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真糊塗」的馬齊並不傻,他只是在打造「耿直」的人設

2021-01-08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上書房三大首輔中,最沒存在感的就是馬齊,既看不出他深謀遠慮,又看不出他結黨營私。唯一一次出頭扛事就是康熙推舉新太子,他死活非要把八爺胤禩推上去,即便康熙已經表明了態度,佟國維已經被訓斥,他依然梗著脖子支持老八,一副耿直模樣讓人不禁啞然失笑。

但殊不知,這就是馬齊為自己在康熙、雍正二維君主面前立下的人設。靠著「耿直」這一人設,馬齊安然度過了所有的血雨腥風,而且始終屹立不倒。

推舉新太子時,馬齊可能真的是反應比較滯後的一個。當時,他跟著佟國維一起,二認為你在上書房忙前忙後,為老八胤禩搖旗吶喊。可佟國維早就打定主意了,他跟康熙打配合,串聯群臣,捧殺老八;張廷玉呢,壓根不摻和,他知道康熙的想法,所以早就背地裡寫好奏章,打算投胤礽一票。

但當推舉新太子的朝會開始後,面對胤禩高票當選的局面,康熙突然不認帳了,然後就揪著佟國維一頓訓斥,張廷玉又臨時推薦了廢太子胤礽,馬齊這才如夢方醒。合著大家都各懷心思,招呼都不打,就把我這個老實人晾在一邊了。

但馬齊畢竟是縱橫宦海多年的老臣了,他深諳康熙的心理。多年陪伴康熙讓他深諳帝王的心理。他明白,康熙最痛恨的人是那種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對於那些心懷坦蕩,不存私利的人,即便他過於耿直,甚至是頂撞康熙,康熙都不忍傷害他們。因為康熙明白,真正為國家著想,為國家辦事的人,就是這些耿直的大臣。

這時候,馬齊的眼裡應該浮現出另外一個人的身影——王掞。

王掞作為太子老師,一心教育太子,無奈太子不成器,被康熙廢掉。但在廢太子的問題上,康熙、其他皇子和群臣確實有過失。結果王掞在朝堂上一番慷慨陳詞,句句說在康熙心窩裡,但康熙卻沒處置他,只是命人把他送回家,原因就是王掞一心為太子為國家著想,不存私利。

所以,此時如果馬齊立即調轉槍口,攻擊胤禩,支持康熙,這樣做的話,在康熙心裡難免會留下一個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兩面派形象,於是他便學起了王掞,仍然耿直地堅持自己原來的觀點,說:

奴才的罪和佟國維一樣深重,求皇上重重懲治。但奴才以為在阿哥之中,確實只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懇祈皇上不要因臣等之過而棄用賢哲之王。

說白了就是,我服從你的決議,但我保留自己的觀點,我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我是為國家著想,我驕傲!

見馬齊如此耿直,康熙內心是欽佩的,他對馬齊的評價是:

你的罪在於見事昏聵、隨聲附和,朕看你才是真糊塗!

這話並不完全是說給馬齊聽的,而是說給在場的皇子和大臣聽的。簡單來說,康熙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耿直可以,糊塗沒事,糊弄我可不行!

所以,康熙並未責罰馬齊,只是降兩級,仍在上書房行走。對比佟國維,對馬齊的懲罰就是一個信號,康熙是在告訴所有人,應該做一個怎樣的大臣。

畢竟張廷玉這樣的大臣可遇而不可求,馬齊才是這個國家真正做事的人。

而馬齊則一直保持自己「耿直」的人設,始終未變。比如後來康熙曾多次表示不再立太子,馬齊卻仍然勸說他立太子;再比如面對八爺黨的逼宮,張廷玉挺身而出替雍正說話,馬齊並沒有隨風倒,而是堅定地站在了雍正和張廷玉一邊。正是這「耿直」人設,讓他安然度過了康熙雍正兩朝的政爭,而且始終身居高位。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的「精分」人設,掩蓋的究竟是「真相」還是「心機」
    現在流行「人設」這個詞,例如天涼王破的「霸總」人設,楚楚可憐的「小白花」人設,自立自強的「女權」人設。人設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你在別人眼中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人設也是和壞東西,因為人設終究是一張塗滿油彩的皮,遮住了真實的內裡,總有暴露的危機。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導讀:《雍正王朝》中那個敢於和本部堂官撕打;敢於正面和總理王大臣嗆;更敢於在年羹堯聖寵正隆、勢頭正盛的時候上疏彈劾的孫嘉誠,乃係清朝歷史上雍正朝名臣孫嘉淦的原型。孫嘉淦,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於直言納諫而聞名於世。孫嘉誠對於孫嘉淦剛毅、正直的性格演繹較為充分,只是該劇對於孫嘉誠的結局演繹加入了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藝術需要,有所變動。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只是一個荒唐昏聵的無能之輩?你可能誤會了
    《雍正王朝》的開劇,就是太子胤礽和康熙妃嬪鄭春華在花園假山間的荒唐情節;黃患災害的朝堂會議上,太子胤礽又是一個無主見、無才識的無能模樣。再加上後來的種種昏聵表現、荒唐舉動,太子胤礽的負面人設已經基本明確。這樣一個無能之輩,為何還能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0多年?
  • 他演《宰相劉羅鍋》和《雍正王朝》沒火,演《大宅門》算是走紅了
    提及演員趙毅,很多人或許並不能對號入座,因為他並非流量大咖,也非響噹噹的演技派。他只是從戲曲演員轉型到了影視行業的普通演員。不過,他出演過很多電視劇,你知道都是哪些嗎?他決定去影視行業轉轉,看看自己有沒有機會。他就騎著自行車一個劇組一個劇組跑,在1993年出演了電影《紅粉金剛》,1994年出演了電視劇《牛子厚與富連成》,雖然是龍套角色,但也有成績。在90年先後出演了12部影視劇,其中不缺乏很有名氣的電視劇。
  • 雍正王朝:孫嘉誠是棋子嗎?雍正難道僅僅只是為了一個藉口嗎?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的囂張跋扈讓雍正非常的生氣,但還是沒有徹底死心直接殺掉年羹堯,後來雍正派遣一直和年羹堯作對的孫嘉誠到西北去實行火耗歸公,還請了孫嘉誠和年羹堯吃火鍋化解他們兩個人的矛盾。後來果然孫嘉誠去了西北後被年羹堯殺了,最後也因為這樣引起眾怒,雍正不得已殺掉了年羹堯。
  • 雍正王朝:老八在雍正朝的勢力到底有多大?三件事,足以證明一切
    在《雍正王朝》的最後幾分鐘,李德全向精神已經明顯不濟的雍正皇帝報告:「皇上,八......阿其那,他死了!」然後交給雍正皇帝一封來自「阿其那」的臨終信。自康熙四十六年「黃患爆發」乃至更早之前,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便開始了明爭暗奪,相互攻擊。
  • 雍正王朝:弘曆棋高一招殺人不見血,簡單幾句話就將弘時置於死地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踏過屍山血海,最終坐穩皇位。不過,作為清朝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他的執政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就因為積勞成疾,遺憾離世。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雍正帝心知肚明,因此選出一個優秀的繼承人,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 雍正王朝:喬引娣和雍正,發生關係沒有?一個小動作,說明了一切
    導讀:喬引娣,作為基層貧困民眾和雍正政敵家眷的雙重代表人物,乃係《雍正王朝》中見證雍正皇帝「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的關鍵人物。最初階段,這個被皇十四子胤禵在破廟「撿」來的逃荒丫頭,因為和其「同命相憐、皆有痛失至親之苦」而惺惺相惜,乃至感情迅速升溫。
  • 雍正王朝:年羹堯,最不應該得罪張廷玉!兩句話,就能要了他的命
    只是,雍正皇帝的態度也很明確,「殺年羹堯很容易,只是一句話而已,但朕決不允許這樣子糾眾要挾」,所以,縱然壓力巨大,但年羹堯還一直活著。只是,年羹堯到底還是被賜自盡,而且雍正皇帝的這個決定就發生在他問及張廷玉的意見以後。
  • 雍正王朝中雍正登基後說誰想當皇帝讓給他,如果裝x失敗咋整?
    這個情節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之中。當時康熙喪事剛辦完,雍正第一次上朝,諸阿哥都參加了。雍正對他們說,當皇帝是天下頭等苦差事,無奈聖祖爺託付,我也只好勉為其難,接下這個擔子。現在呢,如果誰想坐這個皇位,我立刻讓位給他坐。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含淚殺親子」?因為弘曆和李衛的勸說
    對了,兒臣曾聽他說過,就是對不起蘇舜卿!」注意,這個「沒有」和後面的「出招」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停頓,這個情景的設置有何作用?我們一直在說,《雍正王朝》幾乎沒有一個多餘的鏡頭和臺詞,弘曆在這個地方的停頓也有著具體含義。
  • 《雍正王朝》中康熙時期的張廷玉歷史原型是誰?他也是重量級人物
    《雍正王朝》是清代宮廷劇的一部代表作,在某些細節上也較為接近歷史事實。劇中,康熙、雍正、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等角色深入人心,此外還有一個角色也很出彩,他就是張廷玉。導演胡玫老師,杜雨露老師,對張廷玉的刻畫和表演都很到位,突出了他的性格特點——穩。歷史上的張廷玉卻如《雍正王朝》中一般,是個十分謹慎的人,這一點,無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對他都都有類似的評價。
  • 雍正王朝:弘曆遭到弘時的追殺,他為什麼不向雍正揭發?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一直覬覦皇位,而他最大的阻礙就是四阿哥弘曆。弘曆天資聰穎,好學善思。早些年在王府讀書時,弘時總是吵嚷著要撒尿,弘曆卻安安靜靜地聽鄔思道講課,以至於在木蘭秋彌期間被康熙看中,年紀輕輕就被送到宮裡與康熙朝夕相處。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導讀:歷史上的張廷玉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繹稍有不同,康熙年間僅官至「吏部左侍郎」,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組織部副部長,而並非劇中相當於宰相的「上書房大臣」。行至雍正朝,張廷玉才逐漸走向仕途的巔峰,成為雍正朝時期乃至整個清朝時期的漢臣巔峰代表。
  • 老人說:「快樂的人都是糊塗蛋,」是你嗎?
    所以我在山上的一間小屋裡躲了起來,小屋的主人是一個儒雅老翁,他自稱「糊塗老人」。我家有一塊硯臺,這塊石頭很精緻,雕刻也很好。第二天老翁請鄭板橋題寫篆刻硯臺。於是鄭板橋即興寫下:「難得糊塗」,寫下四個大字,然後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
  • 雍正王朝:百無一用是書生?狀元王文昭就能證明,書生很厲害
    王文昭,曾在「殿試」過程中享受過「逾時」特權,並享受了雍正皇帝親自掌燈的「恩科狀元」,也是雍正皇帝著重培養的青年官員。很明顯,即使王文昭對雍正新政有著明顯不滿,也並不影響雍正皇帝對其的信任和培養,更不影響他身上極為明顯的站位標籤。
  • 《雍正王朝》中,誰最可恨?並非老八,而是這個道貌岸然的大清官
    導讀:作為一部經典的歷史劇作,《雍正王朝》對於角色的塑造絕對無可挑剔,甚至有人認為但凡有正臉出現的人物,都不容忽視,都有著他存在的必然理由。但既然是朝堂爭奪、權力對決,劇中人物雖無好壞之分、對錯之別,但在觀眾心中卻也有著主觀判斷。
  • 雍正王朝:明知道是死,孫嘉誠為何還毅然前往西北?這才叫錚臣
    在為年羹堯送行的火鍋宴上,雍正皇帝給出的理由是「幫你經營軍需財務」;在和李衛談話的時候,雍正皇帝給出了這樣的理由:「這幾天,朕不斷接到京城轉來的摺子,說年羹堯在西北越發囂張跋扈了!本來,朕派孫嘉誠到他那去,就是為了見到這個人能有所警覺、有所收斂,不知道他是沒有領悟朕的苦心,還是有意和朕頂著幹。孫嘉誠在那兒推行火耗歸公竟然寸步難行,而且從年羹堯開始就都跟他過不去!
  • 《雍正王朝》如果沒有胤祥,八王議政雍正難道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雍正王朝》在「九子奪嫡」中,四爺胤禛最後成功脫穎而出升級為雍正皇帝,但對於獲得皇位的四爺,八爺黨胤禩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最後雖然跪倒在雍正的腳下,但大家都知道他們肯定不會就這麼安安穩穩的。首先來說說隆科多,雖然隆科多掌握著京城的防務,但說到底這個權力還是掌握在雍正的手中,這個從雍正先前用嶽鍾琪直接換掉了年羹堯就可以看出來,雍正不可能只是讓年羹堯、隆科多一個人就掌握了權力的,只要隆科多有任何的異動,雍正還是有機會直接換掉、甚至除掉隆科多的。
  • 雍正王朝的渣女,喬引娣名副其實
    雍正王朝》裡,女性眾多,個個出新出彩,可唯獨一位女性,讓人不免有嫌棄之感,她便是雍正和十四阿哥允禵爭奪的女人喬引娣。喬引娣名為淑女,實為渣女,且聽我慢慢分析。聽到這裡,允禵春心大動,畢竟也明白女人家晚上睡不著覺的根源在哪,只是女孩子家不便明說,隱喻著男女間那點感情事。對男人來說,女人表達得越委婉含蓄,男人那顆蠢蠢欲動的心就越躁動。於是,允禵對喬引娣的愛就越發深沉,甚至在母后、雍正的面前說要娶喬引娣為妻,可見,一向心機頗深、鐵石心腸的允禵也被這位不簡單的女人所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