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雍正皇帝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謹慎細緻,做事滴水不漏的人,在開科取士這麼重要的節骨眼兒上,為什麼考題偏偏讓被弘時偷得,並由此引發了一場驚世科場舞弊案,實在是令人費解。根據《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描述,大意是這樣的:雍正登基之初,感到人才匱乏,尤其是身處八爺黨的包圍之中,自己可信之人少之又少,於是萌生了開科取士的想法。為了保障開考的公平性,雍正親自出題,並密封於只有自己能夠打開的密箱之中,待到開考那天,才從密箱之中取出,直接送到考場。按理說,試題是由雍正皇帝親自命題,親自管理,不應該有所洩露,況且科場洩題,歷來為人重視,雍正本身做事又滴水不漏,心思縝密,斷不會留下試題只言片字,怎麼偏偏讓弘時偷得了考題,然後命人出賣考題,夾帶考生,最後引發一樁科場舞弊案的?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一樁普通的舞弊案,洩題也不過是雍正不小心而已,況且在劇末,雍正毒死弘時的時候也說得很清楚了,當時弘時天天圍著雍正皇帝轉,就是在那個「天天圍著他轉」的時候,瞧見了雍正出的科考試題。
可是仔細一想,雍正出題的時候,以他的警戒程度,還不至於讓弘時有所察覺,他這麼說,是否在有意推脫自己的大意之責呢?說其他什麼人大意尚可解釋,以雍正的品性,他會如此大意?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筆者就想起了弘時小時候生病的時候,八爺胤禩來看望弘時,對他說:「快點好起來,八叔帶你去放鷹。」這一鋪陳,在電視劇前幾集就展現過,當時沒有覺得有什麼意義,現在想來,這個鏡頭意義非凡,因為這意味著弘時與八爺允禩的關係。從小,弘時就和老八胤禩關係很好,這為後來他們勾連在一起逼宮亂政,雍正毒殺弘時埋下了伏筆。老八允禩和雍正皇帝是自九子奪嫡開始的兄弟政敵,老四胤禛最終獲取了大位,然而他們之間的鬥爭並沒有因此結束。
鑑於康熙臨終的遺囑和自己的名聲,雍正在登基之初並沒有對老八集團下手,而是加封老八允禩為總理王大臣,位在內閣之首。看起來,雍正對老八是大加封賞,實際上雍正是採取政治孤立的手段,來打擊打壓老八集團。為什麼雍正不立刻對八爺黨下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八爺黨樹大根深,是康熙年間太子黨,大爺黨覆滅之後的第一大黨,如果立刻對八爺黨下手,很可能遭到來自八爺黨狗急跳牆般的反撲,雍正登基之初本身根基就不太深,如果又陷入到八爺黨反撲的直接鬥爭中去,他就會陷入整個朝政漩渦當中去,這對他將來的改革和新政極為不利。所以,雍正只有先穩住八爺允禩及其黨羽,另尋時機進行消滅。
也許,開科取士,就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大好時機。歷來科考舞弊案都是大案要案,無論是誰,一旦被牽涉,人頭落地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就算老八允禩不直接參與,也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假設,讓老八允禩陷入到一場科考舞弊案當中,那麼,雍正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收拾八爺黨了。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對於試題洩露一事,就容易解釋了。雍正對待身邊的下人太過嚴苛,這在他當皇子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所以,讓下人自熱而然的來做這件事,不符合雍正皇帝的性格,所以,雍正不會選身邊的侍從或親近大臣來做這件事,他只能無意識的來洩露試題,讓有意識的人來接招。
這個人,自然就是弘時,因為弘時和八爺允禩的關係最為要好,這在之前就已經交代了,而歷史上,雍正還曾將弘時交由老八允禩教育看管。可是,弘時終究是自己的兒子,要是出了問題,雍正的臉也掛不住,所以,雍正只能無意識的洩露考題,最後就算出問題,也只不過是疏於看管罷了,是最小的「犯罪成本」。這可能,就是雍正皇帝最初的打算。有很多分析者更進一步說,那個相面的道士也是雍正的人,早已為他謀得了劉墨林等前三甲的人才,故而,所謂科考,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這也更加說明,科場舞弊案,本就是雍正設計老八允禩的一場陰謀而已。這個套該怎麼下下去呢?如何讓老八允禩鑽進這個套子呢?雍正通過無意識洩露考題的方式,讓弘時竊得考題。
他知道弘時和允禩的關係很要好,且弘時是自己的兒子,八爺允禩一定將弘時作為自己的沿線,隨時從弘時出獲得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如果八爺允禩利用科考試題,進一步收攏人心,那麼,雍正就可以名正言順對八爺允禩進行打擊,從而肅清八爺黨在朝廷的勢力。當然,要老八允禩上當並不簡單,還必須做進一步的計劃,這個計劃,就是關於主考副主考等關鍵性人物的人選問題,要把戲做像,雍正皇帝來了個公開推薦。於是,曾經在三爺府上編輯《古今圖書集成》的李紱進入雍正的視野,李紱是一個清官,一個直人,由他來擔任恩科的負責人,的確很合適,他是鉗制八爺黨的最佳人選。
如果大家還記得劇情,一定知道李紱在乾清宮外對八爺的招呼不屑一顧的情形,八爺當時只是微微一笑,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老八與李紱是道不同之人。所以,作為總理王大臣的推薦人選,李紱自然不會成為八爺黨的心腹。雍正如果想啟用李紱為恩科主要負責人,那麼,雍正的無意識洩題計劃就會泡湯,因為李紱不會作弊,更不會和自己不喜歡的八爺允禩攪和到一起,而老八自然也不會輕而易舉地去推舉李紱為主要負責人。這時候,允禩推舉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為恩科的主要負責人——主考。老八推舉張廷璐為主考的目的何在?很顯然,正如同雍正所料想的一樣,老八允禩一定從弘時的身上密切關注著他,弘時從雍正那裡偷得了試題,並進行販賣的事,怎麼會瞞得過他這個八叔。
老八不是傻子,他對雍正的了解甚過於自己,我想,他心中也在納悶兒,堂堂一個深藏不露,行事謹慎縝密的皇帝四哥,怎麼會如此不小心將試題讓弘時偷去?如果這是一個圈套,那會怎樣?唯一的解決的辦法就是不入套,讓雍正皇帝的計劃落空。不入套的辦法就是置身事外,但,單純地置身事外不是老八的風格,老八一貫的風格就是還要打橫炮,使絆子。如果,八爺允禩參透了雍正的想法,那麼,他就會和劇情展現的一樣,拉入一個雍正身邊的近臣有關的人物,來借力打力。這個人,就是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老八一定了解張廷璐,他絕不會和李紱是一路人,但卻是雍正信任的近臣張廷玉的弟弟,如果張廷璐出事,那麼,張廷玉也就難辭其咎。
老八雖然加封總理王大臣,他深知自己被雍正政治包圍,一邊是老十三允祥,一邊是擎天保駕之臣隆科多,再就是張廷玉馬齊。隆科多可以慢慢收買,老十三身體不濟,對付掉張廷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的是,張廷玉雖然已經察覺到弘時正在籠絡張廷璐,本打算及時提醒,但還沒得及,客場舞弊案就發生了。更為惱火的是,老八允禩在監獄就拿到了張廷璐的口供,死死的拿捏住了弘時,直到這時,恐怕大家也就該明白當初老八允禩為何要推舉張廷璐的另一個原因了吧,老八無法拉攏李紱,拿張廷璐開刀,從而牽連上張廷玉,為解除雍正皇帝的政治包圍不遺餘力,張廷璐就這麼糊裡糊塗當了雍正皇帝和八爺允禩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本來,雍正計劃是讓八爺允禩在科場舞弊案中難以脫身,從而進一步打擊八爺黨,但是老八允禩洞悉了雍正的意圖,反而輕鬆化解雍正皇帝的政治包圍,可謂棋高一著,儘管老八沒有拿出張廷璐的口供,但是你以為雍正不知道嗎,他心裡很清楚,這一回合的鬥爭他失敗了,所以,甚至沒有對張廷璐進行審查,就草草和諾敏一起推出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