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只是一個荒唐昏聵的無能之輩?你可能誤會了

2020-12-24 清朝那些人

《雍正王朝》的開劇,就是太子胤礽和康熙妃嬪鄭春華在花園假山間的荒唐情節;黃患災害的朝堂會議上,太子胤礽又是一個無主見、無才識的無能模樣。再加上後來的種種昏聵表現、荒唐舉動,太子胤礽的負面人設已經基本明確。

這樣一個無能之輩,為何還能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0多年?

這樣一個荒唐儲君,為何還能讓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乃至那麼多朝臣忠心擁護?

就因為儲位早定、名分在那放著?

當然不是!

於八大山莊首次被廢的當晚,太子胤礽就用一出自我救贖的好戲,證明了自己的智慧高度!

我們先大致攏下當天夜裡發生的事件過程:

太子胤礽和鄭春華的醜事被康熙皇帝撞破;康熙皇帝被氣到癱倒,而後被圖裡琛、德楞泰攙回寢殿;回到寢殿以後,康熙皇帝立即下令:「把那個逆子找來」;還沒找到胤礽,凌普的叛軍就到了;而後,就是太子胤礽和胤祥一塊被發現於荒郊野外。

這裡,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1、李德全奉命去找太子胤礽,如果在其住所找不到,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皇四子胤禛的住所,可李德全卻如此回話:「到處都找了,就是找不到太子」。這說明,早在康熙皇帝下令甚至康熙皇帝剛剛離開鹿苑以後,太子胤礽就去找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李德全找到皇四子胤禛住所的時候,胤祥已經陪著太子胤礽到荒郊野外去了!

2、當鐘錶敲響了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時,太子胤礽的情緒立馬崩潰,甚至向胤祥下跪。鏡頭一轉,就是凌普的叛軍調動情況,這說明太子胤礽對於凌普調兵之事是清楚的。

3、康熙皇帝調兵遣將,將凌普叛軍輕鬆平定後,太子胤礽和皇十三子胤祥恰好被發現於荒郊野外,這說明太子胤礽甚至對行宮內發生的叛亂過程都是清楚的。

細細想來,我們不難發現太子胤礽的整體心路歷程:

皇十四子胤禵按照太子胤礽的筆跡,仿造了調兵手諭,可那顆鮮紅的「太子關防大印」該如何造假?

被康熙皇帝撞破醜事後,太子胤礽要麼想辦法自保,才會去找自己的鐵桿兄弟——胤禛、胤祥商量對策;要麼,就是孤注一擲,準備調兵謀反。可見到胤祥以後,胤礽直接給出了一個最沒出息的目的——「我是特意來託付家小的」,這是不是有點不正常?

所以,被康熙皇帝撞破醜事以後,太子胤礽的具體操作應該是情急之下,先找到自己的「太子關防」,可發現關防已經被盜用或者關防還沒來及被放回去以後,他的自我救贖便正式開始了。

先去皇四子胤禛的住所,給自己尋找一個證明自己並未發出調兵手諭的人證。胤禛裝醉不見,胤祥反倒出現後,太子胤礽並未有明顯的情緒變化,這說明他早就知道胤禛會避嫌而胤祥「豪爽,是條漢子」,肯定會盡到兄弟情義。

胤祥出來見胤礽之前,皇四子胤禛給出過交代:「記住,他扔什麼,你接什麼」,而鄔思道又加了一句:「接了什麼,忘什麼,一句瓷實話也別說」。可我們來看看太子胤礽和胤祥交談以後的結果:

「二哥,您甭說了,您的家人還有她,都交給我了,我答應您,只要有我十三弟在,就有他們。」

好了,不但什麼都沒忘,反而給出了絕對的瓷實話。更重要的是,胤祥甚至直接陪著「心神憂懼」的太子胤礽到荒郊野外散心去了!

這就是太子胤礽的聰明之處!

用大哭和下跪的可憐相,喚醒皇十三子胤祥「做弟弟的情義和做臣子的忠藎」,讓他發出了「只要你不謀反、不叛亂,就算是有天大的事兒,我和四哥都保著你」的承諾,而後讓胤祥陪著自己到荒郊野外,再製造一個叛軍作亂時,自己不在場的證據,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至於調兵手諭到底是誰仿造的,根本不需要太子胤礽擔心,康熙皇帝必定會調查清楚。

注意,到這裡還沒完,因為太子胤礽雖然能洗脫「調兵逼宮」的嫌疑,但和鄭春華之間的醜事呢?在此之前的種種罪行和荒唐表現呢?

再來看下被侍衛從荒郊野外找來的太子胤礽是如何表演的?

太子胤礽剛要進入康熙皇帝的寢殿,就被張五哥攔住了:

「太子留步,皇上累了半夜,這會剛歇著,不想見您!」

太子胤礽直接一巴掌上去,然後大聲喝道:

「混蛋,睜開你的狗眼看看,我是誰,我是當今的太子,將來的皇上!」

而後,太子胤礽一陣大笑,甚至直接唱了起來:

「我手持鋼鞭將你打,打死你個活王八!」

走進寢殿以後,太子胤礽看到康熙皇帝,卻立馬下跪,恢復正常:

「原來皇阿瑪在這兒!皇阿瑪,這麼晚了,您還沒歇息啊?」

太子胤礽真就不知道康熙皇帝在裡面?

康熙皇帝不在裡面,太子胤礽會被德楞泰直接帶到寢殿?

康熙皇帝不在裡面,外面會跪倒一片皇子?

康熙皇帝不在裡面,御前侍衛張五哥會在外戍衛?

更何況,張五哥已經明確表達了「皇上累了半夜,這會剛歇著,不想見您」。

可既然太子胤礽已經明確了康熙皇帝就在裡面,為何還要發出「我是將來的皇上」這等狂悖之言,甚至還癲狂瘋魔到唱戲?

這就是太子胤礽的目的——讓包括康熙皇帝在內的所有人相信:我已經瘋了

太子胤礽為何要刻意表現自己的瘋魔呢?

我們來看下皇三子胤祉對皇長子胤褆的揭發:

「二哥瘋瘋傻傻、神志不清,就是你幹的好事!這事,兒臣也不用多嘴。皇阿瑪只要問問二哥宮裡的那個傻瓜太監就知道,大哥給他銀子、古玩,叫他把一個什麼東西藏在二哥的枕頭裡,又叫他把一些什麼東西埋在毓慶宮的牆角下面。寫著二哥性命和生辰八字的小人!」

堂堂當朝太子,為何非得用一個「傻瓜太監」?

而且,這個「傻瓜太監」還深得信任,能輕易接觸到太子胤礽的枕頭?

這說明,這個「傻瓜太監」並不傻,太子胤礽更不傻,對於皇長子胤褆的魘鎮之事,早就瞭然於胸,只等時機合適便將其一舉扳倒。

當下局勢,就是這個最合適的時機:

1、裝瘋魔,就可以為自己的所有罪過找到一個開脫的理由;

2、裝瘋魔,就可以引出自己被魘鎮之事,將對自己威脅最大的皇長子一舉扳倒;

因魘鎮而瘋魔,因瘋魔而犯錯,因犯錯而被廢,這樣的順理成章反倒會讓康熙皇帝心生疼惜,才會有康熙皇帝在「議舉新太子」時的那段話:

「事後看來,他的那些事情,有些是捕風捉影、純屬子虛;有的呢,則是遭了別人的魘鎮,才會心智失常、行為怪悖!」

「捕風捉影、純屬子虛」,指的就是讓太子胤礽「一哭、一跪」就成功洗脫的「調兵逼宮」嫌疑;

「心智失常、行為怪悖」,則成了太子胤礽之前所有罪過,甚至宮廷醜事的開脫。

康熙皇帝的一句話,就能證明太子胤礽一齣好戲的實際效果,就能證明太子胤礽「攻守有度、臨危不亂」的巔峰智慧。

現在,你還認為太子胤礽只是一個荒唐昏聵的無能之輩嗎?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的救命恩人
    《雍正王朝》評10:他表面上要殺太子,實則太子的救命恩人大阿哥胤禔,宮廷鬥爭中的小丑蔣幹作者:董狐筆/全文約2100字,閱讀約需要7分鐘。在太子胤礽的一生中,一直有一個人,陪伴在他左右,與他一起玩耍,一起成長,一起輝煌,相鬥相殺,又一起成為階下囚,此人便是太子的大哥,康熙王朝的大阿哥胤禔。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爛泥扶不上牆,真實歷史上真的是那樣嗎
    《雍正王朝》中的太子胤礽,顯然有被「灰色化」的傾向,如果剝離情節塑造的文學色彩,胤礽其實是一個歷史悲劇人物。胤礽的生母,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赫舍裡氏。胤礽本有一個哥哥,早夭,所以他成了嫡長子。胤礽一生的幸運與不幸,都是因為這個身份。胤礽剛剛出生兩個時辰,還沒有喝上母親一口奶水,赫舍裡氏就因難產而死。
  • 雍正王朝:「真糊塗」的馬齊並不傻,他只是在打造「耿直」的人設
    在《雍正王朝》中,上書房三大首輔中,最沒存在感的就是馬齊,既看不出他深謀遠慮,又看不出他結黨營私。唯一一次出頭扛事就是康熙推舉新太子,他死活非要把八爺胤禩推上去,即便康熙已經表明了態度,佟國維已經被訓斥,他依然梗著脖子支持老八,一副耿直模樣讓人不禁啞然失笑。
  • 《雍正王朝》中太子讓老十三除掉鄭春華,為什麼老十三沒有動手?
    其實《雍正王朝》這部劇整體是充滿了權力鬥爭和陰謀的電視劇,裡面父子、兄弟整天勾心鬥角,眼中只有權力。而鄭春華也不過是九子奪嫡之中一顆棋子而已,她一片真情錯付了太子胤礽。鄭春華本是康熙的一位妃子,因為康熙後宮女人太多,外加康熙年紀已經大了,所以康熙沒有空去寵幸她,而她耐不住寂寞主動勾引了康熙的兒子太子胤礽。胤礽在第一次廢太子復出之後,性情變得越加狂躁,這樣也使得本來擁護太子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開始逐漸疏遠太子。
  • 雍正王朝:康熙提出「孤臣」的期望,卻也讓雍正就此頓悟奪嫡心法
    事實上,太子胤礽荒誕不羈、碌碌無為的表現,已經引得了朝中大臣以及眾位皇子的一致不滿,而包括其他皇子,特別是大阿哥胤褆與八阿哥胤禩,不僅對於胤礽的儲君之位有著強烈的覬覦之心,甚至已經開始逛街黨羽,布置勢力,準備將胤礽拉下太子之位以取而代之。
  • 雍正燒了百官行述,為何留下太子給任伯安的信?扳倒太子在此一舉
    手握百官行述的任伯安,被八爺黨拋棄以後,居然和太子胤礽之間扯上了關係。胤礽還特地寫了一封信給任伯安,希望從他手裡得到百官行述。我覺得這一安排有失妥當,太子胤礽想要做這件事,親自寫信的風險未免太大,很容易讓人抓住把柄,完全可以找個代言人,即使出了事兒,也有個頂包的。
  • 雍正王朝:權謀鬥爭的最高境界——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在《雍正王朝》裡,有非常多的經典「對決」,比如,康熙與佟國維的一場飯局,就決定了八阿哥在「議舉太子」上的徹底出局;再比如,雍正與年羹堯的一次火鍋,就為君臣的反目埋好了伏筆——兩次精彩異常的「政治飯局」,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做「權謀」,什麼叫做「交易」。
  • 《雍正王朝》:太子一張口,康熙便賜大臣薩琪瑪,這是為何?
    今兒想聽聽你們的說法,胤礽你先來說說看看。」太子立刻接道,「兒臣以為四弟的才具是有的,辦事也肯盡心盡力,也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但是……」話音未落,康熙便皺起了眉,「說下去。」《雍正王朝》中這一段頗為有趣,本來是好端端的議事,為何康熙卻突然說起來薩琪瑪?當然是為了換話題啊!先捋一下這件事的前後脈絡。康熙46年黃河突發洪水,國庫卻沒錢沒糧,百萬災民都在等著朝廷的救濟。
  • 胤礽被廢是爛泥扶不上牆?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胤礽
    胤礽自幼喪母,康熙對其極為溺愛,最終導致了胤礽越發不堪胤礽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最後一位太子,他既是清朝第一位明立太子也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子,胤礽之後中國歷史上再無太子。胤礽是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胤礽是康熙序齒的兒子中第二子,其母赫舍裡氏與康熙感情極為深厚,但赫舍裡氏再生育胤礽時,因產後大出血而死,所以胤礽自幼喪母。
  • 《雍正王朝》:科場舞弊案三阿哥為何不願多管?
    「雍正王朝」中,李煒陳永正作為清朝的大臣,也是信任的,做事的官員就是好!當然,忠於皇上最重要的事情!雍正上臺後在考試中的第一次會議,有欺詐行為震驚了法庭確實是一個大醜聞。三阿哥之所以叫李紱找李衛,主要的原因是:李衛處理事情不按常規出牌,堅決!
  • 夢回之《雍正王朝》中經典:「間諜戰」第一大臥底,老十三胤祥?
    都說幹大事不拘小節,縱觀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十三阿哥胤祥的做法,無疑類似於四阿哥胤禛的臥底。十三阿哥胤祥康熙帝的熱河之行讀過二月河的作品和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朋友,不知道是否注意到,有這樣一個細節;在康熙眾多的兒子當中,他們在「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康熙五十一年冬,康熙皇帝祭告天地、宗廟,再次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交由宗人府圈禁。此刻開始,宣告了胤礽在奪嫡之爭中出局。雖然胤礽被廢,但是他的下場也算善終了。康熙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這個不成器的兒子,並給雍正留下遺旨,要他善待廢太子一家。
  •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歷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雍正王朝》是清代宮廷劇的一部代表作,在某些細節上也較為接近歷史事實。劇中,康熙、雍正、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角色深入人心,此外還有一個角色也很出彩,他就是張廷玉。《雍正王朝》開篇的時間就是康熙四十六年,此時的張廷玉從剛剛入仕不久,只是南書房中的一個侍從,在康熙的特恩下才準予著四品官服。但劇中的張廷玉顯然已是康熙帝的宰輔,位列佟國維、馬齊之下。
  • 六安茶不是指茶,而是在暗示妙玉的身份是太子胤礽第六女
    我想起這樣一個問題,《紅樓夢》中只有兩處「蟠」字,一處是這個「蟠香寺」,另外一處是薛寶釵的哥哥「薛蟠」。之前我們說過,第26回中,薛蟠是五月初三的生日,正好跟康熙廢太子胤礽是一天,《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家是太子黨,他不可能拿自己本主的生日開玩笑,必然是有所暗示,並且薛蟠莫名其妙地提起了唐伯虎的畫,將唐寅二字,錯認成「庚黃」,而胤礽復立之後的第一個生日就在「庚寅」年(1710年)。
  • 清朝「九子奪嫡」事件後,勝利者雍正,為何始終對廢太子善待?
    作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雍正皇帝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不可能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很簡單,平凡的人早就退出了九子奪嫡。為保住自己的形象,也為盤活朝廷的勢力,雍正自然要做點什麼,雍正做的,就是善待自己的廢太子一家。廢太子胤礽,雖然做了儲君幾十年,可能忍耐不了多少,被坑得不少,甚至到最後,連續兩次被康熙廢除儲君之位,胤礽可以說是最有可能當上皇上,卻也因為自己的過失與皇位擦肩而過。
  • 雍正王朝:康熙明知「調兵手諭」有假,為何還要處置十三阿哥胤祥
    也就是說,康熙皇帝懲治胤祥的重點也只是在於他的口出狂言,和叛軍進宮關係並不大!所以,康熙皇帝之所以處置胤祥,幾乎和凌普叛軍毫無關係!但在這之前,張廷玉還曾奉命問過胤祥的話,一共四個問題:1、你今晚為什麼單獨與太子外出?2、凌普帶兵進宮的事,你知道不知道?3、這手諭,你知道嗎?
  • 雍正王朝:弘時,果真是無能之輩?查抄八爺府,他的自救堪稱完美
    從前兩方面的信息來看,皇三子弘時並非無能之輩,更非酒囊飯袋,而是一個對諸多方面均細心留意並適時實用的大有為之人。甚至,就其掌握的底層信息情況來看,他和較低階層人物的交往、熟絡,遠勝皇四子弘曆。唯獨第三方面的信息,讓人不免生出疑惑!
  • 雍正王朝:張五哥說十三爺不適合做太子,康熙為何賞他天大的面子
    引言:可別小看張五哥說的這句話,這句話為以後康熙的一系列決策埋下了伏筆,康熙和張五哥這段對話是整個《雍正王朝》中最溫情的一幕,看似一段很家常的對話,卻道出了真實,皇帝和侍衛在宮禁森嚴的大內,拉著家常話,這是很少見的,因為從沒有人敢跟皇帝說掏心窩子的話,其他的人更多都說的是頌聖話,比如皇上英明睿智自有主張,堪比堯舜,千古一帝之類的……
  • 雍正王朝:八爺黨逼宮雍正時,為何唯獨不見三阿哥胤祉的身影?
    如果要評選《雍正王朝》中,最為精彩跌宕,最為緊張刺激的劇情,「八爺黨逼宮雍正」這段劇情,毫無疑問會以高票當選。而除去早先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終身的大阿哥胤褆、廢太子胤礽,和被雍正發配去看守皇陵的十四阿哥胤禵,似乎只有三阿哥胤祉沒有身處這一事件的旋渦之中,甚至都沒有出現在當時的朝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