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約有54萬人因心臟驟停而死亡,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人因此死亡,並且開始呈逐步上升趨勢。而且心搏驟停發生4—6 分鐘後就可造成患者腦組織等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損害,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 第一時間實施有效的心肺復甦能降低患者的院前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開福區第五屆政協委員吳芳蘭是長沙市第一醫院副教授,在平時的工作以及調查研究中她發現,心搏驟停多發生在患者家中、工作場所及其他公共場所,比率高達70%~80%。而能及時進行現場施救的「第一目擊者」往往是家人、同事或路人,有效地實施心肺復甦可使患者生存機率提高近4倍 ,既可為醫護人員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 ,也對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及減少傷殘率具有重要意義。
而自動體外除顫儀(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的使用還可增加10倍的搶救成功率,因此,在此次大會中,她帶來了普及心肺復甦培訓,並在基層社區配備AED的提案。待知識和設備全面普及,不僅能大大提高患者救治率,也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一份應急保障。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彭永禮 整理報導)
[責編:彭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