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說起這一句詩,即使你對作者了解不多,但對首詩可謂是爛熟於心,其作者陳子昂是唐代文學史上一個不可磨滅的人物。對盛唐文學的發展意義非凡。
如果對陳子昂的文學貢獻作出評價,那麼可以說他的文學主張是對傳統文學的全面革新,儘管從這一點看,其理論思想與初唐四傑存在相似處,但不同的是,初唐四傑主要是表面調整,而陳子昂則是內部質變。從他的文學貢獻來看,絕非是單一領域,而是對盛唐文學史多方面都存在貢獻,本文主要從三點去深入剖析陳子昂對盛唐文學巨大貢獻。
一、盛唐代表,詩論領先
1.批判初唐,格式五言
陳子昂作為詩人的身份,首先是他在詩學理論方面對盛唐文學的重大影響。繼初唐四傑後,陳子昂提出了個人觀點,他對齊梁詩風持堅定的反對態度。陳子昂認為詩歌應當具有風骨,應存風雅,對於初唐之際的不良之風提出了批判。
也正是陳子昂對詩學理論的提出對盛唐文風起到了引領作用。但這一理論之影響也並非僅限於盛唐這一時期,而是貫穿整個唐朝文學發展當中。毫不誇張地說,陳子昂的出現,對於盛唐文學來說,所起到的是開關引領的作用。
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等人,這些詩人的共同點之一為所作大都五言古詩,這一點實際上也是興起於陳子昂,他的五言古詩對五言律體的形成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說李白的作品代表了唐朝文學鼎盛之際的詩人風範,那麼陳子昂詩歌作品就是後代詩人的成長標杆。
2.文風質樸,植於後代
陳子昂的作品,讀來大都十分質樸平實,這與前朝華麗文風相比,更多的是貼近人民,貼近生活,這一特點也成為了盛唐之時五言古詩最基本的特點。在陳子昂的作品當中,律詩所佔比重很少,但其作品《白帝城懷古》可是稱得上五言律詩之代表。
除此之外,陳子昂的作品中也不乏描寫田間美景,故鄉之情的詩歌,這些作品所呈現出來的風格特點大都是比較明快,鮮亮的。像陳桑的山水田園詩,極其工整,這對於詩派後來的發展也是一種借鑑。
陳子昂在詩歌方面的理論成就對盛唐時期的許多詩人都發揮了借鑑學習借鑑作用,像李白便對陳子昂的許多詩學理論進行了繼承創造。
這種繼承創造在盛唐之際發展成了一種主流審美思潮。像李白作品當中呈現出了一個非常顯著的美學思想特點,就是「寄興深微」,仔細將其與陳子昂作品的美學思想對比,可以發現這一思想實際上就是陳子昂「興寄說」的再創造。
除此之外,陳子昂的風骨理論,也同樣得到了李白的繼承創造。他認為詩歌的創作應當追求風骨,所表現出來的應當是剛健有力的氣質。另外對於陳子昂所反對的建安風骨,李白也緊隨其後,提出比起綺麗之風,詩歌創造更應追求風雅。
當然,陳子昂對於詩歌所提出的理論思想也並非是騰空創新的,因為文學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長期漸進的複雜過程,更多的是在前人的經驗思想當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思想,然後在自己的文學實踐中實現了對其再創造。
二、富人出身,獨樹一幟
1.束縛之下蠢蠢欲動
從家世上看,陳子昂出身並不低,生於富豪,自小便有俠義之氣。在其年輕之時,政治熱情十分高漲。因此,他的散文不論是從思想還是從形式方面看,都屬於比較工整,貼近政治的。除此之外,陳子昂在散文方面也借古抒今,新穎別致,比較突出的是他對魏晉南北朝駢體散文的揚棄。盛唐時期,人們開始對傳統的詩教束縛產生不滿情緒。
於是,不少新進的文人開始總結自漢魏以來在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新思想,對文章進行創新,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學思潮。首先是在形式方面,更多的是偏向華麗文富,強調聲律要求,在文章中多加典故。這一文學思潮的導向下,最終衍生出了駢體文散文。
雖說從表面來看,這一文體較之前文章形式來說有了很大創新,但是實際上,在這種文體之下所生出的文章大都只講究形式噱頭,華而不實。因此,這種文體形式遭到了許多重視內容創造的作家反對。對此,陳子昂也做出了個人評價,從他對這一文學形式的評價上也能夠看出陳子昂思想體系的圖形。
2.反對浮靡文風,追求教化意義
首先在面對齊梁時期浮躁奢靡文風提出了強烈的反對,與此同時,陳子昂也提出了自己對於散文文體的看法見解。陳子昂認為,優秀的文章不僅有華麗外殼,更多是要對社會現實進行最深刻的剖析。陳子昂比較贊同推崇的主要有兩種,也是在前文當中我們所提到的詩文理論中比較推崇的,建安風骨和正始之音。
儘管在當時,浮華散文文風已經佔據了文學領域的半壁江山,陳子昂提出與其相悖的思想定會遭到當時許多大家的反對,但他仍然堅定意志,重視情感表達,突出現實狀態。在當時形勢之風盛行的盛唐之際,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在陳子昂的堅持和帶領之下,盛唐逐漸有許多文人開始轉向樸實現實之風,在這種文學現狀之下,陳子昂抓住機會,發展思想,集大家之成,對自己的文學理論思想進行了創新。
在陳子昂的影響下,盛唐之時,許多著名的散文學家開始反思當下文體形式的利弊,通過批判分析可以見得大多數人所推崇的華麗文風對於百姓,人民教化意義不大。
於是,這些人開始對作品文風進行改革,作品體制持續創新,在這一個過程當中,盛唐之時的散文文風逐漸有了變化,陳子昂的散文思想和文體理念也逐漸成為當時的主流。
三、評價單一,時代所塑
1.過分去誇大,範疇應拓寬
經上文可見,陳子昂可以說是盛唐時期最為突出的文學家之一,後世有不少人對他做出了各樣的評價。像李白曾對其曾經有過這樣的評價:
「峨眉使懷疑,應召成功出,卓絕二道人,結交鳳雨麟」。
儘管評價言語不同,但基本大同小異,總結出來不過是陳子昂為盛唐文學革舊出新,是盛唐文學中開創新文風的文學家。
但是實際上,從文學的發展規律來看,僅憑藉陳子昂個人力量是無法完成創造新文風的同時推廣的任務,儘管當時陳子昂在盛唐之時有一定文學地位,但其傳播影響力也並沒有如此之大。像後人對陳子昂的評價當中,將其推崇為扭轉盛唐文風的作家。
但就史實來看,這樣的評價實在有些誇大成分,我們並不否認陳子昂作為文學家所產生的偉大影響,但如若將個人力量與時代文風相比較而言,一個人還是不堪一擊的。不僅如此,時代文學的發展變革,除了文學家的推動以外,最主要的還有當時所處社會的經濟,政治環境。經濟,政治環境是文學發展的整體大背景。對文學的變革,文風的改變都不能離開他所處的時代。
從唯物主義方面來說,對於文學所產生影響的根本決定作用還要屬現實生活,即使是作家的思想,所產生的情感,實際上追根溯源也都是源於現實生活,是時代的催使使得文學家們有了不同的文學觀念。因此,更加確切的說法應該是陳子昂屬於盛唐文學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2.環境影響,初衷不忘
陳子昂所產生的思想主要也是由於初唐時期的影響以及盛唐時期的推動。盛唐之時,當時的社會整體呈現出了一個比較寬鬆的風氣,這對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感都有了極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開闊了文學家的眼界,陶冶了其情操。
因此,當時的文學家大都抱有一個積極入世,為國為蒼生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影響到了陳子昂,因此他在從家族出走之時,胸中所懷便是這樣的情懷志向。
結語:
陳子昂在文學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觀念切實是閃耀時代的存在,為此也得到了千古的傳頌,對於盛唐文壇以及之後文學領域的多項發展都意義非凡。
但究其思想根源,所展示出的是時代精神與文學觀念的匹配,不僅讓我們對陳子昂的文學貢獻有了不同以往的了解,也對盛唐時期的文學史發展有了基本的系統認知。
參考文獻:
《白帝城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