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被立為太子之後,乾隆為什麼帶他祭拜一個九歲去世的孩子呢?

2020-12-22 歷史文武君

乾隆六十年(1795年),為實現曾經說過「在位之年不超過其皇祖康熙帝之六十一年的諾言」,乾隆皇帝準備退位,而他親自宣讀了自己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立下的傳位詔書,立他的第十五個兒子永琰為皇太子,並將皇位禪位於他,這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在完成太子宣讀之後,永琰也被乾隆帶去祭拜一個九歲便去世的孩子,甚至要求已經貴為皇太子的永琰向其行跪拜禮,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個九歲便去世的孩子不是普通人,他是乾隆皇帝的次子,名叫永璉,他是乾隆皇帝與孝賢純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孩子,而且名字並不是乾隆皇帝起的,而是雍正皇帝取得,其永璉之意,據說是將來繼承皇位之意,可見雍正對於永璉都十分的喜歡,有點當年康熙親自帶乾隆之意。

下面我就說一說,乾隆為什麼帶嘉慶祭拜已經去世的皇子永璉,我們從兩個方面分析:

一:永璉的地位

永璉是二阿哥,並且是乾隆皇帝與孝賢純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是正統的嫡長子,出生在雍正八年(1730年),當他出生之後,也得雍正帝的厚愛,得雍正爺賜名,永璉既是嫡出,又「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成為了乾隆最愛的皇子。

再看清朝前四個皇帝(除努爾哈赤外),都是妃子所生,沒有一個是嫡出,這都是因為清朝是講究「立賢能者為儲」,而乾隆卻決心讓自己的兒子開始變為嫡出皇子繼承皇位,至於什麼原因,我認為也是受到中原漢文化的影響,產生對皇位繼承人的轉變,乾隆繼位之後,按照「秘密立儲制度」,將永璉確定為自己的接班人,並將傳位詔書藏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只不過,兩年之後,永璉就因病去世,最終皇位繼承人不得不在幾位皇子中選擇,而中庸的嘉慶成為了最後的選擇,不過,乾隆第一次將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密旨公布之後,將永璉旋冊贈皇太子,諡端慧,並在乾隆確定自己皇陵之後,將其安置在自己的身邊,為此打破了清朝「皇子不進皇陵」的規矩。

此次帶領嘉慶祭拜之前,立其為太子之時,乾隆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之故,讓其行的跪拜禮,這也讓嘉慶承認皇太子永璉的地位。

二:告誡嘉慶

嘉慶的繼位,是由乾隆皇帝禪位而來,放眼中國古代歷史,能有多少太上皇呢?乾隆的退位也實屬無奈,不願意超過自己的爺爺,只能是把皇位讓出來,可是當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突然放棄手中的權力,怎能接受,而乾隆皇帝完全有藉此事,告訴嘉慶自己仍是清朝的掌舵人。

嘉慶能夠繼承皇位,完全是因為乾隆實在是沒有人可以選了,自己心愛的二阿哥永璉去世,將繼承人改成七阿哥永琮,可是僅僅一年之後,永琮便因水痘病逝,之後再物色的五阿哥永琪,也年僅26歲就病逝,等到最後,可供乾隆選擇的僅僅就還四位皇子,嘉慶也完全是「矬子裡面挑將軍」選出來的。

即便是讓位嘉慶,嘉慶也仍是在考察期,十一阿哥永瑆仍可能成為替代者,畢竟乾隆封其為「和碩成親王」之時就表達此意,封號「成」在滿語中的意思就是「有能力的」、「有才華的」,可見永瑆乾隆能夠看得上的,只不過性格上的缺陷才使得乾隆沒能考慮永瑆,假如嘉慶真的過不了「實習期」,換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就是因為這樣,嘉慶在沒有實權、沒有玉璽、沒有決斷權中度過四年,作為皇帝仍住在王府之中,這在清朝也是獨有的,就連自己的結髮皇后去世,都只能低調下葬,這完全都是不願去招惹乾隆。

乾隆通過讓嘉慶給自己死去的兒子行禮,完全是想給嘉慶一個「下馬威」,畢竟讓的只是名義上的「皇位」,也讓嘉慶能夠知道,自己說話你即便是皇帝也要聽,完全不像李淵、趙構等人退位,將實權都交出去。

總結:乾隆讓已經被封為太子的嘉慶,給年僅九歲去世的二阿哥永璉下跪,完全就是下一盤政治棋,讓嘉慶即吐不出苦水,還滴老老實實聽話,嘉慶也意識到了,照著乾隆的意思做,戰戰兢兢的當了四年「傀儡皇帝」,等乾隆死後,才正式成為大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掌權之後,就拿乾隆的寵臣和珅狠狠地開了「一刀」。

相關焦點

  • 嘉慶成為太子後,乾隆為什麼要求他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
    1795年的九月,顒琰被公開冊立為皇太子,而乾隆也已經決定1796年的正月退位,也就是說,顒琰是板上釘釘的未來皇帝,他的身份在兄弟中是最高的,完全不需要去祭拜任何一個兄弟。然而,乾隆卻要求已經成為皇太子的顒琰去祭拜一個九歲就夭折了的哥哥,這又是為什麼呢?作為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十全老人乾隆其實挺可憐的。
  • 嘉慶成為儲君後,被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實在費解
    《延禧攻略》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當乾隆當了60年皇帝之後,無奈只能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嘉慶,在禪位之後,乾隆又帶著嘉慶去祭拜了一個9歲的孩子,讓嘉慶有些不明所以。其實不僅僅是嘉慶,很多人也對乾隆的這個舉動表示不理解,為何乾隆會有這樣的舉動呢?
  • 嘉慶成太子後,乾隆為何讓他祭拜一個9歲小孩,還要行叩拜之禮?
    詣端慧皇太子園寢行禮」,乾隆六十年九月,在乾隆昭告天下將在次年禪位嘉慶後,乾隆命嘉慶代他往昭西陵(孝莊太后)、孝陵(順治)、孝東陵(孝惠章皇后)、景陵(康熙)、孝賢皇后、孝儀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園寢(永璉)等處祭拜。
  • 乾隆晚年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退位之後他又都在幹什麼呢?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到盛京拜謁祖陵,在回來的途中,路過錦縣的時候,有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給他上了一封請願褶子,這個金從善居然請求他立太子,並且在褶子中寫了一句話:「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言外之意就是不立太子,怎麼千秋萬代?這封請願褶子可把乾隆氣得不輕,於是下令殺了金從善,而且,又詔告天下,「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
  • 五阿哥也許永遠不知道,乾隆為什麼不立他為太子?魏瓔珞卻心知肚明
    其實對於永琰當皇帝,乾隆也是無奈之舉,雖然乾隆一生中有很多的皇子,到乾隆晚年的時候已經沒有幾個皇子健在人世了。那麼為何乾隆在年輕的時候不立五阿哥為太子呢?
  • 乾隆選繼位人,為什麼不立德才兼備的永瑆,卻傳位平庸的嘉慶?
    當然了,這也不全是嘉慶的鍋,許多弊病是乾隆遺留下來的。乾隆估計是以為,嘉慶能像當初的雍正給康熙收攤子一樣,也給自己掃個好尾。可惜他看錯了,嘉慶沒有雍正的才能。毋庸置疑,嘉慶很勤奮,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兢兢業業地處理朝政。但他的勤奮是一種做出來的姿態,就像念經時有口無心的小和尚。
  • 皇后位置懸空 乾隆為什麼不封令妃為皇后呢
    眾多周知,乾隆前半期最愛的便是富察皇后,後半期最寵的就是令妃了。令妃是為乾隆生的子女最多的嬪妃,共生下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十五皇子永琰還被立為了儲君。但是直至令妃去世,乾隆也未將其封為皇后。這是為什麼呢?
  • 聰明絕頂的和珅,能夠討好乾隆,為什麼卻不能搞定嘉慶呢?
    但其實真實的和珅,絕對不是這樣,能夠在乾隆朝權傾一時,得到乾隆的寵愛。事實上,和珅是個不可多得的既能文又能武的人才。 和珅在乾隆晚期的確權傾朝野,但是他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在怎麼樣也已經垂垂老矣,隨時都有可能歸西。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而乾隆就不一樣了,他25歲登基繼位,名義上執政60年,實際執政長達63年4個月,他去世時已經89歲,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大一統皇帝。所以乾隆壽命長,死的非常晚,他的兒子基本都被他熬死了,因此到了晚年乾隆實際並沒有剩下太多兒子。
  • 乾隆糾結一生的願望,嫡子繼位希望破滅,目光轉移到孫子身上
    因而兩立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之子胤礽,其中不乏立嫡的執念,卻最終也沒能實現嫡子即位。隨後,九子爭位,雍正勝出。孝敬憲皇后在雍親王時生下嫡長子弘暉,但其在8歲時病逝。雍正九年皇后去世,雍正生前只有這一位皇后,因而沒有嫡子繼承皇位。乾隆是康熙選進宮中親自教養的皇上,祖孫倆建立了深厚的親情。
  • 和珅一生小心翼翼,為什麼不提前討好嘉慶?其實是乾隆沒給他機會
    「一朝天子一朝臣」講述了古代皇帝的普遍心態,那就是只有自己的親信才會得到重用,哪怕是什麼託孤大臣或者前朝重臣,只要是新皇登基都會慢慢的被剷除,所以很多人都會在確立太子之後,拼命的成為他的親信以求能夠保證自己和家族的榮華富貴。
  • 乾隆告誡兒子不要殺和珅,嘉慶卻不聽,15年後後悔了
    可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嘉慶一上位就把和珅殺了,15年後才恍然大悟乾隆說的對,這是為什麼呢?在和珅長到九歲時,父親常保亦因病去世,兄弟二人能夠順利長大全賴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一位偏房保護。沒爹沒娘的孩子從小便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和珅心裡清楚,自己只有發奮讀書才能出人頭地、保護弟弟。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選擇第15子嘉慶繼位?85歲時只剩下4個選項
    乾隆85歲那年,他做了60年皇帝。他的17個兒子當中,有13個已經被他給熬死了。其中還活著的4個兒子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以及皇十七子永璘。就算這4個活著的兒子裡,嘉慶也只是排行老三。前面倆哥哥永璇和永瑆怎麼就無法繼承皇位呢?乾隆當然有自己的考慮。
  • 乾隆一生中最愛的三個女人,兩個讓他愛不釋手,一個卻被他親手毀掉
    乾隆在我們的印象中並不陌生,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算上太上皇一共63年),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25歲登基的他在為旗艦多次平叛亂、收西藏、修編《四庫全書》,甚至減免稅銀讓人口得到飛速發展。他的時代是清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清王朝後宮恩怨最多的一個朝代。
  • 年富力強的康熙,為什麼早早立胤礽為太子?僅僅是因為赫舍裡氏嗎
    這其中四、八、十三、十四阿哥一般都是正面形象,而作為早早就被立為太子的二阿哥胤礽,則很多時候都是以反派面目出場。如果胤礽真的這麼不堪的話,為什麼康熙會把他立為儲君呢?真實的胤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在這種局勢下,康熙必須收攏人心,而此時雖然索尼已經去世,但是其子索額圖尚在,而且頗為幹練,康熙正要依靠他和赫舍裡氏的勢力來穩固統治,平定三藩。而要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康熙賣命,立胤礽為太子是重要的一步。不僅如此,前文說到康熙想要御駕親徵,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可以提升軍隊士氣,但是一不小心也會有殞命之危,到時候國家動蕩可不是說笑的。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嘉慶皇帝當時的處境,嘉慶皇帝是在父親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之時,通過父親乾隆皇帝的禪讓登上皇位的,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禪讓皇位,只要是為了踐行他當初的諾言,乾隆皇帝在早年間說過,他不會超過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如果在位到了六十年時,身體依然健康的話,就禪位給當時的太子,因此才有之後將皇位禪讓給當時的太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統治長達六十年的乾隆皇帝
  •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梳理一下和珅的生平,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一部勵志大戲,和珅從十八歲踏上仕途,在十年之後已經到了「御前行走」,這沒能力和會來事可是做不到的,可見其資質和能力。之後通過安明案一舉得到乾隆的賞識,可見和珅的政治嗅覺靈敏。是一個精明強幹之人。後又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
  • 五阿哥永琪墓被發現,事實證明乾隆太子人選是永琪,傳言被證實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榮親王。電視劇中,乾隆對永琪是非常喜歡的,即使是在歷史上,永琪也是受乾隆喜愛的。永琪在歷史上更是博學多才,永琪幼聰慧學,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嫻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於天文算法。永琪不僅僅是皇子,甚至差一點成為太子,在很多歷史傳言中,永琪就是皇位接班人。值得一提的是,永琪的壽命太短,僅僅活了24歲就去世了。這讓當時的乾隆非常傷心。
  • 乾隆不是長子,為何能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關鍵是這個人
    作為康乾盛世的開端者,康熙登基之後,吸取了許多漢人王朝的傳統,比大阿哥胤禔,就是因為嫡長子繼承制而當上太子的。可惜胤禔能力不足,經歷兩立兩廢之後,徹底失去皇位繼承資格。最終老四胤禛坐上帝位,即雍正帝。
  • 乾隆剛死,嘉慶就急於處死和珅,難道就不怕「和黨」作亂嗎?
    群臣私底下都戲稱和珅為「二皇帝」,所以「和黨」勢大無比。乾隆一死,和珅靠山沒了,而嘉慶這座新山乾隆也靠不住。所以「和黨」實際上已經樹倒猢猻散了。誰還會去繼續依附一個沒了硬靠山的死樹?所以,嘉慶在乾隆去世後僅15天就賜死和珅,端地是有恃無恐,壓根就不怕所謂「和黨」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