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萬噸儲備肉能不能打下豬肉價格?網友:難!鮮肉與凍肉,它不一樣。
文/田俊超白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頭,許多年不曾變化的東西,都出了極限,破了想像。
先是高粱價格,竟能過2元一斤。玉米價格更是直追水稻,有了1.42元的高價。生豬飆到18元以上一斤,黃豆首次達2.8元。
所有的農產品都在漲價,牛羊肉也迎來新的價格。40元一斤,在農村已經是極低的價格了。
對於老百姓日常所需的豬肉,在生豬逼近20元一斤的大關時,國家放出了兩萬噸儲備肉。用來狙擊鮮豬肉的價格,可是這麼做真的能讓讓價格止步嗎?
雖然今天生豬的價格有了回落,但是讓它掉下來太多,還是很困難的。其理由有三:
1 吃鮮肉是習慣
吃新鮮的肉,是我國傳承下來的習慣。在農村,吃雞講究現殺的,吃羊講究現宰的,吃魚講究的是活魚。
我們中國人對於死的東西,是有丁點排斥的。普遍認為,死了的東西不值錢,也不是好貨。
農村的小商店,去城裡進魚,活蹦亂跳的能賣七元一斤。回到家魚死了,哪怕是買者親眼看見它死了,也得論個。
三斤的魚,也就是10塊錢。再多就沒人要了,還得給買家聲明,這是剛死的。要不,只能等著扔掉。
死的東西,不只是掉價這麼簡單,它的身價也是掉的。送禮送活雞與送死雞,完全兩個概念。
所以凍豬肉再好,它也是死的,老百姓貪的是活豬肉。萬般無奈之下,才會選死的。
2 疫情導致
疫情給大家弄怕了,現在的農村連快遞都不買了。對於食物,僅放心國內的。網上老爆料,這個凍貨有,那個零件有的。
讓老百姓對凍貨很排斥,他們對鮮豬肉放心,是因為它們都來自國內。有病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他們都買。
3 生豬在減少
農村裡的生豬是買一頭少一頭,所有商店都在四處尋找豬。只要有豬,不管是多遠,開車就到。
一個商店,每天殺四頭豬都不夠賣。到農村買豬,價格低了,根本沒人賣。他想壓低價格,但是無肉可賣,他也賺不到錢。
有的農民,把豬養在手裡,希望年前出手。農村的商店,打的又是農村豬的品牌,飼料豬,破爛豬,他們根本收不了。
收了以後,賣出去就砸自己的招牌。農村笨豬,與以上兩種豬的豬肉口感是不同的。
可以買農民手裡,斤數低點的笨豬,也不能買價格便宜,斤數大的破爛豬與飼料豬。
4 年關近了
要過春節了,老百姓都在囤肉。儘管因為價格高,囤得少,可是豬也少啊!外界豬,幾乎進不來,只買本地豬。
豬崽貴,玉米貴,飼料貴這三樣讓農民,於養豬並不熱衷。再有加上去年的豬病毒,農民普遍不養。
以上幾點是鮮豬肉對冷凍豬肉的抵抗,生豬的頭數提不上去,肉大幅度降低的可能性很小。
降肉價,得有活豬。哪怕是飼料豬,只要活的多,也能打下來肉價。大家認可我的說法嗎?請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