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初唐四傑之後,唐代詩文革新的主將陳子昂穿越劍門到達長安。其時駱賓王已經下落不明,盧照鄰成了廢人,王勃死於非命,楊炯也踏上了人生的最後旅程,正需要有人接過大旗衝鋒陷陣。
初到長安的陳子昂也學其他舉子到處行卷,可是經常吃閉門羹。也難怪大家有偏見,四川才子司馬相如曾經天下知名,可那已經是八百年前。陳子昂並沒有低下高昂的頭,他決定出奇制勝。他在長安最熱鬧的風景名勝曲江貼出告示,說自己有一部價值千金的古琴,當年司馬相如就是用這把琴取悅卓文君的。某月某日他將在曲江表演,表演完後拍賣古琴。如果遇到知音,他願意把古琴免費相贈。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長安,那些達官貴人附庸風雅,到時果然齊聚大雁塔下。陳子昂拿出古琴當眾演奏一曲《平沙落雁》,贏得陣陣掌聲。他又請宮廷樂師當場鑑定,證實此琴確實歷史悠久價值千金。達官貴人紛紛出價,最後炒到萬金。正當主持拍賣的人宣布正式成交時,陳子昂突然把古琴高高舉起,當場砸得粉碎。在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陳子昂不慌不忙打開隨身帶的書箱,從裡面拿出自己印好的詩文集,散發給在場的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他站在琴臺上慷慨陳詞。
「在下陳子昂,是天府之國劍南來的舉子。大家可能覺得這把古琴非常值錢,但我的文章更有價值。你們把我的詩文帶回家,如果發現我說大話,可以把我趕回老家。順便提醒一下,如果你們有女兒或妹妹待字閨中,可以等我考上進士之後再嫁。」
陳子昂不愧為廣告大師,他在一夜之間成為大唐最耀眼的明星。全國各地的書商聞風而動,陳子昂的詩文集很快稱霸暢銷書排行榜。連他寫給鄰家女孩的情書,也被書商找出來隆重包裝。陳子昂順利達到炒作目標,現在只要他在考場上發揮正常,主考官就不敢讓他落榜。
陳子昂在二十四歲的時候金榜題名。進士考試沒有年齡限制,而且唐朝每年錄取的進士很少超過三十人,所以是真正的萬裡挑一。當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也就是說三十歲考取明經,在別人眼裡你已經是大器晚成;五十歲考中進士,還有人認為你少年得志。二十四歲之前考取進士,整個唐朝也寥寥無幾。貞元十六年已經二十九歲的白居易考中第四名進士,可他依然非常得意,因為他是其中年齡最小的,「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陳子昂中進士後不久做了麟臺正字,後來升任右拾遺,所以後世又稱陳子昂為陳拾遺。他曾經兩次隨軍出徵,就在後一次出徵契丹途中,陳子昂登上薊北的幽州臺。幽州臺又名燕臺,就是戰國時燕昭王為了招納賢才所築的黃金臺。陳子昂極目遙望,無限感慨。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登幽州臺歌》是陳子昂最著名的詩,一般認為陳子昂自傷身世懷才不遇,但我覺得陳子昂更有可能是在感嘆人生有限而天地無極。
當陳子昂的魏姓友人上前線的時候,他寫下《送魏大從軍》鼓勵朋友。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魏絳是春秋時晉國大夫,主張和北方遊牧民族和談,成功消除晉國邊患。這裡借魏絳指魏大,魏大就是魏家老大。唐人習慣用兄弟排行稱呼對方。杜甫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稱杜二。李白是李十二。如果有人姓王並排行第八,他的朋友就比較尷尬。
陳子昂的代表作還有《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清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其中「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意象高遠,和《登幽州臺歌》一樣千古流傳。他還寫過三十八首組詩《感遇》,限於篇幅這裡不再列舉。
陳子昂在唐代文壇地位很高,好友盧藏用在為他的文集作序時說他「卓立千古,橫制頹波,天下翕然質文一變」。白居易、韓愈、南宋劉克莊和金國文壇領袖元好問都曾盛讚陳子昂。李白剛剛出川尚未成名的時候,肯定在自我介紹的同時特別提到「我是陳子昂的老鄉,請多關照」。
陳子昂的死因也有幾種說法。各種說法幾乎都和他家鄉射洪的縣令段簡有關,段簡一個九品芝麻官,按照常理不敢迫害名滿天下的陳子昂,所以史家普遍認為武三思在幕後操縱。
武三思迫害陳子昂的動機史書上沒有留下明顯線索。一般理解為武三思睚眥必報,陳子昂不肯低頭。武三思是貴族子弟的典型,「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陳子昂是寒門進士的代表,「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唐朝歷史上這兩大派系一直互相輕視,中晚唐的牛李黨爭就是這兩派公開宣戰。
唐代有很多重要詩人,彼此都是有一些聯繫的,他們會有很多詩歌朋友。陳子昂卻很少有朋友,這其實也證明陳子昂的社會地位不高。也正是這份孤獨,成就了詩歌上的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