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死緩,無期徒刑,區別在哪,罪犯有沒有盼頭,給你科普一下

2020-12-14 靜觀細品

經常在新聞中看到,法院對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進行判決,死刑,死刑緩期兩年執行,無期徒刑等嚴重刑罰,有的人會覺得死刑,死緩沒什麼區別,無非早晚罷了。還認為無期還不如死刑,一點盼頭都沒有。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說說死刑,分兩種來說

第一種是死刑立即執行,類似古代的斬立決,一般對罪大惡極的囚犯,犯罪證據確鑿,不用再審的,直接可以執行。在古時候一般只有帝王才能直接下達此類命令。

第二種是普通的死刑,類似古代的斬監候,各地則是成批匯總上報,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御史臺)和各部尚書等高級官員會於會審,於霜降之後、冬至之前,擇期覆核全國「監候」案件,這就是三司會審,秋後問斬。

再來說說死緩,死緩其實是由古代「監候」中」緩決「發展完善出來的。古代三司會審後會提交皇帝批示,這是皇帝可根據判斷定四種情況:

一是「情實」,情實者寫入黃冊,交皇帝勾決,一經勾決即可行刑;

二是「緩決」,因過失殺人或者竊贓罪緩決可以改為流刑,也可直接判緩決,由明年秋審重審;

三是「可矜」,也就是家中老幼篤疾情有可憫,可以減免死罪;

四是「留養承祀」,即家中父母年老,又沒有兄弟承繼香火,可以減除笞杖後釋放回家。

但說到底古代的「緩決」只是為了進一步查清案情,和現代的緩刑有所不同。現代的緩刑政策意在給犯人改造的機會,通過勞動教育挽救他,這可是我泱泱大國特有的氣度。

緩期執行只有緩期兩年,在兩年內設立考驗期來挽救罪犯,只有四種結果。

第一,緩刑期內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應當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並予以執行;

第二,緩刑期內故意犯罪,情節不是非常惡劣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應當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三,四星期內沒有故意犯罪,減為無期徒刑;限制減刑後實際執行刑期不得少於二十五年。

第四,死刑期內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限制減刑後實際執行刑期不得少於二十年。

所以緩期執行其實再給改過自新的人一條生路。罪犯也就有希望獲釋。

最後說下無期徒刑

無期徒刑也不是要關一輩子,無期徒刑表現良好,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也可以申請減刑,可以申請減刑成18-20年有期徒刑。有期徒刑後還可以減刑,但法律規定在不限制減刑的情況下,實際執行刑期不少於十三年,而有期徒刑實際執行期不少於判決的二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無期徒刑還是屬於重罪,實際服刑按照判決生效計算,有期徒刑會計算判決前關押的時間。

這下清楚這幾點之間的不同了吧,說白了就是我們特有的,比較有人情味的法律規定,希望能挽救每個可以挽救的人,讓犯人也有活下去的希望。當然刑法還是很重的,所以千萬不要故意犯罪,為了個人,也為了家庭。

靜靜地觀察世界,細細地品味人生

有什麼想說的,咱們留言區見

相關焦點

  • 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在監獄中的最後一夜是如何度過的?
    導語: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在監獄中的最後一夜是如何度過的?在現如今,國際社會上面講究人權,死刑也被很多的國家逐漸地廢除了,雖然我們還沒有廢除,但是也已經很少宣判死刑了,多數都為死緩。死緩與死刑是有區別的,死刑是剝奪其生命的刑罰,而死緩是緩期執行死刑,而在這期間犯人表現良好的話則可以減刑,改為無期徒刑或者更低。通常來說,死緩一般情況下都不會死,而只有那些罪大惡極的人,不知道悔改的人才會被判處死刑。那麼死刑犯在監獄當中,是怎麼度過最後一夜的呢?
  • 「死緩兩年」啥意思,是2年後再執刑嗎?實情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只要不是什麼窮兇極惡的大罪,基本上都不會判處死刑。而就算是判處了死刑,也會有機會得到死緩的判決。被判處死緩的罪犯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條件一就是其所犯下的罪狀罪該處死。而條件而就是其不所犯下的罪狀不是必須立即執行死刑的,就會被判處死緩。這死緩是什麼意思呢?顧名思義,其實就是判處死刑緩刑兩年執行。
  • 無期徒刑犯人是不是坐吃等死,他們在監獄裡有哪些豐富人生!
    無期徒刑的犯人或者死刑緩期二年(死緩二)其實和大多數罪犯一樣關在普通的監獄裡,除非你是那種特殊的罪犯,比如高級職務犯、恐怖分子或者實在惡劣的才會被關在特殊的監獄,比如秦城監獄、重刑犯監獄等。無期徒刑的犯人屬於長刑期的罪犯,一般這類人關押地方的罪犯都是被判刑十年以上的人在一起。因為是長刑期,監獄也就類似於另一個社會,無期徒刑的犯人要在這裡過十幾甚至幾十年,因此雖然生活各方面比不上我們外邊社會的豐富多彩,但一些基本的生活設施以及保障還是比較完善的。
  • 瑪莎拉蒂案宣判,譚明明被判無期徒刑,網友:必須死刑啊!
    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懷疑司法公正,你大可以去舉報可以動用一切你能做得,謀取公證,否則還是閉嘴,捕風捉影的事最不費力氣,有用嗎?如果你覺得家屬只在乎錢,那請你記住,下次你遇到這種事的時候請你剛一點,賠償可以不要讓人家死刑。看到微博也還知乎也好,在幫所謂的正義之士站在道德的高地,指責家屬,懷疑司法公正的時候,我就想到了,有句話叫:慷他人之慨!
  • 死刑緩期兩年,是讓犯人多活兩年嗎?或許跟你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現在的生活中,相信大家也常常會在電視上看到下面這幅畫面,當罪大惡極的囚犯被推上審判臺,法官宣布判決結果時,有時會採用「緩刑二年」的懲戒措施,俗稱死緩。那不禁讓人好奇,死緩二年怎樣執行,是不是多讓犯人活兩年?也許它和你所想的不太一樣。
  • 死刑緩期2年是什麼意思?不要再弄錯了,不是兩年後再執行死刑
    這樣的生活能夠如此和平,離不開各種條約、各種法律法規的約束,無論是誰都要為了自己的言行負責,就像中國的刑法中,死刑也是從古代延續下來的,不同的是現在的刑法程度是根據一個人的犯罪嚴重程度來劃分的,但是在古代,可能一個人沒有犯太大的錯,很有可能就是殺頭之罪,甚至是株連九族。但是如今的死刑是一個人真的最大惡極,不可饒恕才會判處死刑。
  • 2018年10歲女童被強暴身亡,二審死刑改判死緩,受害人母親再申訴
    兩年前有一位「百香果女孩」,她不僅遭到強姦,最後還被殺害,罪犯這兩年不斷上訴,如今面臨再審。很多人覺得這樣的罪犯絕對不能夠輕判,惡魔不能夠被原諒。「百香果女孩」案件始末2018年10月4日,廣西靈山有位10歲的小姑娘,這一年她讀四年級,因為家裡面種植了很多百香果,女孩幫家裡採摘之後,然後去附近的地方出售。
  • 死刑緩期兩年,是啥意思?是2年後再行刑嗎?恐怕你的理解是錯的
    死刑立執沒什麼說法,全世界都一個樣。不過這個死緩,只有中國才有,算是我國刑罰制度的獨創。直到1951年5月,再次出臺了一個《第三次全國公安會議決議》,其中規定「對於沒有血債,民憤不大和雖然嚴重地損害國家利益但尚未達到最嚴重的程度,而又罪該處死者,應當採取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強迫勞動,以觀後效的政策。」 該政策和如今的死緩定義已非常近似,算是當代死緩制度的思想雛形。一直到1979年,這項決議被寫入《刑法典》,死緩才算正式成了一項專門的法律。
  • 被判「無期徒刑」的人,每天在監獄裡做什麼?說出來你或許不信!
    目前無期徒刑實施的次數是遠遠超過死刑的。對於從未了解過無期徒刑的人來說,也許認為無期徒刑和死刑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了,畢竟一輩子都需要在監獄中度過,然而事實上我們所了解的無期徒刑和真正實施的無期徒刑是有一定區別的。不少人肯定很想知道,被判「無期徒刑」的人,每天在監獄裡做什麼?說出來你或許不信!
  • 以案說法——「瑪莎拉蒂女」譚明明為何沒有被判死刑
    2020年11月6日,歷時一年多的「瑪莎拉蒂女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案終於出結果了,譚明明被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個判決出來之後,網上有很多人說譚明明應該被判處死刑,譚家是「花錢買命」等等。但是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下面我們就做一個法律分析。
  • 「死緩兩年」是啥意思,是指罪犯再多活兩年?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就有一篇《縱囚論》說到:「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就是說所有罪犯當中,罪惡到了極點的人,就應該被定為死罪。然而,現在我們卻很少聽到「死刑」的宣判,一方面是因為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廢除了關於「死刑」刑罰,另一方面是我國大多數重大案件中宣判的都是「死刑緩期執行」。
  • 男子獲死緩以為"反正都是死" 做降落傘趁大風越獄
    東莞監獄外景被判死緩後,只要兩年內不故意犯罪,按照《刑法》就可減為無期徒刑。然而,只讀過小學的吳光平卻以為自己要死了。既然「反正都是死」,不如——越獄!鄭小強因搶劫罪、強姦罪,2013年12月被汕頭市中院判處無期徒刑。吳光平因故意傷害罪,2013年7月被廣東省高院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被判死緩,並不意味著「兩年後被槍斃」。相反,根據刑法第五十條規定,被判死緩的罪犯,在死緩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兩年期滿後,減為無期徒刑。然而,吳光平卻認為自己「反正都是死」。
  • 古代「秋後問斬」指秋後執行,那死刑緩期兩年,是2年後執行嗎?
    在古代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公堂之上判官會對犯人說:「秋後問斬」,那麼這個秋後問斬的意思就相當於現在的緩期死刑。那麼為什麼古代偏要在秋後執行呢?這是原因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當中說過:「慶為春,尚為夏,罰為秋,刑為冬。」
  • 素媛案主犯今出獄,我為什麼反對廢除死刑
    雖然韓國已經事實廢除死刑,但在重判的呼聲下,趙也僅僅只有12年的刑期,甚至受害人才剛剛成年。這樣的悲劇不免令人反思我國廢除死刑的意義。2018年廣西的百香果女孩案二審死刑改判死緩,也曾一度引起民憤。人們質疑,如果代表國家強制力的刑法不能主持人們心中最底線的正義,那麼法律的意義何在?如果刑罰的目的是懲罰犯罪者,慰藉受害人,向社會釋放信號,那麼對於窮兇極惡之徒,廢除死刑究竟是為了什麼?
  • 死緩2年是啥意思?是兩年後再行刑嗎?可能和你理解的不太一樣
    各國都有不同的量刑標準,通常來說,死刑往往是最嚴厲的懲戒措施,通常用來懲罰那些窮兇極惡的的犯人,不過也有些人提出來,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因此目前全世界233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有175個取消了死刑。但是這樣做自然也有很大的風險,不少地區,比如說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因為犯罪代價的降低,犯罪率一直高居不下,而例如中國、美國這樣的大國,都保留著死刑。
  • 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期限一到,就會被執行死刑嗎?未必
    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源自於古代的一說刑罰,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死緩。那麼死緩會在什麼情況下執行呢?首先,這個人已經被判處死刑,但是不需要立即執行。通常會推遲兩年執行。但是如果在這緩刑的2年時間裡,犯人表現良好,沒有任何故意犯錯的行為,兩年期限到了之後,可能會被改判為無期徒刑。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免除一死了。
  • 死刑卻變死緩
    自責如果那天沒有讓姐妹倆出門,或許一切就能避免。可這一切根本不是她的錯,為什麼要讓她承受這百般的煎熬與折磨。泯滅人性的人渣,卻被改判死緩2019年7月12日,法院以強姦罪,判處楊某毅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 無期徒刑比死刑更可怕,是這樣的嗎?
    看守所裡判死刑的一般都是,故意殺人罪、販毒罪等。一審判決之後,煩人就會帶上腳鐐和手銬,並且卡在床鋪的鐵環上,基本上活動範圍也就是2平米左右。還有就是吃飯和大小便都是獄友來幫忙。很少能下來走動,由於長時間缺乏運動,身體可能會浮腫。一審判決死刑後,大多數的犯人都會上訴,但是一般作用不大。都是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接著就是要等高院覆核,最高院死刑覆核批准後立即執行。
  • 殺害禁毒民警馬金濤的罪犯被執行死刑
    今天,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的殺害禁毒民警馬金濤故意殺人罪犯盧起興執行死刑。2018年12月中旬以來,罪犯錢作為容留罪犯盧起興、杜如松在其位於貴陽市雲巖區棲霞小區的住房內共同吸食毒品。
  • 以案釋法,震懾毒魔,2名毒販被執行死刑!
    為全面貫徹落實禁毒「大掃除」專項行動要求,切實提高依法嚴厲打擊毒品犯罪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推進「以案釋法」警示人民群眾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對毒品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懾,2020年9月11日,貴州六盤水市兩級法院對毒品案件進行集中公開宣判,並對2名毒販執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