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的謎團:上古時期被舜帝流放的「四兇」,究竟是人是獸?

2021-01-12 尋找文化之美

上古時期,魑魅魍魎橫行,精魔鬼怪為害世間,給百姓帶去了不小的麻煩,人人自危,惶惶度日,於是身為部落首領的舜帝就流放了「四兇」,將他們驅逐到邊遠的四方邊疆,用來抵禦在那裡為害百姓的怪物妖精們。但是關於這「四兇」究竟是哪四兇。學界一直以來都有著不同的說法。

首先是最為流行的「兇獸」說,分別是窮奇,混沌,饕餮和檮杌四大兇獸。

窮奇:這隻妖獸本身其實就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存在,關於它的外形就有著兩種記載。一種說法是說它的長相是一隻長翅膀的老虎,喜歡從人的尾部開始將人吃掉,另一種卻說它是一隻長著刺蝟一般尖利毛髮的牛,喜歡從頭開始將人吃掉,這兩種說法都是取自於山海經的不同篇章,雖然外貌不同,但是吃人的惡習是一樣的。

混沌:長相是一隻大狗,長著長長的毛髮,四隻熊足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見,有肚子卻沒有五臟六腑,有德行的人討厭它,壞人卻願意聽它的指揮。

饕餮:長著人臉的羊,腋下長著眼睛,人的雙手,老虎的獠牙,這是古書對於饕餮的描寫,關於它的特點我們大家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貪吃,只要是看到的東西都會吃掉,最後連自己也吃掉了,而他也是這四兇裡面最出名的一個,還被刻畫在各種器皿之上。

檮杌:外形是一隻長著人臉,野豬獠牙的老虎,尾巴有八丈長,喜歡爭鬥打架。

而這就是「兇獸」說的四個成員,再來還有一個「敗家子」說,說這四個其實是東西南北四個有名的帝王家的四個倒黴兒子。

窮奇是少昊氏的兒子,善惡不辯,殘暴的對待善人,又寬厚惡人的罪行;而混沌則是帝鴻氏的兒子,和窮其有著一樣的特點,同樣也是不分善惡,但是他這種是更偏向於無視,不在意,充耳不聞,渾渾噩噩沒有感覺;再來說縉雲氏的兒子饕餮,貪吃受賄,窮奢極欲,大肆斂財而不知體恤;最後是檮杌,這是一個「棒槌」小子,好壞不聽,油鹽不進,他的名字「檮」就是棒槌的意思。這四個敗家孩子被驅逐以後,人們就用他們部落的圖騰來代表他們,逐漸的就演化成了兇獸的形象。

最後還有一種「惡行」說,這個說法知道的人比較少,就是先民將貪婪、傲慢、兇殘和勢利四種惡行進行了加工創作,比喻為四種猛獸,以此來提醒人們這四種惡行的可怕。

相關焦點

  • 虞舜為掃黑除惡而放逐四兇
    舜是上古時代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軒轅黃帝八世孫。他接受堯的禪位,在為人處世、治國理政方面,皆以德為先導,以和諧為依歸,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諧。舜是我國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
  • 上古四大兇獸:關於「四兇」的那些事
    春秋時期的左丘明在《左傳·文公十八年》中提到了堯在位時期,高陽氏有齊聖廣淵,明允篤誠的「八愷」;高辛氏有忠肅共懿,宣慈惠和的「八元」,雖德才兼備卻未被堯所重用。帝鴻氏不才子「渾敦」、少嗥氏不才子「窮奇」、顓頊不才之子「檮杌」以及縉雲氏不才子「饕餮」,雖為非作歹卻逍遙法外。直到舜成為了堯的臣子之後,「八愷」、「八元」方得以啟用,「四兇」也落得個流放邊境的下場。
  • 說妖錄│上古四大兇獸:關於「四兇」的那些事
    直到舜成為了堯的臣子之後,「八愷」、「八元」方得以啟用,「四兇」也落得個流放邊境的下場。也正因舜具備舉薦賢才,罷黜庸劣的高尚品德,在堯駕崩之後,才能被擁戴為天子。時至今日,「高陽八愷」、「高辛八元」的賢名早已鮮為人知,而「四兇」的惡名卻遺臭萬年。
  • 上古時期的四兇分別是哪些神獸?
    其實,與四神相對,古代還有四兇的說法,四兇分別都是誰呢?1、窮奇一種食人獸,食忠心善良之人,獎奸詐邪惡之人。出自《山海經·西山經》,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是食人。有的說窮奇像牛,有的說像虎。2、饕餮傳說是縉雲氏之不肖子,也有人說是斷頭的蚩尤轉化而成。
  • 舜帝除四兇,你知道遠古四大兇獸都是哪些嗎
    話說唐堯禪讓於舜,舜帝執掌朝政以來,四方諸侯莫不誠心歸順,天下之人莫不從善如流,但就在這盛明之時,卻有四個無惡不作的壞人,橫行鄉裡,欺壓百姓,兇殘毒辣,當時的人們把他們稱為「四兇」。混沌,是帝鴻氏的兒子,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壞人,他長得特別醜,一身紅色的毛,四隻腳,走起路來,那是相當的醜,跟狗一樣,搖來搖去舌頭還一直往外面吐。有的人說他有肚子,但是沒有心肝脾肺,有眼睛但是看不清東西,耳朵啥的也只是個擺設。
  • 舜流放四兇的史實,第一次體現尚德慎罰的法律思維
    以洛陽至開封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是上古時代華夏族活動的中心地帶。生活在中原地區四個方向的少數民族居民分別稱作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合稱四夷。東夷是我國古代中原華夏族對黃河下遊地區居民的總稱。據《史記》記載舜曾經上書堯,把鯀放逐到羽山,讓其改變東夷的風俗習慣。司馬遷謂之曰「殛鯀(gun)於羽山,以變東夷。」
  • 上古神話裡有7位天神,卻變成7隻兇獸,第1位是天帝的孫子
    饕餮 饕餮是遠古四兇之一,《史記·五帝本紀》中說他原本是「縉雲氏之不才子」,縉雲氏在《左傳》中是「炎帝之苗裔」,而炎帝後來成為了五方上帝中的南方赤帝,縉雲氏也就成了神裔,可惜他們家的不才子饕餮出了名的兇殘,被發配成了四兇之一。
  • 上古四大兇獸的來歷,誰處理了上古四大兇獸?
    在上古時期有四大兇獸,分別是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渾敦就是模糊不清的意思,在《神異經》中曾經記載過渾敦的長相,外表長得像狗,身上長著長毛,有四條腿,像熊但是沒有任何爪子,明明有眼睛卻不用眼睛看,明明有耳朵卻不用耳朵聽,沒有五臟,常常喜歡咬著自己的尾巴轉圈,這是曾經一位帝王的後代,渾敦專門傷害好人,保護壞人
  • 大話上古時代: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
    根據相關學者考證,三皇五帝原本並非連稱,最早於西漢時期出現了三皇五帝的連稱,三皇這一說法最早出現於《史記秦始皇本紀》,而五帝說則產生於戰國時期,而最早將五帝說系統化的也是見於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由於秦火和項羽火燒鹹陽,先秦時期的典籍大多佚失,這導致了後世在追溯上古史時缺乏有效的材料。但是有關三皇五帝的一些記載,還是依然零散地保存在一些後世輯錄的先秦文獻典籍中。
  • 上古四大兇獸其實都是炎黃後代,是當時的部落首領,最後卻被流放
    在遠古時期,人們的生存環境都是十分惡劣的,而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人們都非常渴望幸福,希望能夠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而對於那些破壞社會秩序,擾亂人們生活的人,都會十分的痛恨。在上古時期有四大兇獸,他們分別是饕餮、窮奇、混沌、檮杌。在印象當中,這四個都是非常兇惡的神獸,但其實他們四個都是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但是因為他們不為百姓著想,以至於最後被人們口誅筆伐,變成了現在的四大兇獸。
  • 數碼寶貝:上古時期的數碼獸,暴打巴多拉獸,再進化是病毒種大敵
    上古時期的數碼獸長毛象獸是古代獸型疫苗種完全體數碼獸,設計原型就是在現實世界中已經滅亡的猛獁,因為在現實世界中猛獁是上古時期的生物,所以相對應的長毛象獸也是在數碼世界中的古代數碼獸,這些設定是一一對應的。
  • 混沌——萬事萬物之源頭、上古之糊塗惡獸
    在仙俠小說裡,哪個主人公沒個混沌屬性,陰陽全滿,五行齊全的靈根天賦都不好意思見人!不這樣怎麼體現主人公的絕無僅有,天上地下獨一無二!擱別人身上再渣的天賦,在主角身上那叫返祖。似乎上古遠古就是比如今更優越更昌盛。不過,若是將靈氣質量與空氣品質等同的話,這個設定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 舜作為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有過什麼傳奇事跡?
    舜作為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出生於公元前2100年左右,他是黃帝八世孫,名重華,字都君,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根據一些歷史傳說記載,舜有一雙重瞳,善於制陶。後來得到四嶽的推薦,經過重重考驗之後才得到堯的認可,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禪位給他。
  • 上古四大兇獸,你知道哪一個
    上古兇獸數不勝數,但是最出名的要數這四大兇獸!一:混沌混沌是四大兇獸的老大,它體型碩大,標準的「土肥圓」相傳混沌是非不分,善人靠近他,它會牴觸。最終混沌被流放於四方之中!二:窮奇山海經中有一種外貌像老虎,長著翅膀而且喜歡吃人的兇獸。它就是兇獸四人組中的窮奇!窮奇經常飛到別人的打鬥現場,將有理的一方吃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還會捕捉野獸獎勵他。
  • 華夏龍族的故事,上古時期的龍族發展史
    從上古時期的記載不難看出,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如果產生人身,那麼就變成了神,如果在進化的過程中沒有產生人身,但是形成了靈智,那麼就變成了神獸,青龍就是這麼出現的,隨著生物的進化,遠古四靈開始出現,它們就是青龍、白虎、朱雀以及玄武,其中青龍就是神話傳說中最早的一條龍,很多人以為祖龍才是神話中最早的龍,其實這是個誤區,祖龍雖然有個「祖」字,但卻是秦朝時期秦始皇自封的,在此之前,並沒有祖龍這個說法。
  • 么么雜談:上古四大兇獸中的美食家——饕餮
    很高興能遇到各位新老朋友^_^大家都知道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中,有四隻為禍一方甚至是危害天下的異獸,分別叫做混沌、窮奇、檮杌、饕餮。這四大兇獸非常出名,在許多古風遊戲以及影視劇當中都有出現過。而這四種兇獸最出名的就是饕餮,因為它是跟「食」有關,而我們中國古代又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總得來說,饕餮的傳說要比其它三位要廣的多。
  • 上古獸神——犼
    傳說一:相傳麒麟算是上古的神獸,但是普遍認為低龍一等,「犼」是麒麟的祖宗,以龍為食物,屬於食物鏈的最上層了。形類馬,長一二丈,有鱗片,渾身有火光纏繞;會飛,食龍腦,極其兇猛。與龍相鬥時,口中噴火,龍即不敵。《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鬥,口中噴火數丈,龍輒不勝。
  • 上古奇書《山海經》:究竟是胡編亂造還是如實記錄一代文明?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主要記載了上古時期天文、地理、歷史、植物、動物、礦藏、醫藥、民俗、部落、神話等。它的文字記載極其精簡,全書十三卷才三萬一千餘字,因此很多人更傾向於把它定性為上古時期的一本地理圖冊,其他風俗植物礦藏等是依託於此進行的填充標註說明,後人在此基礎上不斷修改和補充,從而形成了現存於世的版本。至於作者,我比較認同的推測是上古炎帝、黃帝或者大禹等派人四方勘察,搜集整理而成,並非一人之作。
  • 舜帝宗族十大姓:有你嗎?
    陳氏先祖——舜帝的故事》講了一些關於陳氏先祖舜的故事,在結尾處提到了,舜帝不僅僅是陳氏的祖先,舜帝的後代衍生出來的姓氏有現將帝舜後裔十大姓淵源追溯如下:姚姓:姚姓歷史比較悠久,為上古八姓之一,《新唐書·宰相世系》雲:"姚姓,虞舜生於姚墟,因此為姓……",舜本姓姬,因生地而得姚姓,姚姓是帝舜後裔中主要姓氏,其他諸姓都是姚姓衍生出來的,在當今中華姓氏中名列第6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