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春縣為紅河州下轄縣。原名「六村」,1958年建縣時,周恩來依據境內「青山綠水,四季如春」的特點,親自定名為綠春。 綠春縣地處雲南省南部,在紅河州西南部,東與元陽、金平兩縣接壤,北與紅河縣相連,西北倚墨江縣,西南隔李仙江與江城縣相望,東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距河口邊境口岸312公裡,距金水河口岸132公裡,省道S214公路穿越縣城。
綠春縣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跨東經101°48′-102°39′、北緯22°33′-23°08′之間。東、北分別與元陽縣、金平縣及紅河縣接壤,西北倚普洱市墨江縣,西南隔李仙江與江城縣相望,東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國境線長153公裡。縣境東西最大橫距37.5公裡,南北最大縱距60公裡,總面積3096平方公裡,距省會昆明462公裡,距蒙自270公裡。
綠春縣地處哀牢山南出支脈西端,為中山峽谷地貌。主要沿各分水嶺河流兩坡廣泛發育的古夷平面、階地和深切的「V」形谷、懸崖絕壁、活衝溝等幼年景觀,河流深切、溝壑縱橫、峰戀疊嶂、支離破碎為縣境地貌的主要特徵。 圖:博物館廣場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最高點為雄居縣境中部的黃連山主峰,海拔2637米,最低點為小黑江與李仙江交匯處,海拔320米。境內無平壩,河流兩坡廣泛發育的古夷平面、階地和洪積扇面積很小,多高峻條峻狀形山地,海拔一般都在1200-1500米左右。
綠春縣境內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6種氣候類型,屬雲南省西部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是雲南省典型的溼熱區之一。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晴天多,光照足,溼度小,晝夜溫差大;5月至10月為雨季,雨水多,光照少,晝夜溫差小。年均氣溫16.6℃,無霜期340天。
綠春縣境內河流均屬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勐曼河、渣嗎河、馬尼河、洛母河、搬布河、牛孔河、大頭洛巴、白那河。
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綠春縣境中南部,屬哀牢山南延餘脈,與寮國豐沙裡自然保護區相連。1983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3年6月,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海拔2637米,總面積6505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5.3%,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綠色三角洲」之一。
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季節雨林、山地雨林、溼性季風常綠闊葉林、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綠春蘇鐵、白頰長臂猿、黑長臂猿、印支虎、馬來熊等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生態環境。
保護區直接與越南的孟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連,並通過越南孟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寮國豐沙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鄰,是雲南與周邊國家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直接相接的唯一的一個自然保護區。世界自然資源基金會和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特別重視對這一區域的保護,對這一地區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特別關注,這對今後開展國際間的合作和交流具有深遠的意義和極高的保護價值。
哈尼族,東南亞稱阿卡族,民族語言為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現代哈尼族使用新創製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哈尼族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寮國、越南的北部山區。
長街宴也稱為「最扎窩黑京宗宗」,是「辭舊迎新」的意思。一般是在「十月年」的第五天以後,選定一個好日子。長街宴那天,村寨家家戶戶都把自家一年中收穫的果實,做成佳餚,用篾桌擺到寨子腳的「寨門」,擺成長長的宴席,讓全村寨人品嘗。大家相互敬酒祝福,或唱酒歌,或商談村裡家裡的一些事。
山坡水田
山坡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