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軍隊1948年成立的20多個應急兵團中,廖耀湘第九兵團是編制最龐大的一個,下轄足足六個軍和四個獨立旅11萬多人。
其中新一軍、新六軍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二,第52軍,第71軍也是聲名赫赫的部隊,新三軍和第49軍也是不弱的嫡系 ,外加獨立的戰車、重炮和騎兵旅,這個精銳兵團如果死守瀋陽,還真的不太好啃。
所以衛立煌一直反對廖兵團出遼西,這樣的重裝部隊撒出去容易收回來難,很可能既救不了錦州又搭上未來防守瀋陽的主力。
但是在蔣介石的嚴令下,第九兵團還是浩浩蕩蕩「踏歌而來」。
衛立煌曾經跟來督戰的顧祝同打賭:「出遼西肯定全軍覆滅,不信我同你畫個十字!」,氣得顧祝同嘴歪眼斜,廖耀湘中將也不願西援,顧祝同只好搬來老頭子親赴瀋陽擺平。
衛立煌是一語成讖。
廖耀湘本就不太情願掛帥出徵,更擔心在遼西走廊被圍殲,所以攻克彰武后先報捷後磨蹭(彰武是東野從黑龍江運物資的鐵路必經地)了整整一周。
究其原因第一是東野兩個縱隊的頑強阻擊;第二廖耀湘怕伸的太遠被圍,總想觀望下侯鏡如東進兵團的進展情況;第三怕是廖耀湘不敢說出口的內心想法:
錦州反正救不成,不如等錦州城破,第九兵團就有充分的理由撤回瀋陽。
事實的發展是廖中將挖了個坑,不但坑了師兄範漢傑,然後自己也被老蔣一腳踹了下去。
錦州10月15日被東野攻克,蔣介石的命令卻是廖兵團繼續前進奪回錦州!
東野幾十萬大軍都閒下來了,繼續西進簡直就是送死,廖耀湘思前想後,決定抗命回撤瀋陽。
可是他身後有一條遼河,就是張學良對頂郭松齡的「巨流河」,第九兵團那麼多坦克、汽車和重炮,豈是短時間可以渡過去的?
於是廖耀湘再次改變主意準備南逃營口,從海路撤往華北。
結果在黑山撞上了不要命的東野十縱,其實黑山阻擊戰的慘烈程度絲毫不比塔山差半分,象新一軍新六軍這樣抗日鐵軍,楞是衝不破小小的幾個山頭。
然後一切都晚了,東野主力從錦州方向蜂擁而至,林彪的命令是「不要怕建制混亂,我只要廖耀湘」。
1948年10月21日,第九兵團被全殲,廖耀湘被俘,失去主力的瀋陽隨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