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之中,我們都知道除了我們的地球之外還有著其他的星球,以及其他的星系,而引力波就是宇宙中的物質之一。而我們的科學家自從在2015年發現引力波之後,對引力波的研究就在不斷地深入。
而引力最早的提出時間並不是在2015年,而是在上世紀50年代,由一代科學偉人愛因斯坦提出來的。2015年引力波的發現則是證明了愛因斯坦提出關於引力波的預言。而在去年5月21日,出現的引力波比2015年的引力波強度更加地明顯。
那引力波是如何發生的呢?
對此,《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期刊通訊》對於去年的引力波,都認為造成如此強烈的引力波,與黑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兩個黑洞相互碰撞,從而形成引力波,這是可能的。
而科學家們在經過處理和分析所得到的數據,估算出來兩個黑洞的大小,一個可能是我們地球所圍繞的太陽的85倍,一個則是65倍,而兩者在合併的過程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反應,因此造成了8倍的質量損失,最後形成了相當於太陽142倍的黑洞。
那這8倍的質量損失到哪去了呢?
在這兩個黑洞合併的過程之中,質量損失相當於太陽質量的8倍,而這些質量損失則是變成了引力波,所謂的引力波,在愛因斯坦的解釋當中,則是質量影響了時空,從而導致時空產生了振動。
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引力波就相當於水的波紋,它之所以會出現,完全是因為受到了外力的影響,比如說,如果我們將一塊石頭扔入平靜的湖面當中,那麼湖面就會不斷地產生漣漪,而這些漣漪也就是水的波紋。
而我們的科學家對於這些引力波可以說是相當地喜歡,因為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這些引力波來收集到相關的天文資料。甚至我們也是通過引力波知道,它之所以可以形成完全是因為黑洞的影響。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黑洞的出現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在很久之前,黑洞還是恆星,而恆星則是會不斷地演化,最後這些恆星則是會面臨著3種命運,第一種就是白矮星,第二種就是中子星,而最後一種就是黑洞。而它們之所以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則是因為他們的質量不一樣導致的。
就比如說我們所居住的太陽系中的太陽,它也是一顆恆星,不過它並不可以進化成為後面兩者,因為它的質量不足以達到那樣的地步,因此我們的太陽最後,很有可能會變成白矮星,而白矮星最後的結果就是寂滅在宇宙之中。
而後面的兩者,雖然他們的前生也是恆星,但是他們的質量相較於我們的太陽來說,大概達到3~100倍,而這還不是極限。而目前我們了解到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數百萬倍。可想而知之,宇宙是多麼地神奇以及浩瀚無垠,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