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抗日士兵肩上扛的是木頭?原來我們誤解先輩智慧幾十年了

2020-12-22 騰訊網

雖然沒有親身經歷抗日戰爭的艱難,但是通過歷史書籍,影視資料等方式,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東西。比如扛日戰爭的艱難程度,武器裝備的落後程度,軍工製造的粗製濫造程度等等。14年的抗日戰爭期間,由於軍工技術有限,裝備有限,我國軍民就不得不大開腦洞,靠著智慧去創造土裝備。歷史終究是歷史,我們雖然有了解,但不見得會了解的很全面,誤解也就很容易產生。比如在很多真實抗戰照片中,很多抗日士兵肩上都會抗一根木頭,會被我們固定思維的認為其是用於修路的。當了解之後才明白,原來我們誤解了先輩的智慧幾十年!

從照片中,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看到有士兵肩扛著一根一米左右長度的圓木頭,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這些木頭應該是用於修路的,這些扛木頭的兵也是屬於後勤部隊的,主要負責的就是道路修建這一版塊。當真是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才明白,我們竟然誤會了先輩大智慧幾十年。在那個武器裝備不夠,只能靠軍民自己造的年代裡,很多裝備都是無意間被發現的。雖然很多看起來一副不堪大任的樣子,可實際上在對付鬼子的時候發揮了巨大作用,這種被稱為「榆木炮」的木頭就是如此。

雖然「榆木腦袋」屬於貶義,可這些榆木當年的付出當真不少。使用方法是先將樹幹中間掏空,達到有足夠空間放入填充物的空心圓柱,然後在有黑火藥的情況下就填充黑火藥,再連接一根導火索基本就完成了。如果沒有就因地制宜,管他是玻璃渣、鵝卵石還是金屬廢料,只要可以給予傷害的都可以當做「火藥」。就算威力不能和真正的大炮相比,至少也能起到起到威懾作用,讓日軍亂了方寸,再打的日軍措手不及。

值得一提的是,別看這「榆木大炮」造起來不算複雜,但要提前摸清日軍的行軍方向,還得躲過日軍的偵察兵,然後抓緊時機部署可不容易。論威力或許還不如一桿普通步槍,但俗話說得好,一把牙籤還不能勝過一根筷子了?所以,幾十個「榆木大炮」一起,也是不好招架的。可先先輩們的聰明智慧,也正是有他們才有如今我們的美好未來,致敬先輩,致敬所有國家有過付出的人!

相關焦點

  • 看圖寫話《新龜兔賽跑》和《運木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多動腦筋)。運木頭(一天),( 小猴)、(小豬)和(小熊)一起在(森林裡)砍了三棵樹,每人拿一棵,(比比誰先到目的地)。(小熊)覺得自己的力氣很大,砍了一棵大樹(扛)在肩上,它想:(我一定能得第一名!)小熊(把木頭扛在肩上,才發現原來木頭這麼重),沒走多遠,就(累得滿頭大汗)。
  •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肩上扛猴的日本鬼子,騎騾子打遊擊的切格瓦拉
    推卡車的隆美爾,騎騾子巡邏的切格瓦拉,肩上扛猴的日本鬼子,5張歷史照 圖為1944年,幾個美軍飛行員和日軍頭骨一起「休息」。
  • 日本鳩山家族:將抗日劇告上法庭,勝訴後要求抗日劇禁止此姓
    抗日劇作為我國電視螢屏上的常青樹在近些年發展極為迅猛,如果我們用電視看劇,就會發現一些電視臺可以做到一部抗日劇接一部抗日劇的播放,甚至都不會重樣。曾經我們的先輩們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不能忘記,然而近些年屢屢出現的抗日神劇卻篡改著真實的歷史,將艱苦的抗戰過程改編的亂七八糟,令人反感。
  • 抗日士兵身上斜跨的一條是什麼?大家都說是米袋,其實不是!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物資缺乏,很多武器和裝備根本沒有辦法和日軍想必,就連補給和糧食方面,我們也相當緊缺,因此很多時候抗日士兵們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我國將士就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智慧,有了很多的發明,比如可以擋子彈的「土坦克」。
  • 把天下扛在肩上,今日13:30 CCTV-4帶你走進福州三坊七巷
    今日播出內容↓↓↓時間:2019年11月9日(周六)13:30頻道:CCTV-4 亞洲版播出內容:《福州三坊七巷——把天下扛在肩上》精彩看點↓↓↓在福州的市中心有這麼一片區域,面積不大,卻走出了林則徐、沈葆楨、林旭、嚴復、林覺民
  • 李苦禪因抗日被抓進日憲兵隊 獄中痛罵鬼子扛酷刑
    李燕教授供圖  開欄的話  70年,歲月捲去多少歷史的細節,而許多記憶依舊清晰如昨。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面對民族危亡,多少人挺身站了起來!70年後,人們依舊記憶著當年的英雄們。  回望抗戰歲月,京華遍地英雄輩出,本報今起推出「京華英雄」專欄,和您一起重溫那歲月抹不去的記憶。
  • 隋朝的儲糧真的夠唐朝吃幾十年?或許我們都誤解了真正的歷史
    那麼,隋朝的儲糧真的夠唐朝吃幾十年?或許我們都誤解了真正的歷史。一、隋朝有多少糧食儲備隋朝國家很富有,據推算大業初年儲糧水平達到了7000-8000萬石,這可是唐朝直到天寶年間才達到的水平。二、隋朝儲糧真夠吃幾十年嗎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業社會,所以自然非常重視糧食的儲備,據《禮記·王制》記載:「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可見,隋朝的糧食儲備至少在九年以上。
  • 伊田助男本是日本關東軍士兵,卻因一件事被我國追認為抗日烈士
    2005年9月3日,中共汪清縣關工委在縣烈士陵園中,為伊田助男立起了抗日烈士紀念碑。看到伊田助男這個名字,大家想必不難猜出,這是一個日本人,事實上他不止是一個日本人,而且是抗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的一員。那麼,中國為何會將一名日本士兵追認為烈士呢?
  • 她們白衣執甲,把責任扛在肩上,卻把背影留給最愛的人
    她們白衣執甲,把責任扛在肩上,卻把背影留給最愛的人 2021-01-06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日神劇惡搞,不如聽下韓磊的《草帽歌》和看看電影《人證》
    經過警察一系列的偵破真相大白,原來殺死焦尼的正是他要尋找且已找到的母親——日本服裝設計師八杉恭子。尼的的黑人父親威爾夏1946-1949年曾經服兵役到過日本,當時的八杉恭子為了謀生與作為士兵的威爾夏同居而生下黑孩子焦尼。後來威爾夏帶孩子回到美國。
  • 抗日士兵巡邏看見一物上躥下跳,開槍擊殺後,日本舉國悲痛
    當時我國的士兵也和日軍陷入了苦戰當中,有不少人都因為戰爭而送命,甚至連普通人也是如此。日本民眾在經歷明治維新之後,也受到了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有不少人都十分崇拜那些日本軍官,甚至連日本學生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 123年的白鶴拳,傳承的不僅是武魂,更是抗日英雄的愛國精神!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謹以此片,紀念「閩南抗日大刀隊」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日軍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民族性的侵略,同年8月淞滬會戰打響......而在當時的漳州,捷元堂第二代掌門白鶴拳賞師張楊華,正組織訓練閩南抗日大刀隊,委任國術省考冠軍張日章為隊長,帶領「閩南抗日大刀隊」奔赴淞滬戰場保家衛國。
  • 巴州「訪惠聚」工作隊把責任擔當扛在肩上、記在心裡
    巴州「訪惠聚」工作隊把責任擔當扛在肩上、記在心裡 2020-09-13 15:3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又想起當年跟父鋸木頭
    靠山吃山,山裡沒有什麼經費來源,鄉親們靠著大自然的饋贈,一邊幹農事,一邊進山砍木頭拿到農市上去賣,以接濟拮据的生活。小時候,我家生活條件艱苦,父親也是通過上山砍木頭換回平時家裡的油鹽錢和我們兄妹的學費。由於木料大,就需要砍倒之後,在現場砍成段鋸開分成塊,再一一從山裡扛回家。那時候,沒有現在用的「電鋸」、「油鋸」,方便省力。鋸開大木頭,只有一種約兩米長、五公分寬的人力拉鋸。
  • 甲午到抗日這幾十年裡,日本為何沒侵略我國?並非不想,而是不敢
    但是在甲午到抗日這數十年裡,日本為何一直沒有進攻中國呢? 北洋軍閥的首領中,無論是哪一個派系,都極有民族氣節,段祺瑞騙了日本幾億貸款分文未還,吳佩孚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最後被日本醫生害死,張作霖因為不肯跟日本人合作被炸死,在主要實權人物中,沒有出一個漢奸,如果在他們手掌實力之期日本進犯,幾方肯定會拋棄成見共同抗日,這樣就足夠日本人頭疼的了。
  • 揭秘抗日地下工作者李苦禪:獄中扛酷刑罵日兵
    回想那段往事,他說「抗日愛國就意味著隨時準備挨餓、流血、殺頭」。淘舊衣服為同志化裝苦禪先生是山東高唐縣李奇莊的一個農家子弟,自幼愛好武術和繪畫。1919年,他隻身到北京求學,由於生活艱苦,他白天聽課學畫,傍晚或休息天拉洋車餬口。同學林一廬看他學畫艱苦異常,所繪之畫亦如「禪宗」畫,就給他別號「苦禪」。
  • 將軍吃飯時發現一隻鳥,臉色突變,立刻下令讓士兵撤退
    「觀察與經驗和諧地應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這是岡察洛夫說過的一句話,確實如此,善於觀察與總結經驗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能」! 我們接著往下看! 這位將軍名叫許亨植,是東北抗日聯軍高級指揮員,抗戰時期長期活動在松嫩平原,多次打破敵人將遊擊隊圍殲在根據地的陰謀,並率軍取得了高麗營子、拉拉屯、五道崗、十八層甸子等戰鬥的勝利。
  • 士兵平均活10分鐘,幾十年後倖存士兵仍心有餘悸
    士兵平均活10分鐘,幾十年後倖存士兵仍心有餘悸眾所周知,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其幾乎席捲了當時所有的主要大國,可以說這場戰爭給很多國家都帶來了非常大的損失。而在各國主要戰場上,同盟國軍與軸心國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作戰,其中有一個戰役被譽為是二戰最慘烈的戰役。
  • 外網熱議G2零封GEN:Ruler試圖把GenG扛在肩上!
    Ruler第三把真的很強了,他試圖把GenG扛在肩上,強勁的ADC
  • 省臺聯赴龍巖開展2017年中小學生定居臺胞抗日義勇隊體驗營活動
    8月16日-20日,由省臺聯主辦,龍巖市臺聯承辦的2017年全省中小學生定居臺胞抗日義勇隊體驗營活動在我區舉行。市人大副主任張瓊珊、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邱笑玲陪同出席體驗營相關活動。  活動中,40名小隊員在龍巖市東城街道連氏宗祠——連厝(臺胞抗日義勇軍隊部舊址)、閩西革命紀念碑等地開展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