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發〔2020〕97號
中共仁和集鎮委員會 仁和集鎮人民政府
仁和集鎮「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總結和
「十四五」及2021年重點工作計劃
2016年以來,仁和集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聚焦「十三五」規劃各項發展任務,狠抓工作落實,實現了社會事業促均衡、利長遠的全面進步。
「十三五」期間我鎮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級衛生鎮」、「安徽省農村電商鞏固提升工作示範鎮」、「安徽省生態鎮」、「安徽省無邪教示範鎮」、「安徽省森林城鎮」、「安徽省信訪三無鄉鎮」,「滁州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招商、水利、綜治、美麗鄉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武裝、安全生產等多項工作獲上級表彰。
一、「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總結
(一)聚焦發展第一要務,工業經濟不斷增強。
一是經濟指標平穩增長。2019年,規上工業生產總值達40.68億元,是「十二五」末的1.69倍,規模工業增加值達10.04億元,是「十二五」末的1.89倍。固定資產投資達6.8億元,是「十二五」末的1.26倍,財政收入達7914.25萬元,是「十二五」末的1.55倍,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200萬美元,是「十二五」末的1.68倍。二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五年來,我鎮累計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9個,均為億元以上項目,成功申報規上企業12家,到位資金40.25億元,在市招商引資考核中連續兩年被評為一等獎,其餘兩年為二等獎。三是工業園區規模擴大。截至目前,工業園區共有73家企業入駐,用工人數突破3500人,年生產總值超20億元,實現納稅超5000萬元。2019年,我鎮工業園區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六個重點鄉鎮工業園區之一。
今年以來,我鎮部分企業搶抓疫情帶來口罩等防護用品市場需求大的機遇,紛紛投資新上口罩、熔噴布、鼻梁、耳帶等醫療防護產品,共新上醫療防護用品企業156家。為此,我鎮積極對該產業企業給予幫扶培育,一是督促企業規範生產,通過市場查處,要求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對不達標、不合格產品一律給予查處,同時對企業納稅進行整治,有力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發展;二是積極對企業給予幫扶服務,幫助企業與市場監管、發改、經信、商務等部門進行對接,積極辦理相關資質,目前,我鎮獲得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資質企業9家,進入醫療用品出口白名單企業6家;三是對今年新註冊的企業進一步積極幫扶,8月份,我鎮為今年剛剛註冊成立的榮達醫療成功申報規上企業。
1-10月份,完成招商引資項目7個,到位資金3.4億元,佔全年任務數的85%,規模工業總產值達28.3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達6.83億元,1-9月份,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4億元,同比增長6.9%,財政收入達7629.6萬元,同比增長25.2%,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344萬美元,同比增長7.4%。
(二)聚焦三農工作攻堅,鄉村振興不斷推進。
一是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五年來,我鎮累計投入1.6億餘元,重點打造了現代農業示範區,示範區內農業經濟作物薄皮核桃、芡實種植面積分別達2800畝和3550畝,稻蝦綜合種養達2336畝,其中百畝以上示範片6處。2016年,我鎮現代農業示範區成功申報滁州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區;依託牧馬湖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立優質稻米基地4萬畝,省級著名商標「牧馬湖」大米、「雪緣元」米粉暢銷省內外。2019年,牧馬湖米業獲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二是農田水利紮實推進。認真落實河長制工作,全面完成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項目核查驗收,精心組織實施農田水利「最後一公裡」項目;推進小型水利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建成的水管中心信息化監管系統,可對12處泵站、52個站點進行視頻監控、遠程對話和重點預警,實現了「網際網路+水利」管理模式。
今年以來,我鎮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示範區新增薄皮核桃栽植基地1500畝,新增芡實種植基地150畝;投入270餘萬元建成的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目前已有10家企業進駐,展示農產品15個;穩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蘆龍社區方莊組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本組的現階段人口及承包地等實際狀況,制定了延包方案,到年底可完成承包地延包工作;投入 6000萬元實施高郵湖水環境治理項目,目前已完成90%;投入 1000 萬元實施土龍頭站灌區節水灌溉項目,目前已完成70%。
(三)聚焦鎮村共建共享,人居環境不斷美化。
一是環境整治持續向好。五年來,我鎮累計投入1500餘萬元,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清一改」行動,清除垃圾8000餘噸,清除亂堆亂放 600餘處,拆除亂搭亂建200餘處、彩鋼瓦雨棚156座,水塘清淤16面,溝渠清淤22處,整治成效多次得到上級的肯定和認可。二是美麗鄉村亮點頻出。累計投入3100餘萬元,全面完成界牌社區美麗鄉村28個建設整治項目,不斷鞏固「厚德蘆龍」建設成果,繼續彰顯「和諧南尖」少數民族特色。三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投入6637萬元,組織實施政府駐地建設,共完成建設和整治項目46個,涉及農村飲水安全,溝塘清淤,公共廁所及農貿市場建設,遊園廣場,立面改造,下水道改擴建,弱電下地,汙水處理廠建設,主要幹道瀝青鋪設,便民服務中心,綠化亮化工程,背街小巷整治等。四是生態環保更加深入。統籌推進全鎮工業企業汙染源排放許可登記工作,加大對「小散亂汙」企業整治力度,嚴格落實網格化監管責任;修改完善《仁和集鎮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方案及考核辦法》,秸稈禁燒常態化並實現「零火點」目標。
今年以來,我鎮投入600餘萬元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設10.98公裡,為沿線居民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組織實施了旱廁改造工程,下發至我鎮任務數為710戶,目前已完成420戶,預計可在年底完成改造任務;投入20餘萬元,啟用「藍天衛士」視頻監控系統,在鎮村移動高塔頂安裝兩個5公裡遠程控制攝像頭,覆蓋整個鎮域面積,實現全方位、全天候預警監測。
(四)聚焦補齊民生短板,群眾福祉不斷增強。
一是精準扶貧全面做實。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在切實做好全鎮40戶123人(含脫困戶1戶3人)的建檔立卡困難群眾幫扶工作的同時,全面落實困難群眾自來水通達工程和入戶道路硬化項目。二是社會保障全面提升。認真做好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參保工作,各類民政救助、雙擁優撫資金按時發放到位,組織實施好各類民生工程項目。三是社會治安和諧穩定。嚴格落實黨政班子成員接訪制度、矛盾糾紛周排查、月報告制度,獲得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信訪維穩工作先進單位、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期間信訪維穩工作一等獎;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措施,我鎮連續保持滁州市「平安鄉鎮」榮譽稱號。四是科教文衛全面發展。全面落實兩孩政策,積極推進基層衛計融合,深入推進醫共體建設,第七期國家級緊密型醫共體培訓班我鎮提供2個現場觀摩教學點;建成11個文明實踐站,1個文明實踐所,其中蘆龍社區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得到中宣部、省、市領導的肯定。
今年以來,我鎮投入20餘萬元,在南尖村新建1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目前正在建設當中,預計年底可投入使用;開展各類文體活動46場,成功承辦安徽省2020年鄉村春晚滁州市首場演出;建成1個1000平方米的室內健身中心、1個2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廣場、1個多功能圍網燈光籃球場和18公裡的體育健身步道;重點實施了仁和社區衛生室新建和東風、掌鼓、吳莊三個村衛生室維修改擴建項目,為群眾創建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開展十項不文明行為整治宣傳活動,印發5000份宣傳單,發動鎮村幹部、志願者上門入戶進行宣傳。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壓實紅白理事會主體責任,落實一會一隊一約工作機制,農村大操大辦得到有力遏制。
(五)聚焦提升治理能力,黨的建設不斷加強。
一是主題教育紮實開展。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有序有力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二是黨建工作狠抓落實。推行黨建工作例會制度,認真履行抓黨建「第一責任人」責任;開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紮實落實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和「三會一課」等制度。三是基層組織換屆順利完成。2018年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2019年完成機關事業、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支部換屆;新建、改建3個村級活動場所,完成10個村級活動場所黨建提升改造工作。四是廉政建設持續推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滁州市、天長市有關規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和監督責任。結合省委第二巡視組巡視天長市巡察整改,經整改,我鎮集資544萬元,已全部清退,梳理癥結原因54條,制定整改舉措71項。厲行勤儉節約,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奢靡之風,三公經費逐年下降。
今年以來,我鎮組織開展了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信用評定,對11個村(社區)信用評級,全面完成5個家庭農場、1個農業合作社的信息採集;8月份,完成11個村預任村官選拔工作,為下一屆村兩委換屆儲備後備人才;2020年全鎮11個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可實現252.83萬元,全部達10萬元以上,其中有2個村達50萬元以上;截至10月底,鎮紀委查處違紀案件6件,誡勉談話1人,提醒談話3人,初核問題線索5件,收集未查問題線索2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經濟增長速度不夠快,經濟總量還不夠大,發展後勁不足;二是產業集群和企業自身優勢發揮不夠,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任務艱巨;三是要素瓶頸制約依然突出;四是提升集鎮對外形象長效機制不夠完善,鞏固壓力較大;五是少數黨員幹部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辦事效率不高,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優化。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主要奮鬥目標和總體要求
未來五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是:按照「十四五」總體規劃,認真總結近年來發展經驗和做法,抓住長三角一體化、江北新區建設契機,主動適應環境變化,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只爭朝夕的幹勁、求真務實的作風,迎難而上,奮發作為,全力打造「仁愛之裡、和美之鄉」新名片。
三、2021年主要目標任務
2021年,我鎮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和全面從嚴治黨的總體要求,強化過程調度,確保年度任務完成。
2021年,我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以上;財政收入增長9%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經濟增長。實現上述目標要求,我鎮將著重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項目引領,致力推動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充分挖掘我鎮優勢資源,精心摸排項目,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形成大建設、大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科學編制園區規劃。合理劃分功能區,做強做優園區功能布局,不斷提升承載力。二是做好項目爭取。密切關注國家和省市投資方向,認真研究上級政策,切實增強工作主動性,爭取一批推動性強、附加值高的重大項目落戶仁和。三是提升招商水平。圍繞市委、市政府對仁和工業園區的發展定位,以節能環保、實驗裝備為主,充分利用我鎮區位優勢,外引內聯,確保全年新籤約項目不少於5個,新開工項目不少於5個,新投產項目不少於4個。
(二)突出農業轉型,致力構建更具活力的現代農業。
堅持把綠色轉型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主攻方向,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實現富民增收奠定基礎。一是爭取和整合項目資金。加大對現代農業示範區投入,進一步推動農產品交易中心、民宿等鄉村旅遊項目發展。二是推廣稻蝦養殖新模式。引導土地流轉大戶適度進行稻蝦綜合種養,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保證糧食產量,全年力爭完成稻蝦綜合種養5000畝。三是加大特色農業招商力度。擴大薄皮山核桃栽植面積,全年力爭完成薄皮山核桃栽植面積達5000畝。
(三)突出鎮村統籌,致力建設更加宜居的美麗小鎮。
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工作重點,推動鎮村面貌持續改觀。一是以市國土空間規劃修編為契機,科學修編全鎮規劃,全力拓展發展空間。二是配合做好S430蘆龍至菱塘一級公路建設,配合做好市公交一體化站點建設前期工作。三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加快建設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基本構建節水高效的供水安全體系、生態良好的水環境安全體系、協調發展的水利產業安全體系。三是全力創建美麗鄉村示範帶。修編全鎮村莊布點規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串點、連線、成片,實現鄉村整體美;進一步加強對蘆龍社區、南尖回民村、界牌社區美麗鄉村中心村長效管護力度。
(四)突出民生福祉,致力滿足更高層次的生活嚮往。
加大民生投入,切實解決群眾最關注的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和獲得感。一是繼續優先發展文化教育。持續加大經費投入,努力促進教育公平。高度重視轄區內學校安全工作,全力做好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工作。二是繼續提高保障水平。不斷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強化社會低保、臨時救助、大病救助保障,繼續做好精準扶貧,確保實現全部脫貧。三是繼續做好就業創業。繼續加大幫扶力度,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困難群眾和零就業家庭就業。四是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五)突出自身建設,致力打造更有作為的勤廉政府。
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政環境、寬鬆和諧的發展環境,切實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會滿意度。一是堅持依法行政,規範幹事。嚴格遵守黨章和憲法法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落實公共服務事項清單,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水平。二是堅持科學理政,高效幹事。不斷提高策劃項目、引進項目和運作項目的能力,推行項目化管理,把各項工作部署落實到事、落實到人、落實到細節、落實到時間節點,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三是堅持廉潔從政,乾淨幹事。始終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挺在前面,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規範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加大涉農資金、民生資金、扶貧項目監督檢查力度,切實解決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和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持之以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控「三公」經費。
2020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