時毛澤東一家住清水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家世》(李湘文編著)載:「1923年2月中旬,他(指毛岸英)隨父母到板倉外婆家過年。新年後,返回長沙,住清水塘。」
  • 太行山遊記:生命由一段又一段的旅程銜接而成
    開啟新旅程生命由一段又一段的旅程銜接而成,在每段旅程中,都能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承接上文我們下了車,帶著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們六個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基於我之前也爬過山,所以體力還是可以的。不過,我們還是走一段便停歇一陣,補充一下水量和體力。我們走的路有泥土的小路,還有石塊的階梯。
  • 生命的旅程,一程又一程的風景,有些已錯過,而有些卻正在經歷
    2、人生不可能總是順心如意,但持續朝著陽光走,影子就會躲在後面。刺眼,卻是對的方向。 3、不管你經歷多痛的事情,到最後都會漸漸遺忘。因為,沒有什麼能敵得過時光。 4、如果我們無法做大事,那麼就懷著大愛做些小事。3.生命的旅程,一程又一程的風景,有些已錯過,而有些卻正在經歷。
  • 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毛澤東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澤東思想與人格的同時,也造就了精美絕倫、獨領風騷的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繼承了湖湘文化的優秀傳統,毛澤東詩詞中所表現的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格調以及經世致用的現實主義情懷,都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追求。
  • 毛澤東,中華民族精神之魂
    時代和自身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找到突破性的指導思想綱領,即便偶然成功,也只是推翻一個舊王朝取而代之,再陷入新的歷史輪迴。但毛澤東不同,從《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到《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在長期的考察和實踐當中,先是弄清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
  • 神十入湘丨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航天情懷
    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現出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神舟十號返回艙在韶山展出,是對一代偉人的告慰。毛澤東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中國航天的發展,他更用生命的餘輝,照耀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前程。「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1957年,當毛澤東訪問蘇聯接見留學生時,孫家棟還是留學生中的一員。
  • 1954年,在紹興說《紅樓》,毛澤東:「把它當作歷史書來看」
    毛澤東下了火車,坐上小車,小車過五雲門頭,不一會兒就到了東湖區。小車在離東湖500米處停下。毛澤東走下車來,沿著石板鋪成的小路向東湖走去,譚啟龍、王芳等人相隨左右,其他工作人員跟在後面。紹興被稱為東方的威尼斯,這裡的河流縱橫交錯,曲曲彎彎。河多,橋也多,而且橋的式樣更多。走過一座方板橋,又跨上一座圓洞橋。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領悟毛澤東的家風家教思想在我們黨內具有的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從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中,感悟和解讀他的偉人家風。 嚴父慈母恩難忘 毛澤東深受母親文七妹的影響。他曾說: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勤勞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