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2021-01-09 騰訊網

在湖北生活了很多年的小夥子田慧一直有個疑問,家鄉隨處可見的巖石上經常有白色圖案,到底是什麼?田慧以為是遠古竹節蟲,今年4月他還通過網絡向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請教了。

帶著田慧的疑問,4月15日,紅星新聞向旅遊地質學專家李忠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諮詢,確認田慧照片中的圖案是震旦角石化石,距今約4.5億年,比恐龍還要早。

李忠東介紹,含有震旦角石的巖石非常適合於做裝飾石材,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一帶含有震旦角石的巖石分布廣泛。

人行道上白色圖案清晰 湖北小夥網上求教

4月2日,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收到一位網友的求助:「問一下遠古竹節蟲化石。」4月14日,趙力收到網友發來的照片。照片上是一段人行道,上面可以看到清晰的白色圖案,有的圓圓的,有的似錐形。

白色圖案有的圓圓的,有的似錐形。

趙力看後大吃一驚:這是真化石,屬於遠古海洋軟體動物化石,距今4億多年。

4月14日,紅星新聞聯繫上拍照網友田慧。田慧透露,照片上是湖北恩施巴東縣綠蔥坡鎮,「這個鎮很小,就一條街。我們這邊很多街上鋪了人行道地磚,到處都是化石地板磚。」對於這些化石,田慧在當地經常發現,「幾十年前就有。」

小街上鋪了地磚。

對周圍事物好奇的田慧,問了周圍的長輩,「對方告訴我,這些屬於奧陶紀古海洋動物化石。」田慧一度以為是遠古竹節蟲,今年4月份,田慧通過網絡向趙力進行了請教。

得知是上億年的化石後,田慧興奮地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家門口這街上人行道和馬路都是億萬年活化石!」

田慧發的朋友圈。

震旦角石距今約4.5億年 比恐龍還要早

到底這樣的圖案是不是化石?

4月15日,紅星新聞聯繫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他經過鑑定認為照片中化石大部分為震旦角石,亦稱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產於中國南方奧陶紀灰巖地層中。

什麼是震旦角石?按照國家自然資源部官網介紹,「震旦」是古印度對中國的古稱,震旦角石又稱「中華角石」。它的外型如同寶塔一樣,所以還被稱為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我國三峽、宜昌一帶是著名的震旦角石化石產地。

4月15日,紅星新聞還聯繫上旅遊地質學專家李忠東。對方看了照片後確認這屬於直角石,也就是震旦角石。「主要是從形態、外觀以及產出的地層上來作判斷。震旦角石具有特殊的形態,它產出的巖石可以判斷是哪個時代的,也就可以判斷是哪一類化石。」李忠東透露,震旦角石在我國南方比較常見,主要分布在重慶、貴州、湖南、湖北一帶。此次田慧發現的地方,正好在湖北省。

「震旦角石距今大約4.5億年,比恐龍還早得多。」李忠東透露,角石是頭足綱,在奧陶紀算是海洋霸主。我國角石化石非常豐富,北方奧陶紀地層中的鄂爾多斯角石、阿門角石、灰角石,南方奧陶紀地層中的震旦角石、盤角石、米契林角石等都是代表性屬種。

角石。李忠東供圖

為什麼角石化石是現在的模樣?「角石死亡以後,肉體通常很難保存,只有硬殼才能夠保存成為化石。角石殼的外表不一定都是光滑的,許多種類殼的表面發育有不同的紋飾,如結節、瘤、各種橫紋、豎紋等。」李忠東介紹。

地磚裡有化石並不稀奇化石有很多種

聽起來有些「奢侈」,但也不是第一次發現。

2016年,博物雜誌在微博上轉發一條消息,一位網友去了桂林,發現很多街面巖石中含有化石,很是震驚。博物雜誌轉發評論,確認其中有化石,包括海百合莖、苔蘚蟲等,同時科普表示:「地磚裡有化石不稀奇,北京的藍色港灣、新光天地、銀泰中心的地磚上都有很多化石。」

李忠東介紹,含有震旦角石的巖石非常適合做裝飾石材,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一帶含有震旦角石的巖石分布廣泛,「巖石經過打磨後,化石就非常清晰地露出來,非常漂亮。」

「化石有很多種,重要的化石會受到保護,不是每一種化石都會受到保護。」李忠東介紹,直角化石可以用於判斷化石形成的環境,以及地質年代和生物群落。

「我覺得這種化石應該有科普研究價值,應該把它普及出來讓更多年輕人去認識遠古生物和地質構造變遷。」田慧說。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顏雪

圖片、視頻由受訪者田慧、趙力提供

編輯 彭疆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相關焦點

  •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在湖北生活了很多年的小夥子田慧一直有個疑問,家鄉隨處可見的巖石上經常有白色圖案,到底是什麼?田慧以為是遠古竹節蟲,今年4月他還通過網絡向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請教了。帶著田慧的疑問,4月15日,紅星新聞向旅遊地質學專家李忠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諮詢,確認田慧照片中的圖案是震旦角石化石,距今約4.5億年,比恐龍還要早。
  • 北京探問恐龍足跡 距今約1.4億—1.5億年
    賈德勇攝  暴露的足跡至少幾百個  2012年伊始,北京市延慶縣宣布,新近在千家店鎮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內,發現大批珍貴距今約1.4億至1.5億年前晚侏羅紀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行動記錄。
  • 距今9億年!科學家發現藻類化石,揭開真核生物演化的奧秘
    儘管真核藻類的微體祖先在距今10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研究表明,直到距今7-6億年前,包括綠藻在內的肉眼可見的宏體真核藻類才初步具備了生態優勢,成為海洋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採集上萬件珍貴化石標本,持續研究5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山東科技大學的同行合作,在山東發現了一個距今約10-7.2億年的藻類化石生物群。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 4.25億年前昆蟲化石被發現,證明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昆蟲」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稱,距今4.25億年前的一具千足蟲化石在蘇格蘭克瑞拉島被發現,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昆蟲」。從化石中發現該千足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蛛形綱動物以及其他的爬行動物化石都要古老,有很大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存在。
  • 一個古生物化石,距今至少有3億年歷史,卻無人知道它是誰?
    我們都知道,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早期的地球也是一個煉獄世界,環境比金星還要惡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種種的巧合之外,地球的環境逐漸變好,在40億年前成為了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完美的生態系統形成之後,地球也就具備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於是在38億年前,第一個生命從地球的原始海洋中誕生。
  • 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原標題: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李先生介紹,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21日下午,和家人散步走到環湖路邊,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初判距今約1.6億年
    李先生在路邊發現的疑似恐龍腿骨化石。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
  • 自貢發現恐龍化石 專家初步認定距今大約1.6億年
    來源:川觀新聞 自貢觀察 劉億 川觀新聞記者 文銘權 秦勇 自貢市民在大安區大山鋪鎮散步時,發現一處疑似恐龍的化石?21日晚,川觀新聞記者向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證實,經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恐龍化石,但具體信息還需要進一步確定。
  • 距今1.1億年!日本發現最小恐龍蛋化石 重僅10克估計是小獸腳類動物
    距今1.1億年!,長約4.5釐米×2釐米。研究小組說,據估計,這枚恐龍蛋的化石大約在一億年前重約10克,是在日本兵庫縣丹波的白堊紀早期發現的。2015年至2019年之間,該團隊調查了可追溯到1.1億年前的地層,發現了四個化石蛋和1300多個散布的蛋殼碎片。它已經證實了這些發現,包括新發現的一種被命名為「Himeoolithus murakamii」的類目,可以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研究小組說,這一發現表明,該地區有各種各樣的小型恐龍築巢聚居在一起,被稱為世界上白堊紀最豐富的化石蛋產地之一。
  • 男子外出散步 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侏羅紀時期的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
  • 【圍觀】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
    李先生在路邊發現的疑似恐龍腿骨化石。 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  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  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食素。
  • 再現寒武紀大爆發奇蹟,澄江化石地博物館,看5.3億年前海洋生物
    撫仙湖不遠處還有一座擁有5.3億年歷史的天帽山,就是在這麼一個地方,誕生了一個規模超過6個香港迪士尼,8個海洋公園的旅遊度假綜合體,是集澄江化石博物館、動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溼地公園、度假小鎮、高端酒店群、半山度假區於一體的雲南省十大文化旅遊項目之一——雲南寒武紀小鎮歡樂大世界。
  • 1.2 億年前的蜥蜴化石公布,它和恐龍一個年代,竟是這樣死掉的
    1.2 億年前,為了奪食,一場激烈的打鬥,讓還沒成年的蜥蜴左腿骨折。,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發現了距今 1.2 億年的蜥蜴化石,從化石來看,這是一隻未成年的蜥蜴,左腿存在明顯的骨折現象。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古生物學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上。1.2 億年前的蜥蜴,肉眼可見骨折現象" 這次研究的蜥蜴化石,最初是在遼寧省建昌縣發現的,歸屬於著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 1.2 億年。" 邢立達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 科學家在中國東北部發現兩具完好的新恐龍物種化石,距今約1.25億年
    據海外媒體於9月22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中國東北部發現了兩具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並且證實它們屬於第一次發現的新的恐龍物種,存活於距今約1.25億年前。
  • 阿根廷發現一個真足蛇化石,專家說,蛇類沒有腳難道是這個原因
    1993年9月,美國著名古生物考古學家文特斯教授,獨自前往巴塔哥尼亞地區尋找古生物化石。面對交通不便,語言不通的局面,文特斯教授找了兩位當地人做嚮導,深入安第斯山脈以前有人發現過化石的地方。文特斯教授經過兩天的尋找一無所獲,因此他就先離開,轉而拜訪一位朋友。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2.23億年前體型數據:體長約3米,體重約80千克噬顎龍的化石發現於2014年,地點位於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附近,其化石非常完整,包括了大量重要的部位。生存年代:晚三疊世,距今2.09億年前體型數據:體長超過3米嵌徵盜龍的化石發現於瑞士,化石在2006年於格魯哈爾德黏土層(Gruhalde clay)中被採集,化石保存了連結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