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最深的思念,不愧為千古悼亡詩之首

2020-12-12 冬青讀詩

元稹,唐朝歷史上最多情的詩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與之相媲美。

喜歡元稹,還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是從摘抄網站上看到的,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就沒有理由的喜歡,那種喜歡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見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陌生人。都是也不知道這兩句詩的作者是誰,也不知道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只是為了賣弄風雅,在一篇又一篇的作文裡瘋狂的引用這兩句詩,也不管恰當不恰當,為此鬧出不少笑話。

多年後,有了一些經歷,終於理解元稹在這兩句詩裡所表達的內涵與情感。

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我曾經看見過浩瀚遼闊的滄海之水,其他地方的水還有什麼吸引我的呢?我曾經看見過巫山美麗絢爛的雲霞,其他地方的雲還有什麼吸引我的呢?我從百花爭豔的花叢中經過,卻無心觀看它們,一半因為我在修道,一半因為我心中已經有深愛的女子。

韋叢在元稹的心目中是滄海的浩水、巫山的霓雲,經歷過如此美妙的情緣,哪裡的水都算不得動人的水,哪裡的雲都算不得迷人的雲。真愛只有一次,一次已足夠讓專情的元稹回味一生,世間所有的繁花似錦已不再入眼,所有的深情只屬於故去的妻子。 詩道是深情,實則是多情中的深情、深情中的不專情,他就是這種集雜情於大成者。元稹在《鶯鶯傳》中還始創了一句話,叫「始亂之,終棄之」。

原以為會與妻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料,他與妻子的緣分只有七年,七年後,妻子染病身亡。在一起的時光雖然短暫,但雙文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全都深深刻在了元稹的心上。如若不然,他又豈能想起那麼多和她有關的歡愉畫面?

他懷念的,是她雲鬢花顏,穿著單衫的模樣;他懷念的,是她花草滿頭,倚著湘簾的模樣;他懷念的,是她經過迴廊,月下微笑的模樣;他懷念的,是她獨倚鞦韆,安靜美好的模樣……

當元稹為亡妻韋叢寫下千古悼亡詩《離思》的時候,不知他是否想過,即便是在失去愛妻的哀傷之中,他依然風流不斷。權且當他愛過吧,愛她的年輕貌美,愛她的活力朝氣。

除此,再無其他。

而立之年,遇上才女薛濤,並與她展開了一段纏綿悱惻的姐弟戀。兩年後,元稹被貶江陵,在江陵看中安仙嬪,納她為妾。三十六歲,大家閨秀裴淑,又入他法眼,續娶裴淑。

誰比誰多情,誰比誰悽涼啊?

元稹為韋叢寫下諸多情深意切的詩詞,使得後人能記住他曾娶過這樣一位溫柔賢惠的妻子,這是韋叢之幸。可是嫁與極盡風流的元稹為妻,大概也是韋叢的不幸。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換成今天的話便是:年少時不能遇到太驚豔的人,動情後又失去,覺得愛誰都像她卻又不是她。

相關焦點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元稹很感人的一首愛情詩,通篇句句是經典,最後兩句還是千古名言
    元稹的愛情詩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特別是在妻子韋叢逝世之後,他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其中大部分都是經典之作,特別是那一首《離思.其四》,裡面還有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但是從他的一首愛情詩中,我們又能夠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他的確是很多情,不過也很深情,只是不太專情。要是他不夠深情的話,那自然是寫不出那些令人感動的愛情詩。元稹的這首《遣悲懷三首·其二》,那就是寫給妻子的一首名篇,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也是極為深情。儘管當時韋叢已經逝世了,可是對於元稹來說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對方,於是他寫下了這麼一組詩。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出了最深的思念,不愧為千古悼亡詞之首
    這兩句,看似矛盾,卻拓開一層,把詞人對亡妻深切思念之情充分地抒發出來。「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千裡相距,天各一方,有話也無法敘說,這是深切思念的進一層揭示,也為後文作有力的鋪墊。「縱使相逢應不識"三句,以退為進,如果真有機會相逢見面,訴說衷腸,也因多年的遷徙奔波和失意哀傷而造成的衰老之態,使自己的妻子不能相認。
  • 清明時節讀悽美悼亡詩:他們在文字中追憶愛人,闡述思念
    此時,生死兩相隔,思念無盡,追憶愛人的悼亡詩也應運而生。《辭源》對悼亡詩解釋為:「潘嶽妻死,賦《悼亡》三首,後因稱喪妻為悼亡」。元稹(779-831)出生敗落的官宦之家,字微之。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負責教導太子的官員)韋夏卿年方二十的小女兒韋叢,嫁給二十四歲的詩人元稹。韋叢並沒有嫌棄貧小子,非常持家,元稹沒有可換的衣服,她就翻箱倒櫃去搜尋,看到身邊沒錢,就拔下頭上金釵去換錢。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元稹為妻子韋叢創作了多首悼亡詩。
  • 元稹為妻子寫下悼亡詩,第一句寫錯了,知名度卻最高
    這在他對妻子的《離思》五首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其中第四首就有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很多人認為,這第四首《離思》,應該是千古悼亡詩之冠。小珏認為,元稹應該是很愛妻子韋氏的,這與他壞不壞、渣不渣,甚至有沒有才華關係不大。因為他寫下的這些悼亡詩,流露出的感情是無法作偽的。
  • 如果你也曾深愛過一個人,不妨讀下元稹這首詩,直擊人心!
    回看詩句的本身,它的深情和所體現出來的忠貞還是值得我們推崇的,畢竟它是元稹用來讚美夫妻之間的恩愛的。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20歲的韋叢嫁給了元稹。那個時候的元稹還沒有考取功名,婚後生活十分貧苦,但韋叢毫無怨言。不料命運無常,七年後韋叢病逝,元稹為了追悼她寫過不少悼亡詩。
  • 白居易一首深情質樸的詩,思念故友元稹,感情真摯,令人感動
    人總是多愁善感的,關於這一點無論是古時候的人還是現如今的人都是一樣的,其實在面臨生離死別時,這樣的感情更是分外的猛烈,尤其是感情越深,思念來得就越加洶湧。有多少個午夜夢回之時,腦海中思念的那些親人、愛人、朋友,會出現在我們的夢境之中,剛醒來時滿腔感慨,竟然不知道如何去抒發。
  • 悼亡詩至元稹,堪稱絕唱
    元稹《遣悲懷》所以,最悲涼的詩詞,我認為應當是悼亡詩詞,而悼亡詩詞,莫過於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在此我們以第三首來分析一二: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無期。
  • 元稹給白居易的一首答詩,翻譯過來就是:我真的一點都不想你
    你以為這就夠了,這些在白居易和元稹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據後人統計,兩人來往通信1800多封,互贈詩篇接近1000篇。不信你看隨便拎一首白居易的詩出來,標題多有微之,如《除夜寄微之》、《夢微之》,再看白居易給元稹的信,開篇就是: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 而結尾更誇張:微之微之!
  • 元稹懷念妻子,寫下千古名篇,《唐詩三百首》編者:悼亡詩中最好
    江淹《別賦》道盡世間之別,卻未曾言「死別」。其實生離固然難捨,而天人永隔的死別最是悲哀無奈。故而,從《詩經》中的《綠衣》、《葛生》開始,作悼亡詩者,不乏其人,但如蘅塘退士所言: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勿以淺近忽之。
  • 他是典型的詩紅人不紅,一首經典的五律,寫出了江南最美的春天
    唐朝有很多詩人,他們儘管名氣並不是很大,可作品卻又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典型的詩紅人不紅。那其中最典型的一位詩人,那就是盛唐詩人王灣,雖然他的作品並不是很多,可是一首經典的五言律詩《次北固山下》,卻是深入人心,相信很多人都讀過。
  • 李商隱為亡妻寫下的這首悼亡詩,短短28個字,讀來當真是肝腸寸斷
    李商隱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要比別的詩人體現得更為深刻,尤其是在他的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為此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其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成為了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暮秋獨遊曲江》,通篇描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詩人也正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不過要論唐代關係最鐵的詩人友誼,李白和杜甫只能靠邊站,因為還有白居易和元稹這對「鐵哥們」。元稹在通州時聽聞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哪怕當時他已然病重臥床,依然立馬起身提筆寫下「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來表達對白居易的思念。而白居易在元稹去世後對他的思念也從未斷絕,也曾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樣的深情詩句來悼念好友。
  • 如果你也曾深愛過一個人,不妨讀讀元稹這首詩
    元稹,唐朝歷史上最多情的詩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與之相媲美。 喜歡元稹,還是在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代,是從摘抄網站上看到的,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就沒有理由的喜歡,那種喜歡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見一個令你怦然心動的陌生人。
  • 元稹《遣悲懷三首》有悼亡詩第一之稱,只看第一首,卻見渣男一枚
    元稹在大唐的詩人中,是一個不俗的所在,他跟白居易並稱元白,他們因科考同時及第而結識,進而成為終身好友,這段友誼可謂天長地久。但是,元稹在愛情方面,就沒有跟白居易的友情來得專情了。他的風流佳話不少,但對他的結髮妻子卻並不怎麼樣。元稹世代為官,但是到他這一代,因為父親的早逝而沒落了。
  • 歷史上這3首著名的悼亡詩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一樣感人
    悼亡詩詞,是一種特殊題材,最初的悼亡詩,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是丈夫為懷念故去的妻子而作,但是,隨著後世的發展,悼亡詩詞,已經不僅限於對亡妻的懷念了,對於親人、好友也可以抒寫悼亡之作。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以說是史上最著名的一首,被譽為是「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千古第一悼亡詞,詞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我國最經典的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思念丈夫
    恰恰就是在這段時期,震驚世界的迴文詩橫空出世。迴文詩的出現,開創了詩歌史上的新格式,真正意義上開闊了世人的眼界。尤其是流傳下來的迴文詩,堪稱經典中的經典,讓人讀起來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這首詩堪稱迴文詩中的經典,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的意思,倒著念卻成了妻子思念丈夫。這首傳說中的迴文詩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渣男」元稹的一首詩,只有4句20個字,卻足與《長恨歌》媲美
    說起唐代詩人元稹,大家一定首先想到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他為亡妻韋氏所寫的悼亡詩,絕美深情,千百年來徵服了無數有情人。元稹最著名的便是他的悼亡詩及與白居易的酬唱詩,悼亡詩如《遣悲懷三首》、《六年春遣懷八首》、《離思五首》等等都是名篇佳作。與白居易的酬唱詩作中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垂死病中驚坐起」、「唯夢閒人不夢君」「我詩多是別君詞」等等。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史、景、情完美融合,成就曠世佳作
    他不管是詩作還是文章都極為出色,而且所寫題材也是不拘一格,相信讀書時大家都有背過他的《陋室銘》,其中開篇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至今還長被人們掛在嘴邊,以此來形容人的品行高潔。而本期筆者要講的這首詩也是來自於劉禹錫,堪稱劉禹錫詩作中最經典的一首,詩中將史、景、情完美融合,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曠世佳作,其中一句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 納蘭容若最悽涼的一首悼亡詞,句句哀傷,讀一次哭一次
    他給盧氏寫過很多悼亡詩,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那首《浣溪沙》,讀一次哭一次。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在妻子亡故後寫下感人肺腑的悼亡之作,潘安的《悼亡詩三首》、元稹的《離思》、賀鑄的《鷓鴣天》,無一不是精品。而納蘭的這首即使比起有著「千古第一悼亡詞」之稱的《江城子》也是不遑多讓,尤其是最後7字,說出了很多男女的心聲,令人肝腸寸斷。「誰念西風獨自涼」,開頭一句便點明了季節——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