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陳子昂登上幽州臺,而另一位孤獨的詩人,卻昂首攀南鬥

2021-01-20 憶江南音樂坊

人在塵世間,總免不掉有孤獨的時候。現代人,如果遇到孤獨的時候,可以找朋友聊聊天,看看電視或者讀一本書,來派遣一下。而在古代,尤其是古代詩人,卻有另一種方式,來排解心中的孤獨和煩悶,那就是寫詩。把自己的孤獨和煩惱,訴諸於筆端。即使自己的孤獨得到緩解,還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兩首古人的「孤獨詩」。

在我國的南宋時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理學大師,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大家,名叫陸九淵。他曾經說過一句經典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對「宇宙」二字,從理學的角度,深入研究。有一次讀古書,看到書中記載「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幡然醒悟,原來「宇宙」就是無窮的意思,在空間上沒有邊際,在時間上沒有起點和終點。在古代,對宇宙能有這樣的理解,可以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陸九淵不僅對「宇宙」有了深入系統的了解,還把自己的觀點和學說,向世人講解。然而由於當時歷史的局限性,很多人並不理解,就連當時的另一名理學大師朱熹,甚至嘲笑他的「心學」觀點。兩位理學大師,針鋒相對,各持己見。甚至在江西的鵝湖書院,舉行了一次公開的答辯大會。事後,陸九淵為自己的觀點學說,不被人理解而倍感孤獨。於是寫下了一首詩,用以排解心中的苦悶和孤獨之感。

昂首攀南鬥,

翻身依北辰。

舉頭天外望,

無我這般人。

我躺在床上,一抬頭就能攀上南天上的星鬥。翻過身來,就能依靠住北邊天際上的星辰。站起身形,舉頭向天外張望,茫茫宇宙中,哪有像我這樣特立獨行的人啊!這首詩寫得很狂,然而境界又極其高遠。詩的前兩句,用詩詞的形式,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我心既宇宙」。暗中比喻自己心靈的高大。而後兩句,則刻畫出了自己超越時空的孤獨感。即使是在九天之外,也能以找到像我這樣的人。

一個哲人,一旦有了自己獨立的性格和自我追求,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就會寥若晨星,少之又少。詩人既有高處不勝寒的苦惱,也有孤家寡人般的孤獨。既有自己絕世清高的自許,更有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和寂寞。

一代理學大師,因為自己獨特的觀點不被世人理解,而感到孤獨,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唐代,一位有遠大理想和政治抱負的詩人,屢次向當時的皇帝武則天進言,卻都沒有被採納,眼看自己的政治抱負成為泡影,獨自彷徨中登上薊北樓,以詩言志,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位孤獨的詩人,就是初唐時期著名的文學家陳子昂。曾經擔任過右拾遺,也就是一名諮詢建議的小官員。也就是一名「言官」,有監察舉薦的義務。公元696年,契丹族發生叛亂,陳子昂跟隨建安王出兵平叛,在軍中擔任參知政事。給建安王提出多項好建議,然而建安王卻瞧不起他一介書生。不予採納,草率出兵而慘敗。孤獨寂寞的陳子昂,登上了薊北樓,吟出了這首《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滿懷悲憤,慷慨懷古。把自己的懷才不遇,孤獨寂寞,一股腦地放到了歷史的大背景下。這首詩,既吟唱出了歷代志士仁人,壯志難酬的憂憤,和知遇難逢的孤獨。同時也反映出時不我待的焦灼感。悲愴中激蕩著萬丈豪情,質樸中蘊含著振聾發聵的深思,所以這首詩才成為一首,振奮人心的千古絕唱。

理學大師陸九淵,雖然自己的超前學術觀點,在當時難以被人接受,自己倍感孤獨。然而他的其他理學觀點,卻被世人所接受。孤獨歸孤獨,陸九淵一邊廣收門徒傳道受業,一邊宣傳自己的主張。他的思想,在後世得以發展。而陳子昂,卻因為得罪了當時的權臣武三思,而被設計陷害,死於獄中。其結局令人慨嘆不已。大家對以上這兩首「孤獨詩」,如何評價,歡迎留言探討。

圖片來自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原作者的奉獻。

相關焦點

  • 陳子昂如何成為「唐詩之祖」?龔學敏:是「念天地之悠悠」的孤獨
    一首《登幽州臺歌》,寫透千古孤獨之心。位列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的陳子昂,不光擁有李白杜甫等重量級古代詩人知音,還擁有大批當代詩人粉絲。比如《星星》詩刊主編、詩人龔學敏。龔學敏認為,眼下漢語新詩也正呼喚「當代陳子昂」登場,開一代詩風,帶領新詩走向高峰。陳子昂詩風古樸,格調雄渾,風骨崢嶸,蒼勁有力。
  • 中華經典資源庫: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那麼,我們就來講講陳子昂那首最有名的名作《登幽州臺歌》。 詩云:「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哎呀,對於這樣一首千古名作,清初的詩人黃周星在《唐詩快》裡曾經評價說:「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啊。」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孤獨的最高境界
    今日,與大家分享一首史上最孤獨的唐詩,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這首詩響徹天地,僅22字,就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無人能及。全詩如下: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這可能是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只有22個字,卻流芳百世
    ——命運的捉弄,世人的嘲諷,無處可逃,在深夜獨自登上高樓。 這首詩名雖叫《登幽州臺》,全文卻沒有一個字提到了幽州臺。其實,這是陳子昂登上幽州臺之後,有感而發的。 所以,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令詩人如此絕望?
  • 「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作者:陳子昂(唐朝)這是一首讓人驚嘆又感概的小詩,在解讀這首小詩之前,應該知道詩人創作這首詩的背景。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
  • 你說自己孤獨?如果你沒有讀過這3首詩,就不要說自己懂得孤獨
    孤獨和悽涼是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情感,這無可厚非,因為人在失意時總是會有很多的情緒,需要找個出口宣洩。這樣的詩詞不少,但是能讓後人銘記不忘的,卻不多。今天給大家推薦的3首古詩,簡潔凝練,卻意境悠遠,實數詩詞曲界的精品之作,更是描寫孤獨最好的詩詞。可以說是每一首都無比的孤獨,把孤獨寫到了極致。
  • 靠炒作成名的陳子昂,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陳子昂中進士後不久做了麟臺正字,後來升任右拾遺,所以後世又稱陳子昂為陳拾遺。他曾經兩次隨軍出徵,就在後一次出徵契丹途中,陳子昂登上薊北的幽州臺。幽州臺又名燕臺,就是戰國時燕昭王為了招納賢才所築的黃金臺。陳子昂極目遙望,無限感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幽州臺上的獨唱,今日詩歌是陳子昂的主場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 你讀過最孤獨的一句詩是什麼?我先來: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若從字面義上來理解,「萬裡悲秋」時常來做客,詩人不應是孤獨的,而是有人陪伴的。實則不然,「萬裡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它加深了悲秋之感。你看,只有「萬裡悲秋」與我相伴,我只能「獨登臺」,這種獨在異鄉的孤獨惆悵感與深秋景色之荒涼的交融,使得詩人的孤獨更為突出。5.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當你孤獨的時候,讀讀這7首詩詞,陪你度過艱難
    一個人惟有在孤獨的時刻,才能遇見至美。 《青青陵上柏》 兩漢·佚名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 登幽州臺歌詩詞翻譯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原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作者簡介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文學家。二、寫作背景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國家受外族入侵,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徵,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李薊北樓寫下這首詩。
  • 登幽州臺歌+斷章+廣玉蘭
    每天抄首詩歌——登幽州臺歌+斷章本來是要抄寫卞之琳的《斷章》,腦子裡忽然想到了微信的啟動畫面「一個人孤獨地看地球」,後又想到了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就一起抄寫了。詩人在詩中熔鑄了濃厚的哲學思辨意識——你道你是獨自一人在橋上孤寂的看著風景,卻怎知看風景的我在樓上只注視著你;明月為伴,今夜你的夢裡會是誰出現?結果不得而知,但是我卻深深知道,我的夢裡,會有你的身影相隨。人們常說「好詩可耐百回讀」,而這首短短的四句《斷章》已足夠品讀一生。詩人避去了抽象的說明,而創造了富於象徵性的美的畫面。
  • 四川日報:念天地之悠悠——陳子昂在初唐
    李四海 攝(視覺四川)  □李舫  人物簡介  陳子昂(公元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遂寧射洪市)人。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詩歌理論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考取進士,任麟臺正字,後升任右拾遺,直言敢諫,後世稱「陳拾遺」。
  • 古詩中把孤獨寫到極致境界的幾首詩
    我們現在或許有好多種方法去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如果你感到很孤獨呢?古代的時候他們的的發洩情緒的方式不多,所以他們好多人就會在詩詞中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在古代,他們在詩中寫下了悲歡離合。你能夠在沒一句詩中,感受到詩人的那種心情。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把孤獨寫到極致的幾首詩。《獨坐敬亭山》是李白晚年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李白的獨坐之景。
  • 陳子昂一首七言古詩,全篇卻一句七言都沒有,如今的小學生都會背
    七言古詩在創作時非常自由,在形式、體裁、句法、韻律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初唐時期有一位詩人叫陳子昂,他曾經就寫過一首七言詩,但是他的這首詩卻非常的特別,因為全篇一句七言都沒有,這首詩就是《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道盡滄桑
    命運的捉弄,世人的嘲諷,無處可逃,在深夜獨自登上高樓。但是,對於我來說,沒有一首比得上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這首詩名雖叫《登幽州臺》,全文卻沒有一個字提到了幽州臺。其實,這是陳子昂登上幽州臺之後,有感而發的。所以,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令詩人如此絕望?這個叫做陳子昂的孤獨少年,有著快樂的童年。家裡有田有金,算是當地的土豪。父親希望他光宗耀祖,於是請了個先生陪同讀書,好在這個黑黑瘦瘦的孩子,悟性極高,很快就有了報效祖國的才能。但是,天不遂人願。
  • 鏡中之海,詩人們來到「孤獨圖書館」
    5月5日,「鏡中之海·詩歌之夜」在秦皇島的海邊孤獨圖書館舉辦。詩人北島、西川、藍藍、楊慶祥、宇向,譯者薛慶國、音樂人張淺潛、詹小櫟等現場朗讀、吟唱詩歌。海濱低地似烏雲一般曠遠,剩下孤單的我們,在另一個世界面前。」「燈塔走向大海,水上起了火焰,海岬以西河流的聲音低緩。告別昨天的一場大雨,承受黑夜的壓力、恐怖的摧殘。」人如孤獨的島嶼,海水湧來便溺在無邊無際的世界裡,海水褪去,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彼此相連的地表。詩是燈塔,是海裡的火焰,也是波濤裡的暗號。
  • 成年人的悲哀:讀懂了名篇《江雪》,讀懂了柳宗元的「萬千孤獨」
    在江面的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正獨自在大雪覆蓋的江面上垂釣。都說,每一首詩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孤獨的詩人,每一個詩人幾乎都有一個孤獨的故事。或懷才不遇,或仕途不順,或壯志難酬。大家認同嗎?柳宗元便是其中的一位,被貶至湖南任永州司馬,這一貶就是10年,成為了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雖然革新失敗,柳宗元在32歲(805年)被貶至永州,但他並沒有就此頹廢下去,著書立說,忙乎所以,其風骨與蘇東坡頗為一致,讓人心生敬佩。柳宗元一生詩文600多篇,其中317篇創作於永州。到永州的第二年,他便作了《江雪》。
  • 重慶詩人李元勝摘得詩刊陳子昂年度詩人獎
    中國作協詩刊社2017年度「陳子昂詩歌獎」各項大獎獲獎名單出爐,李元勝摘得 「陳子昂年度詩人獎」,成為重慶首位獲得主獎的詩人。而生於1998年12月的餘真則獲得「陳子昂青年詩人獎」,是《詩刊》青年詩人獎史上最年輕的詩人。重慶兩位詩人榮登「陳子昂詩歌獎」榜單,更是重慶文學的一次重要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