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掰扯掰扯重慶的橋。都說重慶是世界橋都,對大多數難以身臨其境的人而言,只是個大而化之的概念。為什麼能稱為橋都卻不甚清楚。就像秋冬迷茫之霧常罩城市,怎麼也看不分明。
如果一個重慶人語氣平淡地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他真沒有譏諷誰的意思,而是一本正經地表述著事實。
重慶有10000多座大大小小的橋梁,包括1000座以上跨江大橋,10項主跨世界之最。在橋梁的數量上,在橋梁設計的創新上,重慶如果說自己是第二,沒有誰敢說自己是第一。
且讓我們走向重慶的橋。
一、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2015年建成通車,主跨312米,是世界最大跨徑單塔單索麵斜拉橋。其天梭形的橋塔造型極富美感,俊朗清秀的外表讓它成為重慶數不清的橋梁中的顏值擔當。
橋體顏色為橙白,簡單大氣;整體造型流暢和諧,大方性感。
二、東水門長江大橋
東水門大橋如果不是出現在長江上,而是在照片裡,那麼,把它誤認作千廝門大橋,不是一件讓人不好意思的事。
這兩座大橋並稱「重慶兩江大橋」,是有名的重慶橋梁雙子星,2018年第十六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二者雙雙斬獲。
東水門長江大橋與千廝門嘉陵江大橋相映成趣的地方是:它是世界最大跨徑雙塔單索麵斜拉橋。
三、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
石板坡長江大橋是重慶第一座長江大橋,也是長江中遊第一座特大型公路橋。舊橋長1120米;複線橋長1103.5米,分別於1981年和2006年通車。
老橋北橋頭兩側有葉劍英的題詞,深入骨髓的革命血統,彰顯著重慶長江大橋不屈的靈魂。
渝中區、南岸區橋頭兩側設有「春夏秋冬」4座雕塑,出自美院前院長葉毓山之手,文藝的線條,夢幻的理想,充滿對中華文化之美的自信。
四、重慶嘉陵江大橋
這是重慶第一座城市大橋,它是重慶向北的第一聲嘹亮的號角。
嘉陵江大橋的修建一波三折,從建造開始,堅韌的重慶人克服了蘇聯專家撤走,三年自然災害的重重阻礙,歷時八年之久,終跨嘉陵,實現了重慶人不靠輪渡靠公路過江的夢想。
嘉陵江大橋是一座樸實無華的橋,比它隔壁的渝澳大橋稍遜風騷。但它在重慶人心中的位置根深蒂固,是山城人最具傳統的自豪與驕傲。
五、朝天門長江大橋
朝天門大橋立項時的名字叫「王家沱長江大橋」,估計知道的人不多。它和渝澳大橋一樣,有中國、中國澳門和葡萄牙合作的背景。
然後,這座橋又被命名為「紅巖長江大橋」,直到2004年動工時,才正式命名為「朝天門長江大橋」。
朝天門大橋主跨552米,全長1741米。建成時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橋。
2019年,大橋被中國建築業協會公布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百項經典工程」。
六、黃花園嘉陵江大橋
「鐵龍臥波氣如虹,天塹從此變通途」說的就是黃花園大橋。它是重慶直轄後主城區修建的第一座跨江大橋,重慶速度由此開始。
如果某一天堵車堵得你負氣步行,你會發現這座連接渝中與江北的交通要道溫情脈脈的地方:它的人行道是彩色地磚,防護欄上,你能發現「蛇鼠一窩」,原來,十二生肖的表徵動物都能在欄杆上找到。
七、鵝公巖長江大橋
鵝公巖大橋建成於2000年,讓每天都要來往於九龍坡與南坪間的人們倍感欣喜。
但好景不長,這座跨越世紀的偉大橋梁,顯然低估了重慶人對擁有一輛自己汽車的瘋狂。它承受的通勤壓力幾乎是呈幾何倍數增長。以至於有經驗的老司機到南坪,寧願多繞幾公裡路,也不把過河的希望放在這裡。
不過,如果你確實不著急,堵在橋上時大可氣定神閒地打望這座巨無霸的大橋,忽略那些釘子一樣釘在橋上的密密麻麻的同道。讓湖藍色的塔頂和象牙白的字,壯觀地改變心情。
八、石門大橋
石門大橋是中國第一座採用美國索拉技術建成的跨江大橋,全長716米。於1988年底投入使用。
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它就是沙坪垻與江北最快捷的連通方式。兩個區的人們互通有無不再非要繞道渝中區了。
石門大橋三十二年的屹立歷史,見證了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蛻變為長江中上遊經濟中心的全部過程。每個重慶人,包括即便並不常走堵車堵得讓人怨聲載道的大石壩的人,也肯定能第一時間在腦海裡反應出石門大橋的具體位置。
九、黃桷灣立交橋
這座立交橋魔幻得老司機都喊腦殼痛。
它連接8個方向,高達5層,共有20條匝道。就像我第一次弄亂了的捕鳥網,再也還不了原。
必須要過這座立交,請減速慢行,睜大眼睛,上錯了道基本就是半天繞。
重慶主城的橋實在太多太多,以上所列僅是其中十不取一的代表。就我日常常走且位於渝中區的橋,除了上述,嘉陵江上還有嘉華大橋、渝澳大橋,在建的有紅巖村大橋、曾家巖大橋,長江上有菜園壩大橋等,如果脫離渝中範圍,擴展到萬州、涪陵,那確實是說不清楚。
重慶的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一座山城變化為橋都的過程,其實,就是這裡的人們努力奮鬥,不斷進取的過程。
重慶並不是為了成為橋都才堅持不懈地修橋,而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不斷拼搏創造。重慶的橋,一頭連著現在,另一頭,通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