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2020-12-16 騰訊網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5分)( )

A.《南鄉子》中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與《永遇樂》中的「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在內容和情調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B.《南鄉子》「千古興亡多少事」中的「千古」與《永遇樂》「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義相同,都是「久遠的年代」的意思。

C.《南鄉子》中的「曹劉」指曹操和劉備。《永遇樂》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佛狸」是他的小名。

D.下片中詞人極力讚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功績,流露出自己內心的愧疚之情。

2.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10分)

1.[解析]D項,「流露出自己內心的愧疚之情」錯,抒發的是詞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

2.本詞借登亭遙望中原追憶三國時期孫權舊事,含蓄地諷刺了南宋統治者的昏庸和軟弱無能,抒發了詞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

注釋

南鄉子:詞牌名。

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水。

望:眺望。神州:這裡指中原地區。

北固樓:即北固亭。

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長、久遠。

年少:年輕。指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統治江東。兜鍪(dōu móu):指千軍萬馬。原指古代作戰時兵士所帶的頭盔,這裡代指士兵。

坐斷:坐鎮,佔據,割據。東南:指吳國在三國時地處東南方。休:停止。

敵手:能力相當的對手。

曹劉:指曹操與劉備。

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雄壯威武 ,喟然而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譯文

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佔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鑑賞

辛棄疾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

作者下筆前首先用了一個設問,然後自問自答:日夜想往的中原故土在哪裡呢?於今能收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樓的山光水色。短短兩句,作者憂國憂民之情如同熱浪撲向讀者,他那佇立樓臺遠眺中原的形象,也像浮雕一樣在讀者眼前浮現。接著,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長江;追思像江水東流、一去不返的「千古興亡」事,詠古嘆今,抒發自己對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難以言表的複雜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悠悠」兩個疊字,通俗無奇,但意境卻十分深邃。

作者當時所處的京口(即鎮江),曾是三國時孫權的吳都。詞的下闕,作者觸景生情,想到了歷史上的這位少年英雄。「年少萬兜鍪」意為年少的孫權統率大軍。然後引入「天下英雄誰敵手」,在對孫權的深情歌頌中,表現了自己懷才不遇、身不由己的鬱憤心情。」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句,是曹操讚嘆孫權(字仲謀)時說過的話。曹操統一北部中國後,揮戈南下,直取荊州。當時荊州牧劉表(字景升)病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然而,號稱有八十萬大軍的曹操卻屢遭孫權打擊。曹操喟然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之子若豚犬耳!」運用典故,借古喻今,是辛棄疾詞作的一大特色。作者把曹操對孫權的贊語引進作品,通過對孫權、劉琮的一褒一貶,表達了自己抗金救國的政治主張,批判了昏庸無能、不戰而屈的南宋統治者。

這首洋諡著愛國激情的詞,風格既明快又含蓄。開頭情調顯得有些傷感,後闕卻氣概昂揚,尤如奇峰突起,體現了辛棄疾詞作豪放不羈的氣魄,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相關焦點

  • 這幾首古詩詞中的「悠悠」都是何意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悠悠】:飄蕩的樣子。句意: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句意: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賞析:「羌管悠悠」是「不寐」時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從視覺和聽覺角度,烘託出邊塞的蕭條冷寂的氛圍,渲染了詩人內心的悽清、悲涼,以及濃濃的思鄉之情,內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
  • 辛棄疾特別霸氣的一首詞,雄渾悲壯、大氣磅礴,寫盡長江的悠久
    #@中國綠髮會「不盡長江滾滾流。」萬裡長江見證了太多興衰更替,千年、萬年過去,中華這片土地上不知變換了多少個朝代,但長江依然悠悠流著。關於長江見證的這段歷史,南宋的辛棄疾把它記錄了下來。今天我們就來通過辛棄疾這首特別霸氣的詞,從其中感受長江的雄渾悲壯、大氣磅礴。
  • 武漢長江大橋下,1位農民帝王在此沉睡百年,卻鮮有人知,他是誰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又多了一個新的地標建築,武漢長江大橋。 不僅解決了兩岸居民長達數千年的通行問題,還被冠以「萬裡長江第一橋」的美譽。 半個多世紀以來,武漢長江大橋上來來往往的遊客和車馬不計其數,人們紛紛來此地打卡留念,長江大橋也成了去武漢旅遊必去的景點。不過,在這座家喻戶曉的大橋下,卻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景點。而在這個景點中,沉睡著一位數百年前的農民帝王。
  • 楊說詩詞 詩詞地圖北固山上三國事,金山寺中神話傳
    鎮江,滔滔幾朝史,悠悠三千秋。鎮江,雖處江南柔美之地,但因其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此發生過很多的軍事戰役,也使這座城市增加一股雄偉的英雄氣概。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 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人文長江」特別策劃 | 縱覽長江勝景,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
    「江雨霏霏江草齊」,悠悠長江邊的石頭城,留下「潮打空城寂寞回」;南唐詞人李煜夢回故國,念念不望「一江春水向東流」;「孤篇壓全唐」的美麗長詩《春江花月夜》,一展靈動睿智與浪漫多情的江南詩性;「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是長江邊壯闊的愛國主義情懷;更有那「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豪邁,讓人擊掌稱快。
  • 學寫詩詞必備技能之「對仗」~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詩兩兩對仗,,堪稱律詩對仗的典範,尤其頷聯和頸鏈,簡直是千古絕對,我們看頷聯無邊對不盡,落木對長江,蕭蕭對滾滾,,下對來,不但對仗工整,而且含義雋永,是千古傳頌的名句,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佳句。
  • 滄海桑田無盡路,落葉知秋夢悠悠;書盡平仄長短句,消不盡幾多愁
    滄海桑田無盡路,落葉知秋夢悠悠。望盡千帆鷗鷺遠,好夢殘留任誰收。深院月下箜篌曲,賣花聲裡語還休。書盡平仄長短句,消不盡幾多愁。——皛玊題記匆然回望,不知這一程塵路走來,又輕薄了多少光陰?《深院月·秋情》(詞林正韻第一部 馮延已體)天欲暗,月懸空,移步孤樓庭院中。絲縷冷寒眉間掠,為誰蕭瑟立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