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2020-12-14 騰訊網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小胤祹

那高高的皇位真有那麼舒服嗎?在胤禛、胤禩和太子胤礽等人看來,確實如此。但是就有康熙的皇子,認為自己當王爺很好,不需要成為九五之尊,康熙的十二阿哥胤祹就是這樣一位王爺。

胤祹,他的生母是定嬪萬琉哈氏,滿洲鑲黃旗五品郎中的女兒。對比宮中那些出生王宮貝勒家的女子,定嬪的出身很低,因此在宮中沒有多高的地位。定嬪一生勤懇的侍奉康熙皇帝,從不想爭名奪利,直到康熙皇帝去世,依舊只是個嬪位。

定嬪淡然的性格,也影響了自己的兒子,胤祹出生於康熙二十四年。胤祹和定嬪母子兩人,在宮中地位都不高,因此他們行事更加低調。胤祹在這種環境下,雖然沒有其他皇子般奢華的生活的,但是過的很開心。

定嬪悉心教導兒子,讓他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同樣養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到了康熙四十八年,二十四歲的胤祹才被封為貝子,此時大阿哥胤禔因為詛咒其他皇子,被永久圈禁。

定嬪

而廢太子胤礽又被康熙皇帝扶為太子,重新成為帝國的儲君,而胤祹還僅僅是一個貝子。他們的地位可謂千差萬別,完全無法相比,更不要說爭奪儲君之位了。胤祹也沒有那個心,他只想好好照顧母親,當好自己的貝子爺。

這一等就是九年,在此期間胤祹曾幫助康熙皇帝,處理過一些婚喪嫁娶的事宜,其他就是賦閒在家。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皇帝可能厭煩了兒子們之間的爾虞我詐,破天荒的提拔了胤祹,在記載中:「五十七年,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

胤祹一夜之間掌握了正白旗的兵權,手上有了幾十萬的部隊,可謂位高權重。但是他沒有投靠當時的任何一位阿哥,參與到九子奪嫡中,而是悉心辦差,常常上奏摺詢問康熙皇帝的意見。

康熙皇帝任命胤祹

胤祹的表現讓康熙皇帝很滿意,此後多次派差事給胤祹,讓他掌握了帝國一部分權力。此後四年間,胤祹的官職不斷提升,爵位被從貝子提升為晉履郡王。胤祹始終恪守著母親的教導,不參與到儲君之爭中,悉心為父親辦差。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溘然長逝,四阿哥在靈前登基,史稱「雍正帝」。雍正帝登基後,曾經的對手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分別被軟禁,均下場悽慘。

胤祹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中,他的四哥同樣沒有放過他,在記載中:「宗人府劾允祹治事不能敬謹,請奪爵,命在固山貝子上行走。」

太子胤礽被軟禁

雍正皇帝一紙命令,胤祹的郡王爵位被褫奪,降為固山貝子。胤祹跪下接過聖旨,高呼萬歲萬萬歲,傳旨太監走後,胤祹笑了笑。在別人眼中,爵位被降低應該難受才對,但是胤祹心態卻看得開。

胤祹看到其他兄弟不是被軟禁,就是被流放,自己還是個貝子,已經很好了。心態不同,看問題的方式確實也不同,胤祹繼續高興的為雍正皇帝辦差。雍正二年,僅僅幾個月後,因為胤祹工作得力,被重新封為鎮國公。

胤祹從此躲過了四哥的猜忌,繼續勤懇的為清王朝效力,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器重。雍正八年,胤祹的郡王位被恢復,重新成為晉履郡王。這一折騰就是六年,好像胤祹六年什麼都沒得到,但是他樂在其中。

八阿哥胤禩被殺

到了雍正皇帝去世時,胤祹五十歲,身體依舊硬朗,吃嘛嘛香。這時曾經烜赫一時的其他康熙諸子們,不是病死,就是身陷囹圄,被斬首示眾了。到了乾隆皇帝登基後,給自己的叔叔安排了一個輕鬆的工作,那就是議政大臣。

後來,胤祹的嫡子去世,乾隆皇帝還把自己的兒子永珹,過繼給叔叔。到了乾隆二十八年,這位老王爺安然在家中離世,享年七十八歲。乾隆皇帝追諡叔叔為懿,命令將其厚葬。在記載中:「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予諡。」

還要說的是胤祹是個孝子,康熙皇帝去世後,胤祹就把母親接到王府居住。他悉心照顧母親,就像小時候母親照顧自己一樣,母慈子孝一幅祥和的畫面。雍正皇帝登基後,加封定嬪為皇考定妃,同意胤祹接母親去府中居住。

定太妃長壽九十七歲

定太妃同樣是一個樂觀長壽之人,乾隆二十二年,在兒子的陪伴下,定太妃安然離世,享年九十七歲。這對母子曾是宮中最默默無聞的人,但是他們秉持著樂觀淡薄的性格待人處事,終於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相關焦點

  • 他是康熙的兒子,手握兵權卻不參與奪嫡,為什麼還能如此高壽?
    康熙皇帝35個兒子當中,除了那些英年早逝的之外,可以說有20個左右的兒子在爭寵。即便早早地就選定了太子的康熙,到了自己的晚年,對於接班人的問題仍然是頭疼不已。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兒子一個接一個的奪嫡,不惜爭得你死我活,這讓康熙非常的心痛。
  • 九子奪嫡為什麼會開始?又因為什麼而結束?其實都是康熙一手造成
    九子奪嫡為什麼會開始?又因為什麼而結束?其實都是康熙一手造成康熙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一生留下了許多的事跡,而他的存在也讓中國的名聲再次響徹世界,當時很多的西方國王都把康熙視為偶像。和康熙有關的事件有很多,而到了康熙晚年,最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九子奪嫡了。
  • 康熙做了什麼,從而引發了九子奪嫡?怪只怪康熙心太軟
    康熙的畫像在康熙在位期間,發生過很多著名的事件,如平定三藩、生擒鰲拜、平定準噶爾,以及接下來要說到的九子奪嫡。九子奪嫡,指代的是清朝時期康熙皇帝膝下的皇子們為了皇位而明爭暗鬥,互相算計的歷史事件。在康熙的後宮之中,有著很多位妃嬪,並且康熙皇帝本身也是一位福澤深厚的皇帝,在他膝下一共有著24個兒子。在這24個兒子中,一共有9個兒子參與了這場關於皇位的戰爭。
  • 康熙對五阿哥胤祺評價極高 為何他沒有參與奪嫡 雍正為何放過他
    ,沒想到晚年卻出現「九子奪嫡」,這讓康熙倍感寒心。雖然根據歷史資料證明,雍正是名正言順得到皇位,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康熙除了這九個兒子,明明還有一個優秀的五阿哥,他為何沒有參與到奪嫡中?  祖母疼愛,地位尊崇  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頗受寵愛的宜妃,因此從小就受到父母疼愛,地位在宮中也很高。而皇太后也十分喜歡這個孫子,便從小親自帶他,祖孫之間感情非常好,皇太后也無形中,成為胤祺最大的靠山。
  •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在康熙晚年間,曾發生過一樁重大事件,那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顧名思義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儲位,當時整個事件不僅在各個皇子中展開,還牽連到了整個朝廷,大臣們都參與其中,鬧得是烏煙瘴氣,不得安寧,互相勾結黨派,皇子們不顧手足互相殘殺,但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最終勝出的是平日裡處事低調且不吭不哈的四阿哥,傳言是篡改了遺詔,到底如何,我們來分析一下。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九子奪嫡」事件,演變成一次影響巨大的政治「地震」,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太子胤礽的廢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康熙難逃其咎。康熙與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感情篤厚,可天意弄人,赫舍裡氏生下胤礽後即崩逝,年僅二十一歲,康熙痛苦萬分,把對妻子所有的愛和懷念都給了兒子——胤礽。胤礽剛滿一歲,康熙就將他冊封為皇太子,帶在身邊親自撫養,傾注了大量心血。胤礽四歲時出痘,勤政的康熙竟撇下政務半個月,陪護在兒子身邊,等兒子痊癒後,又大張旗鼓地祭掃太廟等地,向天下臣民宣布喜訊。
  • 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們,落得何種下場?只要不作,絕對沒事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戰亂再起,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任命為「大將軍王」,自此這個一直支持皇八子胤禩奪嫡繼位的皇子,成為了「八爺黨」的政治首腦。「九子奪嫡」正式進入胤禛和胤禵這對「一母同胞」的決戰時期。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而此時的皇十四子胤禵正在西北前線積累政治資本,錯失良機。
  • 康熙手握重兵的兒子,擁有舉世才華卻不參與奪嫡,躲過雍正清算
    古時候人們最喜歡的就是多子多福,但是在古代皇家,兒子多似乎並不見得是好事,因為皇位只有一個,所以在皇家因為皇位的繼承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大有人在,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康熙時期的九龍奪嫡了。九龍奪嫡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康熙因為這件事廢了這個兒子,罷黜那個兒子,可是萬萬沒料到,百忍成金的雍正也參與其中。
  • 九子奪嫡:康熙皇帝一手釀成的悲劇,沒有誰是勝者
    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沒有之一。康熙皇帝身體健康,精力旺盛,有一個龐大的後宮,也生育了眾多兒女。光是皇子,就有35人之多。其中,有20個皇子活到成年。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皇位繼承人爭奪中,是哪位皇子開始發難的?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康熙帝惠妃納喇氏所生長子胤、皇后赫舍裡氏所生次子胤礽、容妃馬佳氏所生三子胤祉、孝恭仁皇后所生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良妃衛氏所生八子胤禩、宜妃郭絡羅氏所生九子胤禟、溫僖貴妃鈕鈷祿氏所生十子胤、敬敏皇貴妃所生十三子胤祥。這九位皇子在康熙年間展開了清朝史上最慘烈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雍正為何連三阿哥也不放過?都是兒子惹的禍
    導讀:經過康熙朝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殘酷洗禮,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在時任九門提督隆科多的直接支持下,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登基後,很快開始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清算行動。皇十四子胤禵、皇十子胤俄被接連圈禁後,皇九子胤禟和皇八子胤禩也被接連圈禁,直至幽死于禁所。
  • 九子奪嫡謎案!
    康熙很可能到駕崩也沒有傳位詔書,雍正上臺本身就是一個偶然事件。因此導致了清廷內部很大的不滿。而這種不滿一直流傳後世幾百年。沒有詔書本身可能很讓人意外,但是狼山認為這個可能性反倒是概率最大的一種。沒有傳位詔書,並不代表雍正本身上位非法。只能說雍正的上位是一個風險很高的突然性事件。也算是九子奪嫡過程的階段性必然。
  •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實力,為何沒有參與奪嫡?
    注意,康熙五十六年正值「九子奪嫡」進入到白熱化的關鍵時期,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之所以迅速衰敗,就是憂心於皇子之間的手足相殘、你爭我奪。但在如此敏感的時期,皇五子胤祺如此進言,康熙皇帝只是給予了拒絕,並沒有任何懲罰甚至連點訓斥之言都沒有。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為什麼有人說,九子奪嫡過程中,胤禩才是最陰險的?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主要涉及清朝康熙朝的影視劇中,總是被提及,因為影視劇的表現手法不一樣,加上又和真實的歷史上有很大的差別,使得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十分統一的答案,十四阿哥胤禵雖然在陰險的人當中榜上有名,但是卻也是要往後派的,因為比十四阿哥胤禵陰險的人有很多。
  • 清朝醜事,九子奪嫡,雍正登基後,如何對待其他幾位兄弟的?
    點擊右側關注,和我一起在文化的長河中探索歷史的奧妙吧看過《步步驚心》和《宮》的人應該都知道清朝的一件醜事「九子奪嫡」。在這場皇位爭奪賽中,幾個皇子為了爭奪權力不顧親情,任意殘害手足。對於康熙來說這是皇室的一種恥辱。最後雍正當上了皇帝,那麼其他幾位爭奪皇位的皇子最終結局如何呢?且往下看。「九子奪嫡」中明面上是有九個皇子在爭奪,實際上真正參與爭奪的只有5位。分別是皇長子、皇太子、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當時的九阿哥和十阿哥站在皇八子這一面,十三阿哥站在皇四子這邊。
  • 康熙九子奪嫡,雍親王是怎麼繼位的,歷史上是否真有矯召奪位
    康熙九子奪嫡,註定是四阿哥克統的命,看看歷史的偶然和必然就知道歷史上,康熙皇帝算得上是明聖君主,也是雄才大略,康乾盛世,政績卓著。然而在繼承人選擇上,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康熙大大小小一共有兒子三十多個,除去那些夭折的,年紀不夠的,心思不在皇位的,以及知道自己實力不夠的。有9個兒子參與爭奪皇位: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雖說九子奪嫡,但是總的來說可以分為自己想奪皇位的,有幫助別人奪取皇位的,其中實力最強的,要數二阿哥這個本位太子,四阿哥胤禛,八阿哥八賢王,十四阿哥大將王。
  • 清朝「九子奪嫡」事件後,勝利者雍正,為何始終對廢太子善待?
    作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雍正皇帝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可能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很簡單,平凡的人早就退出了九子奪嫡。所幸的是,在雍正登基後,被幽禁的廢太子胤礽,第二年就去世了,這也讓雍正省去了費心,畢竟廢太子胤礽畢竟當了幾十年的儲君,培育起來的太子黨絕對實力不凡,雖然胤礽沒有什麼能力,但他好歹也是一位過去的儲君,若早死,雍正處理起來還真挺麻煩。倒在康熙死後,雍正皇帝也算是善待了廢太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