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有網友微博爆料:今日凌晨3點,在長春臨河街世光路看見一起事故,一輛摩捷共享汽車開到了輕軌橋下的馬路牙子上,撞斷了指示牌,撞壞了花壇,車損十分嚴重,現場並未發現駕駛人員。
從圖片上看到,事發現場很慘烈,一輛黃色的共享汽車騎在了馬路牙子上,前臉基本撞沒了,直徑超過一米的花壇也被攔腰撞斷。
無獨有偶,4月25日晚,另一名網友爆料,在長春市南湖大路與東環城路交會處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據該網友現場目擊整個過程後描述,原來是一位新手司機開共享汽車撞上了路中間的圍欄上。駕駛員沒有受傷,不過當交警路政和共享汽車負責人到達現場後作出的賠償問題,讓駕駛員徹底不淡定了,據悉路政維護需要賠償1.1萬元,共享公司初步評估車輛維修需要6萬,可能還會更多……
由於兩起事故中的肇事車輛均為共享汽車,引來不少網友的關注,到底應該誰來負責,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針對此事,記者展開了調查。
市民聲音:
共享汽車既方便還省錢
長春市民關先生是一名駕校教練,同時也是共享汽車愛好者,他經常使用共享汽車出行。
「長春市面上的共享汽車品牌我基本都體驗過,用的比較多的就是摩捷出行,便宜,車也比較多。」關先生表示,他之所以選擇共享汽車出行,主要是因為方便和省錢。「我在吳中家天下附近上班,家住在合隆,正常開車的話25公裡左右,如果打車,需要50多塊錢,這還是計程車沒漲價之前,但我如果用共享單車,只需要40塊錢左右,而且平臺經常會贈送一些優惠券,可能只需要二三十元就能跑一趟。」
關先生表示,除了省錢外,他認為使用共享汽車也比較方便,「找車並不複雜,打開手機軟體就能知道哪有車,我工作單位附近總能找到,有時候我出去喝酒,就開共享汽車去,如果開我自己車,吃完飯返程代駕的費用更高,開共享汽車的話,隨便停到一個車位裡就可以不用管了。」
至於是否擔心車輛刮碰會帶來額外的負擔,關先生也有自己的考慮。
「我用車之前,都會自己圍著車看一圈,確定沒問題我才開,開的時候也比較小心,不會因為不是我自己的車我就亂開,而且就算出了事故,我承擔的也是部分責任,不是說車損我都負責,開自己的車出事故了,都得花點錢呢,更別說開別人的車了!」關先生說,他綜合考量後,覺得共享汽車還是很方便實惠的。
長春市民王女士對於共享汽車則持有保守態度,雖然經常看到有人駕駛,她卻一直沒有使用的打算。
「我自己車技一般,開自己的車都特別小心,開別人的車,我一點兒也不放心。」王女士說,在她眼裡,共享汽車是一個新興的東西,「可能有人覺得好,但我還是覺得打車或者叫滴滴比較靠譜。」
記者體驗:
車輛比較好找
4月27日,城市晚報全媒體記者下載了摩捷出行軟體,註冊時需要上傳駕駛證和身份證,註冊後,軟體上就會顯示出周邊有多少車輛可供選擇,記者發現,不同位置上的車輛車型不同,其中包括寶來、探嶽、高爾夫嘉旅等。雖然品牌眾多,但使用前卻需要支付一定的保證金,支付666元可以駕駛蔚領、寶來等車型,支付888元可以駕駛速騰、高爾夫等車型,支付1000元則可以使用邁騰、CC等車型,芝麻信用滿足650分可以免押金使用基礎車型。
打開GPS定位後,找到附近的車後,選定要用的車再確認信息後即可完成預約。用藍牙解鎖,再用手機操作發動機點火,車輛就可以開走了。在選擇車輛前,還可以看到看到該車的續航裡程。
至於價格的計費標準,軟體上顯示的是0.19元/分鐘+1.29元/公裡,白天和夜間收費標準相同,同時可以選擇套餐,護航24小時只需要88元,72小時只需要240元。
三大疑團
共享汽車發生事故究竟誰來負責?
就網友關注的共享汽車事故頻發一事,城市晚報記者聯繫了「摩捷出行」經理田龍飛,田經理表示,網上爆出的事故只是正常的交通事故,「車子都有保險,發生事故後正常報保險,如果車損較大,公司會按照用戶協議收取部分超額費用,一般情況下是全損賠償金額的20%。」
田經理介紹,目前摩捷出行在吉林省總共投放了3000餘臺共享汽車,「客戶使用我們的車出現交通事故,第一時間要給我們客服打電話,我們的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現場處理,因為所有車輛都有保險,我們會聯繫保險公司定損,如果是對方全責,客戶只需要配合處理就可以,但如果我方有責任,客戶則需要按照用戶協議上的標準進行賠付。」
城市晚報記者查詢了解到,根據「摩捷出行」的《用戶協議》規定:租金中包含下列基本保險服務,基本保險以外的賠償責任由用戶自行承擔:
1.保險公司賠償本車修理損失的80%,用戶自行承擔本車修理損失的20%,輪胎輪轂的單獨損壞由用戶承擔全部責任。
2.第三方損失在第三者責任險保額以下的部分,保險公司賠償80%,用戶自行承擔20%。第三方損失在第三者責任險保額以上的部分用戶全部自行承擔。
3.如果車輛在租用期內(或在服務期以外的,用戶仍然佔有或負責車輛的任何時段)被盜搶,保險公司賠償本車事故前評估車價的80%,用戶需承擔本車被盜搶前評估車價的20%。
4.本車輛發生重大事故導致本車輛損失嚴重至保險公司建議報廢或車輛維修價格大於車輛購買價格時,用戶以事故前評估車價承擔賠償責任。
同時,如果車輛因事故維修及全損或推定全損造成車輛停運,用戶均需承擔車輛停運損失費(按實際發生停運天數計算),用戶有責(部分責任或全責)的情況下,停運損失費200元/天。購買「不計免賠基礎保障」可以免收2天的停運損失費,購買「不計免賠無憂保障」可以免收3天的停運損失費。超過免收部分的停運損失費仍應照常支付。
如果車輛因事故維修導致車輛加速折舊,用戶均需承擔車輛的加速折舊費,用戶有責(部分責任或全責)的情況下,本車車輛單次維修費用超過8000元低於40,000元的部分,「摩捷出行」額外收取維修費用的20%作為車輛加速折舊費,超過40000元的部分,額外收取維修費用的30%作為車輛加速折舊費。
共享汽車亂停亂放如何治理?
由於共享汽車屬於新興行業,很多市民對其還是比較陌生的,記者從網絡上查詢發現,自從共享汽車出現在長春以後,產生了很多「新問題」,而亂停車的問題首當其衝。
針對此事,田經理表示亂停車的問題也是他比較頭疼的問題。「這個問題要想從根兒上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能把違章直接記在駕駛人的名下,這樣大家才會重視,不會覺得共享汽車就無所謂,怎麼停都行。」田經理稱,目前北京等地已經開始試行。
「有些用戶在用車時產生了交通違法行為,我們會提前與其聯繫,預約去交警隊處理,但有的用戶就是不來現場,後續只能通過扣押金的形式處理,如果能夠直接把違章記到個人名下,那將是對共享汽車行業的一個重大突破。」田經理說。
城市晚報記者在用戶協議上看到,「摩捷出行」對於用戶交通違法有明確的規定:「摩捷出行」在收到交警或城管對車輛的違章通知後,會馬上進行用戶確認。在確認該違章發生在用戶的用車時間段內以及下一個訂單開始前的情況下,「摩捷出行」將通知用戶。用戶應在接到通知起10個自然日內自行或在「摩捷出行」工作人員協助下前往銀行或交警支隊處理。「摩捷出行」在通知用戶處理違章後,用戶超過10個自然日未處理,將被視為用戶自動委託「摩捷出行」處理相關違章且視為用戶違約,用戶每逾期處理一起違章的,應向「摩捷出行」支付逾期處理違章的違約金1000元。若用戶在違章處理期限屆滿之日起5日未支付上述違章罰款及違約金,「摩捷出行」有權直接從用戶押金中扣除,不足部分,「摩捷出行」有權要求用戶補足,否則「摩捷出行」有權拒絕提供租車服務。待用戶補足數額後方可繼續使用車輛。由於用戶未及時清除違章而給「摩捷出行」和/或自運營機構、第三方運營造成的所有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由用戶承擔。
「摩捷出行」有權在違章用戶押金中扣除違章罰款的等同金額及受委託處理每次違法行為所產生的服務費用。對於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或有違章扣分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摩捷出行」不接受委託處理。
田先生呼籲市民,一定要文明使用車輛。「現在大家素質都在不斷提高,在生活中我們也能感受大家對共享汽車的喜愛,也希望通過此事可以呼籲大家,文明安全用車,方便自己的同時也方便他人,不要故意破壞運營車輛!」
新手用共享汽車導致事故多發?
城市晚報記者在微博上查詢發現,近兩個月以來,關於摩捷共享汽車肇事的新聞就有多起,部分網友認為事故頻發是因為很多新手駕駛員用共享汽車練手導致。
針對此事,「摩捷出行」經理田龍飛認為網友的觀點有些偏激。
「其實事故只是個別的,與共享汽車關係不大,與個人有關,私家車的事故也很多,只不過是大家把視線聚焦到了共享汽車上,才會覺得事故多。」田經理表示,公司旗下車輛的事故率一直保持一個合理水平,「畢竟3000多臺車,每天一兩臺嚴重事故,十臺左右剮蹭事故,是正常的。」/城市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躍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