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小胤祹
那高高的皇位真有那麼舒服嗎?在胤禛、胤禩和太子胤礽等人看來,確實如此。但是就有康熙的皇子,認為自己當王爺很好,不需要成為九五之尊,康熙的十二阿哥胤祹就是這樣一位王爺。
胤祹,他的生母是定嬪萬琉哈氏,滿洲鑲黃旗五品郎中的女兒。對比宮中那些出生王宮貝勒家的女子,定嬪的出身很低,因此在宮中沒有多高的地位。定嬪一生勤懇的侍奉康熙皇帝,從不想爭名奪利,直到康熙皇帝去世,依舊只是個嬪位。
定嬪淡然的性格,也影響了自己的兒子,胤祹出生於康熙二十四年。胤祹和定嬪母子兩人,在宮中地位都不高,因此他們行事更加低調。胤祹在這種環境下,雖然沒有其他皇子般奢華的生活的,但是過的很開心。
定嬪悉心教導兒子,讓他學會了做人的道理,同樣養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到了康熙四十八年,二十四歲的胤祹才被封為貝子,此時大阿哥胤禔因為詛咒其他皇子,被永久圈禁。
定嬪
而廢太子胤礽又被康熙皇帝扶為太子,重新成為帝國的儲君,而胤祹還僅僅是一個貝子。他們的地位可謂千差萬別,完全無法相比,更不要說爭奪儲君之位了。胤祹也沒有那個心,他只想好好照顧母親,當好自己的貝子爺。
這一等就是九年,在此期間胤祹曾幫助康熙皇帝,處理過一些婚喪嫁娶的事宜,其他就是賦閒在家。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皇帝可能厭煩了兒子們之間的爾虞我詐,破天荒的提拔了胤祹,在記載中:「五十七年,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
胤祹一夜之間掌握了正白旗的兵權,手上有了幾十萬的部隊,可謂位高權重。但是他沒有投靠當時的任何一位阿哥,參與到九子奪嫡中,而是悉心辦差,常常上奏摺詢問康熙皇帝的意見。
康熙皇帝任命胤祹
胤祹的表現讓康熙皇帝很滿意,此後多次派差事給胤祹,讓他掌握了帝國一部分權力。此後四年間,胤祹的官職不斷提升,爵位被從貝子提升為晉履郡王。胤祹始終恪守著母親的教導,不參與到儲君之爭中,悉心為父親辦差。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溘然長逝,四阿哥在靈前登基,史稱「雍正帝」。雍正帝登基後,曾經的對手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分別被軟禁,均下場悽慘。
胤祹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中,他的四哥同樣沒有放過他,在記載中:「宗人府劾允祹治事不能敬謹,請奪爵,命在固山貝子上行走。」
太子胤礽被軟禁
雍正皇帝一紙命令,胤祹的郡王爵位被褫奪,降為固山貝子。胤祹跪下接過聖旨,高呼萬歲萬萬歲,傳旨太監走後,胤祹笑了笑。在別人眼中,爵位被降低應該難受才對,但是胤祹心態卻看得開。
胤祹看到其他兄弟不是被軟禁,就是被流放,自己還是個貝子,已經很好了。心態不同,看問題的方式確實也不同,胤祹繼續高興的為雍正皇帝辦差。雍正二年,僅僅幾個月後,因為胤祹工作得力,被重新封為鎮國公。
胤祹從此躲過了四哥的猜忌,繼續勤懇的為清王朝效力,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器重。雍正八年,胤祹的郡王位被恢復,重新成為晉履郡王。這一折騰就是六年,好像胤祹六年什麼都沒得到,但是他樂在其中。
八阿哥胤禩被殺
到了雍正皇帝去世時,胤祹五十歲,身體依舊硬朗,吃嘛嘛香。這時曾經烜赫一時的其他康熙諸子們,不是病死,就是身陷囹圄,被斬首示眾了。到了乾隆皇帝登基後,給自己的叔叔安排了一個輕鬆的工作,那就是議政大臣。
後來,胤祹的嫡子去世,乾隆皇帝還把自己的兒子永珹,過繼給叔叔。到了乾隆二十八年,這位老王爺安然在家中離世,享年七十八歲。乾隆皇帝追諡叔叔為懿,命令將其厚葬。在記載中:「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予諡。」
還要說的是胤祹是個孝子,康熙皇帝去世後,胤祹就把母親接到王府居住。他悉心照顧母親,就像小時候母親照顧自己一樣,母慈子孝一幅祥和的畫面。雍正皇帝登基後,加封定嬪為皇考定妃,同意胤祹接母親去府中居住。
定太妃長壽九十七歲
定太妃同樣是一個樂觀長壽之人,乾隆二十二年,在兒子的陪伴下,定太妃安然離世,享年九十七歲。這對母子曾是宮中最默默無聞的人,但是他們秉持著樂觀淡薄的性格待人處事,終於活出了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