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在盛唐文學史上的貢獻

2020-12-06 尋史錄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說起這一句詩,即使你對作者了解不多,但對首詩可謂是爛熟於心,其作者陳子昂是唐代文學史上一個不可磨滅的人物。對盛唐文學的發展意義非凡。

如果對陳子昂的文學貢獻作出評價,那麼可以說他的文學主張是對傳統文學的全面革新儘管從這一點看,其理論思想與初唐四傑存在相似處,但不同的是,初唐四傑主要是表面調整,而陳子昂則是內部質變。從他的文學貢獻來看,絕非是單一領域,而是對盛唐文學史多方面都存在貢獻,本文主要從三點去深入剖析陳子昂對盛唐文學巨大貢獻。

一、盛唐代表,詩論領先

1.批判初唐,格式五言

陳子昂作為詩人的身份,首先是他在詩學理論方面對盛唐文學的重大影響。繼初唐四傑後,陳子昂提出了個人觀點,他對齊梁詩風持堅定的反對態度。陳子昂認為詩歌應當具有風骨,應存風雅,對於初唐之際的不良之風提出了批判。

也正是陳子昂對詩學理論的提出對盛唐文風起到了引領作用。但這一理論之影響也並非僅限於盛唐這一時期,而是貫穿整個唐朝文學發展當中。毫不誇張地說,陳子昂的出現,對於盛唐文學來說,所起到的是開關引領的作用。

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等人,這些詩人的共同點之一為所作大都五言古詩,這一點實際上也是興起於陳子昂,他的五言古詩對五言律體的形成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說李白的作品代表了唐朝文學鼎盛之際的詩人風範,那麼陳子昂詩歌作品就是後代詩人的成長標杆。

2.文風質樸,植於後代

陳子昂的作品,讀來大都十分質樸平實,這與前朝華麗文風相比,更多的是貼近人民,貼近生活,這一特點也成為了盛唐之時五言古詩最基本的特點。在陳子昂的作品當中,律詩所佔比重很少,但其作品《白帝城懷古》可是稱得上五言律詩之代表。

除此之外,陳子昂的作品中也不乏描寫田間美景,故鄉之情的詩歌,這些作品所呈現出來的風格特點大都是比較明快,鮮亮的。像陳桑的山水田園詩,極其工整,這對於詩派後來的發展也是一種借鑑。

陳子昂在詩歌方面的理論成就對盛唐時期的許多詩人都發揮了借鑑學習借鑑作用,像李白便對陳子昂的許多詩學理論進行了繼承創造。

這種繼承創造在盛唐之際發展成了一種主流審美思潮。像李白作品當中呈現出了一個非常顯著的美學思想特點,就是「寄興深微」,仔細將其與陳子昂作品的美學思想對比,可以發現這一思想實際上就是陳子昂「興寄說」的再創造。

除此之外,陳子昂的風骨理論,也同樣得到了李白的繼承創造。他認為詩歌的創作應當追求風骨,所表現出來的應當是剛健有力的氣質。另外對於陳子昂所反對的建安風骨,李白也緊隨其後,提出比起綺麗之風,詩歌創造更應追求風雅。

然,陳子昂對於詩歌所提出的理論思想也並非是騰空創新的,因為文學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長期漸進的複雜過程,更多的是在前人的經驗思想當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思想,然後在自己的文學實踐中實現了對其再創造。

二、富人出身,獨樹一幟

1.束縛之下蠢蠢欲動

從家世上看,陳子昂出身並不低,生於富豪,自小便有俠義之氣。在其年輕之時,政治熱情十分高漲。因此,他的散文不論是從思想還是從形式方面看,都屬於比較工整,貼近政治的。除此之外,陳子昂在散文方面也借古抒今,新穎別致,比較突出的是他對魏晉南北朝駢體散文的揚棄。盛唐時期,人們開始對傳統的詩教束縛產生不滿情緒。

於是,不少新進的文人開始總結自漢魏以來在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新思想,對文章進行創新,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學思潮。首先是在形式方面,更多的是偏向華麗文富,強調聲律要求,在文章中多加典故。這一文學思潮的導向下,最終衍生出了駢體文散文。

雖說從表面來看,這一文體較之前文章形式來說有了很大創新,但是實際上,在這種文體之下所生出的文章大都只講究形式噱頭,華而不實。因此,這種文體形式遭到了許多重視內容創造的作家反對。對此,陳子昂也做出了個人評價,從他對這一文學形式的評價上也能夠看出陳子昂思想體系的圖形。

2.反對浮靡文風,追求教化意義

首先在面對齊梁時期浮躁奢靡文風提出了強烈的反對,與此同時,陳子昂也提出了自己對於散文文體的看法見解。陳子昂認為,優秀的文章不僅有華麗外殼,更多是要對社會現實進行最深刻的剖析。陳子昂比較贊同推崇的主要有兩種,也是在前文當中我們所提到的詩文理論中比較推崇的,建安風骨和正始之音。

儘管在當時,浮華散文文風已經佔據了文學領域的半壁江山,陳子昂提出與其相悖的思想定會遭到當時許多大家的反對,但他仍然堅定意志,重視情感表達,突出現實狀態。在當時形勢之風盛行的盛唐之際,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在陳子昂的堅持和帶領之下,盛唐逐漸有許多文人開始轉向樸實現實之風,在這種文學現狀之下,陳子昂抓住機會,發展思想,集大家之成,對自己的文學理論思想進行了創新。

在陳子昂的影響下,盛唐之時,許多著名的散文學家開始反思當下文體形式的利弊,通過批判分析可以見得大多數人所推崇的華麗文風對於百姓,人民教化意義不大。

於是,這些人開始對作品文風進行改革,作品體制持續創新,在這一個過程當中,盛唐之時的散文文風逐漸有了變化,陳子昂的散文思想和文體理念也逐漸成為當時的主流。

三、評價單一,時代所塑

1.過分去誇大,範疇應拓寬

經上文可見,陳子昂可以說是盛唐時期最為突出的文學家之一,後世有不少人對他做出了各樣的評價。像李白曾對其曾經有過這樣的評價:

「峨眉使懷疑,應召成功出,卓絕二道人,結交鳳雨麟」。

儘管評價言語不同,但基本大同小異,總結出來不過是陳子昂為盛唐文學革舊出新,是盛唐文學中開創新文風的文學家。

但是實際上,從文學的發展規律來看,僅憑藉陳子昂個人力量是無法完成創造新文風的同時推廣的任務,儘管當時陳子昂在盛唐之時有一定文學地位,但其傳播影響力也並沒有如此之大。像後人對陳子昂的評價當中,將其推崇為扭轉盛唐文風的作家。

但就史實來看,這樣的評價實在有些誇大成分,我們並不否認陳子昂作為文學家所產生的偉大影響,但如若將個人力量與時代文風相比較而言,一個人還是不堪一擊的。不僅如此,時代文學的發展變革,除了文學家的推動以外,最主要的還有當時所處社會的經濟,政治環境。經濟,政治環境是文學發展的整體大背景。對文學的變革,文風的改變都不能離開他所處的時代。

從唯物主義方面來說,對於文學所產生影響的根本決定作用還要屬現實生活,即使是作家的思想,所產生的情感,實際上追根溯源也都是源於現實生活,是時代的催使使得文學家們有了不同的文學觀念。因此,更加確切的說法應該是陳子昂屬於盛唐文學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2.環境影響,初衷不忘

陳子昂所產生的思想主要也是由於初唐時期的影響以及盛唐時期的推動。盛唐之時,當時的社會整體呈現出了一個比較寬鬆的風氣,這對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感都有了極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開闊了文學家的眼界,陶冶了其情操。

因此,當時的文學家大都抱有一個積極入世,為國為蒼生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影響到了陳子昂,因此他在從家族出走之時,胸中所懷便是這樣的情懷志向。

結語:

陳子昂在文學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觀念切實是閃耀時代的存在,為此也得到了千古的傳頌,對於盛唐文壇以及之後文學領域的多項發展都意義非凡。

但究其思想根源,所展示出的是時代精神與文學觀念的匹配,不僅讓我們對陳子昂的文學貢獻有了不同以往的了解,也對盛唐時期的文學史發展有了基本的系統認知。

參考文獻:

《白帝城懷古》

相關焦點

  •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唯留下我網海泛舟,猛想起陳子昂一句詩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作者:陳子昂(唐朝)這是一首讓人驚嘆又感概的小詩,在解讀這首小詩之前,應該知道詩人創作這首詩的背景。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在當時陳子昂隨武攸宜討伐契丹,軍官無能連吃敗仗,他屢出計謀而不被採納,故登臺悲歌、感嘆、涕零。《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僅二十來字,但是大氣又極為孤獨寂寞寂、更見悲傷感懷。這首詩詩語言蒼勁奔放,感染力強,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 四川日報:念天地之悠悠——陳子昂在初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一千三百餘年前,陳子昂以一首《登幽州臺歌》名垂青史。從此,幽州臺與陳子昂緊緊聯繫在一起。可是有誰知道,在這首詩背後,陳子昂的崢嶸詩骨、慷慨人生?一、伯玉毀琴  公元679年6月,這個練得一身好武藝、胸懷經緯之才的年輕人,立志以身許國。
  • 陳子昂如何成為「唐詩之祖」?龔學敏:是「念天地之悠悠」的孤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正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個人,得意的時候和失意的時候,都能找到領受的點,都能找到與之內心深處相通的地方。這就是它成為一首偉大的詩的關鍵之處。這也是為什麼這首詩總有新的解讀版本的重要原因。它不只是精妙地描繪一個美好的畫面,還回答了在哲學上的終極三個問題:前不見古人,我們從哪裡來的?後不見來者,我們要到哪裡去?念天地之悠悠,在悠悠時空中,我們是誰?」
  • 韓國瑜告別致辭:目前不會接受任何職務,獨愴然而涕下
    島內媒體ETtoday新聞雲6月11日從活動現場報導介紹,韓國瑜在致辭時一一點名市府團隊表達誠摯感謝,最後向所有支持者宣布,「目前我不會接受任何邀請、職務,也不會參與任何組織,以及任何形式的活動,請容許在這風雨如晦的時刻,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感謝市民每一雙雙手的託付、期盼,我都會謹記在心」。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孤獨的最高境界
    今日,與大家分享一首史上最孤獨的唐詩,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這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無人能及。全詩如下: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中華經典資源庫: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那麼,我們就來講講陳子昂那首最有名的名作《登幽州臺歌》。 詩云:「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哎呀,對於這樣一首千古名作,清初的詩人黃周星在《唐詩快》裡曾經評價說:「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啊。」
  • 陳子昂:俠者,棄武從文,也當心懷天下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據說每個男生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做一俠客好不快哉。那麼何為俠者?金庸老先生告訴我們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是學文從政則不一樣,他希望可以為百姓發聲,讓文學更貼近生活。而此後他也確實是這樣去做的。棄武之後的他,斷了和昔日好友的往來,整日埋頭苦讀。讀史可以明鑑 ,知古可以鑑今,從書中他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涉獵各家學問,博採眾長。公元679年,陳子昂北上長安入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次年,參加科舉考試落榜。
  • 「創|文薈」念天地之悠悠
    四川射洪市金華鎮陳子昂讀書臺,陳子昂青年時期曾在此讀書。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內陳子昂雕像,錢紹武創作。在唐詩由初唐到盛唐的詩風發展轉變過程中,陳子昂承前啟後,貢獻非凡。他「首倡高雅衝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等產生了深刻影響。白居易贊道:「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一千三百餘年前,陳子昂以一首《登幽州臺歌》名垂青史。從此,幽州臺與陳子昂緊緊聯繫在一起。可是有誰知道,在這首詩背後,陳子昂的崢嶸詩骨、慷慨人生?
  • 陳子昂一首七言古詩,全篇卻一句七言都沒有,如今的小學生都會背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很多人可能好奇,既然一句七言都沒有,為什麼還會把它稱作七言詩呢?這就要從七言詩的定義說起了,古人眼中的七言詩,是指詩體全篇每一句都是七個字或者以七個字為主,並不嚴格限制每句必須都是七字,只要大多數的句子是就可以了。
  • 這幾首古詩詞中的「悠悠」都是何意
    賞析:仙人駕鶴,本屬虛無,詩人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餘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慨嘆。二、漁家傲?【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句意: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賞析:「羌管悠悠」是「不寐」時之所聞;「霜滿地」是「不寐」時之所見。從視覺和聽覺角度,烘託出邊塞的蕭條冷寂的氛圍,渲染了詩人內心的悽清、悲涼,以及濃濃的思鄉之情,內情外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
  • 靠炒作成名的陳子昂,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陳子昂並沒有低下高昂的頭,他決定出奇制勝。他在長安最熱鬧的風景名勝曲江貼出告示,說自己有一部價值千金的古琴,當年司馬相如就是用這把琴取悅卓文君的。某月某日他將在曲江表演,表演完後拍賣古琴。如果遇到知音,他願意把古琴免費相贈。這個消息很快傳遍長安,那些達官貴人附庸風雅,到時果然齊聚大雁塔下。陳子昂拿出古琴當眾演奏一曲《平沙落雁》,贏得陣陣掌聲。
  •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下一句是什麼?整詩全白話,頹廢成千古絕唱
    三百首中選的晚唐詩明顯少於晚唐詩在全唐詩所佔的比例,而晚唐的詩人除了一對小李杜,一個花間派之外,其他人也遠遠沒有盛唐的詩人出名。盛唐的浪漫與豪放自然招人喜歡,但是在晚唐遲暮的輝煌中,也有著一種別樣的美,對於這種美我想不到什麼形容詞,就像是人在知道自己行將就木之後的種種反應,在不甘於此的痛苦和掙扎中,表現出了最真實的人性,真實到讓人覺得殘忍。相比之下,盛唐的詩都浪漫,讀起來自然舒爽,但似乎隱隱約約的飄離了生活,沉醉在自己的天堂想像之中。
  • 這可能是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只有22個字,卻流芳百世
    (ID:kaizisc) 孤獨,大概是人類史上永恆的命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張白紙上輕點一墨,整個世界只剩我一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面對孤墳,悼念亡妻,形單影隻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我先來: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1.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他希望能有機會再和故友舊地重遊,然而卻也知道終究不能再像少年時代那樣縱情豪遊了。4.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孤獨的陳子昂登上幽州臺,而另一位孤獨的詩人,卻昂首攀南鬥
    然而由於當時歷史的局限性,很多人並不理解,就連當時的另一名理學大師朱熹,甚至嘲笑他的「心學」觀點。兩位理學大師,針鋒相對,各持己見。甚至在江西的鵝湖書院,舉行了一次公開的答辯大會。事後,陸九淵為自己的觀點學說,不被人理解而倍感孤獨。於是寫下了一首詩,用以排解心中的苦悶和孤獨之感。昂首攀南鬥,翻身依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
  •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不苛刻,不放縱,以平常心待無常事,讓狂風暴雨來都容納進我的內心也不為之困惱,堅定在那漆黑的夜空之下,大聲高昂的歌唱!使我更加堅韌,灑脫行走在這紛繁世間,遊戲人生,不被浮名蒙蔽雙眼,不讓虛偽遮蓋心靈,只為獨守那飄雪的純澈!.
  • 幽州臺上的獨唱,今日詩歌是陳子昂的主場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賞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是一聲人生短暫的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