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走進日常 茅獎小說《北上》推同題文創

2020-12-10 中國江蘇網

君子系列文創。受訪者供圖

徐則臣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北上》出主題文創了。

近日,朋友圈出現一組「北上君子系列文創」吸引了讀者目光,這些文創產品有小說中描寫過的「小波羅菸斗」「雪茄」等,不過這個雪茄不是菸草,而是普洱茶做的「一支雪茄茶」,此外還有鎮紙文房,以及手作黑糖、玫瑰花醬等「北上」聯題產品,該北上系列文創仿佛留存著小說中大運河畔的縷縷煙火味,讓濃濃的歷史故事走出了小說,悄然留駐在你的茶席之上、書房案頭。南京晨報記者為此聯繫到開發《北上》文創的文旅人徐曉亮先生,聽他講述了做這部小說文創的初衷。

徐則臣介紹,這些《北上》同題文創都是朋友做的,經他同意之後開始做,自己並沒有更多參與,他純屬看熱鬧。而徐則臣口中所說的朋友就是徐曉亮先生,目前定居成都,曾在南京工作學習,他稱自己是則臣老師十幾年的粉絲,基本上徐則臣的作品都認真讀過,因為喜歡讀他的小說,因緣巧合就做了這個事情。

徐曉亮簡單介紹自己是一位「文旅人」,是此次文創品牌「北上」創始人,2020年他將陸續推出「北上」5大產品系列,近100款新品,分別為:君子系列、摯愛系列、吾愛系列、天賜系列、惜珍系列。徐曉亮說,「我們對商業的思考也不是很成熟,但是不後悔投入,只要有一個人因為我們的文創,去了解當代文學的故事和文化,我們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徐則臣的小說《北上》,藉由義大利人小波羅為尋找弟弟,追尋馬可波羅的腳步沿運河北上的經歷,講述了幾代運河人的歷史變遷。書中的小波羅具有中國人的特點,他喜歡喝中國茶,作品把中國的茶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小波羅喝的都是好茶,太平猴魁、碧螺春、普洱茶……他喝茶時喜歡看茶葉慢慢舒展開來的樣子。小波羅在喝碧螺春時,有著非常細緻形象的描寫,喝完一壺時,脖子上冒了一層細汗,說了聲「通了」「透了」,這就是喝茶的境界。

尋根、運河、菸草、茶葉,這些小說中的情景元素,經文旅人的開發設計,就變成了具有一定現代審美,又流淌著歷史韻味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文創產品。仿佛,享用這些產品本身就是一種閱讀,是小說故事向當代生活的滲透與延伸。「文創產業是需要時間去沉澱與孵化的,我們是沉下心來,用專業與專注做的。」徐曉亮介紹。

這些小說主題文創,把文學通過更日常的生活表現出來,對文學的傳播起到一定推廣作用,徐則臣也覺得很有意思。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常芬

相關焦點

  • 茅獎小說《北上》被開發成文創 作者徐則臣表認可:把文學通過日常...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近些年來,博物館的文物成為文創的素材來源,已經屢不鮮見。但是把小說裡的一些細節變成文創產品,就顯得比較稀罕了。徐則臣長篇小說《北上》就被他的一位文旅界朋友,開發成了不少文創產品。這些文創產品包括小說《北上》中描寫過的「小波羅菸斗」「雪茄」等,不過這個雪茄不是菸草,而是普洱茶做的「一支雪茄茶」,此外還有鎮紙文房,以及手作黑糖、玫瑰花醬等「北上」聯題產品。
  • 《北上》:逆流中的自我挑戰
    邀請的嘉賓是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此次分享的主題是「時間與河流」。以他的茅獎作品長篇小說《北上》背後的寫作花絮為主線,講述京杭大運河上發生的精彩故事。主持人南翔老師簡短介紹後,徐則臣把創作背後的精彩故事向大家娓娓道來。我在現場聽得津津有味,很多共鳴和遐想紛至沓來,也得到了寫作和為人處世的大啟發。
  • 《文學的日常》:打開文學的另一種方式
    每一個讀者都有一把打開一本文學作品的鑰匙,推開閱讀之門,每個人能看到的風景不盡相同,而由作家的日常走進文學,就好像莫奈帶領著我們從一個隱秘的後門進入他的私人花園,註定是一次獨一無二的偉大體驗。打開「文學」與「日常」閱讀一部文學作品的同時也是在閱讀一個人。
  • 茅獎系列之宗璞|《野葫蘆引》:要在葫蘆裡裝宇宙
    有話要說的作家將生命的真火化為了文學的燦爛光華。《野葫蘆引》「四記」亦成為當代小說中的煌煌巨製。而此時,作家的人生經驗、智慧襟抱,也達到了人生的頂峰階段。文學的積累與修養、小說的理念與技巧,都令「四記」成為當代文學中值得期待的文本,亦是作家本人集大成式的寫作。由於作家的筆觸主要膠著、盤桓於校園和知識分子群體,「四記」還堪稱百年知識分子的鏡像之作。
  • 《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講述茅獎背後
    一本講述作家路遙的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全書用40萬字,講述了路遙生命最後的時間,也講述了路遙在茅盾文學獎光芒背後的沉重與無奈。一旁的航宇既心疼又悲痛,這樣一位在文學藝術事業上取得豐厚成果的作家,卻過著如此簡單粗糙的生活,讓人回憶起來,不免唏噓。  獲茅獎後面臨中年危機  在書中,航宇也講述了路遙獲茅盾文學獎後的生活。在世人看來,茅獎榮譽讓路遙風光無限,但事實是,路遙當時正面臨中年危機:一方面,路遙是個絕對的生活強者,他像個出色的謀略家,安排著身邊的一切。
  • 網絡文學「築巢」馬欄山,千億文創迎風來
    一批「大神」級網絡作家如夢入神機、妖夜、蝴蝶藍、血紅、丁墨等在國內外影響廣泛,在中國作協網絡文學排行榜、網絡文學雙年獎、茅盾文學新人獎 網絡文學新人獎以及全國「網文之王」的「五大至尊」「十二主神」「百強大神」等評選中,湘籍作家名列前茅,多位湘籍作家還榮登「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榜單。無論從網絡作家作品的數量,還是大神作品的影響力,湖南網絡文學都處於全國網絡文學的第一方陣。
  • 第九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揭曉,電影《哪吒》和小說《北上》獲獎
    5月22日,第九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表彰座談會召開。25部獲獎作品和25部提名作品的創作團隊代表共話創作感悟。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作為北京市文學藝術界最高獎,本屆25部獲獎作品突出了導向性、時代性、人民性、藝術性、創新性,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文藝工作的成績及經驗。另有25部作品獲得提名。獲獎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創新性詮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最終以50億元票房成為2019年度票房總冠軍、中國影史票房榜亞軍。
  • 茅盾文學獎·作品|徐則臣《北上》:大水湯湯,溯流北上
    編者按: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布了本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分別是:《人世間》(梁曉聲)、《牽風記》(徐懷中)、《北上》(徐則臣)、《主角》(陳彥)和《應物兄》(李洱)。對於徐則臣的《北上》,當代文學領域的學者與評論家們也多有討論。2018年12月,評論家楊慶祥、作家石一楓、作家文珍等在中國出版集團就《北上》做了一場討論。
  • 向心而行——丁玲文學獎從地方走向全國的背後
    本屆丁玲文學獎小說類、散文類、詩歌類、文學評論類「成就獎」分別由著名作家王蒙、張承志、湯養宗、張炯獲得;葉兆言、彭程、江非、南帆等12名作家分別獲得小說、散文、詩歌、評論類「作品獎」;付秀瑩、朝顏、江汀、張定浩等12名作家分別獲得4個門類「新銳獎」。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最近,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上線。該片通過對談、走訪、體驗等形式,帶你走進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等名人作家的「理想國」。通過鏡頭,他們的日常生活被傳遞到螢屏上;在對話中,他們分享著自己對生死、世道人心、故鄉等話題的看法。不少網友評價,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 漢醬酒(茅)走進有關單位 面對面交流 近距離服務
    見習記者 王顥晨 攝本報訊 (記者 宋玉)11月18日至20日,漢醬酒(茅)先後走進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集團、中集華駿集團、昊華駿化集團、建行駐馬店分行等有關單位,得到了廣大企業家的一致好評。
  • 本周六,核科幻走進清華,張之路+飛氘!
    本周六,核科幻走進清華,張之路+飛氘!(戳連結看大賽詳情)線上火熱報名的同時,大賽也走進高校,在莘莘學子中發現和培育未來的國產科幻創作力量。本周六下午,由清華大學學生科幻協會承辦,大賽即將走進清華園,舉辦題為「科幻文藝的思考」的講座!這次講座邀請到了2位重磅嘉賓,他們是誰呢?
  • 《文學的日常》用思考與感悟開啟日常故事講述新視角
    這些原本隱藏在書本背後的作家生活藉由熒幕直觀的展現在了觀眾眼前,作家的真實人生在《文學的日常》中得以呈現,作家們在好友面前打開心扉,直面人生的酸甜苦辣,向觀眾講述自己心中文學與日常的聯繫。紀錄片《文學的日常》是一檔展現當代作家精神風貌的人文紀錄片,節目藉由一位朋友拜訪知名作家的形式,通過作家與朋友兩天的對談、走訪、體驗、觀察,體現作家們對於時代及生活的認知與解讀,從日常了解作家,用文學照亮日常。
  • 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作為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的評委,殷九龍認為博物館文創最重要的方向在於走進大眾生活,只有走進生活的文創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文化,關注文化背後的城市與歷史。2019年,清華大學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近兩年電商平臺文創產品成交規模爆發式增長,某網購平臺文創旗艦店累計訪問量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線下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後」。網購文創產品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在殷九龍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現象,也是博物館文創需要繼續發力的地方。這證明文創開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而不僅僅存在於博物館的商店裡。
  • 世界文學新動向|新加坡文學獎與打工詩人
    文學新加坡:新加坡文學獎、謝裕民、打工詩人8月27日,新加坡文學獎線上揭曉。華文組的獲獎情況如下:黃凱德以《豹變》、謝裕民以《建國》獲小說獎;黃凱德以dakota獲非虛構寫作獎;吳耀宗以《形成愛》獲詩歌獎。
  • 張悅然X克裡斯託夫|文學小說:評估世界的稜鏡
    兩位作家從自己的作品出發,講述了歷史及文學同現實相互映照傳承的纏綿關係:在古代神話和文學文本中,可以找到現實意義;而歷史故事和前人經驗,都潛伏在現代文學小說的每一個縫隙裡。過去會照亮現在,現在會啟發未來,不同時代的小說,都會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理解現實、理解人性。
  • 復旦大學中文系第四屆「朱光甫文學創作獎」頒出
    2019年11月2日下午,復旦大學中文系第四屆「朱光甫文學創作獎」頒獎大會在光華樓西主樓1101室召開。「朱光甫文學創作獎」由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85屆畢業生朱光甫先生家屬捐資設立,也是中文系歷史上第一個專門獎勵學生進行文學創作的獎項。
  • 輕文輕小說攜手愛奇藝文學展開耀星祭徵文活動,以文字的力量打破...
    在二次元文化盛行的今天,輕小說這種以特定故事描繪手法所包裝的小說一直深受年輕人喜愛,它具有深刻的娛樂性,題材多樣,並且無法以單一風格來涵蓋。類似你的名字那樣的作品一直使我們心懷憧憬,而將這種以青少年為主的文學搬上屏幕也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據悉即將開始的一年一度輕文耀星祭大型徵文比賽就讓這個夢想照進現實,此次大賽將與愛奇藝文學聯手舉辦。
  • 江南四十:從一個小說獎回望雜誌 品讀一部文學生長史
    《江南》四十,正是一位又一位如他們一樣的主編,以各自的努力,維護著文學的純粹性,發揮著文化的促動力,並以不同的方式推動浙江的文學版圖成為中國文學版圖中有力的構建。鬱達夫小說獎,當然也是一種「江南」。1945年的8月,在蘇門答臘,49歲的鬱達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 茅獎作品《主角》要拍了,張嘉益+老謀子團隊
    #裝臺而隨著《裝臺》在央視的熱播,越來越多地觀眾呼喚,作家陳彥的另一部小說《主角》也能改編成其他藝術形式,並儘快與觀眾見面。《西京故事》改編自同名戲劇,《裝臺》雖然是陳彥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但出版後就引發了強烈反響,先是入選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年度5部長篇小說排行」;隨後入選2015年度中國好書「文學藝術類」年度好書榜;摘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後又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被評論家認為是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