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做事滴水不漏,怎麼不小心讓弘時偷走了考題?

2020-12-12 新娛樂解讀

不錯,雍正皇帝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謹慎細緻,做事滴水不漏的人,在開科取士這麼重要的節骨眼兒上,為什麼考題偏偏讓被弘時偷得,並由此引發了一場驚世科場舞弊案,實在是令人費解。根據《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描述,大意是這樣的:雍正登基之初,感到人才匱乏,尤其是身處八爺黨的包圍之中,自己可信之人少之又少,於是萌生了開科取士的想法。為了保障開考的公平性,雍正親自出題,並密封於只有自己能夠打開的密箱之中,待到開考那天,才從密箱之中取出,直接送到考場。按理說,試題是由雍正皇帝親自命題,親自管理,不應該有所洩露,況且科場洩題,歷來為人重視,雍正本身做事又滴水不漏,心思縝密,斷不會留下試題只言片字,怎麼偏偏讓弘時偷得了考題,然後命人出賣考題,夾帶考生,最後引發一樁科場舞弊案的?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一樁普通的舞弊案,洩題也不過是雍正不小心而已,況且在劇末,雍正毒死弘時的時候也說得很清楚了,當時弘時天天圍著雍正皇帝轉,就是在那個「天天圍著他轉」的時候,瞧見了雍正出的科考試題。

可是仔細一想,雍正出題的時候,以他的警戒程度,還不至於讓弘時有所察覺,他這麼說,是否在有意推脫自己的大意之責呢?說其他什麼人大意尚可解釋,以雍正的品性,他會如此大意?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筆者就想起了弘時小時候生病的時候,八爺胤禩來看望弘時,對他說:「快點好起來,八叔帶你去放鷹。」這一鋪陳,在電視劇前幾集就展現過,當時沒有覺得有什麼意義,現在想來,這個鏡頭意義非凡,因為這意味著弘時與八爺允禩的關係。從小,弘時就和老八胤禩關係很好,這為後來他們勾連在一起逼宮亂政,雍正毒殺弘時埋下了伏筆。老八允禩和雍正皇帝是自九子奪嫡開始的兄弟政敵,老四胤禛最終獲取了大位,然而他們之間的鬥爭並沒有因此結束。

鑑於康熙臨終的遺囑和自己的名聲,雍正在登基之初並沒有對老八集團下手,而是加封老八允禩為總理王大臣,位在內閣之首。看起來,雍正對老八是大加封賞,實際上雍正是採取政治孤立的手段,來打擊打壓老八集團。為什麼雍正不立刻對八爺黨下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八爺黨樹大根深,是康熙年間太子黨,大爺黨覆滅之後的第一大黨,如果立刻對八爺黨下手,很可能遭到來自八爺黨狗急跳牆般的反撲,雍正登基之初本身根基就不太深,如果又陷入到八爺黨反撲的直接鬥爭中去,他就會陷入整個朝政漩渦當中去,這對他將來的改革和新政極為不利。所以,雍正只有先穩住八爺允禩及其黨羽,另尋時機進行消滅。

也許,開科取士,就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大好時機。歷來科考舞弊案都是大案要案,無論是誰,一旦被牽涉,人頭落地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就算老八允禩不直接參與,也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假設,讓老八允禩陷入到一場科考舞弊案當中,那麼,雍正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收拾八爺黨了。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對於試題洩露一事,就容易解釋了。雍正對待身邊的下人太過嚴苛,這在他當皇子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所以,讓下人自熱而然的來做這件事,不符合雍正皇帝的性格,所以,雍正不會選身邊的侍從或親近大臣來做這件事,他只能無意識的來洩露試題,讓有意識的人來接招。

這個人,自然就是弘時,因為弘時和八爺允禩的關係最為要好,這在之前就已經交代了,而歷史上,雍正還曾將弘時交由老八允禩教育看管。可是,弘時終究是自己的兒子,要是出了問題,雍正的臉也掛不住,所以,雍正只能無意識的洩露考題,最後就算出問題,也只不過是疏於看管罷了,是最小的「犯罪成本」。這可能,就是雍正皇帝最初的打算。有很多分析者更進一步說,那個相面的道士也是雍正的人,早已為他謀得了劉墨林等前三甲的人才,故而,所謂科考,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這也更加說明,科場舞弊案,本就是雍正設計老八允禩的一場陰謀而已。這個套該怎麼下下去呢?如何讓老八允禩鑽進這個套子呢?雍正通過無意識洩露考題的方式,讓弘時竊得考題。

他知道弘時和允禩的關係很要好,且弘時是自己的兒子,八爺允禩一定將弘時作為自己的沿線,隨時從弘時出獲得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如果八爺允禩利用科考試題,進一步收攏人心,那麼,雍正就可以名正言順對八爺允禩進行打擊,從而肅清八爺黨在朝廷的勢力。當然,要老八允禩上當並不簡單,還必須做進一步的計劃,這個計劃,就是關於主考副主考等關鍵性人物的人選問題,要把戲做像,雍正皇帝來了個公開推薦。於是,曾經在三爺府上編輯《古今圖書集成》的李紱進入雍正的視野,李紱是一個清官,一個直人,由他來擔任恩科的負責人,的確很合適,他是鉗制八爺黨的最佳人選。

如果大家還記得劇情,一定知道李紱在乾清宮外對八爺的招呼不屑一顧的情形,八爺當時只是微微一笑,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老八與李紱是道不同之人。所以,作為總理王大臣的推薦人選,李紱自然不會成為八爺黨的心腹。雍正如果想啟用李紱為恩科主要負責人,那麼,雍正的無意識洩題計劃就會泡湯,因為李紱不會作弊,更不會和自己不喜歡的八爺允禩攪和到一起,而老八自然也不會輕而易舉地去推舉李紱為主要負責人。這時候,允禩推舉了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為恩科的主要負責人——主考。老八推舉張廷璐為主考的目的何在?很顯然,正如同雍正所料想的一樣,老八允禩一定從弘時的身上密切關注著他,弘時從雍正那裡偷得了試題,並進行販賣的事,怎麼會瞞得過他這個八叔。

老八不是傻子,他對雍正的了解甚過於自己,我想,他心中也在納悶兒,堂堂一個深藏不露,行事謹慎縝密的皇帝四哥,怎麼會如此不小心將試題讓弘時偷去?如果這是一個圈套,那會怎樣?唯一的解決的辦法就是不入套,讓雍正皇帝的計劃落空。不入套的辦法就是置身事外,但,單純地置身事外不是老八的風格,老八一貫的風格就是還要打橫炮,使絆子。如果,八爺允禩參透了雍正的想法,那麼,他就會和劇情展現的一樣,拉入一個雍正身邊的近臣有關的人物,來借力打力。這個人,就是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老八一定了解張廷璐,他絕不會和李紱是一路人,但卻是雍正信任的近臣張廷玉的弟弟,如果張廷璐出事,那麼,張廷玉也就難辭其咎。

老八雖然加封總理王大臣,他深知自己被雍正政治包圍,一邊是老十三允祥,一邊是擎天保駕之臣隆科多,再就是張廷玉馬齊。隆科多可以慢慢收買,老十三身體不濟,對付掉張廷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的是,張廷玉雖然已經察覺到弘時正在籠絡張廷璐,本打算及時提醒,但還沒得及,客場舞弊案就發生了。更為惱火的是,老八允禩在監獄就拿到了張廷璐的口供,死死的拿捏住了弘時,直到這時,恐怕大家也就該明白當初老八允禩為何要推舉張廷璐的另一個原因了吧,老八無法拉攏李紱,拿張廷璐開刀,從而牽連上張廷玉,為解除雍正皇帝的政治包圍不遺餘力,張廷璐就這麼糊裡糊塗當了雍正皇帝和八爺允禩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本來,雍正計劃是讓八爺允禩在科場舞弊案中難以脫身,從而進一步打擊八爺黨,但是老八允禩洞悉了雍正的意圖,反而輕鬆化解雍正皇帝的政治包圍,可謂棋高一著,儘管老八沒有拿出張廷璐的口供,但是你以為雍正不知道嗎,他心裡很清楚,這一回合的鬥爭他失敗了,所以,甚至沒有對張廷璐進行審查,就草草和諾敏一起推出斬了。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弘曆遭到弘時的追殺,他為什麼不向雍正揭發?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一直覬覦皇位,而他最大的阻礙就是四阿哥弘曆。弘曆天資聰穎,好學善思。早些年在王府讀書時,弘時總是吵嚷著要撒尿,弘曆卻安安靜靜地聽鄔思道講課,以至於在木蘭秋彌期間被康熙看中,年紀輕輕就被送到宮裡與康熙朝夕相處。
  • 正史中,弘時是怎麼死的?和雍正有沒有關係?
    《甄嬛傳》中雖然沒有說弘時的結局,但想也好不到哪裡去,而《雍正王朝》則是說了弘時的結局的。《雍正王朝》中,弘時還是比較聰明的,而且手段狠辣,他為爭那個位子是做了不少事的,比如洩露考題,再比如在弘曆回京的時候,派殺手截殺弘曆。還有胤禩搞得八王議政逼宮一事中,弘時也發揮了作用。
  • 雍正王朝:弘曆棋高一招殺人不見血,簡單幾句話就將弘時置於死地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踏過屍山血海,最終坐穩皇位。不過,作為清朝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他的執政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就因為積勞成疾,遺憾離世。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雍正帝心知肚明,因此選出一個優秀的繼承人,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 雍正王朝中,雍正派弘曆外出辦事被哥哥弘時追殺,他為何不揭發?
    《雍正王朝》劇中涵蓋上下五千年官場智慧,最讓人過眼癮的,是雍正兒子們又上演新一輪奪嫡的大戲。生在帝王之家,哪個沒有覬覦皇位寶座之心,兄弟之間明裡來暗裡鬥的,不鬥個你死我活的,絕不善罷甘休,能活到最後的,都是厲害人物。話說,雍正有三個成人兒子:弘晝、弘時、弘曆。
  • 雍正王朝:弘時,果真是無能之輩?查抄八爺府,他的自救堪稱完美
    要知道,皇三子弘時下達命令的時候,御前侍衛領班,對雍正皇帝極為忠誠的圖裡琛就在跟前!難道,皇三子弘時不知道圖裡琛會將自己在查抄八爺府過程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詳細匯報給雍正皇帝?難道,皇三子弘時不知道自己對廉親王允禩府中「御批、御札、書信」的單獨處理,一定會讓雍正皇帝懷疑其是掩蓋罪行、消滅罪證的舉動?除此之外,我們再來看下皇三子弘時見到廉親王允禩時的具體表現:「你們八爺呢?為何不出來接旨啊?
  • 雍正王朝:弘時將八爺趕盡殺絕,不料八爺更狠,將弘時帶上不歸路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十三爺在彌留之際依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四哥。提醒他幹大事者一定要提前找好自己的接班人,接著撒手而去。當我們回顧他在電視劇裡的一生,我們就會發現他為了報答兩個曾今對他有恩的哥哥,耗盡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 雍正王朝:劉墨林之死,幕後真兇不是弘時,老八的一句話給出答案
    文/晨曦博文歷史大劇雍正王朝,自上映以來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和喜愛。劇中人物如雍正帝、康熙帝、老八胤禩、老十三胤祥、以及鄔先生幾乎成了永恆的經典,但是其實劇中的小人物,也表現得很不錯,比如張五哥、年秋月、阿蘭、年羹堯、李衛、田文靜等等。
  • 正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如何?
    歷史上雍正的三阿哥弘時並非《雍正王朝》裡被賜酒毒殺,而是鬱鬱而終,跟他的太爺爺順治帝一樣死在24歲的年紀,這就是「可憐生在帝王家」。雍正登基後五年弘時便去世了,究竟是什麼樣遭遇才會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鬱鬱寡歡?皇子間的戰爭無非是爭奪儲君之位,雍正有感於九龍奪嫡的慘烈,公開實行秘密建儲制度,即皇帝駕崩時方揭開儲君人選。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含淚殺親子」?因為弘曆和李衛的勸說
    相較於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雍正皇帝的皇子雖然不多,但奪嫡之爭卻進行得更為慘烈、直接、乾脆,在廉親王胤禩的挑撥下,皇三子弘時竟然使出了「暗殺」的狠招。雖然皇四子弘曆最後平安歸來,但該如何處置犯下如此大錯的皇三子弘時,就連雍正皇帝也犯了難。
  • 弘時可能被冤枉,雍正也被乾隆利用
    很多人都喜歡《雍正王朝》這部歷史大劇,因為裡面九子奪嫡的諸多情節實在是太精彩了,絲毫不比現在熱播的那些宮鬥劇遜色。而在這部電視劇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他就是寶親王弘曆的貼身秘書劉墨林。
  • 弘時必須死?從雍正殺子的傳聞解讀康熙朝末年的儲位之爭
    毫無疑問,《清史稿》中關於弘時的記載,字數不多,透露出的信息量絕對不少。 雍正王朝中弘時被賜死 在熱播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對弘時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繪,說他在八叔廉親王允祀的攛掇之下立志和弘暦爭奪皇位,並直接參與了允祀
  • 弘曆極受雍正喜愛,雍正對待他煞費苦心,甚至超過了他哥哥弘時
    弘曆極受雍正喜愛,雍正對待他煞費苦心,甚至超過了他哥哥弘時。我不知道你是否認識雍正帝的這些兒子,其中洪詩是他眾多兒子中的第三個。我年輕的時候,因為我的錯誤,最終被雍正帝拒絕了。我一生中沒有被授予任何頭銜。兒子死於雍正五年,那時他只有24歲。根據歷史記載,弘時的迪夫金董鄂氏是商住達的女兒。
  • 雍正皇帝真的含淚殺子?賜死兒子弘時?乾隆繼位後,真相浮出水面
    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後,這位兒子不為自己的父親鞍前馬後,反而是跟雍正皇帝的政敵,八王爺允禩走得很近,並且處處給雍正皇帝添亂。雍正皇帝看到這番場景,好啊,這個逆子你不是跟他關係好嗎?正好那朕就成全了你們,雍正四年二月中旬,雍正下旨,將弘時過繼給八王爺允禩。
  • 雍正王朝:為什麼雍正死亡的場景,會出現血滴奏摺上,這暗示什麼
    從喬引娣囑咐他不要總吃丹藥,就已經暗示雍正依賴上了「丹藥」,加上幾次身心雙重打擊,吃了一顆「丹藥」提著一口氣支撐著,後來感覺不管用,抓起一把吃下去了,最後導致吐血身亡。《雍正王朝》劇中沒有放大這一節寫雍正死亡原因。
  • 雍正王朝:弘曆,到底有多狠毒?為達目的,就連自己人也照殺不誤
    劉墨林,雍正皇帝欽點的探花;被雍正皇帝刻意培養、寄予厚望,留給乾隆皇帝的肱股之臣。劉墨林怎麼死的?按照皇四子弘曆的說法,劉墨林為保護自己而死於歹人之手,也就是說,他是被皇三子弘時派去的刺客殺害了!可這畢竟不是皇四子弘曆的真心,更不符合其狠毒的本質形象,於是,他又加上了一句:只是,可惜了劉墨林!一句話,讓皇四子弘曆之前的「求情」全部作廢,再度點燃甚至加深了雍正皇帝對皇三子弘時的憎恨。這才是弘曆的真實目的,才是弘曆的狠毒本質。
  • 雍正王朝:劉墨林究竟是怎麼死的?真相或許並非為救弘曆那麼簡單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劇情不知道是導演刻意沒拍,還是後來被剪輯掉了,那就是關於劉墨林的死。關於他的死,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來自於二月河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劉墨林是在蘇舜卿被人強暴投河後,鬱鬱寡歡,被雍正帝派到了年羹堯軍營,最終被年羹堯手下毒死。
  • 雍正王朝:老八實力為何如此強大,讓雍正到生命最後一年才擺平?
    四爺胤禛初露鋒芒,則沒什麼實力,一直到後來一路開掛,像橫空出世一般,成為九五之尊,讓所謂一手遮天的「八爺黨」措手不及,一對相愛相殺的一生之敵,當胤禩最終的挫敗而離開人世時,雍正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雍正王朝》中,自從下江南賑災,胤禛和胤禩就開始明裡暗裡互相攻擊了。
  • 雍正王朝:老八在雍正朝的勢力到底有多大?三件事,足以證明一切
    在《雍正王朝》的最後幾分鐘,李德全向精神已經明顯不濟的雍正皇帝報告:「皇上,八......阿其那,他死了!」然後交給雍正皇帝一封來自「阿其那」的臨終信。自康熙四十六年「黃患爆發」乃至更早之前,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便開始了明爭暗奪,相互攻擊。
  • 雍正為什麼要嚴厲打擊三兒子弘時,難道是為四兒子弘曆繼位清障嗎
    這弘時是雍正第三個兒子,是乾隆的親三哥,可是卻被雍正打壓的極慘,這是怎麼回事呢?小編這就和你說。 那麼雍正對弘時的打壓是想為乾隆掃清政敵嗎?當然不是。首先,雍正早早立儲本就想著減少皇家爭鬥免得讓外族鑽了空子導致政局動蕩,卻沒想到自己家裡先為自己惹來了麻煩。那就是三皇子弘時與雍正政敵的接觸,當時弘時怎麼想的,我們也能猜到一二。
  • 雍正王朝:八爺黨逼宮雍正時,為何唯獨不見三阿哥胤祉的身影?
    如果要評選《雍正王朝》中,最為精彩跌宕,最為緊張刺激的劇情,「八爺黨逼宮雍正」這段劇情,毫無疑問會以高票當選。在這次「逼供行動」中,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以雍正的三子弘時為「內應」,爭取到了絕佳的環境與條件,並且得到了四位關外「鐵帽子王」,以及上書房大臣、九門提督隆科多的外部支持,可以說已然是在朝堂上將雍正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如果不是張廷玉的據理力爭與十三阿哥胤祥帶兵勤王、捨命護駕,雍正想要平穩度過這場危局,也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