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邀請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董士民在線直播,為大家講解心肺復甦操作的注意事項、特殊人群的急救措施等問題。
董士民介紹,人體是呈前向性血流,心臟由於各種原因停止跳動時血液動力消失,所有血液循環終止,身體組織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狀態。心肺復甦術就是針對這一情況,通過體外的、胸外的心臟按壓使胸廓體積發生變化,產生壓力階差,帶動心臟繼續跳動,使心臟產生前向血流,達到替代心臟泵血的功能。
如何判斷何時時候需要心肺復甦?董士民表示,首先要進行識別。第一,拍打或高聲呼喚患者,如果病人無反應,則視作意識喪失。第二,觸摸頸動脈位置。如果脈搏消失5-10秒,加上意識喪失就可以進行心肺復甦。
實施心肺復甦術時,首先要確保環境安全,必須要把患者拖移到或轉移到安全的場所或者等到相關的救援人員排除了安全隱患之後才能進行心肺復甦。
董士民表示,心臟驟停實施心肺復甦的過程中也應注意一些其他的問題,首先,如果患者跌倒、頭部出血,此情況下不能隨便搬弄病人,需保持患者頭部不要發生左右上下大幅度的活動。第二,心臟驟停過程中,胸外按壓時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併發症,比如說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血胸、氣胸,甚至長時間的心臟按壓會出現腹部的空腔臟器或者實質上臟器的傷害。
對於第二種情況,董士民表示,目前國家已出臺了相關法律,在病人突然心臟驟停或者初步判斷為心臟驟停,即使你不是專業人員,在進行心臟復甦術過程中給病人造成了一些傷害,但是這些傷害完全是一種緊急避險措施所致,是可以免除法律責任的。
董士民對不同年齡段特殊人群實施心肺復甦術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兒童心臟驟停一般多為為溺水和觸電兩種情況。對於溺水兒童,要先吹2或4口氣,再做心臟按壓,兒童可以採取15:2方法,連續按壓15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兩次,隨後採用不間斷的心臟按壓進行處理。對於觸電兒童,也可採取15:2方法,或持續的心臟按壓方法。
兒童和老年人心臟驟停的原因除了心源性因素以外,還有窒息導致的心臟驟停。該情況首先要把窒息的異物解除之後才能實施有效的心肺復甦,窒息解除可以採取海姆立克法。
對於嬰兒心臟驟停,可以用食指和中指併攏按壓胸部。嬰兒的窒息絕大多數是異物窒息所致。可以把嬰兒翻轉過來,讓患兒臉朝下、放低,背朝上,臀部高一些,用手連續拍打背部,使異物湧出,緊接著就可以做口對口人工呼吸。對患兒吹氣,一定要掌握力度,吹氣量不能太大。
董士民表示,心肺復甦有效按壓的指標為,第一,能摸到病人脈搏;第二,能測量出血壓;第三,循環狀態好,例如病意識有所恢復、面色出現紅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