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大家都知道,九子奪嫡的最終結果是四皇子愛新覺羅·胤禛奪得儲位,於公元1723年登基,史稱雍正帝。雖然歷史向來都是由勝者書寫,但是在康熙晚期九子奪嫡的景象到底有多慘烈卻不得不令人遐想,期間一些參與奪嫡之人他們在歷史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最終結局如何,也是我們所好奇的。
眾所周知,參與奪嫡的皇子一共九位,而在這九個皇子中,不得不提的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十三爺,雖然最終的勝者不是胤祥,但十三阿哥卻是這場奪嫡之爭中精明而又神秘的人。
據史書記載,奪嫡之事雖然有諸多阿哥參與,但在這期間十三阿哥胤祥的事跡卻很少有記錄,這是因為1708年(康熙四十三年),胤祥受二阿哥胤礽之事所牽連,被康熙帝圈禁了一段時間,雖然最後胤祥被放了出來,但是不難想像,在那個暗流湧動的朝堂,圈禁之事引起了多大的波瀾。
且雖然胤祥被釋放,但康熙帝對胤祥卻沒有了半分的寵愛,以至於之後康熙封賞了比胤祥更小的十四阿哥也沒有對胤祥有半分表示,足可以看出康熙帝對胤祥有多麼厭惡。
但也正因如此,胤祥反而養成了謙遜、不爭不搶的性格,而這樣的性格也成就了後來的胤祥。1723年,雍正上位後,胤祥就經歷了從低谷到巔峰的感受,雍正帝對胤祥很是器重,特別是剛登基沒有自己的近臣時,胤祥更是成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為幫助雍正穩定朝堂做出了貢獻。
但臣子只要有了權利就會被君主所忌憚,隆科多和年羹堯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同樣深受皇帝器重的胤祥卻一直沒有被雍正懷疑,這是因為胤祥一直保持著謙遜恭謹的態度,哪怕雍正給予他再多的權勢,他也從來只做自己的分內之事,不會越矩。因此雍正對胤祥的喜愛和賞賜也自然會更多。
除了謙遜以外,胤祥能夠一直受雍正器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從不結交黨羽,同樣都是從九子奪嫡中熬過來的,胤祥心裡清楚結黨營私對於雍正來說時逆鱗的存在,所以胤祥從未與大臣有過過多交流和攀附。當然,為了打擊年羹堯、隆科多兩人,胤祥刻意成為他們兩人其下官員的依附除外,而這也是雍正帝一手安排策劃的,由此可見,胤祥在雍正心中是很值得信任的,要不然也不會讓他成為年、隆兩人身邊的「臥底」。
胤祥的一生雖然前半生遭到康熙的厭惡,但是無疑他是九子奪嫡中十分精明的那個,也正是如此,才可以在雍正登基後,憑藉自己的謙遜恭謹一直被雍正所器重,直至1730年胤祥去世,雍正還為他舉辦了遠超親王的安葬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