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2021-01-13 澎湃新聞

1.753年12月20日,唐代高僧鑑真東渡日本

2.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駕崩

3.1937年12月20日,德國著名將軍埃裡希·魯登道夫逝世

4.1958年12月20日,我國與阿爾及利亞建交

5.1959年12月20日,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去世

6.1982年12月20日,鋼琴大師魯賓斯坦逝世

7.1986年12月20日,美學家宗白華逝世

8.1992年12月20日,武陵源、九寨溝、黃龍成為「世界級」自然遺產

9.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

10.2002年12月20日,盧武鉉當選韓國第十六屆總統

清朝,康熙朝後期發生了「九子奪嫡」事件,演變成一次影響巨大的政治「地震」,而此次事件的導火索——太子胤礽的廢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康熙難逃其咎。

不得不說,作為皇帝,康熙相當稱職,而作為爸爸,在太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無意中成了「大樹爸爸」。

胤礽是孝誠仁皇后所生。康熙與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感情篤厚,可天意弄人,赫舍裡氏生下胤礽後即崩逝,年僅二十一歲,康熙痛苦萬分,把對妻子所有的愛和懷念都給了兒子——胤礽。

胤礽剛滿一歲,康熙就將他冊封為皇太子,帶在身邊親自撫養,傾注了大量心血。胤礽四歲時出痘,勤政的康熙竟撇下政務半個月,陪護在兒子身邊,等兒子痊癒後,又大張旗鼓地祭掃太廟等地,向天下臣民宣布喜訊。

胤礽五歲,康熙特意修葺毓慶宮作為太子的東宮。

待胤礽到了讀書的年齡,康熙親自教他學習之外,還特請大學士為師。為了增長見識、了解民間疾苦,康熙外出巡視也把太子帶在身邊。

胤礽也確實聰明伶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文通滿漢,武熟騎射,八歲時就能宣讀滿文捷書,行獵時可以射斃豹子。加上太子儀表堂堂,父親康熙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更加恩寵,為皇太子讀書而修繕文華殿,為太子舉行出閣講書典禮,再次親選學問優長的漢人大臣擔任太子的講師。

為了顯示皇太子的權威,康熙也不遺餘力。冊立太子時,太子的服飾等物,都用黃色,所定儀注,也都與皇帝相似。

不僅如此,太子還只是十三歲的孩子時,康熙更是欽定,諸王公大臣在皇太子前在行兩跪六叩頭禮,這比見著皇帝行的的三跪九叩頭禮已經相差無幾。而且,所有官員到太子門前必須下馬,太子出門須走中門。

可以說,康熙對這個皇太子的寵溺和重視超過任何一個皇子,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可這過多的愛,在胤礽的成長過程中,卻慢慢變成了害,一點一滴地養成了他恃寵而驕,暴戾不仁的性情。

胤礽享受到了太多的愛和特殊待遇,卻絲毫不懂得付出愛。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親徵噶爾丹的歸途中生病,十分想念太子,特召他到行宮,沒想到胤礽見了父親,卻沒有一點憂愁之色,毫無忠君愛父之念,這讓康熙心涼耿耿於懷;康熙四十七年巡行途中,年僅八歲的十八皇子從病重到故去,太子仍如同沒事人一般。

康熙非常氣憤,責備胤礽:「作為兄長,毫無弟兄友愛之情」。

而胤礽不知反躬自省,還蠻橫地頂撞父親。康熙痛心疾首,原來太子被他精心培養成了這樣?!

事實上,胤礽不只如此,平時生活中,早已是驕奢淫逸,引起怨聲一片。對於臣民百姓,胤礽任意毆打,以至於手下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隨意截留貢品;放縱屬下敲詐勒索.....

當種種惡行匯報給康熙時,康熙的心裡已不僅是失望可以形容了。而胤礽還不知收斂,在巡行回京途中,每至夜晚,都到康熙帳篷外,從縫隙中向內窺視,最終讓康熙忍無可忍,決意廢黜太子。

康熙歷數太子罪狀,邊說邊哭,最後竟氣倒在地。這次廢太子對康熙的刺激太大,導致他六天六夜都無法入睡。自己最愛的兒子,屬意的接班人,竟如此毫無德行,不能不說是教育的失敗。

作為父親,康熙是一株參天大樹:為兒子擋風遮雨,把胤礽寵上了天:所有物質條件統統最好,所有的特權全部賜予,有或沒有的欲望都一一滿足。

可是,康熙忘了,他的「庇護」不是萬能的,當沒有任何的付出卻可以「高人一等」, 當前行的路上沒有任何打擊、挫折和痛苦時,一切都成了理所應當,欲望將無限膨脹,胤礽的驕橫也就成了必然。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丨康熙王朝「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康熙做了什麼,從而引發了九子奪嫡?怪只怪康熙心太軟
    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漠北,皆出一心運籌。戶部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此皆小民脂膏故也。」以上是康熙皇帝的自評。康熙皇帝,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是「康乾盛世」開創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亦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有著「千古一帝」的美稱。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為什麼會開始?又因為什麼而結束?其實都是康熙一手造成
    九子奪嫡為什麼會開始?又因為什麼而結束?其實都是康熙一手造成康熙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一生留下了許多的事跡,而他的存在也讓中國的名聲再次響徹世界,當時很多的西方國王都把康熙視為偶像。和康熙有關的事件有很多,而到了康熙晚年,最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九子奪嫡了。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九子奪嫡謎案!
    康熙很可能到駕崩也沒有傳位詔書,雍正上臺本身就是一個偶然事件。因此導致了清廷內部很大的不滿。而這種不滿一直流傳後世幾百年。沒有詔書本身可能很讓人意外,但是狼山認為這個可能性反倒是概率最大的一種。沒有傳位詔書,並不代表雍正本身上位非法。只能說雍正的上位是一個風險很高的突然性事件。也算是九子奪嫡過程的階段性必然。
  • 沒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們,落得何種下場?只要不作,絕對沒事
    「莫須有」的罪名徹底斬斷了奪嫡機會,被動退出奪嫡之爭。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戰亂再起,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任命為「大將軍王」,自此這個一直支持皇八子胤禩奪嫡繼位的皇子,成為了「八爺黨」的政治首腦。「九子奪嫡」正式進入胤禛和胤禵這對「一母同胞」的決戰時期。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而此時的皇十四子胤禵正在西北前線積累政治資本,錯失良機。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皇位繼承人爭奪中,是哪位皇子開始發難的?
    這九個兒子分別是康熙帝惠妃納喇氏所生長子胤、皇后赫舍裡氏所生次子胤礽、容妃馬佳氏所生三子胤祉、孝恭仁皇后所生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良妃衛氏所生八子胤禩、宜妃郭絡羅氏所生九子胤禟、溫僖貴妃鈕鈷祿氏所生十子胤、敬敏皇貴妃所生十三子胤祥。這九位皇子在康熙年間展開了清朝史上最慘烈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在康熙晚年間,曾發生過一樁重大事件,那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顧名思義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儲位,當時整個事件不僅在各個皇子中展開,還牽連到了整個朝廷,大臣們都參與其中,鬧得是烏煙瘴氣,不得安寧,互相勾結黨派,皇子們不顧手足互相殘殺,但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最終勝出的是平日裡處事低調且不吭不哈的四阿哥,傳言是篡改了遺詔,到底如何,我們來分析一下。
  • 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
    春風無十裡|文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如果說起歷史上最激烈的帝王爭奪戰是什麼呢,清朝的「九子奪嫡」是一定能排上前三的,不過都說「九子奪嫡」很激烈,那到底有多激烈呢,其實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激烈程度。
  • 清朝醜事,九子奪嫡,雍正登基後,如何對待其他幾位兄弟的?
    點擊右側關注,和我一起在文化的長河中探索歷史的奧妙吧看過《步步驚心》和《宮》的人應該都知道清朝的一件醜事「九子奪嫡」。在這場皇位爭奪賽中,幾個皇子為了爭奪權力不顧親情,任意殘害手足。對於康熙來說這是皇室的一種恥辱。最後雍正當上了皇帝,那麼其他幾位爭奪皇位的皇子最終結局如何呢?且往下看。「九子奪嫡」中明面上是有九個皇子在爭奪,實際上真正參與爭奪的只有5位。分別是皇長子、皇太子、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當時的九阿哥和十阿哥站在皇八子這一面,十三阿哥站在皇四子這邊。
  • 九子奪嫡:康熙皇帝一手釀成的悲劇,沒有誰是勝者
    1678年,胤礽患上了天花,讓康熙皇帝憂心忡忡。康熙皇帝向來勤奮理政,從不懈怠,這次卻吩咐將所有的奏摺送到內閣處理,自己陪在皇太子身邊。康熙皇帝年幼時已經患過天花,所以不怕感染天花。 當胤礽長大後,康熙皇帝給他提供了頂尖的皇家教育,請尹泰、湯斌、徐潮等為他授課。胤礽聰慧好學,文武兼修,不但精通諸子百家,還擅長騎射,8歲時就在行獵中射死一隻豹子。
  • 為什麼有人說,九子奪嫡過程中,胤禩才是最陰險的?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主要涉及清朝康熙朝的影視劇中,總是被提及,因為影視劇的表現手法不一樣,加上又和真實的歷史上有很大的差別,使得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十分統一的答案,十四阿哥胤禵雖然在陰險的人當中榜上有名,但是卻也是要往後派的,因為比十四阿哥胤禵陰險的人有很多。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九子奪嫡中,最後的贏家是雍正?此人才是真正的大贏家,名字耳熟
    最明顯的就是皇位爭奪,在清朝時期九子奪嫡就是為了皇位而引發的血戰。但現在人們一提到九子奪嫡,很多人都會想到九子奪嫡中能夠笑到最後的人其實是雍正皇帝。其實人們忘了還有愛新覺羅·胤裪,他是清康熙皇帝的第21個孩子,序齒為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裪出生於1686年,人們都叫他十二爺。
  • 雍正王朝:康熙提出「孤臣」的期望,卻也讓雍正就此頓悟奪嫡心法
    歷史上的雍正,在其「九子奪嫡」過程中,所採取的「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可謂是頗為耐人尋味。一方面,雍正極力隱藏自己的奪嫡之心,進而以一種近乎於「示弱」的態來度面對康熙皇帝以及其他皇子,並且無論是想法上,還是行動上,都與康熙皇帝保持了高度一致,通過這樣的方式,雍正在讓其他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放鬆對其戒備的同時,也贏得了康熙皇帝對其的信任與好感。
  • 九子奪嫡後,被雍正圈禁起來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都怎麼樣?
    許多清宮戲中,發生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最後四阿哥擊敗眾多對手,笑到了最後,這不禁讓人好奇,九子奪嫡後,那些被雍正圈禁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康熙九子奪嫡,雍親王是怎麼繼位的,歷史上是否真有矯召奪位
    康熙九子奪嫡,註定是四阿哥克統的命,看看歷史的偶然和必然就知道歷史上,康熙皇帝算得上是明聖君主,也是雄才大略,康乾盛世,政績卓著。然而在繼承人選擇上,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康熙大大小小一共有兒子三十多個,除去那些夭折的,年紀不夠的,心思不在皇位的,以及知道自己實力不夠的。有9個兒子參與爭奪皇位: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雖說九子奪嫡,但是總的來說可以分為自己想奪皇位的,有幫助別人奪取皇位的,其中實力最強的,要數二阿哥這個本位太子,四阿哥胤禛,八阿哥八賢王,十四阿哥大將王。
  • 清朝「九子奪嫡」事件後,勝利者雍正,為何始終對廢太子善待?
    作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雍正皇帝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可能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很簡單,平凡的人早就退出了九子奪嫡。為保住自己的形象,也為盤活朝廷的勢力,雍正自然要做點什麼,雍正做的,就是善待自己的廢太子一家。廢太子胤礽,雖然做了儲君幾十年,可能忍耐不了多少,被坑得不少,甚至到最後,連續兩次被康熙廢除儲君之位,胤礽可以說是最有可能當上皇上,卻也因為自己的過失與皇位擦肩而過。
  • 「九子奪嫡」雍正憑什麼贏?不是心黑手狠,他的策略更值得學習
    稍微熟悉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年老時,下一任皇帝之位爭奪得很厲害,共有九個皇子捲入了皇位爭奪,他們或者直接參與,或者站臺助威,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最終,皇四子胤禛脫穎而出,成了下一任皇帝,就是雍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