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氣質特徵寶寶怕生是天生,運動型心智訓練,寶寶不怕生

2020-12-14 騰訊網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活潑開朗的寶寶,一般來說這樣的寶寶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也會有更好的表現,同時能夠更受其他人的歡迎。

但是,我們會發現有很多的寶寶表現並不會讓大家感到滿意,甚至有很多寶寶在看到陌生人的適合都會非常緊張,而寶寶怕生的情況也讓很多家長感到特別的沒有面子。

為了改變寶寶怕生的性格有不少父母也嘗試了很多的辦法,但是最終起到的效果卻並不是特別理想,甚至有很多寶寶會因此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更加牴觸,從而形成了和陌生人相處的時候出現心理障礙。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更好地解決寶寶怕生的問題那麼一定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只有我們加強了這方面的了解才能讓我們在改變寶寶性格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

●為什麼寶寶會怕生?

和氣質有關

對於寶寶為什麼在和陌生人相處的時候會怕生這個問題不同的家長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認為這是由於寶寶在和陌生人相處的時候緊張引起的,有人認為這是平常家長帶著寶寶外出的次數太少造成的。

其實,這和寶寶的氣質有很大的關係。氣質指的是寶寶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針對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應,一般來說每個人的氣質都是天生的,並且相對固定,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常見的氣質類型有哪些?

在了解了氣質會對寶寶面對陌生人的反應有明顯影響之後有不少父母就會想要知道常見的氣質類型有哪些,因為在父母了解了寶寶的氣質類型之後就可以明白寶寶和陌生人相處的時候是否會出現怕生的情況。

通常來說我們容易遇到的寶寶氣質類型有難養型、易養型、中間型、啟動緩慢型這四種,而大部分怕生的孩子都是屬於啟動緩慢型的。

●啟動緩慢的寶寶有什麼特點?

一般來說相對於其他三種類型的寶寶,啟動緩慢型的寶寶在面對事情和人的適合都會通過自己慢慢的觀察來接受對方。

這也就導致這類寶寶在和陌生人接觸的時候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磨合,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的影響所以才讓很多寶寶的性格變得特別的怕生。

其實他們並不是害怕和陌生人相處,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接受對方。

一定要訓練寶寶不怕生

1)訓練寶寶不怕生有什麼意義?

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社會和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變得越來越多,所以相對外向的人在社會中會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但是遇到陌生人怕生的寶寶非常容易形成內向的性格,這對於他們將來融入到集體中會產生非常大的阻礙,並且這種情況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聰明的父母都在訓練自己的寶寶,讓他們養成不怕生的性格。

2)寶寶在什麼年齡怕生是不正常的?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都對自己的父母有著強烈的依賴,他們相信的也只有自己的父母,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寶寶都是特別粘人,並且特別怕生的。

但是實際上在這個階段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等到寶寶的年齡到了一周歲以後仍然有這種表現,那麼父母就一定要加強重視了,如果在我們的寶寶到達這個年齡仍然有怕生的情況,那麼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也會讓怕生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這對於寶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3)寶寶怕生會有什麼表現?

在我們平常和自己的親戚朋友相處的適合,親戚朋友總是會對寶寶表現出非常友好的一面,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社交禮儀。

在這個時候不怕生的寶寶會對其他人的善意有明顯的回應,但是怕生的孩子卻對對方不理不睬。

這不僅會讓其他人不願意和寶寶交流,導致大家對於寶寶的印象變得越來越差,同時也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一種表現。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寶寶有這種表現就需要重視。

怎樣訓練寶寶不怕生?

1)運動性心智訓練法

在訓練寶寶不怕生這個問題上不少家長也是非常好奇,想要知道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其實運動性心智訓練法就能起到非常不錯的作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寶寶的大腦觸覺、平衡杆和本體的感覺信號等多方面得到鍛鍊,同時讓寶寶的認知能力有所提升,那麼在經過我們的訓練之後他們在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時就不會怕生了。

2)這種訓練方法怎樣進行?

其實這種訓練方法在操作的適合是非常簡單的,我們可以讓寶寶通過匍匐運送物品,直線後退交換物品等小遊戲的方式來對他們進行訓練,如果我們在對寶寶進行訓練的時候能夠多位寶寶一起進行那麼更能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

這也是很多幼兒園的老師會在照顧寶寶的時候採用類似的遊戲方式對寶寶進行訓練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寶寶增加團隊凝聚力,也能改變他們怕生的情況,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3)訓練寶寶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

雖然這種方法對寶寶的訓練效果非常不錯,但是我們有幾個問題仍然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寶寶玩耍的時候保證地面的乾淨整潔,如果地面上有很多雜物存在那麼就很容易讓寶寶在匍匐或者後退的時候出現受傷的情況,這不僅無法讓寶寶熟悉陌生環境,更是會加重寶寶對於陌生環境的恐懼心理。

改變寶寶怕生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或者沒有注意安全,那麼不僅不能起到很好的訓練效果,反而容易傷害到寶寶。

所以如果你們家裡的寶寶正是處於一周歲左右的年齡,並且在和陌生人相處的適合有怕生的表現,那麼你就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來對寶寶進行訓練,一定能夠讓寶寶的性格和行為有很好的改變。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怕生是寶寶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但父母不能置之不理啊
    所以,怕生其實是寶寶認識能力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記憶變化。一方面明顯地表現了孩子感知、辨別和記憶能力的發展,即能夠區分熟人和陌生人,能夠清楚地記得不同人的臉;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孩子情緒和人際關係發展上的重大變化,表現了孩子對親人和對不熟悉人的不同態度。
  • 寶寶「怕生」也有規律?3歲前別說人家是膽小鬼,5種策略助社交
    而有的寶寶則好像是天生的「自來熟」,看到陌生人不但不怕,還伸出小手求抱抱!兩種孩子,你更喜歡哪種呢?很多父母羨慕那些不認生的娃,認為有出息,不害怕,反而責怪自家孩子是「膽小鬼」。這種標籤可不要亂貼,對於小寶寶來說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強制寶寶去變得「強大」反而會受傷,糖果媽媽給您提供這5種策略幫忙引導。
  • 寶寶膽小、怕生見人就躲,父母不妨看以下幾點,讓寶寶勇敢走出來
    隨著春節將近,家裡來訪的客人也越來越多了,可是最近出現小傢伙見人就跑,特別怕生,甚至都不敢和別的小朋友玩耍,玩耍也需要陪同,於是就一直黏著父母。對此,家長表示又著急又鬱悶,該如何讓寶寶克服害羞膽小呢?新手爸媽來看看吧!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怕生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怕生的問題?這一集我就給打大分析一下怕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們帶孩子經常會遇到這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帶孩子出去聚會、遇到熟人時,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懂禮貌、嘴巴甜,能夠主動地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但有時候這些小傢伙卻偏偏不願打招呼,不管你怎麼催他、教他,他就是不打招呼、有的還往家長身後躲。
  • 疫情過後,寶寶更怕生了怎麼辦?|嬰幼兒社交情緒的發展與促進
    「解封」後第一次出門的寶寶顯得對陌生環境更加的謹慎和驚恐,除了熟悉的照護者,對陌生人的懼怕愈加明顯,這可怎麼辦呢?其實,怕生是兒童社交情緒發育的一個正常階段,通常在7~10月齡時會尤其明顯,這種反應可能持續幾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直到寶寶18~24個月。
  • 有問必答|怕生?內向?別嚇到高敏感寶寶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活潑外向遇到孩子怕生時就會不自覺產生「壓迫」行為其實對於高敏感寶寶我們最重要的是先保護好他們的內向再加以引導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如果寶寶比較敏感怕生,這是他們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我們要理解和給予耐心,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經常明確地提出他認生的缺點,這樣反而會強化認生,更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可以常帶寶寶到不會有過多人流量的公園,保持固定的小夥伴的同時,循序漸進地認識新夥伴,在孩子感興趣的自發的遊戲中消除緊張心理。
  • 孩子突然開始怕生,媽媽不要急著責怪,自己先做好這三步
    或許還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您外出與寶寶玩耍時,寶寶累了,需要擁抱,媽媽會把寶寶抱在身上。當有人來時,看到漂亮的寶寶時,忍不住撫摸著嬰兒的臉,嬰兒驚訝地看著那個人,也沒有表現出不高興。如果那人突然說他想抱抱孩子,孩子一聽到這句話,立刻就哭了,堅決其他人抱自己,只能讓媽媽抱。
  • 三大原因讓寶寶內向、害怕生人,家長要正確引導,別置之不理
    說起來也奇怪,樂樂6個月之前一點兒都不怕生,看見陌生人就一直盯著看,有人逗他他還會報以微笑。到7個月時,樂樂仿佛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怕生的寶寶,除了父母外誰抱他都不一樣,見到陌生人就會迴避、躲藏,甚至大聲哭鬧。樂樂媽剛開始還以為寶寶是被嚇著了,可其它行為也沒有出現異常啊!
  • 寶寶為什麼一見人就哭,怎樣才能改正?
    您的寶寶是不是經常一見到陌生人就哭,這是一種怕生的表現,寶寶到了半歲之後就開始區分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有些寶寶就會怕生比較嚴重,而有些表現的就比較輕,很多家長都以為這是正常現象就不去管,這是不可行的,家長應該找出寶寶為什麼怕生,讓寶寶慢慢改正,學會和陌生人相處。
  • 有種怕生叫鞠婧禕,看到她在節目中的坐姿,真希望是我看錯了!
    有種怕生叫鞠婧禕,看到她在節目中的坐姿,真希望是我看錯了!說到鞠婧禕,我們都好喜歡這個小姑娘了,對於喜歡了她好多年的老粉來說,都知道小鞠是個很溫柔的人,她關心粉絲也愛懟粉絲,更喜歡跟粉絲互動,但是對於不熟悉她的人來說,對她的印象,好像就是各種冷臉不說話,甚至也不笑,感覺像是別人欠她的一樣,看似鞠婧禕是有兩面的,但其實不是,她只是比較怕生!
  • 「貓系和犬系」,關於氣質你家寶寶是哪種類型?剛出生就能看出來
    其實,不同的寶寶在認識、情感、行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均衡程度等動力特徵,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徵之一,叫做氣質。而氣質類型的很早表露,說明氣質較多地受個體生物組織的制約。所以研究人員認為,在生命早期,寶寶面對外面世界做出的反應有這樣的差異,說明這和孩子天生的「氣質」是分不開的。而爸爸媽媽往往是根據孩子自身的氣質特徵,對孩子進行引導。比如保持興奮的孩子,媽媽會帶他去更多地方,給他更多的刺激,家庭氛圍也往往會是歡鬧充滿元氣的。
  •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2020-12-03 18:02:0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視覺中國  每個孩子都喜歡被關注,家長要多花些時間和孩子進行面對面地交流。而且孩子有幾個階段會特別的怕生,比如小時候不讓陌生人抱,大一點也只喜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見了人總是躲在大人身後。這都是一種認生的表現。家長不必感到煩心或尷尬,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十分正常的表現。家長一定不要強迫孩子,給予孩子適當的安慰。  有些孩子離開父母,或者監護人會感到十分害怕,這也是孩子很正常的表現。孩子需要一個過程去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
  • 寶寶從這個月齡開始認生,意味著智力發育好,長大後往往更聰明
    娃從這個月齡開始認生,意味著頭腦更聰明表姐家的孩子小虎才4歲,小傢伙虎頭虎腦的,平時逗他玩,總是會憨憨地衝我笑,非常討人喜歡。可是有一件事讓表姐一直很鬱悶,小虎總是特別內向,每次表姐帶小虎拜訪親戚,小虎總是訕訕地躲在表姐身後,低著頭不願意開口說話。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對待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可用系統脫敏法
    事實上,孩子怕生不敢見人並不是少數孩子才有的問題,很多孩子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態,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可能出現短暫的"社交恐懼症",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他們在和別人交往過程中會比較小心、拘謹,但這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家長不應該簡單地給孩子貼上標籤或逼迫孩子去與他人交往,這樣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大大的傷害。
  • 寶寶面部有這4個特徵,說明天生高智商,是名副其實的「福氣」相
    孩子的面部的部分特徵,真實有效的可以顯示出孩子的智商與福氣。很多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寶寶擁有高鼻梁,認為大鼻子、寬鼻翼,不符合當代的審美。可是大鼻子就代表了一種自我保護,這樣的寶寶呼吸系統更完善,生病的頻率很低。同樣都是免疫力低下的年紀,鼻子大的寶寶會更少生病,非常的有福氣。
  • 你的孩子也怕生嗎?讓孩子融入群體前,父母需了解3件事
    出現以上狀況的話,孩子有可能是怕生性格!遇上這些狀況,父母該如何處理? 一、父母需了解孩子的怕生原因 很多父母可能會因為個性外向,對怕生一詞,處於知道但不一定懂的狀況。
  • 小朋友很怕生膽小怎麼辦?小孩膽小怕生的原因是什麼?怎麼鼓勵?
    那麼小孩很怕生膽小怎麼辦呢?許多孩子在家中都很活潑好動,但是只要在外面,他們就會變得膽小和怕生。通常這類孩子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當父母發現孩子的有這樣行為舉止如此時,他們需要父母幫助他們改變,年齡越小去幫助他們越好。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特別注意關心孩子,給他們更多的關愛,並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 孩子害羞怕生?聰明媽媽帶著孩子走出去,強制把娃往外推,危害大
    其實99%的家庭,一開始都區分不出孩子是害羞還是慢熱,但是錯誤的給孩子貼上了害羞的標籤,倒強化了孩子的這個特徵,十分地不可取。童童今年三歲了,這天童童的媽媽帶著朋友到家裡做客。童童第一次見到家裡有這麼多的叔叔阿姨,立馬有些坐立不安。媽媽的朋友剛進門的時候,童童不敢給人打招呼,回屋裡拿出了自己的毛絨玩具,低頭假裝把玩玩具,卻偷偷地觀察媽媽的朋友。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孩子過分怕生,父母應該在教育上注意這幾點:1、切勿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孩子怕生肯定有他們的原因,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就給孩子提上標籤,說他們太膽小了,太害羞了2、不要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總會去幹擾或者威迫,在孩子不願意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就會拿一些理由勸孩子去做。比如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讓孩子記得去打招呼,然後給孩子定義,這樣才是講禮貌才是好孩子。
  • 孩子出門總怕生?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很多家長私信問我說,自己的孩子在家裡非常活潑,說話也是一套一套的詞,但是只要出門遇到陌生人,或者到了陌生的環境,孩子就會特別緊張,總是躲在爸媽的身後,連招呼都不敢打,弄得的爸媽很尷尬,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外界環境和人的認知有限,怕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這是一種正常的發育過程,大部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如果孩子五六歲了,還是怕生的話,家長就需要注意了,了解這種行為的原因並及時加以合理的引導,防止孩子長大後出現社交困難,家長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