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時必須死?從雍正殺子的傳聞解讀康熙朝末年的儲位之爭

2020-12-14 騰訊網

影視中雍正暢春園繼位的場面

翻開《清史稿》「諸王傳六」的記述,關於雍正皇帝第三子弘時的記錄未免令人觸目驚心:

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同樣是在《清史稿》「皇子世表」上面,弘時名字下只有短短九個字的介紹:

「世宗第三子。早薨。無嗣。」

《清史稿》是辛亥革命後不久,由北洋政府設立清史館,任命趙爾巽為館長,用了14年編成的一部關於清代歷史的未定稿,稿子完成後,來不及進行修訂就匆匆出版,所以只能以史稿命名,其中體例不一,繁簡不當,存在許多年月、人名、地名甚至史實的錯誤,但仍然是具有相當參考價值的清代史料。

毫無疑問,《清史稿》中關於弘時的記載,字數不多,透露出的信息量絕對不少。

首先,「早薨」二字明顯帶有敷衍的意味,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比乾隆皇帝弘暦大7歲,雍正五年,弘時已經快24歲了,24歲的年輕皇子,說成是「早薨」,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其次,弘時並不是「無嗣」,他有一子,名叫永珅,四歲時夭折了。

再次,弘時的死並不是正常死亡,在死前曾被嚴懲,並被削掉了宗籍。清代的皇子,如果不是犯了不可寬恕的大罪,斷不至於被削掉宗籍,逐出愛新覺羅的家族,由此可見,雍正皇帝對弘時所犯的錯誤完全無法原諒。

雍正王朝中弘時被賜死

在熱播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對弘時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繪,說他在八叔廉親王允祀的攛掇之下立志和弘暦爭奪皇位,並直接參與了允祀、允禟等人策劃的利用恢復八旗旗主會議為名逼迫雍正交權的政變,最後政變失敗,弘時又策劃了刺殺弘暦的陰謀,誰料弘暦躲過一劫,並將此事報告雍正,雍正最後下定決心賜死了弘時。弘時臨死與雍正的交手戲堪稱全劇的一個經典場景,相信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電視劇畢竟是杜撰的,不談與歷史本身而言,即便與二月河的原著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看二月河小說中對弘時這個人物的刻畫。

由於弘時的資料少的驚人,所以弘時的死與弘時這個人成為了清史上一個謎,這個謎應該是雍正皇帝一手造就的。相關學者曾經震驚的發現,篇幅長達一百五十九卷的清世宗實錄中間,沒有一個字提到弘時。這是極不正常的。要知道,弘時是雍正的重要家庭成員,他一直到雍正五年才死,實錄不可能對弘時一字不涉,哪怕是弘時的生活遠離政治,無從提到,也有許多皇子必須參加的活動會提到弘時,更何況,他的死還涉及到皇帝對他的定罪——放縱不謹。

實錄上,關於其他皇子的生、死、封、降均有明確記載,唯獨弘時隻字未提,就好像這個人從來沒有在雍正年間生活過一樣,這不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嗎?能夠讓弘時從歷史中消失的,只有一個人——就是雍正皇帝。

為什麼?雍正要將自己兒子從歷史上抹殺。如果我們看弘時短暫的一生所處的歷史背景是否會有答案呢?

康熙四十三年出生的弘時,一出娘胎就碰上了清朝歷史上最激烈的儲位爭奪戰,就在前一年,康熙嚴懲了皇太子的外叔祖索額圖,並當眾宣稱

「索額圖實乃本朝第一罪人!

」索額圖的罪責不是別的,而是他儼然已經成為了以皇太子為核心的新的勢力中心,康熙絕不允許皇太子身邊聚集起一個足以威脅自己的集團,於是敲山震虎,打掉了索額圖。索額圖的倒臺使所有覬覦儲位的皇子看到了希望,一場以皇位為目標的角逐就此拉開帷幕。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廢,康熙四十八年,太子復立。一廢一立中間,康熙發現了一股潛在的巨大能量,那就是以八阿哥允祀為首的奪嫡集團,猶如冰山顯露一角,令康熙惶恐不已,不得不復立太子以暫時打壓允祀。復立並非長久之計,允祀被重創後,允礽再次被廢,康熙最後的十年,一直生活在諸子爭位的洶湧暗流之中,痛苦疲憊,直至駕崩。

這段歷史,恰好和弘時的出生和成長重合到了一起,作為雍正的年長兒子,他不可能對這一切毫無所涉,應該說,很不幸,他在相當程度上捲入了這場奪嫡鬥爭,並最終受到了餘緒的牽扯,以至於抑鬱而終。他的死,絕不僅僅是所謂的放縱,也絕不會是什麼不謹,而是他與允祀的關係讓自己的父親覺得無法容忍,無法原諒。

由於雍正有意湮滅掉了弘時的所有資料,使弘時的歷史成為一團迷霧。而繼位的乾隆皇帝,則對自己的這位苦命的兄長採取了另一種態度,在他登基後不久,就命令總理事務王、大臣仍將弘時收歸譜牒之內。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既然要回歸,總要報告原因,於是,掌管宗人府的允祿在報告中透露了一條關鍵的信息:

「臣等查三阿哥從前原因阿其那獲罪株連,與本身獲罪撤去黃帶者不同。」

株連二字足以讓我找到調查的方向,在同一份報告中,還有一條更驚人的上諭: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祀之子。

原來,允祀獲罪株連弘時是因為雍正已經將弘時逐出宮庭,過繼給允祀。

真相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以雍正的為人和手段,對自己的兒子竟也能做到如此絕情,在允祀集團即將覆滅之際,將自己的兒子捆綁到沉船上,

雖然不殺,又何異於殺

。弘時死後,竟至於削籍,可見弘時捲入到那場鬥爭中的程度了。

這件事,想必是雍正心中永遠的傷痛,這件事,也讓已經成為未來繼承人的弘暦看到了儲位之爭的殘酷,並對此產生了發自內心的反感,可能也就是從那時起,弘暦心中已經埋下了掌權之後大肆更張的種子。

影視中乾隆皇帝登基的場面

相關焦點

  • 正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如何?
    歷史上雍正的三阿哥弘時並非《雍正王朝》裡被賜酒毒殺,而是鬱鬱而終,跟他的太爺爺順治帝一樣死在24歲的年紀,這就是「可憐生在帝王家」。弘時落得如此下場主要犯了兩大忌諱:一是意圖奪嫡,威脅到弘曆的地位雍正的兒子數量相比康熙來說實在少得可憐,10個兒子有6個早夭,包括寄予厚望的嫡長子弘暉,餘下弘時20多歲,弘瞻30多歲,弘晝60歲,弘曆89歲,因此我們看到以乾隆朝為腳本的影視劇中活躍的只有弘曆
  • 雍正王朝:弘曆遭到弘時的追殺,他為什麼不向雍正揭發?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一直覬覦皇位,而他最大的阻礙就是四阿哥弘曆。弘曆天資聰穎,好學善思。早些年在王府讀書時,弘時總是吵嚷著要撒尿,弘曆卻安安靜靜地聽鄔思道講課,以至於在木蘭秋彌期間被康熙看中,年紀輕輕就被送到宮裡與康熙朝夕相處。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坐穩皇位60年,自己卻背千古罵名
    皇帝為了穩坐皇位,必須肅清黨羽,雍正死前就曾「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皇位60年,而他自己卻背負了千古罵名。大家知道被賜死的這個人是誰嗎?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們都知道,在清朝時期曾有一個盛世巔峰,後人稱其為康乾盛世,這也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巔峰時期,而之所以會將一個王朝發展至盛世巔峰,除了天時地利,皇帝個人所為也極為關鍵。
  • 正史中,弘時是怎麼死的?和雍正有沒有關係?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弘時是被雍正帝趕去做了胤禩的兒子,削除宗籍,從玉牒除名。自此,雍正帝和弘時斷絕了父子關係,站在了對立面。《甄嬛傳》中的弘時其實是一個性格懦弱的皇子,而且不太聰明,但他並沒有做過什麼不法之事,按照齒序來排名的話,他是三皇子,但實際上在他前面的幾個皇子都夭折了,所以弘時算是老大,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畢竟雍正帝沒有嫡子。
  • 康熙大帝的晚年為啥這麼悽涼?家庭不和與儲位之爭令他傷心不已
    但是,這樣一種認識,畢竟來自於他人,如果看看康熙朝末年所發生的事,我們會發現,康熙本人實際上過得異常不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晚年生活的不如意呢? 02西北邊患所帶來的困擾 給康熙造成困擾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為西北邊境的戰事。
  • 雍正皇帝真的含淚殺子?賜死兒子弘時?乾隆繼位後,真相浮出水面
    關於愛新覺羅弘時的記載,小編查閱了《清皇室四譜》中的一段話: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復宗籍。
  • 雍正王朝:為什麼雍正死亡的場景,會出現血滴奏摺上,這暗示什麼
    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朝乾夕錫,常年的身體透支和精神上的打擊,無疑就是加快他的身體健康的原因。雍正親自硃批十萬字奏摺,一人就改了多項制度,大力發展經濟,為後世積累了大量財富,才造就了康乾盛世。雍正是一個心懷天下的好皇帝,整飭吏治、治理貪腐使康熙末年空虛的國庫充盈起來,儘管罵名滾滾,但還是不忘康熙交給的重擔,推行新政,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士紳一體當官一體納糧的改革,雖說改革觸及太多權貴和讀書人的利益,但百姓受益。
  • 雍正死前可能賜死了一個人,讓乾隆坐穩60年江山,此人是誰?
    雍正當初能當上皇帝可沒靠自己的老爸,而是完全靠自己在眾多皇子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康熙時期,除了著名的康熙盛世外,最有名的就是九子奪嫡事件了。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本來也是太子黨的人,結果看到胤礽多次被廢,知道胤礽以後再無立儲的可能,所以才慢慢有了窺視儲位之心。
  • 雍正含淚殺掉一子,背負千古罵名,卻讓乾隆安享帝位60年?
    多虧了二月河的長篇小說《雍正王朝》,我們得以從雍正自己的視角去了解康熙朝至雍正朝那數十年間的歷史,入關七十餘年的大清帝國來到了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另類的雍正皇帝以他另類的智慧,解決了兩千多年來困擾歷朝歷代帝王的一個難題——皇權的繼承問題。
  • 雍正王朝中,雍正派弘曆外出辦事被哥哥弘時追殺,他為何不揭發?
    《雍正王朝》劇中涵蓋上下五千年官場智慧,最讓人過眼癮的,是雍正兒子們又上演新一輪奪嫡的大戲。生在帝王之家,哪個沒有覬覦皇位寶座之心,兄弟之間明裡來暗裡鬥的,不鬥個你死我活的,絕不善罷甘休,能活到最後的,都是厲害人物。話說,雍正有三個成人兒子:弘晝、弘時、弘曆。
  • 雍正臨死前除掉一人,讓乾隆坐穩60年的江山,自己卻遺臭萬年
    它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個帝王,令人奇怪的是如今談到功績的時,我們常想到康熙和乾隆,卻會下意識忽略了處於二人之間的雍正,事實上雍正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是康乾盛世的重要推動者。1722年康熙病逝於暢春園,同年四皇子胤禛登上帝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與之相比,雍正在位時間可謂太短,只有13年。
  • 雍正王朝:劉墨林之死,幕後真兇不是弘時,老八的一句話給出答案
    為了儘快解決人才缺乏的不利局面,老十三胤祥向雍正說出開啟恩科考試的想法,並得到了康熙的肯定。可是在科考期間,又發生了科考舞弊案,這一事件更加堅定了雍正的決心。後來科考結束之後,朝廷果然發現了不少人才,其中劉墨林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得到雍正的賞識和重用。雍正皇帝讓他做了自己的伴讀,整日陪在雍正皇帝身邊。
  • 弘曆極受雍正喜愛,雍正對待他煞費苦心,甚至超過了他哥哥弘時
    弘曆極受雍正喜愛,雍正對待他煞費苦心,甚至超過了他哥哥弘時。我不知道你是否認識雍正帝的這些兒子,其中洪詩是他眾多兒子中的第三個。我年輕的時候,因為我的錯誤,最終被雍正帝拒絕了。我一生中沒有被授予任何頭銜。兒子死於雍正五年,那時他只有24歲。根據歷史記載,弘時的迪夫金董鄂氏是商住達的女兒。
  • 雍正為什麼要嚴厲打擊三兒子弘時,難道是為四兒子弘曆繼位清障嗎
    清朝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雍正乾隆這一家子應該是歷史上留下傳說最多的皇族之一。不僅是因為雍乾交替間各種驚心動魄的權力之爭,更是因為這些手握天下權利的統治們自己的感情與國家的命運相糾纏,這才有了關於這段歷史各種各樣的聯想討論。在這之中,與皇位交替有關的一些人物也漸漸的被後世所記住,就如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的人物,弘時。
  • 雍正王朝:弘時將八爺趕盡殺絕,不料八爺更狠,將弘時帶上不歸路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十三爺在彌留之際依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四哥。提醒他幹大事者一定要提前找好自己的接班人,接著撒手而去。當我們回顧他在電視劇裡的一生,我們就會發現他為了報答兩個曾今對他有恩的哥哥,耗盡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 雍正王朝:弘曆棋高一招殺人不見血,簡單幾句話就將弘時置於死地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踏過屍山血海,最終坐穩皇位。不過,作為清朝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他的執政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就因為積勞成疾,遺憾離世。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雍正帝心知肚明,因此選出一個優秀的繼承人,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 《雍正王朝》雍正做事滴水不漏,怎麼不小心讓弘時偷走了考題?
    根據《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描述,大意是這樣的:雍正登基之初,感到人才匱乏,尤其是身處八爺黨的包圍之中,自己可信之人少之又少,於是萌生了開科取士的想法。為了保障開考的公平性,雍正親自出題,並密封於只有自己能夠打開的密箱之中,待到開考那天,才從密箱之中取出,直接送到考場。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雍正臨終卻不惜背上千古罵名殺一人,為何?
    在康熙當政的末尾,已過半百的康熙皇帝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兇狠殺戮,逐漸主張以仁治天下,而恰巧此時正處於皇位之戰的關鍵時刻,皇子們私底下各自勾結官員,導致國家根基不穩。而就是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雍正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