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遣悲懷三首》有悼亡詩第一之稱,只看第一首,卻見渣男一枚

2020-12-12 趣侃文史8

元稹在大唐的詩人中,是一個不俗的所在,他跟白居易並稱元白,他們因科考同時及第而結識,進而成為終身好友,這段友誼可謂天長地久。但是,元稹在愛情方面,就沒有跟白居易的友情來得專情了。他的風流佳話不少,但對他的結髮妻子卻並不怎麼樣。

元稹世代為官,但是到他這一代,因為父親的早逝而沒落了。但是,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鄭氏,對他的學業更為重視,加上元稹的聰慧好學,學業長進飛速。為了早日賺錢養家,15歲那年,元稹選擇參加明經科考試。

唐朝的科考名目比較多,明經科是比較低檔,相當於上世紀的中專技校中等師範一類的,雖然也是包分配,但是跟大學還是有差別的。相對於明經科,進士科就是大學,人們更看重一些,所以當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

以元稹的實力,基本上是毫不費力就考上了,但是考上之後,國家並沒有分配工作。元稹就繼續努力,到了21歲終於當上了公務員,可惜因為動亂,官也沒當成。24歲時,他參加吏部考試,跟白居易同時考上了,元稹可是狀元。

元白二人都被分配到校書省當校書郎,吃皇糧的公務員。元稹的名聲大振,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此人乃吏部侍郎韋夏卿,屬於高官。看到元稹才華橫溢儀表堂堂,就把小女韋從許配給他。從級別上看,韋從顯然屬於下嫁,但當時元稹屬於潛力股啊。

但是元稹的愛情沒有友情專一,比較花心,跟韋從結婚後,他愛上了大他11歲的薛濤。那薛濤在當時可是鼎鼎有名的,著名才女。不過為情所傷,已經淡於情愛了。

可是,元稹的把妹術實在精湛,很快就把薛濤的心又撩撥活了。韋從也是聰明女子,如何看不出端倪,但她賢惠大方,這樣的人最容易受傷,負面情緒都藏在心裡,表面上還得婦唱夫隨,所以,不久就病倒了,然後,在他跟元稹結婚七年後,撒手人寰,竟然去了。

這裡元稹跟薛濤這場姐弟戀並沒有修成正果,而元稹心裡也並非只有薛濤,還有赴京趕考時遇到的崔鶯鶯,後來他還寫了《鶯鶯傳》,這是《西廂記》的前身。

韋從走後,元稹想起了她的好,寫了《遣悲懷三首》悼亡詩,表達了對妻子的思念之情,也讓韋從這位女子讓世人、後人所知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第一首,從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看到元稹夫妻生活的真實情況。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首聯: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用兩個歷史人物來比韋從和自己,謝公即謝安,這裡偏憐女,是指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在統編教材初一語文課本裡,就有謝道韞內容。謝安讓小輩們形容大雪紛紛,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而受到謝安賞識。這說明謝道韞也是一名才女。

黔婁戰國時齊國的隱士,這裡說的是自己,他不是隱士,但是當時自己沒有發跡,就這樣自比了。意思是韋從嫁給自己後,很賢惠,同時用這種類比,說明自己跟韋從身份上是有差距的。這個說的比較實在。

頷聯: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讀了這兩句,有點心酸,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衣服穿,老婆翻箱倒櫃找衣服,沒有錢買酒,厚著臉皮求老婆拔金釵去換酒。元稹絕對是個把妹高手,把韋從哄得團團轉,韋從本來就是淑女啊。

但是,我們從中看到了元稹的沒有擔當,沒錢買酒還哄騙老婆當掉金釵,而他呢,喝了酒,就跟薛濤聊天去了,去想從前的崔鶯鶯去了。想想韋從真是不值得。

頸聯: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生活真的是很清苦,沒有吃的了,就拿野菜之類的充飢了,沒有柴了,韋從這位大家閨秀,竟然仰望著古槐,希望掉下來一些枯枝枯葉,來做柴火。但是,韋從無怨無悔,一個「甘」字,彰顯了韋從的高尚品質。

這樣的賢惠妻子真的不易找,元稹真的是很有福氣的,但是,元稹身在福中不知福,還朝三暮四,花心指數頗高,平時都是為別的女人寫詩。

尾聯: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尾聯從生活的描寫中跳了出來,因為感情衝擊著他的心,不得不發了。今天我飛黃騰達了,有錢了,可是,老婆啊,你在哪裡呢?我只能虔誠地祭奠你,可是,這些又有何用呢?感情真摯,催人淚下。這時候的感情是真的,沒有虛假!

元稹是愛情詩的高手,悼念亡妻的詩,本質也是愛情詩,因為愛人已經逝去,這種感情確實是最真摯的,也是最動人心的。加上元稹這樣的才子,寫來確實有催淚的作用,在不動聲色的生活描寫中,讓你心生憐憫,感動異常。

但是,當我們了解了元稹豐富的感情生活後,我們就會有一個感覺,就是,元稹,把生活的苟且都留給了妻子韋從,沒衣服,妻子想辦法,沒酒喝,用妻子的金釵典當,沒飯吃,由妻子去採摘野菜野果,沒有柴火,妻子去找古槐枯枝枯葉。

作為元稹的妻子,韋從只有生活的苟且,這位才女被生活淹沒在了瑣碎的生活裡,但是,她毫無怨言,苟且就苟且吧。

但是,元稹呢,他跟妻子在一起時,是生活的苟且。不過,他不只有生活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他的詩寫給別的女子,遠方,就是別的女人那裡。

雖然,我不懷疑這首詩裡元稹的真情,但是,我不原諒他的花心,他是一個大才子,是一個多情人,但他不是一個好丈夫。

大家讀了元稹這首詩,有何感想呢?

相關焦點

  • 元稹為妻子寫下悼亡詩,第一句寫錯了,知名度卻最高
    我們知道唐朝的宰相、大詩人元稹是一個情場浪子,或者乾脆可以說是「渣男」。他流落到舅家時,曾經與表妹珠胎暗結,後來卻始亂終棄,元稹卻以此寫下了《鶯鶯傳》,其中不乏洋洋自得之情。另外,元稹還與薛濤,劉彩春鬧出緋聞。但是,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元稹對原配妻子韋叢也應該是真心的。
  • 悼亡詩至元稹,堪稱絕唱
    元稹《遣悲懷》所以,最悲涼的詩詞,我認為應當是悼亡詩詞,而悼亡詩詞,莫過於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在此我們以第三首來分析一二: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無期。
  • 元稹懷念妻子,寫下千古名篇,《唐詩三百首》編者:悼亡詩中最好
    江淹《別賦》道盡世間之別,卻未曾言「死別」。其實生離固然難捨,而天人永隔的死別最是悲哀無奈。故而,從《詩經》中的《綠衣》、《葛生》開始,作悼亡詩者,不乏其人,但如蘅塘退士所言: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勿以淺近忽之。
  • 「渣男」元稹的一首詩,只有4句20個字,卻足與《長恨歌》媲美
    說起唐代詩人元稹,大家一定首先想到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他為亡妻韋氏所寫的悼亡詩,絕美深情,千百年來徵服了無數有情人。元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悼亡詩及與白居易的酬唱詩,悼亡詩如《遣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離思五首》等等都是名篇佳作。與白居易的酬唱詩作中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垂死病中驚坐起」、「唯夢閒人不夢君」「我詩多是別君詞」等等。
  • 高段位渣男元稹:痴心女子命若浮萍無定根,哪堪雨打風吹去?
    相傳這首詩是作者為悼念妻子韋叢而作,僅從這首詩來看,你會覺得元稹是個痴情人,詩中他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的展現了自己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都說文如其人,詩如其人,但是元稹的行事作風和他深情的詩完全相反,他被稱為「大唐第一渣男」,而且他還是個高段位渣男,騙的姑娘身心都給他之後就揮揮衣袖,瀟灑離去,不帶走一片漣漪。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是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其家族久居洛陽,世代為官。
  • 他悼亡妻的詩寫得太好,續弦後被人詬罵,這個倒黴詩人是誰?
    韋夏卿看上了元稹的才華,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韋叢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他們二人婚後生活雖然比較貧困,但是韋叢非常賢惠的人,不僅毫無怨言,把家庭照顧得非常之好,因此夫妻二人感情篤深。韋叢病死那年,年僅二十七歲和元稹結婚才七年,她為元稹生了五個孩子。
  • 元稹很感人的一首愛情詩,通篇句句是經典,最後兩句還是千古名言
    元稹的愛情詩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特別是在妻子韋叢逝世之後,他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其中大部分都是經典之作,特別是那一首《離思.其四》,裡面還有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但是從他的一首愛情詩中,我們又能夠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他的確是很多情,不過也很深情,只是不太專情。要是他不夠深情的話,那自然是寫不出那些令人感動的愛情詩。元稹的這首《遣悲懷三首·其二》,那就是寫給妻子的一首名篇,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也是極為深情。儘管當時韋叢已經逝世了,可是對於元稹來說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對方,於是他寫下了這麼一組詩。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古人有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到底是不是「渣男」?
    元稹真正體驗了一次什麼叫錐心之痛:此時仕途慢慢順暢,但患難與共的結髮妻子卻永遠離開了。  他沒辦法不去回憶兩人共同生活的美好時光,寫出了字字泣血的《離思五首》,最有名的一首,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時間流逝,也未能讓元稹釋懷。
  • 讀了這三首詩,才明白什麼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縱然這些女子高貴美麗,楚楚動人,男主人公卻絲毫不動心,因為他早已有了心上人。他的心上人穿著白衣綠裙,頭上戴著紅佩巾,令他怦然心動。這首詩寫得很有特色,詩人極力渲染東門外的女子,「如雲」、「如荼」,既寫出了女子之眾,又突出了女子體態之輕盈,面容之豔麗。
  • 清明時節讀悽美悼亡詩:他們在文字中追憶愛人,闡述思念
    此時,生死兩相隔,思念無盡,追憶愛人的悼亡詩也應運而生。《辭源》對悼亡詩解釋為:「潘嶽妻死,賦《悼亡》三首,後因稱喪妻為悼亡」。潘嶽五十二歲時楊氏去世, 楊氏的去世給潘嶽沉重打擊,他悲痛欲絕,寫下了許多詩來懷念妻子,其中以悼亡詩命名的三首最為著名。《悼亡詩·一》中有一聯「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意思是說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情真意切,令人感動。李商隱評價說:「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
  • 髮妻王弗:蘇軾,不要你「千古第一悼亡詞」,只願此生與你長相守
    自古悼亡詩,從詩經《綠衣》、《葛生》到潘嶽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對亡人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思念一直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即是文學史上第一首悼亡詞。
  • 要看它的前一句,那才真是千古絕唱
    「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自大詩人的一首悼亡詩說起悼亡詩,特別是悼念亡妻的詩詞,很多人立馬想到的就是蘇東坡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對吧?其實接下來要說的這首詩,作者也非常有名,他就是唐代大詩人元稹。元稹跟白居易齊名,兩人也是好朋友,人稱「元白」。
  • 元稹: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遣悲懷元稹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本詩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的三首悼亡詩中的第二首。末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將情感再次推進,寫出共患難的夫妻永訣後更為深刻的痛楚,成為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 元稹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最深的思念,不愧為千古悼亡詩之首
    喜歡元稹,還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是從摘抄網站上看到的,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就沒有理由的喜歡,那種喜歡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見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陌生人。都是也不知道這兩句詩的作者是誰,也不知道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只是為了賣弄風雅,在一篇又一篇的作文裡瘋狂的引用這兩句詩,也不管恰當不恰當,為此鬧出不少笑話。
  • 寫有經典詩句,每段撩妹史堪稱教科書,渣男OR風流才子
    他最具特色的是豔詩和悼亡詩。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緻生動,不同一般豔詩的泛描。金代文學家王若虛《滹南詩話》評價道:「情致曲盡,入人肝脾。」他的《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流傳很廣。《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並序》與白居易的《長恨歌》齊名。在詩歌形式上,他是「次韻相酬」的創始者。
  •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失去愛,讀古人的悼亡之作,你會感同身受!
    它就出自於唐朝著名詩人元稹之手,在他妻子韋叢去世後,他寫了大量詩篇來寄託自己的哀思,如《遣悲懷三首》,《離思五首》,《六年春遣懷八首》,《雜憶五首》,《妻滿月日相唁》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遣悲懷三首》其一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家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盡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蒮,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 有一種愛情,叫有緣無分——表達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5句古詩
    詩詞中,有哪些愛而不得呢?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節婦吟》·張籍唐朝詩人張籍最出名的一首詩,描寫的是一個有夫之婦,面對痴情郎的苦苦追求,心中雖有好感,但迫於現實原因,而不得不婉拒這位痴情郎,詩的最後她說:「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你送給我的這兩顆明珠,我還給你吧,別怪我對你無情,怪只怪你來得太晚,如有來生,請早。
  • 白居易和元稹的曠古「愛情」
    古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如李白杜甫,沒有文人相輕,只餘淡淡欣賞。這樣的感情雖好,卻欠缺些真正朋友的味道。可了解了元稹和白居易的相愛相殺,才似乎明白古今之情原是相通。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