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距離總是一點一點的拉開的,在現在生活中,看到同齡人有了自己事業和生活方向,自己卻默默無聞在辦公室裡的做著四五人的工作,拿著最低的工資,為別人打工。
常常這時我們就會焦慮,開始思考自己怎樣才能過的更好或則是這是我想過的生活嗎?有時會讓我們寢食難安。於是我們就想開始改變自己,開始跑步、讀書,想做很多立竿見影的事,但由於不能立馬看到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因為大多數人只看到了別人的成果,卻沒有看到別人耐心學習的過程。
郎朗五歲學鋼琴,才換來今日的成就。不知道科比經歷了多少次四點鐘,才成為最有影響力的球星。如果他們沒有耐心,想必人生也不會這麼出色。
著名教育家柏拉圖說: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京東夫人章澤天,在剛生完孩子時,有新聞爆出老公醜聞,京東市值蒸發600億,她忍住輿論的壓力了,發文力挺老公,穩住京東股票。而且27歲的她,擁有11家公司,但夫妻二人和開的一家公司,她股權僅佔了1%,想必很多人會佩服她的耐力,回看娛樂圈很多明星嫁入豪門,不是禮金貴重,就是豪宅。
而章澤天則是耐心提升自己的價值,在大家對她飽受爭議的時候,遠赴歐洲留學深造,開發自己多項潛能。不僅擁有自己的公司,在社會上也有了自己的影響力,時不時的上熱搜,與眾多風雲人物,並肩而坐。
由此可見,得耐心者的天下。
那在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怎麼讓自己有耐心呢?
01一、我們對「耐心」的誤解
在這個快時代裡,為了方便出行,地鐵三分鐘一趟、五分鐘吃完午飯,就連學習的時間我們想也縮短,其實這都是沒有耐心所導致。
比如:我們想變得博學多識,豐富精神,養成一個每天讀一小時書習慣,制定可很多計劃,剛開始的時候每天堅持,讀了幾天,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記住,計劃就慢慢消失了,即使有點收穫,就著急想身邊的人炫耀自己讀了什麼樣的書,把裡面的內容重複幾遍,仿佛自己懂很多知識,但也不過是知識的搬運工。
尤其生活中遇到挫折,很快就會失去做下去的激情。這時常有人對我們說:不要急,要有耐心。」以至於我們對耐心有了誤解,常常我們把耐心,理解為痛苦堅持、無聊也不能放棄。而這只能說明我們的意志力比較弱,並不是」耐心」。
在《認知覺醒》中書中提到耐心就是要接受延遲滿足。
而大多數人都想即時滿足,比如:在學鋼琴時,以為按著老師教的練習就會了,而剛剛練了幾天發現,自己手指不靈活,彈得也不連貫,一首曲子也沒有學會,就會灰心、放棄。
這是因為你沒有獲得及時的滿足的反饋,心理上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就會放棄。而能接受延遲滿足的人,耐心水平更高,成就大事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02二、處於舒適圈邊緣的人,耐心更持久
抓住舒適區邊緣是一個揭示能力成長的關鍵,書中提到:無論個體還是群體,其能力都是以「舒適區-拉伸區-困難區」的形式分布,要想讓自己高效成長,必須停留在舒適區的邊緣,貿然跨到困難區會讓字節集受挫,而始終停留在舒適區會讓自己停滯。
也就是說,跳一跳夠得著,既不是太難,也不是太容易,處於兩者之間的人,執行力更強。比如說:跑步時,我們總是遵循一小時定律,你要根據自己情況,改變運動時間,如果你跑一小時累的不行,估計堅持幾天就放棄了。
因為大多數人遇到困難,容易逃避。如果我們不急於求成,而把它看成對健康的投資,行動起來就會容易的多,這時我們不妨把一小時改成45分鐘,即不會太累,也不會太輕鬆,處於舒適邊緣的人更容易有耐心的完成接下來的事情。
當然即使再有耐心的人也有停滯不前或累的時候,這被稱為平臺期,也就是我們學習的進步和時間的關係並不是直線上升,而是波浪線上升的趨勢。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曾提出,學習的時候剛開始遺忘的快,直到一定程度不在遺忘。
也可以理解,在平臺期時,有時不僅沒有進步,可能還會退步。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象,如果度過平臺期將會進入上升的階段。
比如;我們想學會一門外語,通常經歷六個月的學習才能突破平臺期,但很多人不知到,堅持了五個月,發現沒有進步就會放棄。這事就放棄就太遺憾了,因為我們剛剛建立的神經元連接會在放棄聯繫後悔弱化、消失,下次學習就得重新開始。如果你堅持學習的話,往往就會在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可能聽懂英語。
由此可知,當我們遇到平臺期,不要氣餒,更不要放棄,而是繼續堅持。同時我們要不目光放遠一些,就像跑步,有人耐心等待五年、十年之後給身體帶來的而健康,即使當下沒有健碩的肌肉、玲瓏的身材,也不要焦慮不安。
也可以說,每個人的發展階段不同,你只有持續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價值,你的明天,就是別人難以抵達的今天。
03三、如擁有耐心
那麼我們該如何擁有耐心呢,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做起:
首先,接受自己缺乏耐心的事實
因為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我們要坦然接受。尤其幾歲的小孩子,上一秒在哭泣,下一秒就變換了笑臉,得到滿意時開心,得不到滿足就馬上生氣。
所以當我們焦慮、沒有耐心時,不要自責、難過,一定要在心裡暗示自己別急躁、慢慢來,不要指望一下就有耐心,培養耐心過程和養成習慣一樣,持久才會有變化。
其次,不要及時滿足,學會延遲滿足。
因為我們做完一件事,總想立馬看到成果,比如我們在練鋼琴時,總是想著練幾天就會了,可是遲遲沒有彈出一首曲子,久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耐心。這時我們要學會延遲滿足,要自己鼓勵自己,在堅持在彈幾天,在心裡告誡自己,不是現在要享受,而是完成之後在享受。
這時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既沒有放棄享受,也沒有立馬享受,而是延遲了享受。
當然耐心的養成之路沒有那麼容易,在我們想玩手機時,一定要刻意控制自己,看完這邊文章就結束。
最後,面對困難,主動改變視角,加強行動。
為什麼在面對困難時,有的人會堅持,有的人會放棄呢?
主要原因是不是能主動改變視角,來尋找行動的意義。比如如果你明白了運動的意義,不僅給我們帶來健康,而且還可以讓我們精力更加旺盛。這樣就會促使你慢慢會告別懶惰,走出房門,開始鍛鍊。
所以當你看清那些想做之事的意義和好處,你看到的受益越多,你的耐心就越強。
結語
莎士比亞說:斧頭雖小,但經多次劈砍,終將一顆最堅硬的橡樹砍到。
世界哪有那麼多人隨隨便便成功,相信你一定守得雲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