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鬥米仇?曾白拿大國百億援助,後投入西方陣營反咬一口

2020-12-24 春秋點將堂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多次幫助其他困難國家,但一些國家卻有負中國援助,到底是哪國?

哪幾個國家在中國背後捅刀?

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一直積極承擔著大國責任,多次對其他國家施以援手,但是也有幾個國家接受中國援助後,不僅不感恩,還背後捅刀,這幾個國家就是阿爾巴尼亞和湯加。

中國在哪些方面對阿爾巴尼亞提供了援助?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阿爾巴尼亞不僅宣布退出華沙條約組織,而且與蘇聯的外交關係急劇惡化,雙方幾乎到了交戰邊緣。由於蘇聯停止了經濟援助,再加上國防需要,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的阿爾巴尼亞難以支撐起這個龐大的體系,只能向外求助

這時經濟狀況也並不樂觀的中國慷慨相幫。1961年中國幫助阿爾巴尼亞建立了輕武器生產線,並且為了抵禦敵軍空襲,還向阿方提供了很多軍用飛機,包括當時中國空軍中的主力機型殲-6。除了軍事領域,中國還在農業、工業等方面提供了諸多幫助,加起來的經濟總援助額高達百億人民幣。

為什麼中阿外交關係急轉直下?

然而長期索取已經讓阿爾巴尼亞變得不思進取,而且還想要更多援助,要求中國提供經濟幫助50億美元。但中國考慮到自己的綜合實力和阿方現在的狀況,認為阿爾巴尼亞完全可以自力更生,就縮減了援助規模。沒想到阿方的領導人後來直接在公開場合指責中國,雙方外交關係急轉直下。

中阿斷交後,阿爾巴尼亞就加入了西方陣營,還肆意揮霍中國援助的物資,質量上乘的鋼材被埋在馬路邊、優質水泥被用來修次等碉堡、性能優良的戰機都被擱置在外不進行維修保養,甚至將中國戰機低價拍賣。阿方此舉正是詮釋了米恩,鬥米仇」,可以說是十分不負責任和忘恩負義。

還有哪個國家辜負了中國的幫助?

這樣的事還發生在小國湯加身上。湯加作為一個太平洋島國,不僅拖欠中國巨款,公開表示想要免除所有外債,而且還暗中挑動其他國家一起逃債。

事實證明,沒有限度、敵我不分的無差別援助不一定會換來對方同等的善意。因為得來太過容易,對方就不會珍惜,反而養大其日益膨脹的胃口,進而得寸進尺

相關焦點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俗語「升米恩,鬥米仇」指的就是人在為難的時候,如果你能給予他很小的幫助,他都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的幫助太多,讓對方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就會讓對方忌恨,甚至還會產生出仇恨。這句俗語的原話其實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
  • 鬥米仇升米恩,不要高估了人性
    俗話說鬥米仇升米恩。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不要低估人性的惡。善良可以,但不要讓自己太累。向陽而開的花兒升米恩,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現實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當你好心幫人的時候,第一次幫他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激心理就會淡化,到了很多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怨恨,正所謂恩中招怨。
  • 升米恩鬥米仇,施恩過多反而是個壞事,為什麼人會這樣恩將仇報
    世界上存在的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不在少數,剛聽到這個說法的人一定會十分的詫異。為什麼小恩惠會讓人感恩,而大恩卻會讓人反目呢?究其原因,其實是一個叫做「道德壓力」的東西在作祟。越是一個構建封閉,十分重視人際關係的團體裡,道德壓力就會越大。
  • 「升米恩,鬥米仇」,未來名相差點被算計
    淪落江湖,天降橫財,不拿白不拿?李勉是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個兒子的曾孫,正牌皇室宗親,不過沒有世襲爵位。年輕人出外闖蕩,經常碰壁,手頭很不寬裕。旅店裡有個書生染病垂危,因為平時與李勉談得來,臨終前向他託付後事。
  • 《安家》上海老洋房真實故事,鬥米恩升米仇的窮親戚,你見過嗎?
    《安家》上海老洋房真實故事,鬥米恩升米仇的窮親戚,你見過嗎?而這件事也確實是現實中的真事,上海老洋房確實很值錢,真實事件中呢,人家這家人確實因為公司運轉要賣房子,而最終的結局呢,這家人惡有惡報,因為無賴的脾性最終沒什麼好下場,所以說鬥米恩升米仇,接濟窮親戚的時候也要擦亮眼睛啊。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升米恩鬥米仇,不要因為一小撮「白眼狼」而湮沒了你的善意
    結果這個被資助人反告老闆大言不慚的說:你居然拿我的錢去養女人! 看到這則新聞我不厚道的笑了,單純是因為他說出的這句話。老輩人都說升米恩、鬥米仇,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想起了若干年前那個狀告孫儷的大學生,當時那件事吵得沸沸揚揚的,也讓我們再一次正視了人性的惡劣,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 易經提醒:「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兩個人施恩
    既然我們對這些唯利是圖的小人施加恩惠後,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升米恩,鬥米仇」的遺憾,那我們不如對他們避而遠之。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不要對唯利是圖的小人施加恩惠,一旦施加,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想不到的隱患。所以說,做人不能沒有原則的善良,而是又有一點鋒芒,善良要給懂感恩的人。升米恩養鬥米仇:再善良,也不要對這三種人施以大恩。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是什麼道理?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一定要做個知道感恩的人,把別人的好記在心裡,日後找機會報答。古人云:「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恩情,都要銘記於心,然後千倍百倍去回報,不懂感恩的人是自私,同時也是極為悲哀的,沒有人願意跟這種人相處。
  • 忘恩負義的歐洲小國,白拿我國百億援助,最終卻倒向西方國家
    迄今為止,我們中國幫助過其他的國家有很多,大多數都是抱著感激的態度,可仍有一小部分非但對我們不感激,反而反咬我們一口。曾經就有一個國家中國白送了他將近160架戰鬥機。但是這並沒有換來兩國的友情,反而中國在用自己的資源養了一個白眼狼,到後來,這些戰機就直接被賣了廢鐵。一:重視科技發展從建國之初直到現在,中國都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
  •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漢唐時期規定,一鬥等於十升。而我國有一句俗語就和這兩個計量單位有關,這句俗語就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一男子欲在大衣哥門前自殺,鬥米恩升米仇,人性的醜陋暴露無疑
    在得到官方的聲援後,朱之文下定決心為自己爭一片寧靜,6月2日正式入駐某自媒體平臺,其它博取關注的帳號統統作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朱之文這種做法斷了一些村民的「財路」,而那些「吸血鬼村民」實施了自己的報復。那麼朱之文與村民們是如何交惡的呢?此事說來話長,且聽編者一一道來。
  • 你是怎麼看待生活中的鬥米恩仇?
    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
  • 20年援助上百億,越南統一後就和中國翻臉,誰給了「白眼狼」底氣
    相比於美國、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越南對於中國來說是特殊的,而它的特殊,就在於中國曾援助了越南20年,幫助越南取得了越南戰爭的勝利。 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按理說越南對我們應該感恩在心,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越南總和中國過不去?「白眼狼」的底氣源自哪裡?
  • 「評」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大衣哥」朱之文為啥被人常黑?
    到後,見朱某文家中大門關閉,便與同在現場的周某魯用腳踹開大門。董、周兩人非朱某文同鄉,且互不相識。目前,兩名涉嫌尋釁滋事的嫌疑人董某倫、周某魯均已抓獲歸案,分別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十日。(澎湃新聞綜合自 單縣公安局、@朱之文等)大衣哥朱之文曾發感慨「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引發了大家的一輪猜測。被人欠錢不還還?  很多網友在懷疑是不是大衣哥又借錢給別人沒收到好報了。
  • 中國又養一白眼狼國家,8千元賣掉中國先進戰機,還反咬中國一口
    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如今卻成了白眼狼反咬中國一口。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中國陷入了外交困境,一方面和西方國家交惡,另一方面蘇聯跟我們的關係也開始冷淡,夾在冷戰雙方陣營中的中國,急需要打開外交局面,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阿爾巴尼亞成為我國當時的好夥伴。
  • 中蘇兩國都養不熟的白眼狼:吃了中國百億援助,最終竟倒向美國
    在歐洲的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有這麼一個社會主義小國,在近代以前,該國多次遭到外族入侵、佔領,直至 1912 年才在西方大國的援助下脫離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但是好景不長,該國獨立沒多久,轉眼就迎來了二戰,小國隨即先後被義大利、德國法西斯先後佔領,直到1946年1月才迎來解放,這個國家就是咱中國曾經的「好朋友」——阿爾巴尼亞。
  • 俗話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武松一生的汙點,就因他不懂感恩
    武松的作為,正應了老祖宗的那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俗語。老祖宗早已看透了人心,才有此一言。當初武松在老家醉酒後和人爭鬥,一不小心將人家打暈了。武松是什麼力道?那可是能夠將四五百斤重的石頭拋著玩的,那一拳下去,可不就傷筋動骨了!武松見那人不醒,誤以為自己將人家打死了,於是逃到了柴進的莊子上避難。
  • 老祖宗講「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到底準嗎?古人的智慧揭示人性
    每個人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時候也會遇到心術不正的小人,在你成功的時候給你使絆子,但仔細思考我們的一些行為就在無形之中助長了小人的囂張氣焰,知道他們人品不好,但是有時候就往往狠不下心來,老人就講了:「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其實就是一個道理。
  • 老祖宗10句話,說透人性: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施廣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4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原標題:《老祖宗10句話,說透人性: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編輯:梁靜
  • 危難之時27國拒絕幫助,唯有中國雪中送炭,卻被它反咬一口
    這個國家曾在危難之時,27個國家都拒絕給予他們幫助,唯有我國伸出援手雪中送炭。但卻又被他們反咬一口,拒絕了中國的進口。我國也盡很大的努力對一些國家進行了援助,幫他們渡過難關。但也有些地方卻把我們國家的幫助當作理所應當的,有的甚至忘恩負義,反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