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八王逼宮」失敗後,怡親王胤祥又病情加重,不幸薨逝,雍正皇帝遂開始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的總清算行動。單獨召見皇三子弘時,一道「不義之財以及所有的來往信札全部抄沒」的抄家命令,宣告了雍正皇帝的皇權徹底穩固,也宣告了他對皇三子弘時徹底失去了信任。
此時的皇三子弘時,很清楚自己所面臨的處境,也已明確失去了聖心,失去了奪嫡勝利可能。也就是說,皇三子弘時很清楚雍正皇帝派遣自己查抄八爺府,是對自己試探的絕好機會,更是自己用以「自救」的絕好機會。
就皇三子弘時在查抄八爺府中的表現而言,如果沒有廉親王允禩最後的挑撥,讓他孤注一擲、刺殺弘曆的情況出現,他已經成功了。最起碼,不會落得被賜自盡的悲慘下場!
來到八爺府,皇三子弘時先行下達了一道看似極為愚蠢、無知的命令:
「我知道你們混帳,發慣了抄家財,今兒奉旨抄阿其那的家,你們大可拿出發財的本事,把東西多藏一點。把家眷和家人都集中在太監住的院子裡,不許驚擾,等我發落。所有財物,一體抄沒,全都要造冊呈報。書房和籤押房有我處置,所有御批和御札、書信,抄攏後全部交給我,有膽敢偷看一個字的,他今兒個就甭想回去了!」
從皇三子弘時這一段命令中,我們能明確得出三方面的信息:
1、就和揭穿御前太監李德全的小伎倆一樣,皇三子弘時對「底下人」的諸多行事方式、潛規則都有較為清晰的認識。
2、和「科舉舞弊案」一樣,皇三子弘時在意的並非錢財,而有著更大的追求。
3、廉親王允禩的書房和籤押房中,肯定有其和皇三子弘時之間的書信往來,弘時此舉無疑是為消滅罪證。
從前兩方面的信息來看,皇三子弘時並非無能之輩,更非酒囊飯袋,而是一個對諸多方面均細心留意並適時實用的大有為之人。甚至,就其掌握的底層信息情況來看,他和較低階層人物的交往、熟絡,遠勝皇四子弘曆。
唯獨第三方面的信息,讓人不免生出疑惑!
要知道,皇三子弘時下達命令的時候,御前侍衛領班,對雍正皇帝極為忠誠的圖裡琛就在跟前!
難道,皇三子弘時不知道圖裡琛會將自己在查抄八爺府過程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詳細匯報給雍正皇帝?
難道,皇三子弘時不知道自己對廉親王允禩府中「御批、御札、書信」的單獨處理,一定會讓雍正皇帝懷疑其是掩蓋罪行、消滅罪證的舉動?
除此之外,我們再來看下皇三子弘時見到廉親王允禩時的具體表現:
「你們八爺呢?為何不出來接旨啊?喲,八叔,給您請安了!八叔,您身子還好吧?」
從「你們八爺」到「八叔」,再加上請安、問好等關鍵詞的出現,皇三子弘時和廉親王允禩之間的特殊關係,在圖裡琛的面前再次表現出來。
對於允禩「沒什麼好不好的,膝蓋腫了,跪不下去了,你是不是叫幾個人按著我接旨啊」的回應,皇三子弘時的回答,有著更為明顯的「示好、偏袒」意味:
「八叔,您這是哪兒的話啊,既然您無法下跪,那就是把聖旨請去,您自個看吧!」
皇三子弘時的回應,甚至連廉親王允禩都生出了些許感動,認為是其言行乃係「難為之舉」。
面對廉親王允禩「搜身」的詢問,皇三子弘時又給出了兩句太過明顯的曖昧、照顧言辭:
1、「八叔,不管怎麼說,您也是聖祖仁皇帝的兒子,當今皇上的弟弟,便有一千條王法,也沒有搜您身這一條!」
2、「八叔,事情到這份上了,侄兒心裡十分難過,您要是身子不舒服的話,就先到屋裡歇著吧!」
對於皇三子弘時的具體言行和實際表現,就連廉親王允禩也給出了「反對」看法:
「三兒,你神色中仍然有歉然之意,這就說明你的火候還不夠!你應該勸你阿瑪,把我還有你九叔、十叔、十四叔全殺了!」
當著圖裡琛的面,皇三子弘時對待雍正皇帝的死敵——廉親王允禩,是不是有著太過明顯的曖昧?
難道,皇三子弘時果真像允禩所言,「火候還不夠」?或者,他就根本不明白雍正皇帝派他查抄八爺府,就是為了通過他的曖昧舉動,坐實他和廉親王允禩之間的特殊關係、暗中往來?
他當然知道!只不過,這就是他用以自救的巔峰表現,也是其權謀智慧的高光時刻!
對於信札的刻意收集
在雍正皇帝的抄家命令中,有著「所有的來往信札全部抄沒」的明確指示,也就是說,八爺府上的往來信札已經成為了雍正皇帝關注的焦點,自然也會成為圖裡琛的關注焦點。
可皇三子弘時明知如此,卻當著圖裡琛的面,公然下達「書房和籤押房有我處置,所有御批和御札、書信,抄攏後全部交給我,有膽敢偷看一個字的,他今兒個就甭想回去了」的命令,這不是擺明了作死嗎?
1、命令下達後,經過圖裡琛的匯報,這些信札勢必會進一步吸引雍正皇帝的視線,甚至將其視線全部集中在這些信札中。如此一來,那些可能被皇三子弘時忽視但卻致命的罪證,同樣會被雍正皇帝忽略。
2、收集信札後,皇三子弘時肯定會對其中有關於自己的書信進行修改,但就雍正皇帝懷疑的幾件事,諸如「科舉舞弊案」、「八王逼宮」事件,皇三子弘時的回信就會變成另一種口氣,或者即使有錯也絕不關乎奪嫡、不關乎雍正皇權的正面回復。
也就是說,皇三子弘時不會銷毀這些和自己有關的信札,只會將其修改成不對自己產生威脅的內容。這也是八爺府被查抄後,雍正皇帝再無提及所得允禩信札的原因所在,因為那些書信對皇三子弘時已經再無半點威脅。
3、就像皇三子弘時屢次陷害皇四子弘曆一樣,「己之惡,延及彼之惡」,此時已經明顯落於下風,失去雍正皇帝信任的皇三子弘時肯定也會打起十二分精神提防皇四子弘曆的陷害。
金銀財物,無法成為皇三子弘時的罪證;八爺府的家眷、門人已經被皇三子弘時嚴密控制;唯一能夠讓皇四子弘曆找到可趁之機的地方,就是藉助查抄官兵之手,或者通過早已經投靠了皇四子弘曆的圖裡琛,在往來信札中做手腳陷害皇三子弘時。
也就是說,皇三子弘時對待八爺府往來信札的處理決定,絕非授人以柄的愚蠢之舉,而是智慧迸發的高光時刻。
對廉親王允禩的曖昧表現
首先,雍正皇帝只是命令查抄八爺府,並非對廉親王允禩給予具體懲治指示,皇三子弘時面對廉親王允禩時稱呼「八叔」,並無過錯。
然後,作為皇三子弘時背後的「指點者」和「操縱人」,廉親王允禩手中必定掌握著皇三子弘時的諸多不法罪證和奪嫡把柄。「八王逼宮」失敗後,廉親王允禩再無復出、崛起可能,他很可能會將對雍正皇帝的報復,用在皇三子弘時的身上。
用雍正皇帝諸子之間的瘋狂奪嫡,來報復雍正皇帝因奪嫡之恨對廉親王允禩的打擊,既傷人又誅心。所以,皇三子弘時必須用絕對曖昧的態度,讓廉親王允禩明白:你是不行,可你還有家人,我對你客氣,希望你也能心中有數。
最後,皇三子弘時和廉親王允禩之間一直有著較為親密的接觸,有著較之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更為頻繁的往來。正常情況而言,皇三子弘時那句「八叔,事情到這份上了,侄兒心裡十分難過」才屬心胸磊落的正常言辭、該有表現。否則,就是刻意掩飾,就是故意在圖裡琛面前製造假象,這更會雍正皇帝心生懷疑。
也就是說,皇三子弘時面對罪臣允禩的曖昧言辭和舉動,既是當前形勢下的無奈之舉,又是其打消多疑之雍正皇帝對自己懷疑最為有效的理性辦法。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