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2020-12-05 劉家說歷史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大家都知道,九子奪嫡的最終結果是四皇子愛新覺羅·胤禛奪得儲位,於公元1723年登基,史稱雍正帝。雖然歷史向來都是由勝者書寫,但是在康熙晚期九子奪嫡的景象到底有多慘烈卻不得不令人遐想,期間一些參與奪嫡之人他們在歷史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最終結局如何,也是我們所好奇的。

眾所周知,參與奪嫡的皇子一共九位,而在這九個皇子中,不得不提的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十三爺,雖然最終的勝者不是胤祥,但十三阿哥卻是這場奪嫡之爭中精明而又神秘的人。

據史書記載,奪嫡之事雖然有諸多阿哥參與,但在這期間十三阿哥胤祥的事跡卻很少有記錄,這是因為1708年(康熙四十三年),胤祥受二阿哥胤礽之事所牽連,被康熙帝圈禁了一段時間,雖然最後胤祥被放了出來,但是不難想像,在那個暗流湧動的朝堂,圈禁之事引起了多大的波瀾。

且雖然胤祥被釋放,但康熙帝對胤祥卻沒有了半分的寵愛,以至於之後康熙封賞了比胤祥更小的十四阿哥也沒有對胤祥有半分表示,足可以看出康熙帝對胤祥有多麼厭惡。

但也正因如此,胤祥反而養成了謙遜、不爭不搶的性格,而這樣的性格也成就了後來的胤祥。1723年,雍正上位後,胤祥就經歷了從低谷到巔峰的感受,雍正帝對胤祥很是器重,特別是剛登基沒有自己的近臣時,胤祥更是成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為幫助雍正穩定朝堂做出了貢獻。

但臣子只要有了權利就會被君主所忌憚,隆科多和年羹堯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同樣深受皇帝器重的胤祥卻一直沒有被雍正懷疑,這是因為胤祥一直保持著謙遜恭謹的態度,哪怕雍正給予他再多的權勢,他也從來只做自己的分內之事,不會越矩。因此雍正對胤祥的喜愛和賞賜也自然會更多。

除了謙遜以外,胤祥能夠一直受雍正器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從不結交黨羽,同樣都是從九子奪嫡中熬過來的,胤祥心裡清楚結黨營私對於雍正來說時逆鱗的存在,所以胤祥從未與大臣有過過多交流和攀附。當然,為了打擊年羹堯、隆科多兩人,胤祥刻意成為他們兩人其下官員的依附除外,而這也是雍正帝一手安排策劃的,由此可見,胤祥在雍正心中是很值得信任的,要不然也不會讓他成為年、隆兩人身邊的「臥底」。

胤祥的一生雖然前半生遭到康熙的厭惡,但是無疑他是九子奪嫡中十分精明的那個,也正是如此,才可以在雍正登基後,憑藉自己的謙遜恭謹一直被雍正所器重,直至1730年胤祥去世,雍正還為他舉辦了遠超親王的安葬禮制。

相關焦點

  • 康熙做了什麼,從而引發了九子奪嫡?怪只怪康熙心太軟
    康熙的畫像在康熙在位期間,發生過很多著名的事件,如平定三藩、生擒鰲拜、平定準噶爾,以及接下來要說到的九子奪嫡。九子奪嫡,指代的是清朝時期康熙皇帝膝下的皇子們為了皇位而明爭暗鬥,互相算計的歷史事件。在康熙的後宮之中,有著很多位妃嬪,並且康熙皇帝本身也是一位福澤深厚的皇帝,在他膝下一共有著24個兒子。在這24個兒子中,一共有9個兒子參與了這場關於皇位的戰爭。
  • 清朝醜事,九子奪嫡,雍正登基後,如何對待其他幾位兄弟的?
    點擊右側關注,和我一起在文化的長河中探索歷史的奧妙吧看過《步步驚心》和《宮》的人應該都知道清朝的一件醜事「九子奪嫡」。在這場皇位爭奪賽中,幾個皇子為了爭奪權力不顧親情,任意殘害手足。對於康熙來說這是皇室的一種恥辱。最後雍正當上了皇帝,那麼其他幾位爭奪皇位的皇子最終結局如何呢?且往下看。「九子奪嫡」中明面上是有九個皇子在爭奪,實際上真正參與爭奪的只有5位。分別是皇長子、皇太子、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當時的九阿哥和十阿哥站在皇八子這一面,十三阿哥站在皇四子這邊。
  • 《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有多兇險,康熙寵臣魏東亭也難逃大難
    導語:魏東亭乃康熙打小的伴讀,事實上其原型便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可以說頗受康熙重用。而在《雍正王朝》中,魏東亭就顯得有些晚節不保了,這裡邊我們以劇中討論,與真實歷史是存在著不小出入的。康熙四十六年,黃河又起水患,國庫不足而四阿哥下江南賑災,隨後便是康熙對於國庫欠款追繳的旨意,同樣也是由四阿哥作為主持者。要知道,康熙後期九子奪嫡已然開始,四阿哥威風了八爺一派自然就不樂意了,更何況「苦主」都紛紛求上門了。
  • 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
    春風無十裡|文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如果說起歷史上最激烈的帝王爭奪戰是什麼呢,清朝的「九子奪嫡」是一定能排上前三的,不過都說「九子奪嫡」很激烈,那到底有多激烈呢,其實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激烈程度。
  • 雍正王朝:康熙提出「孤臣」的期望,卻也讓雍正就此頓悟奪嫡心法
    歷史上的雍正,在其「九子奪嫡」過程中,所採取的「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可謂是頗為耐人尋味。一方面,雍正極力隱藏自己的奪嫡之心,進而以一種近乎於「示弱」的態來度面對康熙皇帝以及其他皇子,並且無論是想法上,還是行動上,都與康熙皇帝保持了高度一致,通過這樣的方式,雍正在讓其他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放鬆對其戒備的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皇帝對其的信任與好感。
  • 若雍正未從「九子奪嫡」中獲勝,繼位的是八賢王,清朝前路如何?
    自己又是否能在那個爾虞我詐的年代生存下來?顯然,沒有真正經歷過真實的歷史事件,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不過,今天歷史象也來假設一下,若雍正皇帝沒有繼位,而是由八賢王繼位,清朝歷史又會有怎樣的改變呢?
  • 九子奪嫡後,被雍正圈禁起來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都怎麼樣?
    許多清宮戲中,發生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最後四阿哥擊敗眾多對手,笑到了最後,這不禁讓人好奇,九子奪嫡後,那些被雍正圈禁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們,落得何種下場?只要不作,絕對沒事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戰亂再起,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任命為「大將軍王」,自此這個一直支持皇八子胤禩奪嫡繼位的皇子,成為了「八爺黨」的政治首腦。「九子奪嫡」正式進入胤禛和胤禵這對「一母同胞」的決戰時期。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而此時的皇十四子胤禵正在西北前線積累政治資本,錯失良機。
  • 九子奪嫡為什麼會開始?又因為什麼而結束?其實都是康熙一手造成
    九子奪嫡為什麼會開始?又因為什麼而結束?其實都是康熙一手造成康熙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一生留下了許多的事跡,而他的存在也讓中國的名聲再次響徹世界,當時很多的西方國王都把康熙視為偶像。和康熙有關的事件有很多,而到了康熙晚年,最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九子奪嫡了。
  • 九子奪嫡謎案!
    康熙很可能到駕崩也沒有傳位詔書,雍正上臺本身就是一個偶然事件。因此導致了清廷內部很大的不滿。而這種不滿一直流傳後世幾百年。沒有詔書本身可能很讓人意外,但是狼山認為這個可能性反倒是概率最大的一種。沒有傳位詔書,並不代表雍正本身上位非法。只能說雍正的上位是一個風險很高的突然性事件。也算是九子奪嫡過程的階段性必然。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康熙對五阿哥胤祺評價極高 為何他沒有參與奪嫡 雍正為何放過他
    ,沒想到晚年卻出現「九子奪嫡」,這讓康熙倍感寒心。雖然根據歷史資料證明,雍正是名正言順得到皇位,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康熙除了這九個兒子,明明還有一個優秀的五阿哥,他為何沒有參與到奪嫡中?  祖母疼愛,地位尊崇  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頗受寵愛的宜妃,因此從小就受到父母疼愛,地位在宮中也很高。而皇太后也十分喜歡這個孫子,便從小親自帶他,祖孫之間感情非常好,皇太后也無形中,成為胤祺最大的靠山。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皇位繼承人爭奪中,是哪位皇子開始發難的?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康熙帝惠妃納喇氏所生長子胤、皇后赫舍裡氏所生次子胤礽、容妃馬佳氏所生三子胤祉、孝恭仁皇后所生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良妃衛氏所生八子胤禩、宜妃郭絡羅氏所生九子胤禟、溫僖貴妃鈕鈷祿氏所生十子胤、敬敏皇貴妃所生十三子胤祥。這九位皇子在康熙年間展開了清朝史上最慘烈的九子奪嫡事件。
  • 清朝「九子奪嫡」事件後,勝利者雍正,為何始終對廢太子善待?
    作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雍正皇帝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可能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很簡單,平凡的人早就退出了九子奪嫡。《紅樓夢》中的曹雪芹,寫的就是自己家被抄,心裡無助。乾隆皇帝得罪了無數文人墨客,自然要被後世記載為不忠不義之君。為保住自己的形象,也為盤活朝廷的勢力,雍正自然要做點什麼,雍正做的,就是善待自己的廢太子一家。
  • 九子奪嫡中,最後的贏家是雍正?此人才是真正的大贏家,名字耳熟
    最明顯的就是皇位爭奪,在清朝時期九子奪嫡就是為了皇位而引發的血戰。但現在人們一提到九子奪嫡,很多人都會想到九子奪嫡中能夠笑到最後的人其實是雍正皇帝。其實人們忘了還有愛新覺羅·胤裪,他是清康熙皇帝的第21個孩子,序齒為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裪出生於1686年,人們都叫他十二爺。
  • 「九子奪嫡」雍正憑什麼贏?不是心黑手狠,他的策略更值得學習
    稍微熟悉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年老時,下一任皇帝之位爭奪得很厲害,共有九個皇子捲入了皇位爭奪,他們或者直接參與,或者站臺助威,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最終,皇四子胤禛脫穎而出,成了下一任皇帝,就是雍正帝。
  • 為什麼有人說,九子奪嫡過程中,胤禩才是最陰險的?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主要涉及清朝康熙朝的影視劇中,總是被提及,因為影視劇的表現手法不一樣,加上又和真實的歷史上有很大的差別,使得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十分統一的答案,十四阿哥胤禵雖然在陰險的人當中榜上有名,但是卻也是要往後派的,因為比十四阿哥胤禵陰險的人有很多。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九子奪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0個兒子和8個女兒活到成年。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一、胤禔(yìn zhī)(1672年-1735年)清聖祖康熙帝庶長子,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殤,故為皇長子。母為惠妃納喇氏。1698年封為直郡王,1708年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幽禁,在高牆內度過27個春秋,63歲逝世。
  • 九子奪嫡:雍正為何連三阿哥也不放過?都是兒子惹的禍
    導讀:經過康熙朝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殘酷洗禮,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在時任九門提督隆科多的直接支持下,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登基後,很快開始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清算行動。皇十四子胤禵、皇十子胤俄被接連圈禁後,皇九子胤禟和皇八子胤禩也被接連圈禁,直至幽死于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