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語文得高分,修辭手法要掌握

2020-12-19 愛數學懂教育

修辭,即文辭或修飾文辭。「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修辭手法很重要,學習修辭,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可以讓我們更會說話,讓我們寫的文章更加有文採,讓孩子的作文離滿分作文越來越近。

眾所周知,語文的魅力離不開修辭手法的存在。那麼,常見的九種修辭手法你能信手拈來嗎?

常見的修辭手法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質不同又有相似點的事物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的修辭手法。

分類

(1)明喻。本體、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常用的比喻詞有:像、好像、仿佛、如、恰似等。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樣。

例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2)暗喻。又叫「隱喻」,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變成」「成為」等詞代替「像」一類的比喻詞。

例如:全澱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澱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孫犁《荷花澱》)

(3)借喻。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而是借用喻體代替本體。

例如: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

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高爾基《海燕》)

(4)博喻。指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

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作用

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比擬

比擬就是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描述、說明的修辭手法。

分類

(1)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2)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態或動作,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例如:

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孫犁《荷花澱》)

作用

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借代

借代指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手法。

分類

(1)特徵、標誌代本體。即用本體的某種特徵、標誌來代替本體。例如:

「沒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鬍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話。(魯迅《藥》)

(2)具體代抽象。即用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

例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3)專用名代泛稱。即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來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聞一多《最後一次講演》)

(4)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某部分代替本體事物。例如: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作用

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誇張

為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手法。

分類

(1)擴大誇張。指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強、深……」的誇張形式。

例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2)縮小誇張。指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弱、淺……」的誇張形式。

例如: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魯迅《藥》)

(3)超前誇張。指在時間上把後出現的事物提前的誇張形式。

例如: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朱自清《春》)

作用

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託氣氛,增強感染力;加強聯想,以創造意境。

對偶

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上密切相關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辭手法。

分類

(1)正對。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2)反對。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例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3)串對。又叫流水對,指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例如: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用

便於吟誦,易於記憶;用於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

排比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手法。

分類

(1)句子排比。例如: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

(2)句子成分的排比。例如: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朱自清《春》)

作用

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節奏鮮明,長於抒情。

反覆

反覆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複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句群的修辭手法。

分類

(1)連續反覆。接連重複相同的詞語或句子,中間沒有其他詞語出現。

例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革命徵途千萬裡,他大步前進不停息。」(柯巖《周總理,你在哪裡》)

(2)間隔反覆。相同詞語或句子間隔出現,即有別的詞語或句子隔開。

例如: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魯迅《「友邦驚詫」論》)

作用

用於說理性文章,起強調作用;抒情寫景,感染力強。

設問

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以引導讀者注意和思考問題的修辭手法。

分類

(1)一問一答式。例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賈祖璋《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2)幾問一答式。

例如:啊,是誰,這麼早就把那親愛的令人心醉的鄉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誰,這麼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悅耳動聽的音樂喚來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個青年人。(峻青《鄉音》)

作用

引起讀者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反問

反問是一種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的修辭手法。反問一般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分類

(1)用肯定句表達否定的內容。

例如:太陽會從西邊出來嗎?

(2)用否定句表達肯定的內容。

例如:在這薄靄和微漪裡,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作用

加強語氣,發人深省,激發讀者的感情,加深讀者的印象,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

其他修辭手法

對比: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引用: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引用的作用可以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易混修辭辨析

1.借喻與借代的區別。

借喻與借代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手法,考生在運用時稍不留心就容易誤斷。

二者的不同點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種,被比與用來作比的兩個事物之間有相似點,沒有相關性,因而本體、喻體之間即使沒有比喻詞「像」也可以加「像」字,換成明喻;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替代所要表述的事物,本體與借體之間沒有相似點,只有相關性,因而不能加「像」字來換成明喻。

例如: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此句中的「完美的蒼蠅」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動的傢伙。換成明喻,可以寫成「反動的傢伙像蒼蠅」。

2.比擬和比喻的區別

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徵摹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喻本體,重點在「喻」。在比擬中,本體和擬體彼此交融,渾然一體,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一般不出現;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現或不現,而喻體必須出現。

3.對偶與排比的區別

對偶一般有兩個語言單位,而排比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言單位。對偶必須對稱,排比要求結構大體相似,字數要求不甚嚴格。

典型的對偶句上下兩聯是不重字的,而排比經常使用同一詞語,使句子互相銜接,給人以緊湊之感。對偶以平仄對仗為佳,排比則無此要求。

4.比喻與象徵的辨析。

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語言形象化的修飾詞句的語言手段,屬於語言學範疇,而象徵則是通過一些具體形象,使人產生聯想,從而表現與之相聯繫的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現作品主題的藝術創作手法,屬於文藝學範疇。從運用上看,有的用象徵構思全文,有的用象徵刻畫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徵進行暗示,製造氣氛或抒發感情,總之象徵意義帶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於局部。

從特點上看,象徵是以物示意,以具體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體的比方具體的,具有鮮明性。

例如:巴金的《燈》通篇把燈光作為光明的象徵,作為人們理想、希望、力量和勝利的象徵;

高爾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徵革命先驅者和預言家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藥》中「紅白相間的花環」象徵了革命的希望前景。

但是《拿來主義》的「大宅子」則只是用來比喻中國、外國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徵意義。

當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徵也含有比喻的性質,從表現抽象的精神來說是象徵,從表現具體的人來說是比喻。即便是這樣,比喻與象徵也是有區別的

5.設問與反問的區別。

設問不表示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而反問則明確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容;設問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啟發思考,而反問主要是加強語氣,用確定的語氣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例如:現在我們要向外國學習,將來我們從落後轉化為先進了,還要不要學呢?那個時候,外國仍然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好東西,我們仍然要向人家學習,這有什麼不好呢?

在這一段話中,前一問用了設問,後一問又用了反問。

—END—

版權聲明

1、本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部編版七-九年級語文教材修辭語句積累,背一背,老師作文給高分
    修辭手法在初中語文考試中屬於「逢考必出」的題型,考查方式多樣,考查範圍廣,因此同學們在複習時需要特別注意,如何複習?首先要根據中考語文《考試說明》來,考試大綱裡對於同學們在修辭手法知識上要求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掌握「常見修辭手法的使用即可。
  • 初中語文考點解析之修辭手法
    毋庸置疑,修辭手法及其運用是初中語文考查的重難點。考試中最常見的題型就是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或是給出畫線句子問作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並簡析其表達效果。這在寫景類散文閱讀裡幾乎是必考之題,並且掌握了修辭手法,我們還可以將其靈活的運用在寫作中,為我們的文章增光添彩。
  • 小學語文中必須掌握的修辭手法!學透它作文、基礎雙提分!
    修辭手法作為一種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句子和文章中的表達手法的集合,在小學語文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小學語文當中,考察的題型也不在少數,選擇題、判斷題、仿寫句子、閱讀題、作文等都對修辭手法有著不同方面的考察。雖然小學時期的修辭手法較為簡單,但往往還會有不少學生在此方面丟分。
  • 六年級語文下冊素材:運用擬人+誇張+比喻修辭手法的詩句
    孩子想要寫好語文作文,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和具備一定的作文素材積累是必須的,修辭手法在小學階段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恰當運用修辭手法不僅能提升小學生作文語言的準確性,提高小學生作文質量,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也有利於文章氣氛的烘託和情感的表達。
  • 語文寫作萬能鑰匙——修辭手法之擬人
    作文一直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中之重!很多同學和家長也都知道,對我們來說考試中,寫好作文才能拿到一個好的成績,當然好作文不僅僅是不跑題,同時也是需要作文有一定的優質內容,而小學的寫作中,熟練掌握了修辭手法,就是掌握了作文優質內容的萬能鑰匙!
  •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常見修辭手法賞析技巧 附答題模板教學案例
    廢話不多說,先上乾貨:以上是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和考試中需要掌握的修辭手法以及作用。 這類修辭手法賞析類體型我們的答題步驟就是三步走:1. 修辭:運用了XXX 的修辭手法(藝術手法)2.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句子,具體解答時可表述為:運用了XX修辭手法,2.(生動傳神、具體準確、形象生動等)表現了(寫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點、特徵)。語句「出了無數趟門,坐了無數次車,閱了無數的人,哪裡見過這個被子還需要疊的?」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突出地表現了這位女士有良好的教養。3.
  • 2020中考語文: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很多,下面詳細介紹一些,方便大家學習。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 初中語文修辭手法知識點梳理,乾貨滿滿,快收藏下來!
    老李回來了,更新初中語文知識點第二期,修辭手法的分析。這部分內容看似簡單,可我相信大多數同學肯定會在這個知識點上犯錯。另外,在後面更新的賞析題中,這個知識點點我們也要去著重分析的。下面,跟著老李看看相關的知識點吧!
  • 小學掌握這9種修辭手法就夠了,尤其是第7種,不少人不知道!
    修辭手法很重要,學習修辭,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可以讓我們更會說話,讓我們寫的文章更加有文採,讓孩子的作文離滿分作文越來越近。就是單純從語文考試的角度來看,修辭也是很重要的,從小學語文考試到高考,都是必考內容。小學階段,我們一般能夠掌握以下9種修辭手法就可以了。
  • 思維導圖:語文常用修辭手法大全,孩子記下後,語文高分不用愁
    修辭手法是孩子在學習語文中的難點,寫作文更是必不可少。我小孩在學修辭手法的時候總是各種頭疼,有幾種修辭手法很容易混淆,比如比喻和擬人,所以我特意做了一張全部修辭手法的導圖,也拿出來分享下。目的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加深語意,給人深刻印象。例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9、反語 反語:就是故意說反話,使得情感更加強烈、耐人尋味。種類:表達諷刺反語、表達親密反語例句:妹妹的膽子可真大,一隻貓也會把她嚇得趕快跑到媽媽的身後躲起來。
  • 語文教學重難點――閱讀理解――閱讀中的修辭手法
    閱讀理解越來越重要,只有分析透徹,我們才能更好地掌握閱讀理解的教學和學習。修辭手法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語言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修辭手法有很多種,各有各的妙處。閱讀中修辭手法常見的考點1、修辭的手法;2、修辭的作用;3、修辭的運用;4、修辭的判斷;5、用包含修辭手法的方法寫成語等。
  • 修辭手法怎麼用?
    什麼叫修辭: 即文辭或修飾文辭。「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手法很重要,學習修辭,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可以讓我們更會說話,讓我們寫的文章更加有文採,讓作文離滿分作文越來越近。
  • 小學必須掌握的修辭手法!不僅能鞏固知基礎識,還能提高寫作能力
    學好修辭手法,不僅能讓孩子的小嘴巴變得更加伶俐,而且還能提升他們的作文文採。修辭手法貫穿於孩子十幾年的學習中,如果從小學開始扎牢修辭手法的基礎學習,那麼會更加方便孩子往後的語文學習。修辭手法都有哪些呢?
  • 萬能的作文寫作之技巧點撥——修辭手法
    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很多看似簡單的東西,但是當我們真正拿出筆去寫的時候才會發現:作文我會,方向我有,內容也清楚,但是就是不會下筆,不知道怎麼描寫自己的作文。廢話不多說,在這裡我們就來聊一聊,語文作文寫作中的一個萬能小助手——修辭手法。
  • 小升初語文綜合複習,小學常見的8種修辭手法,學會使用7類關聯詞
    小升初語文綜合複習之常見修辭手法(26頁ppt)——小學常見的8種修辭手法,學會使用7類關聯詞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點作比的修辭手法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例句:1、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2、母親是大地,我就是小草。
  • 2020中考語文修辭手法專項訓練題
    2020中考語文修辭手法專項訓練題1.以下沒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B.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A.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反覆的修辭手法,表現出井岡山的翠竹修長茂密充滿自然美。B.作者運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出井岡山的翠竹挺拔強勁,充滿頑強的生命力。C.作者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方法,表現出井岡山的翠竹修長茂密,充滿自然美。
  • 高考語文重點複習專題練題:修辭手法,人手都應列印一份做做
    根據全國高考命題的要求,高考對修辭方法的考查,包括能識別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反問、設問、反語、對比、通感、雙關13種常見的修辭手法、並理解各自的表達效果。這個知識點版塊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 語文專項訓練(基礎知識二)修辭手法——比喻和擬人,精品資料
    【答案】擬人 排比 比喻【解析】只有人才會打招呼,第一題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第二題,連用好幾個「有」,是排比的修辭手法;第三題,「像」表明是比喻的修辭手法。3.【答案】(1)C (2)A (3)B【解析】對修辭手法掌握情況的考查。
  • 二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知識歸納,孩子要掌握哪些知識一目了然
    二年級語文第七單元課文以「想像」為主題,詩詞和課文中運用了誇張、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體現了想像之美。《古詩二首》一課中《夜宿山寺》一詩,詩人李白用誇張的手法和絕妙的想像,寫出了山寺之高;《敕勒歌》是北朝民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歌詠了大草原的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霧在哪裡》以童話故事的形式,擬人的修辭手法講述了霧的到來和消散的景象;《雪孩子》一文想像美好純真,講述了雪孩子救出火中的小白兔,自己卻化成了水,變成白雲的故事,讚揚了雪孩子的勇敢善良,同時也將水的變化知識融於故事中。
  • 小學語文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專項訓練③修辭手法
    小學語文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專項訓練③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動、具體、形象,使文章更有文採,也使文章的內涵更豐富。那小學有哪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比喻:是用具體淺顯、人們比較熟悉的事物去表現抽象、難懂、人們少見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一般由本體、比喻詞和喻體三部分構成。比喻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