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看盡紫禁城600年_文化快報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22 北京市人民政府

  原標題:從建築布局到營繕保護450餘件展品講述紫禁城記憶 一展看盡紫禁城600年

  2020年,紫禁城迎來了600歲生日。這座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木質宮殿建築群,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

  在這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發生了無數故事。當下,故宮邀觀眾登午門城樓,賞金色屋頂層巒起伏,轉瞬看盡600年。這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引領觀眾走進這座「城」,體味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展廳裡,每一件展品背後承載的都是關於紫禁城的記憶,展櫃裡的一磚一瓦、一紗一杯,代表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高技藝。

  觀展解碼

  明代地基模型 揭秘故宮為何震不倒

  故宮歷經600年風雨,卻從未出現過因建築基礎不牢而坍塌的事故。西雁翅樓展廳裡,紫禁城亮出「老底兒」,揭秘原因。

  展櫃裡,明代故宮建築地基工序示意模型顯示,匠人們先用地釘(即短粗的木柱)和圓木樁組成樁承臺,將樁承臺打入地基槽內的生土中,在其上依次夯築膏狀的石灰泥、堅硬的高嶺土夯層。然後鋪上厚厚的土襯石板,土襯石板上用城磚抹白灰砌築成邊長約2.44米的磉礅,總高約4.1米,其上才是承載建築木柱的柱頂石(即柱礎)。在磚砌磉礅周圍,用夯土層與碎磚層夯實,最終形成堅實的建築基礎。

  如此「良心工程」的設計,在近年來故宮考古時曾被印證。故宮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故宮考古工作者在一個東西向寬2.5米、南北向長5.4米的探坑裡,找到了明早期的牆基。在探坑底部北側、距牆基約3米、距地表深約4.4米的基槽內,專家發現了東西向的4根木質地釘(豎樁),地釘上分別鋪設了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兩組排木,組成穩固的樁承臺。據介紹,這與現代建築的防震原理有相似之處。地震時,底部圓木的活動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地震帶來的晃動,從而起到一定的減震、防震效果。

  故宮隆宗門西消防施工溝出土的金代琉璃板瓦殘片和滴水殘塊,故宮長信門探坑出土的溝紋磚和「宮」字磚殘塊……即便是一塊用來墁地的磚,精細度都絲毫不打折扣,現在的故宮人也未曾怠慢。

  這些,或許是這座世界最大的木質宮殿建築群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養心殿明瓦 解開「陽光屋頂」的「誤會」

  展廳裡也有關於這座城的最新發現。比如,一片養心殿正殿東暖閣後簷明瓦片是最近幾年剛揭下來的。

  所謂明瓦,是指古時候大戶人家在窗戶等處使用的玻璃替代品,可以解決採光問題。一度人們以為養心殿的明瓦材料是雲母。這個「誤會」最近才被解開——2015年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故宮博物院開始對養心殿進行全面的修繕和保護。揭瓦後,工作人員發現明瓦是「一種大而平的貝殼」。對其進行了科技檢測後,發現這是一種名為「海月」的貝殼。

  展櫃裡,策展團隊搭建了微縮「養心殿」,還用「明瓦」與窗紙造了一扇「窗」。「清代皇家宮殿和園林中有多處使用明瓦的記載,但是除了養心殿外已難尋實跡。」故宮古建部工作人員張瓊參與了此次保護項目,她說,他們將固定明瓦的一千多個釘孔標記下來,再將瓦片小心翼翼地取下,按照它們在雨搭上的位置固定後收藏,避免它們再經歷風吹雨打。展出的瓦旁,擺著一件標本——海月原片。張瓊介紹,「這是一種雙殼綱貝類,貝殼形圓而薄,扁平透明,在東南沿海和江南園林裡曾經做窗貝使用。」

  未來,被揭下的明瓦是否要回到原位?「我們一直在尋找更適合的替代品。」張瓊說,養心殿使用的海月尺寸碩大,出產十分稀少,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但是我們不會放棄的。」

  絕不因瓦輕而將就。這或許也是故宮六百年如故的原因之一。

  觀展亮點

  一片漆紗有六層天衣無縫難得見

  符望閣的一片漆紗誕生於1773年,為首次公開展出。策展人說,由於其脆弱的表面狀況,以後恐怕也不容易有機會公開展出了。它和A4紙一樣薄,卻由紗芯層、紙樣層、貼金層、打底層、暈染層和勾線層六層組成。「不同工藝的匠人不僅要手藝精巧,而且要配合得天衣無縫。」古建部副主任趙鵬是策展團隊的一員,他直言,「以今天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不能原樣複製。但是我們還在努力,希望早日恢復這項技藝。」

  東西六宮何貴幹宮殿匾額說了算

  600年的紫禁城,絕非一成不變。東西六宮幹什麼用?展覽中的一些燙樣、匾額可以透露一二。

  展出的長春宮燙樣,是清同治年間做的。小院一派夏意融融,涼棚幾乎覆蓋整個院落,上開天窗、亮窗,窗上懸掛布帳,既可遮陽,也能通風,宮人還可以根據陽光強弱調整布帳。

  最初的長春宮並不是這副模樣。鹹豐九年,長春宮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改造。拆除長春宮的宮門長春門,並將啟祥宮(今太極殿)後殿改為穿堂殿,鹹豐帝題額曰「體元殿」。長春宮、啟祥宮兩宮院由此連通。此舉改變了東西六宮的傳統建築格局,卻加強了室外空間的連續性,提高了帝後的生活質量。

  展櫃裡體元殿的匾額也有看點。策展團隊工作人員張杰說,在東西六宮滿漢合璧的匾額中,如果是音譯則代表這處是后妃居住的地方,如果是意譯則代表這裡會作為皇帝的理政和辦公的空間。「我們查閱史料,鹹豐以前,體元殿的匾額還是音譯,由此推斷現在的意譯匾額是在改建後掛上的,證明這裡改變了用途。」確實有檔案記載,「裝修」後,鹹豐曾在這裡賜宴蒙古大臣。後來,這裡又曾是慈禧的居住地。同治年間,先後加蓋抱廈、遊廊、戲臺,進一步改變了這一區域的格局。

  太和殿獨有的脊獸是孫悟空還是雷公

  站在太和殿上看紫禁城,是怎樣一番景色?午門展廳裡,一組太和殿脊獸最有發言權。從康熙年間,這些小獸就一直靜靜蹲坐在太和殿的屋頂,看雲起雲落,世事變遷。

  隔著玻璃窗,從左往右介紹,十件琉璃瓦脊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

  其中,行什僅太和殿獨有。它是人身猴臉,外形酷似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古建行裡,老師傅為了方便記憶也稱之為「猴」。但是著名古建專家於倬雲研究發現,這件飾件雖然長得像猴子,但是和孫悟空有不同,背上有雙翼,手裡拿著的也不是金箍棒而是金剛杵。這個形象很像傳說中的雷震子或雷公,傳說具有防雷和消災免禍的功能。

  我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體,最怕失火。據不完全統計,從明永樂十二年紫禁城建設初具規模到宣統三年,497年間紫禁城共發生火災58起。康熙皇帝堪稱是歷史上最慎火的帝君,曾經數次發布聖旨,諭令臣民注意防火。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專家研究認為,太和殿上出現行什的時間在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出現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更換了兩樣琉璃瓦件。

  「各個脊獸都曾經展出過,但這次是太和殿的脊獸首次一起展出。」張杰說。(劉冕)

  觀展提示

  ■展期:截至2020年11月1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

  ■票價: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相關焦點

  • 北京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用戶滿意度調查
    北京市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用戶滿意度調查 發布時間:2021-01-11  調查狀態:收集   來源:首都之窗 Q1.您訪問北京市政府門戶網站的頻率是?
  • 北京「地下城」不再神秘_今日北京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從1950年創立以來,人民防空已走過70年曆程。70年來,人防工程猶如藏身於北京城之下的「地下長城」,從最初的為國鑄盾到平戰結合,再到服務保障民生,人防工程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服務著城市的發展,已成為北京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北京人防配合疏解非首都功能等重大決策,共清理整治地下空間9000餘處。
  • 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宣告落成……
    圖說:紫禁城600年大展開幕式現場 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攝沒有張燈結彩舉辦慶祝活動,沒有鋪天蓋地的新聞宣傳,「低調」的故宮博物院在今天傍晚六點,通過微博向自己發出了一條簡單的生日祝福——「今天,紫禁城建成600年了!」「恭祝你福壽與天齊,慶賀你生辰快樂!」
  • 穿越600年看紫禁城:「漆紗」「太和殿脊獸」首次亮相
    原標題:從建築布局到營繕保護450餘件展品講述紫禁城記憶 一展看盡紫禁城600年  今年,紫禁城迎來了600歲生日。這座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木質宮殿建築群,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  在這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發生了無數故事。當下,故宮邀觀眾登午門城樓,賞金色屋頂層巒起伏,轉瞬看盡600年。
  • 2020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時間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2020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時間  ➤展覽名稱: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開始時間:2020年9月10日  ➤結束時間:2020年11月15日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展覽門票:購買故宮門票即可參觀【點擊查看:故宮門票價格
  • 首圖文化活動信息(2018年7月)_熱點推薦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
    首都圖書館聯合第8屆北京閱讀季「讀北京?遊北京?講北京?愛北京」閱讀行動及「耳朵裡的博物館」,共同推出「童心看北京」系列親子講座,帶你一起看北京、知北京、愛北京!那就趕快登陸首都圖書館少年兒童館網站知識窗(http://www.childlib.org/ts/plays/)哪吒看書資料庫,提前看動畫片,學習知識吧!
  • 故宮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參觀指南(時間地點+門票購買)
    故宮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點擊查看  觀看直播:2020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直播時間直播入口指南「序廳」  在對紫禁城600年歷史的回望中,理解貫穿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便於大家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地參觀紫禁城。
  • 帶你逛紫禁城600年大展
    600年大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年》了。都說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600年大展通過實物、各種影像資料,系統梳理了故宮600年來的脈絡,一些展品從全國其他地方調運而來。也因為這份「難得」,今年「十一」假期,專程趕往故宮看紫禁城600年大展的觀眾也相當多。最近,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也探訪了紫禁城600年大展,一起去看看,它到底是否值得一看。
  • 故宮600年特展開幕:排隊給故宮「過生日」,觀展攻略來了
    排隊進展廳的觀眾和我能趕上故宮600年的這場特展,我們實在是很幸運,畢竟下一個700年是趕不上了,說是一生一次必須要看的展覽也不誇張。放一張今天故宮絕美的天空話不多說,讓我告訴你這個展該怎麼看吧!所以你能懂了,在600歲時最美好的祝福,就是希望它擁有更多的600年。為什麼要和孩子來看這個展覽?如果說走在紫禁城裡,是透過建築了解歷史,這個大展是將紫禁城的「時」「空」壓縮,把600年的故事向你完整講述了一遍。展覽結構展覽整體分為三大主題: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
  • 弘揚故宮百年文化 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年——建行重慶市分行舉行...
    原標題:弘揚故宮百年文化 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年——建行重慶市分行舉行故宮瑞獸系列貴金屬文創產品新聞發布會   一座紫禁城,凝聚國史之精粹。
  • 藝術播報 | 紫禁城600年、宮崎駿將辦首個大型回顧展
    原創 江靜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藝術23#播報1#展覽10今天是2020年9月13日開啟一周十大藝術事件和好展推薦紫禁城600年大展開啟,故宮博物院依然高居國內藝術圈熱點榜首。
  • 上遊新聞帶你看故宮600年大展 錯過不用再等一百年!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今年,這座恢宏的宮殿群已整整600周歲。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嗎,看這個展就對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號稱「錯過再等一百年」的展覽,再現了紫禁城600年風雨歷程,不少珍貴文物為首展。這樣的故宮,堪稱一生僅一次。
  • 故宮600年大展在哪個殿?導覽地圖一覽
    故宮600年大展在哪個殿?  答:在午門展廳展出  故宮導覽參觀地圖一覽:巍峨壯麗的宮殿建築群不僅滿足了封建帝王的物質與文化需求,而且成為國家政權神聖莊嚴的象徵。  本展覽是參觀故宮的「序廳」,我們希望通過18個歷史節點發生的重大事件,向您介紹紫禁城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方便您理解貫穿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 600年首次公開!紫禁城百年壕展!一生僅有一次機會!
    「紫禁城」的名字來自「紫微星垣」。紫微星垣位於北天中央位置,據傳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人間皇帝自稱「天子」,皇帝的居所名字借用其「紫」字,為紫禁城。 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第二年,1925 年,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
  • 中山建行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年,限量版「故宮瑞獸」驚豔來襲
    中山建行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年,限量版「故宮瑞獸」驚豔來襲羊城晚報•羊城派  作者:  2020-09-24 除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2020年第二季度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通知》(國辦發〔2017〕47號)、《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關於印發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的通知》(國辦秘函〔2019〕19號)有關要求,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對2020年第二季度全市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建設管理情況和市政府門戶網站運行保障情況進行了檢查
  • 獻禮紫禁城建成 600 年,「紫禁之巔·故宮寶璽」華南區特展廣州揭幕
    10月11日下午2點,紫禁城建成600年 暨「紫禁之巔·故宮寶璽」華南區特展在位於廣州文華東方酒店首層的廣天薈珍閣隆重揭幕!廣天薈珍閣是廣天藏品旗下的高端藝術展廳,以展示珍貴藝術品收藏品享譽廣東地區。《故宮寶璽•扎什吉彩》共有青玉、碧玉、青白玉、白玉和羊脂白玉5種玉質著名藝術家周令釗被譽為國家名片、國家形象設計師,曾主筆創作1949年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政協會徽
  • 紫禁城今天600歲!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這一天是1420年12月8日。今天,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公益講座開始前,故宮出版社社長王亞民當起了「推薦人」,他細數原因,「故宮有8700多間房子,單院長走過好幾遍;故宮博物院每周一閉館,也是在他的倡導下開始推行的,給了古建築一個喘息休息的機會;為了故宮的環境整潔,每次他看到菸頭都會彎腰撿起來……」「其實他說的,比我做得好得多。」單霽翔一登場,回應王亞民的話,引起一陣善意的笑聲。
  • 一個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寧壽宮漆紗首次展出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自1420年明成祖朱棣宣布北京宮殿竣工以來,這座巍峨壯美的建築群已矗立600年。在600年的傳承中,紫禁城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是「有容乃大」文化胸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 錯過再等100年!故宮600年大展有什麼值得一
    Air君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看遍了江南的秋天,對 北方的秋景格外嚮往。趁巧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在 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展出, 一場說走就走的北京之旅立馬安排上!中山公園Air君在故宮待了一天,附上路線圖此次大展由3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展期為 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大家 憑故宮博物院門票 即可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