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傳人:女子防身術根本沒用,拳擊散打在實戰中才能制敵

2020-12-15 拳擊時空

7月31日,南京原本截拳道館長、中國武術名家張安邦就女性適不適合學拳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於張安邦在武術搏擊行業從業多年,經驗相當豐富,可謂閱人無數,因此他非常了解什麼樣的人適合哪種運動,而女性練習拳擊就是很好的選擇。

張安邦表示:「女性學拳擊當然適合了,我教拳中就遇到很多成年女性過來學,包括最近暑假報名的很多都是剛參加完高考的女生,你想高中三年運動是非常少的,體弱談不上,但是絕對不是身強力壯,都一門心思撲倒學業上了,但是打個兩三次之後,技術進步還是很明顯的。另外就是通過一些大學生或工作族來看,打拳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尤其是打著防身、健身的初心,只要不是走專業路線,吃這碗飯,怎麼都不晚。」

張安邦指出:「女性選擇實戰對抗性的拳擊、散打、搏擊、原本截拳道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在選擇時也要看,這個館是不是打拳拳到肉的對抗,如果僅僅是打打靶子、打打沙包,教練陪你動動,減肥的效果是有的,可能會增強自信,但是真動手的時候,可能意義不大。南京原本截拳道館就是拳拳到肉的對抗訓練,看上去不怎麼像功夫,恰恰這就是最實用的功夫!」

張安邦最後強調:「另外就是不要學習所謂的擒拿、反擒拿之類的,就學些拳拳到肉的東西,這樣習慣了拳打腳踢,也就慢慢適應了應對暴力,不要有幻想,電影裡或網絡瀟灑的招式絕對沒有用,起碼對你沒有用,更不要幻想遇到「奇人」,教你些一勞永逸的功夫,如果有,真的比中五百萬彩票的機率小多了,總之,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功夫,功夫面前,人人平等。」

相關焦點

  • 退伍「老兵」免費傳授女子防身術
    4月5日,在渝北區金童路的一家射擊館裡,年輕的射擊教練胡超正在向市民免費傳授女子防身格鬥術。1996年出生的胡超曾經在部隊裡當過兩年兵,勤學苦練,掌握了紮實的擒拿格鬥技能。「其實這些技能在現實生活中相當有用。我希望能夠以此回饋社會。」於是,他和同事,1998年出生的全國散打冠軍黃文強一起,從4月5日起,每個周末都免費開課,向市民傳授女子格鬥術,他們計劃持續兩個月。胡超所在的俱樂部也相當支持,決定免費提供場地,還承諾每次都會給兩人放半天假!
  • 拳擊和散打究竟有何不同?哪個實戰更厲害?
    一直以來拳擊和散打那個更厲害都是備受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這兩者都有自己的立身之根本,不是另外的東西可以取代的,這也是他們可以長久不衰的原因,畢竟只有自己有別人沒有的東西才會更珍貴。其實對於現在來說拳擊和散打都有他們自身的優勢,我們很難從技術去判斷他們到底誰厲害,如果要從正規比賽來看的話,我們很難去分辨他們那個更厲害。
  • 世界拳王徐燦評價女子防身術,遭網絡圍攻!
    前些時間,中國目前唯一的現役世界拳王徐燦在網絡上評價了女子防身術,稱其基本沒用。然後遭到不少網友的言語圍攻,當然網友中也有部分女性。對于格鬥圈行內的人或者訓練過現代搏擊的人都知道女子防身術基本上沒有什麼用。
  • 泰森用拳擊規則,李小龍用散打規則,誰贏?專家給出權威答案
    【文/搏擊江湖】近日,有媒體詢問,如果讓拳王泰森和功夫巨星李小龍按照各自擅長的規則打一場比賽,誰會贏。這次的前提就是泰森按照拳擊規則,李小龍按照散打規則,比之前籠統地說兩人誰厲害更清晰了一步,起碼規則有了規定。那麼這樣規則打一場的話,誰能贏呢?
  • 實戰如何?實際情況讓人驚呆
    中國功夫因實戰出名,而不是因為影視文學的宣傳。外國人並不傻,他們自然也知道影視文學是藝術作品中的「武功」與真實的中國功夫沒有直接的關係。世界上真的有「武功秘籍」嗎?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真相。武功秘籍有可能是真的存在,但絕不是影視小說中的「武功秘籍」。
  • 一個散打運動員的真實經歷:我從傳統武術中悟到了什麼?
    現代社會,大眾看法,包括許多武術業內人士都認為,傳統武術的套路相對於武術散打,那就是「花拳繡腿」,不堪實戰。甚至認為傳統武術練家遇上散打選手,遠抵不住散打選手那三拳兩腳和熊抱虎摔,散打選手會幹淨利落地擊敗傳統武術練家。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傳統武術套路真沒用?真不能用於散打搏擊嗎?
  • 傳奇已逝47年,盤點一下世界格鬥擂臺上李小龍傳人們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先生在香港逝世,年僅33歲。至今已時隔47年之久。功夫明星中,從未有人像李小龍一樣在生前和身後引起如此多的關注,「收穫」如此多的「口水戰」。 匯總一下網上「噴子」的言論,常說的無外乎就是:李小龍沒有上過擂臺,沒有任何實戰能力,上了擂臺必輸無疑。
  • 散打技術|中國散打和西洋拳擊,有何異同?
    散打是競技武術的重要表現形式,是武術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散打的起步較晚,在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後,已經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體育競賽項目。現代拳擊作為奧運會項目,不論是在歐美國家還是亞洲國家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通過對比散打和拳擊的多個方面,吸收借鑑拳擊運動在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長處,以期為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化、推動散打運動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適合街頭實戰的跆拳道技巧
    格鬥式跆拳道採取「側面對敵」的格鬥式,在這點上與散打相同,都是儘量減少暴露給對手的身體面積,以便於更加快速地進攻與移動;而手上的抱架則與其他拳擊、踢拳運動類似,重手重腳在後,戰鬥中雙手保護身體脆弱部位(頭部、兩肋),這些在街頭實戰中都是十分可取的
  • 突出實戰對抗 練就一招制敵 駐香港部隊某旅搏擊訓練拳拳到肉
    本文轉自【南部強軍號】;作者 | 周詳、何洪健、楊傑揆、朱志洋、郭銀 日前,駐香港部隊某合成旅組織搏擊骨幹集訓,招式凌厲、真打實練,充滿血性的高強度訓練課目,有效提升官兵應急處突、快速制敵能力這次搏擊集訓區分理論知識學習、身體技能強化、對抗能力強化三階段進行,融合了擒拿、散打、跆拳道、摔跤等多類格鬥技巧,不僅要身體好、腦子還得活。 搏擊訓練教員喬康介紹說,摔法最主要的是貼身要快,然後利用巧勁快摔。擒敵講究的是力量,需要用很大的力去制服對方,而搏擊講究的是更快更準。
  • 觀點|散打名帥於萬嶺:散打是拳擊加腿,不是中國功夫?
    傳統散打與拳擊,它們有排斥的一面,但也有融合的一面,競技中要求「制勝」是兩者可能結合的前提。特別是拳擊技術對距離、時間、體位移動和肌肉本體感覺及對抗意識都有可鑑之處,激烈的實踐更能顯示其訓練系統的合理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現代散打技術的出現,正是向包括拳擊在內的各種技術借鑑的結果。以直線攻擊手法為例,傳統散打與拳擊均有此招,但動作技術有一定差別。
  • 名記:拳擊選手比散打選手厲害,幾拳就可以把對手打倒用什麼腿?
    賀曉龍和中國散打總教練張根學、中國武術霸主趙長軍、奧運拳擊裁判王珏關係深厚,所以對於拳擊與格鬥的事情也很了解。賀曉龍指出拳擊非常實用,拳擊運動員比散打運動員能打,儘管拳擊不會用腿:「就專業運動員來說,究竟哪些項目最能打?散打就不用多說了,肯定能打。黃飛鴻系列電影裡經常會提到西洋拳的概念,所謂西洋拳就是拳擊,不得不承認,西洋拳在實戰方面太管用了。
  • 散打王跨界打拳擊,殺入4強創造歷史,中國拳擊到底有多差?
    昨天,女子拳擊世錦賽傳來消息,散打世界冠軍王聰代表中國參加60KG女子比賽,兩次讀秒蒙古選手蒙克呼日,成功晉級半決賽!由於政策的變動,一部分中國散打運動員被國家安排跨界拳擊,備戰東京奧運會,當初參加國內選拔賽的時候,散打女王王聰和「功夫熊貓」葉翔就幹掉了中國體制內的拳擊冠軍,讓人大跌眼鏡;這次除了王聰,還有好幾位散打運動員「擠掉了」拳擊冠軍的名額,來參加拳擊世錦賽,因為每個級別只能派一個人,而散打運動員參賽也就意味著拳擊在競選的時候輸掉了。
  • 李小龍信件曝光,傳統武術是假把式?這很現實
    最近A站的某位朋友曝光了一封信件,這封信件的撰寫人是知名的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他曾經給自己的好朋友威廉寫的一封信中,在這封信中,充滿了李小龍對中華武術的失望,直言都是假把式,包括自己所學過的詠春。其實不管是李小龍有這樣的感覺,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感覺,近些年雖然國內很多人都在吹捧中華傳統武術,但是中華武術的表現並沒有如大家所想像中的那麼強硬,我們經常能聽到什麼門派的傳人又去挑戰散打,泰拳館之類的新聞,但是最終的結局都是以失敗告終。
  • 兵記者在一線丨硬核搏擊,只為一招制敵
    搏擊技術就是融傳統武術、散打、柔道、拳擊、摔跤、泰拳、截拳道、跆拳道等於一體,專門用於制服敵人的綜合性格鬥武藝。它注重實用,追求實效,強調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少的動作將敵制服。就讓我們跟隨「兵記者」徐梓軒的鏡頭,體驗一下搏擊的魅力!「加油、加油、加油!!」
  • 實戰與效率!揭秘李小龍截拳道科學進化之路(上)
    可以說,李小龍既是一位那個時代無與倫比的格鬥家、洞悉時代發展的武術哲人,同時更是一位超越時代的武術革新家和科學家。李小龍在研創截拳道過程中,始終聚焦於「科學」二字,採用科學方法,以無限制實戰為導向,以實戰效率為唯一檢驗標準,通過反覆的實證求真,才最終形成了截拳道科學化、實戰化的現代無限制格鬥理論和心技體完備的科學訓練體系。
  • 散打運動員的實戰能力到底有多強?
    實戰能力,從來都是民間普羅大眾對武術運動員以及其他練對抗類(如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拳擊、自由式摔跤、柔道等)練習者訓練成果的評判標準。就拿我來說,昨天打計程車去體校,司機師傅和我閒聊,得知我是先學習的武術套路然後改項散打的以後,就問了我一個問題:「那你們練武術的平時上街能打幾個人呀?」
  • 李小龍:以前能殺人,現在像雜技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 馬保國成為了網絡紅人,也讓中國傳統武術陷入了困境,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大眾對傳統武術存在誤解,比如太極,很多人都聯想到武俠劇裡的以慢打快,以為太極實戰也是如此。
  • 「紀實」中國散打客場對戰美國職業拳擊
    現場的比賽雖然是短暫的,然而籌備比賽的過程卻是漫長而艱辛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參與者才能體會得到。精心備戰 強化訓練自1999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批准舉辦「中國功夫———美國職業拳擊爭霸賽」後,武術管理中心制定了周密的備戰計劃,為了選拔國內最好的散打運動員參加本次比賽,在6月份舉行的全國武術散打團體賽中,選拔出各級別的前3名參加國家散打集訓隊的第一階段訓練。
  • 戴分指手套被賽事方拒絕,拳擊手套不適應
    近日,在山東省臨沂市進行的首屆「沂蒙傳奇」傳統武術散打擂臺爭霸賽的壓軸比賽中,詠春大師餘昌華與李小龍模仿者王小龍之間的比賽再次引起了武林搏擊界的爭議。餘大師在開場僅僅7秒就被王小龍一記高掃上頭,要不是戴著護具,差一點就被當場K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