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公安局發布通報:10月31日上午10時許,廣州中山三院發生持刀傷人事件,行兇者隨後跳樓自殺,兩名傷者正在治療。
廣州中山三院一醫生出診時被砍,讓人震驚。嫌疑人已自殺,被傷醫生無生命危險,傷情較為平穩,但嫌疑人揮刀在醫院亂砍、醫護四處恐慌奔逃、甚至保安都在躲藏的視頻,還是讓人觸目驚心。
被砍傷醫生曾支援武漢
一位醫生的話寫出了很多醫護的痛心:我們在醫院裡奔跑的場景,應該是去搶救病人,而不是為了逃避行兇者對我們的屠殺。我們的白大褂是用來治病救人,而不應再染上同事的鮮血。就在前一天,馬鞍山一醫生遭患者家屬毆打疑似脊椎損傷,連發的傷醫事件使醫患關係又蒙上了厚重的陰影。
廣州被砍傷的醫生,曾支援過武漢,在抗疫時拼過命,這讓人們更加憤怒:疫情還沒結束,怎麼就這麼對待醫生了?如潮的譴責指向那些傷醫者,每一次傷醫事件後,這種道德譴責都會形成一波澎湃的聲浪,將傷醫砍醫者視為全民公敵。
說實話,這種譴責越激烈,越讓人感覺無力,揮舞著屠刀、陷入瘋狂的人,是聽不進這種譴責的。譴責也許只是滿足輿論的一種共情幻覺和義憤宣洩,對醫生安全感毫無助益。一萬句道德譴責,可能都比不上一個具體的、實在的對醫生的安保措施。
醫院安保形同虛設
廣州這次傷醫事件中,一個讓人感覺刺眼又痛心的場景是,醫院四處奔逃的人群中,除了醫護,還有醫院一個看起來年邁的保安。有些人把矛頭指向保安,覺得保安不應該躲閃,應該與施暴者搏鬥,履行保護醫護的職責。說真的,看到那個保安並不魁梧的身體和並不年輕的年紀,真說不出譴責的話。面對持刀行兇的人,一個手無寸鐵的、年邁的保安,逃命可能是一種本能。
這種場景,見證的可能不是保安貪生怕死,而是醫院安保的形同虛設。一方面醫院沒有配備精幹、專業的可以對犯罪分子形成威懾的保安,另一方面保安缺乏應有的器械。一萬句道德譴責比不上一個對醫生的安保措施
一萬句激烈的道德譴責,比不上給醫院配置幾個身強力壯的保安,給保安配置可以抵擋暴力攻擊的專業器械,讓醫護人員有專業的安保防護。
還有一些安保措施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專業的安檢,可以擋住很多可能成為傷人武器的刀具進入醫院,不少醫院目前都開始設置安檢。此案中,行兇者的刀是怎麼帶進醫院的?醫院是否有起碼的安檢設置?不要說防不勝防,不要說有多喪心病狂,如果有基本的安檢防範,起碼可以擋住很多這樣的刀進入醫院。為了醫生有一個安全的從業環境,可能沒有多少患者會覺得進入醫院時承受一定程度的安檢會是多大的麻煩。
是的,這種傷醫事件後可能有很多根源。深層的社會問題,需要慢慢去化解,但很多具體的安保措施,是可以立刻著手去做的。醫護們不需要空洞的道德讚美,不需要那些無力的道德譴責,首先需要的是可以阻擋攻擊和傷害的基本安保措施。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