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杜拉斯的文字看廣島,戰爭與和平的象徵廣島可不止當了一次

2020-12-22 划水哥

如果要找個詞形容瑪格麗特·杜拉斯,那我想用她的作品名——情人,還是初戀的那種。有一種觀點說初戀情人總有一種魔力,即使多年以後,她神採不再,你們之間也沒有任何情情愛愛的元素,但你還是願意暫時放下老婆讓從超市帶些鹽回來的囑咐,悄無聲息地為她解決燃眉之急。

杜拉斯也是如此,在一張老照片裡我們可以發現當歲月追上她後,過度的酒精和情史雖然讓這個女人的面容逐漸枯萎,但她的眼睛仍然清澈深邃,那個在西貢墜入愛情的眼神仍然保留到了世紀末。

杜拉斯

當然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杜拉斯1984年發表的《情人》,而是她在1960年為雷乃寫的電影劇本《廣島之戀》,故事發生在1957年的廣島,一個法國女演員和一個日本建築師墜入了一段禁忌之戀。故事看似普通,但當故事的暗線女演員在二戰時和敵國士兵的絕望愛情被挖掘出來的時候,廣島的愛不再是一個起點,而是那個1944年內韋爾解放時候因為戀人被打死,自己被當作內奸的女孩對愛情執著態度的迴光返照。

廣島之戀的杜拉斯並不是平日裡的杜拉斯,相比於其他作品淡化到極致的情節,廣島之戀雖然仍然花了大力氣強化人物的內心描寫,但還是用了許多情節來烘託內韋爾以及廣島的兩段感情。

當女主說「我都看見了,都看見了」的時候,既是那朵十二年前在同一個地方升起的蘑菇雲出現在了她的眼前,也是那個在內韋爾被剔成光頭當作賣國賊的女孩身影再現。美軍,德軍;內韋爾,廣島;起點,終點,所有的一切被糅合在了一起。

她叫他廣島,他叫她內韋爾,廣島愛上了內韋爾,而內韋爾走到了廣島這個終點。這個日本城市似乎用一種魔力將把自己寫成了從戰爭到和平的實的時代註解。

或許連杜拉斯自己也沒有發現她筆下的廣島其實在漫長的歷史中充當過戰爭和平狀態切換的開關。

年輕的杜拉斯

1589年,中國地區的霸主毛利輝元著手修建新的的居城,毛利家的立業之基在於海,準確的來說是瀨戶內海,所以他也一反戰國時代造城原則。要知道戰國時代造城通常有三個模板,一種是因為戰爭的頻繁需要導致出現了大量扼險而守,防禦出色的山城,比如說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的春日山城,比如毛利家的老宅吉田郡山城都是例子。另一種則是因為戰國中期區域霸主的出現導致了據點的商業和政治需求更為擴大,修築在丘陵的平城既能保障軍事作用,更能為城下町的發展創造條件,比如說號稱永不陷落的小田原,猴子的大阪,烏龜的江戶都在這個範疇裡。而最後一種模式則是為了適應在區域中承擔交通樞紐的需求而出現的平城,比如說連接近畿和關東的名古屋,東海道的要衝駿府城都是著名的平城。

嚴格來說廣島也是平城,但和其他平城不同的是廣島直面瀨戶內海,源自廣島背後山地的太田川流向瀨戶內海的途中形成了好幾個衝積沙洲,而毛利輝元正是在河口的三角洲裡面挑了最大的一個沙洲,換言之一心向海的毛利家在海岸邊上選了最大的一座島——廣島築城。別人家的平城都是著眼於陸地上的大道,只有廣島城從一開始就希望自己看到的是海上那些看不見的路。

廣島城的位置

從山城到平山城再到平城,背後暗藏的是城池軍事意義的逐漸縮減,這恰恰也是日本從下克上的戰國時代逐漸過渡到相對穩定的安土桃山時代的表現,而毛利家的那個隨時可以跳進海的廣島城更是如此,有趣的是用了十年修築的廣島建成不久後決定天下命運的關原之戰就打響了,戰後的日本在逐漸進入德川時代,日本從戰爭走向了和平,廣島這座城毛利家雖然造了十年,但住了一年就被趕了出來,這大概就是時代轉變開的玩笑。

如果說把廣島建成和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和平跨越聯繫在一起有點牽強的話,那麼廣島在300年後確確實實的充當了戰爭機器的開關。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本近代崛起的兩次戰爭,絕大部分參與其中的日本陸軍士兵都是在廣島集結後才開向了大陸。

隨著日本野心的逐漸擴大,明治時代的精英政治家逐漸凋零,少壯派軍人開始裹挾著逐漸軍國主義化的日本不斷滑向深淵。廣島在時代潮流中也變得愈發像巨大化的軍工廠,朝鮮半島,中國大陸,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的日軍大部分都從廣島的宇品港登船出發,而規模更大的軍需補給,武器彈藥也都依靠著城東的鐵路和瀨戶內海上的航線在這裡集結。

在二戰時期廣島是日本本土唯二的總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也就是除去關東的首都東京,廣島就是天子頭一號的存在了。考慮到廣島的地理位置,在整個戰爭時期廣島都是日本陸軍最大集結地,似乎從明治時期開始,從廣島踏上運兵船的陸軍就不間斷的撥動著日本這個戰爭機器的發條。

然而再精密的儀器,永不停歇的作業也會疲勞,野心的崩盤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而敲響喪鐘的是一個小男孩,當然這個小男孩有著暴脾氣。1945年8月5日,原子彈「小男孩」的載機飛過了四國,飛過了瀨戶內海,在當地時間的8時12分進入了廣島上空。在同一時間,機長下達了機組全體人員戴上護目鏡的命令。一分多鐘的索敵過程裡,引擎轟鳴,卻還是有一種特殊的安靜。

很快投彈手就選定了轟炸目標,正是當初造就廣島城的太田川上的相生橋。在機長的命令下,「小男孩」在近萬米的高空被扔了下來,原子彈的引爆器在下落的過程中開始工作,一個小鈾塊在引爆的雷管作用下被當作子彈打進了另一個大鈾塊裡,「小男孩」真的就變成了暴躁大佬,在相生橋往上六百米的空中爆炸,超過6千度的瞬間高溫,讓人甚至在感到災難降臨前就化成了一堆灰燼,爆炸產生的熱氣流一直到十幾公裡以外的地方都能明顯察覺出來。

「小男孩」的引爆

當時廣島大約有居民28萬,各地的勞工和僑民3-5萬人,陸軍4萬人,這中間有74000人死於當天的爆炸,同樣數字的人在爆炸中受傷,加上後面的20年,間接或直接死於廣島原子彈爆炸的人合計超過了25萬人。

原子彈爆炸前的廣島

隨著廣島和後來在長崎升起的兩朵蘑菇雲徹底擊碎了日本法西斯垂死掙扎的想法,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也在廣島的爆炸發生十天後正式以日本無條件投降而結束。

當廣島城在太田川的河口三角洲落成時,日本也很配合的開始進入穩定和平的江戶時代,而明治維新後,一批批的日軍士兵從廣島登船的畫面像極了日本擰動了從和平到戰爭的鑰匙,不過這道對外侵略的大門最終被廣島上空的蘑菇雲給關上,當天皇在核爆炸兩年後視察廣島,當廣島之戀的故事在戰後第15年寫完,廣島似乎又當上了日本再次進入和平戰後復興的開關,其中略帶諷刺的是戰後來到廣島視察號召重建的裕仁同樣是戰時日本軍國主義的幕後boss,這其實也為日本戰後極右勢力屢有抬頭,對二戰反思不足的情況埋下了一個線索。

兩次核打擊路線

更多內容請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廣島,讓人深刻記憶的城市
    廣島,讓人深刻記憶的城市·海外藝術家 李劍華 在和平年代人們不願言戰爭。對於畫家、導演或小說家們而言,一直成為爭議與思考、探索的話題。反思戰爭,常常會將它視為焦點、話題,甚至成為畫家和作家、或搬上銀幕表現的主題,廣島也因此它成為了世人熟知的城市。 我第一次去廣島,友人向我描述起廣島有哪些可去看的譬如原爆和平紀念館、宮島都是最值得看、考察的地方。
  • 杜拉斯曾為網球寫過小說,差點像情人和廣島之戀一樣拍成電影
    杜拉斯是個法國姓氏,瑪格麗特·杜拉斯是個法國作家、劇作家以及電影編導。即使你沒看過她的書、話劇或者電影,但是當你聽到她的代表作《情人》、《廣島之戀》時也一定會發出「原來是她啊」的感嘆。是的,就是她,是那個讓梁家輝在越南湄公河上和一位法國女孩談戀愛的杜拉斯,那個給了莫文蔚和張洪量音樂靈感以考驗大家肺活量的杜拉斯。
  • 看看如今的廣島和長崎
    希望大家別再被誤導,咱們看一看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就能明白。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美國因為處於大西洋西岸,所以遠離了戰火,不過美國卻在一旁大發戰爭財,也因此成為世界的強國。與此同時,歐洲雖然很強大,但因為戰爭變得滿目瘡痍,最後世界各國決定以和平為主,我們的國家更是經歷了戰火紛飛,之後才逐漸走向富強。
  • 日本廣島,75年前被夷為平地,如今發展如何
    曾經的廣島市,跟現在一直宣揚和平的形象完全不同。戰爭時期的廣島是其陸軍本土第二總軍司令部、重要的軍工基地。所以,它當時成為了美軍攻擊的首要目標之一。自重建的那一刻起,「宣揚和平」就成了這座城市的主旋律,當地的人們對於「核」也是相當敏感,一直在為無核化而不懈努力。
  • 核武器在二戰裡的首次實戰,為何美軍最後把核爆目標定為了廣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核武器終於在戰爭末期投入了實戰,這是人類第一次將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投入實戰,人類第一次擁有了傳說中神明才有的力量,一次蕩平一座城市,而當時負隅頑抗的日本則頗為"榮幸"的成為了原子彈的核爆目標了(絕佳的標靶)。美軍在1945年8月6日將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投擲在了廣島,僅僅瞬間就讓這座城市變成了人間煉獄,算是對日本發動擴張的懲罰。
  • 廣島文化節亮相伊藤洋華堂
    本報訊(成都晚報記者 吳海燕)昨日上午,伊藤洋華堂雙楠店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廣島文化節」在伊藤洋華堂雙楠店隆重開幕。據了解,本次廣島文化節將持續至本周末(28日)。活動期間,消費者在伊藤洋華堂雙楠店一樓中廳舞臺處可品嘗到地道的廣島美食,目睹壽司現場製作過程,參與日式和服拍照會,現場感受YOSAKOI舞蹈的震撼,愛美的女性還可以感受彩妝的時尚魅力。據了解,廣島縣此次在成都伊藤洋華堂舉辦「廣島文化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廣島縣的知名度,迎來更多的中國遊客,促進廣島縣產品的出口貿易,擴大中日經濟交流。
  • 廣島核爆75年後世界面臨核戰威脅更大,無核世界希望渺茫?
    以往的廣島和平紀念儀式約有5萬人到場,除受邀官員、受害者及其家屬之外,還會有上萬名普通市民。今年出席人數大減,座席相隔2米,還取消了合唱《廣島和平之歌》和放飛和平鴿的固定環節,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廣島高中生進行鋼琴演奏,那架鋼琴曾經歷核爆,經修復後「重生」。
  •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女性倖存者
    在2019年廣島原子彈爆炸圓頂屋旁邊的元安河上看到燈籠,以紀念炸彈襲擊周年 記錄的死亡人數是估計數字,但據認為,在爆炸中,廣島350,000人口中約有14萬人喪生
  • 轟炸廣島過了70多年,倖存者:仿佛街上都是鬼,變成了人間煉獄
    核能就是具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可這種巨大能量如果用於發電則可以造福世界,可是一旦用於戰爭危害也足以毀滅世界。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扔下第一枚實戰型原子彈,瞬間讓廣島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原本美軍要投擲六枚原子彈,可是由於距離過遠或因為天氣條件不佳,就只把目標定成廣島和長崎。1945年7月28日日本拒絕投降,美方政府按照計劃投下原子彈。如今的廣島是一座"和平之城",而當時是一座陸軍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衛軍第二總軍的司令部,廣島對於日本則是戰爭的後備資源地,也是侵略中國的橋頭堡。
  • 二戰時期的日本廣島,在原子彈爆炸後,民眾經歷了哪些殘酷的事情
    但對於廣島、長崎的民眾來說,他們確確實實經歷過這樣的災難,僅在爆炸當天,兩個城市的死亡人數加起來大概就有15萬人,受傷人數更是無法計算。對那些親身經歷的人來說,原子彈爆炸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具體,他們一生都擺脫不了這種影響。本文就以長島為例,來向大家還原一個真實且殘酷的戰爭畫面。
  • 美國在任總統首次訪廣島 日美各有什麼所圖?
    在廣島和長崎的和平紀念館中,絕大多數的介紹都是關於核爆後的傷亡情況和悲慘場景,而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和對他國造成的損害卻鮮有提及。尤其令人擔憂的是,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一直態度曖昧,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日本社會右傾化加劇,美化侵略歷史、淡化戰爭責任的「歷史修正主義」言行不斷出現。
  • 廣島原子彈設計者,60年後參觀廣島,說了一番話令日本人很憤怒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我們歷史教科書中是這樣評價兩顆原子彈投擲的,它們大大加速日本投降的步伐,在二戰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廣島原子彈背後的故事。
  • 8.6高分紀錄片《廣島》:原子彈爆炸,沒你想得那麼簡單
    提到廣島、原子彈、二戰這些詞,我的腦海中總會想到蘑菇雲、城市的毀滅等,但是這些意象都十分的模糊,像是年代久遠的古老傳說,直到最近看了紀錄片《廣島》,才真正體會當年廣島原子彈爆炸的真實狀況,震撼到無以復加,甚至一切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
  • 日本廣島舉行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組圖)
    原標題:日本廣島舉行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8月6日,在日本廣島,人們在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正式開始前雙手合十悼念。日本廣島市6日舉行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為促使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儘快投降,美軍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向廣島和長崎空投原子彈。長期以來,日本把自己描繪成二戰特別是核爆的「受害者」,卻很少提及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背景。新華社/共同社這是8月6日在日本廣島拍攝的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現場。
  • 悠哉緩步遊廣島:善用「廣島電鐵一日券」還能攻略宮島
    計劃到廣島自由行的旅人,一定會將和平紀念公園、原爆紀念館、嚴島神社等地放入行程中吧?這裡推薦一張優惠車票「廣島電鐵一日券」,不但能以悠閒的腳步走跳廣島市區的經典景點,交通費也能很省喲!▋廣島市電一日券是什麼?
  • 5件事要知道——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
    1945年8月6日,美國轟炸了廣島,三天之後,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5件事你應該知道: 1、為什麼選擇廣島作為襲擊目標? 廣島是日本主要的軍事中心,擁有工廠、軍事基地和彈藥設施。歷史學家說,美國根據它的大小和地形選擇它作為合適的目標,並小心地避免了提前轟炸,以便美國官員能夠準確評估原子彈襲擊的影響。美國說,轟炸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防止了美國侵略日本的需要。
  • 日本廣島被炸已有75年,如今怎麼樣了?原來不是人們想的那樣
    引言核能原子彈是戰爭中最強有力的武器,不僅因為其危害大,更重要的是這種武器使用後當地的環境會遭受破壞,會留下核輻射,這種核輻射要是人類長期接觸的話,會危及生命。在二戰期間日本就遭受過核武器的打擊,日本受到美國反擊投放原子彈,造成廣島長崎兩座城市死亡慘重。日本廣島被炸已有75年,如今怎麼樣了?其實廣島如今的景象原來不是人們想的那樣!
  • 廣島核爆親歷者:滿街行人紅腫 不知掛身上的是衣服還是皮膚
    8月6日上午的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每日新聞)海外網8月6日電 「廣島當年,像地獄一般。」廣島核爆親歷者,97歲老人相良勝三對《神戶新聞》記者感慨道。相良勝三對記者講述往事(神戶新聞)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城市廣島投放了原子彈,這次原子彈在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實戰給日本帶來毀滅性打擊,有倖存者至今飽受致命燒傷、輻射綜合症和癌症之苦。75年後的今天,相良勝三回憶核爆發生後的情景,仍記憶尤新,「滿街都是臉和身體紅黑髮腫的人。
  • 都說核武器威力無窮,為何廣島和長崎在短時間,又有人居住了?
    從古至今,戰爭一直都是不被普通老百姓所看好的,因為只要爆發戰爭,就意味著普通老百姓要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面臨家破人亡的局面,但在某些統治者的眼中,戰爭通常都是基於政治因素考慮的
  • 廣島原子彈爆炸現場有多慘?很多人被活活煮死,街上成了「鬼市」
    在原子彈的歷史上,真正將其運用到戰場上的情況只出現過兩次,一次發生在日本廣島,一次發生在日本長崎。 當時二戰已經接近尾聲,為了加速戰爭的進程,杜魯門總統決定在日本的6個城市投擲原子彈,最終選定的2個就是廣島和長崎,也是日本兩個最重要的軍事和工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