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小的時候總是能說會道的,但是到了寫作文的時候,總是寫不了幾句話,更不敢奢望他能寫出什麼好的、美的句子了。學好修辭手法,不僅能讓孩子的小嘴巴變得更加伶俐,而且還能提升他們的作文文採。
修辭手法貫穿於孩子十幾年的學習中,如果從小學開始扎牢修辭手法的基礎學習,那麼會更加方便孩子往後的語文學習。修辭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學階段要掌握的幾種修辭手法:
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
比喻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
(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係的詞。
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似、仿佛、猶如、是、成了、變成」等。
例句: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有比喻詞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例如:小花長得好像她媽媽。
那麼該怎麼判斷比喻句呢?如果能在句子裡找到「把……比作……」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例如上面的例子,把桂林的山比作翠綠的屏障,比作新生的竹筍。
擬人句
把物當作人來寫,使物像人一樣。
如: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告訴」、「快樂」,人才會「告訴」,會感到「快樂」,在這裡用寫人的詞語來寫小動物。
拓展:除了有擬人句還有擬物句。
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句,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句。
擬人句例句:風兒輕輕地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擬物句例句: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
誇張句
故意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地描述。
誇大的誇張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縮小的誇張句:
(1)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2)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排比句
把意思相聯、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大體相等、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例句: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天山南北,傳到白山黑水之間,傳到大河長江之南,使全國的人民心一齊歡躍起來。
設問句
自問自答。
例句:海底是否沒有一點聲音呢?不是的。
反問句
問而不答,答案暗含在問話中。
例句:
①狂風暴雨算得了什麼?
②難道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反問詞:難道、嗎、怎麼、呢……
疑問句
提出問題。
如:今天你去圖書館看書嗎?
借代
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繫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
例句:
(1)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2)幾十把雪亮的刺刀闖進來。
對偶
過年貼的春聯都是對偶句,古詩裡對偶句很多。
例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以上就是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修辭手法,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任何問題,歡迎隨時留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