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黃金四分鐘

2021-01-13 重症醫學科曹醫生


心肺復甦--黃金4分鐘

救晚了,救回來也可能是植物人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生命,心肺復甦早實施的話可以更好挽救生命,如果錯過最佳施救時間,即便恢復心跳,但對於神經功能的損傷可能難以恢復!


為什麼這麼說?心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泵,是動力系統,心臟不跳動了,泵不動了,動力沒有了,血液循環停止,氧就沒有辦法供應我們的身體器官,會發生嚴重缺血缺氧的損傷,而大腦,因為需氧量高又沒有氧儲備,所以最容易受到損傷!


心臟驟停的後果是以「秒」來計算的:

3秒鐘眼前發黑

5-10秒意識喪失突然倒地

3分鐘出現大腦水腫

4分鐘出現腦細胞死亡

到了8分鐘就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導致腦死亡——即便救過來了,有了心跳和呼吸也是植物狀態。


所以心跳驟停,暈倒在地,在4分鐘之內開始心肺復甦,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施救!

對於救命這件事,就是一個字:「快」。

重症醫學科曹醫生:堅持做實用的,靠譜的,循證的,易懂的心肺復甦科普內容!


微信、企業微信可以提供


①科普;為了減少打擾,同時能夠起到科普作用,本號儘可能每周三條左右的群發科普,文字或者視頻,可能是我的,也可能是我選出來靠譜的別的醫生的。

②專題直播的預告(可能是我的,也可能是我篩選出來的科普醫生的),包括時間,主題和在哪個平臺。

③號內不定期組織答疑專場,就在微信裡直播。

④以後將組建不同的群組,像急救知識類的,各種疾病健康類的等等;方便大家交流和更精準的科普。


微信、企業微信不能提供的:


①因為網絡和疾病本身的特殊性,不進行一對一的病情諮詢。

②回復每一個好友的聊天內容和問候。 

考慮到職業和疾病本身的特性,還望各位朋友理解和原諒。

相關焦點

  • 高以翔猝死 | 黃金4分鐘的心肺復甦,每個人都得學的急救技能!
    隨後,從27日中午高以翔經紀公司的聲明中,我們得知了令人難過無比的事實:身高達到1米95、酷愛打球、體格健碩的、僅僅35歲的一個人就這麼突然離去了......隨後有更多網友爆出現場的一些小細節,現場有嘉賓看到鏡頭裡倒下的高以翔眼睛不太對勁,才開始進行搶救,隨後進行了十來分鐘的心肺復甦,送醫後瞳孔放大到邊緣,已回天乏術。
  • 【安全宣傳進家庭】保護兒童安全 | 圖說科普:心肺復甦的操作要點
    【安全宣傳進家庭】保護兒童安全 | 圖說科普:心肺復甦的操作要點 2020-11-30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參加心肺復甦安全教育的感想
    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一項既簡單又最基本的技能——心肺復甦。給我們演示這一技能的老師說過,每一分鐘便會有一人死於心臟驟停。聽到這話,我不由得唏噓不已,原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老師告訴我們,當發現有人忽然倒地後,我們便要確認他是否心臟驟停,是否需要做心肺復甦。我們可以通過輕拍他的肩膀或輕打他的手來確認。如果此人並無反應,我們便要確認有無脈搏。
  • 遠離猝死,黃金四分鐘「心肺復甦」你會了嗎?
    數據顯示,心臟驟停超過4分鐘,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心肺復甦是在專業救護人員到達之前,延續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但是,按壓胸口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要做到規範操作,並不簡單。如此有節奏地反覆進行,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頻率為每分鐘100-120次。第三步:將患者下頜抬起,頭部後仰,開通氣道。每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交替進行2次人工呼吸。
  • 泰國大象被摩託撞暈,男子做心肺復甦卻找不到心臟,最後怎樣了?
    除了報警和撥打急救電話外,如果他/她已經心搏驟停了,最要緊的就是馬上進行心肺復甦,通過胸外按壓進行搶救,爭取在黃金四分鐘內挽回其生命。然而如果是一頭大象心臟驟停了呢?相信你已經被這個猝不及防的問題打個措「腦」不及,風中凌亂了,大象?心肺復甦?胸外按壓?咋整呢?
  • 泰國大象被摩託撞暈,男子做心肺復甦卻找不到心臟,幸好他……
    除了報警和撥打急救電話外,如果他/她已經心搏驟停了,最要緊的就是馬上進行心肺復甦,通過胸外按壓進行搶救,爭取在黃金四分鐘內挽回其生命。  然而如果是一頭大象心臟驟停了呢?  %&+¥……相信你已經被這個猝不及防的問題打個措腦不及,風中凌亂了,大象?心……肺復甦,胸……外按壓,咋整呢?
  • 心肺復甦將被納入教育內容我國僅1%人群掌握該基本急救技巧
    心肺復甦將被納入教育內容。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最新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要開發和拓展紅十字應急救護課程資源,培訓培養急救教育教師,把學習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
  • 男子心跳呼吸驟停,心肺復甦90分鐘上了5天ECMO後好了!
    精彩視點六旬男子因胸痛到醫院看急診的過程中突然倒地不起,心跳、呼吸驟停,醫務人員為他不間斷心肺復甦長達90分鐘,並實施急診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接到求助的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ECMO團隊迅速趕到,在最短時間內安裝好救命神器ECMO。
  • 拿著AED走通道的委員:盯緊推動心肺復甦普及提案進展
    「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心源性猝死。」繼前年拿著AED走上「委員通道」後,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主任醫師敖虎山帶來了「關於提高全國心肺復甦普及率、提升全民急救互助能力」的提案。在他持續的呼籲下,AED的布點正在重要公共場所快速密集鋪開。在敖虎山看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要知行合一。
  • 生死一瞬間,讓急救搶救現場化(心肺復甦篇)
    心臟驟停的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分鐘,每拖延1分鐘,患者的生存機率就降低10%。心肺復甦和電除顫就是救命技術,如果能夠在現場實施及時的心肺復甦和電除顫,可以挽救35%~40%的猝死者生命。這種突發事件一旦發生,不能盲目等待醫務人員到達後動手,我們要刻不容緩投入搶救!
  • 心肺復甦、體外除顫…跟著視頻學習公共安全教育
    心肺復甦、體外除顫…跟著視頻學習公共安全教育 2020-12-25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肺復甦 輔助呼吸 從死神手中搶人成功
    急診科醫師詢問家屬病情,同時緊急實施心肺復甦。在家屬的陳述中得知,患者65歲,男性,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早晨突發胸痛 、伴大汗,即刻趕往醫院,沒有想到,途中患者呼之不應,呼吸、心跳驟停。家屬慌了,馬不停蹄,連闖紅燈,將患者送來。連續不斷胸外按壓、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但是心電監護一直提示一直線。「醫生,我爸爸還年輕,請您一定要救活他!」是的,沒錯,雖然情況危重,但每個人都不想放棄。
  • 愷德「救在現場」心肺復甦應急救護技能培訓走進株百
    紅網時刻株洲11月12日訊(通訊員 黎婕妤)11月10日,株洲商業零售企業巨頭——株洲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與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攜手開展以「救在現場 株百金秋健康行」為主題的心肺復甦急救技能培訓。活動現場。
  • 把握「黃金 4 分鐘」,為生命帶來更多希望
    掌握心肺復甦急救知識有多重要?把握「黃金 4 分鐘」,關鍵時刻能救命!近日,在長安大廈一家公司工作的劉先生在上班時突發心臟驟停,生命危在旦夕。幸好,一位剛從心肺復甦技能培訓「畢業」的長安集團工作人員及時出手相助。
  • 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 救命神器AED能搶回「黃金4分鐘」嗎?
    正確的心肺復甦為這名男子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機會,而在「黃金4分鐘」正確使用AED則更大程度提高了搶救成功概率。不少網友評論說「幸好有AED,也幸好有人會用」「大城市的優勢」,拯救瀕死的人,AED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最近,「全國首個AED法規落地杭州」、「深圳已在全市安裝3500臺AED」等話題也頻登熱榜。
  • 中國心肺復甦培訓1+X+Y+Z計劃再踏「心」徵程
    近日,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的全國委員、中國心肺復甦培訓中心負責人等100餘人齊聚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共同為破解中國心肺復甦「存活率低、普及率低、設備配置率低」這一」三低」窘境進行建言獻策。
  • 兩會聲音|開福區政協委員吳芳蘭:加強心肺復甦知識培訓 全面普及AED
    我國每年約有54萬人因心臟驟停而死亡,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人因此死亡,並且開始呈逐步上升趨勢。而且心搏驟停發生4—6 分鐘後就可造成患者腦組織等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損害,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 第一時間實施有效的心肺復甦能降低患者的院前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 心肺復甦怎麼做?專家董士民:嬰兒、老年人操作方法不同
    近日,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邀請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董士民在線直播,為大家講解心肺復甦操作的注意事項、特殊人群的急救措施等問題。心肺復甦術就是針對這一情況,通過體外的、胸外的心臟按壓使胸廓體積發生變化,產生壓力階差,帶動心臟繼續跳動,使心臟產生前向血流,達到替代心臟泵血的功能。如何判斷何時時候需要心肺復甦?董士民表示,首先要進行識別。第一,拍打或高聲呼喚患者,如果病人無反應,則視作意識喪失。第二,觸摸頸動脈位置。如果脈搏消失5-10秒,加上意識喪失就可以進行心肺復甦。
  • 男子心肺復甦壓斷老太肋骨獲判不擔責:感謝公正判決
    對話獲判不擔責施救者 2年前因做心肺復甦壓斷老太肋骨被訴  為救前來買藥卻心臟驟停的老太,瀋陽康平縣一名藥店老闆為其做心肺復甦。老太甦醒入院後發現12根肋骨被壓斷、右肺挫傷,反倒起訴藥店老闆,索要醫療費、交通費、住院夥食補助等近萬元賠償,並稱傷殘等級評級後還要追加賠償數額。
  • 虹山南路,40分鐘救下一條命
    全科醫生 尹家穩:「這種時候搶救的機會只有黃金四分鐘,我還有我們社區的其他同事立即搶救。主要就是心肺復甦,還打了針水、輸氧。」監控顯示,事發當天,這位老人先是出現不適坐在路邊臺階上,之後她的同伴開始求助,隨後老人暈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