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親徵沙俄,60萬法軍敗給一枚紐扣,全因不懂化學知識

2021-01-07 網易

2020-08-01 14:51:21 來源: 正仔娛樂

舉報

  歐洲的天秤之所以保持平衡,是因為有拿破崙,拿破崙就是神的存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

  拿破崙的一生充滿傳奇,有關他的英雄事跡,不但在法國人民心中擁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一批忠實的粉絲。雖然拿破崙身為時法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在18世紀歐洲其他國家眼裡,他像噩夢般存在,但仍然不乏有一大批的敵國民眾為他喝彩。

  

  德國作家歌德曾為為拿破崙創作《英雄的心中豪情萬丈,向著王座毅然啟航》,此詩成為傳頌數百年的經典,英國的邱吉爾也曾發出「世界上沒有比拿破崙更偉大的人」。令人惋惜的是,拿破崙的前半生南徵北討,讓所有歐洲強國認輸服軟,唯有在東徵沙皇俄國的時候,敗得一塌糊塗,最終在流放聖赫倫那島的途中抑鬱而終。

  或許,拿破崙臨終都想像不到,能夠挫敗他這個常勝將軍,既不是沙皇俄國的軍隊實力,也不是東歐平原的惡劣天氣,卻是一枚不起眼的紐扣。這是為何呢?

  

  60萬法國大軍雄赳赳而來,倉惶惶而退

  1812年,已經在西歐大陸站穩腳跟的拿破崙,早已難以忍耐安靜祥和的生活,或許他想和成吉思汗那樣,成為「上帝之鞭」式的英雄人物。5月9日,拿破崙在巴黎集結起歐洲60萬大軍,發出東徵沙俄的號令。

  擁有戰神光環的庇護,憑藉先進的武器和戰術,法國聯軍在炮火中一路高歌猛進。數月過後的初冬季節,拿破崙大軍已經抵達莫斯科城下。很快,莫斯科成為拿破崙東徵過程中,最大的一份勝利品。

  

  此時的亞歷山大真可謂「壓力山大」,他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將法國大軍沿途經過的城鎮和物資全部毀掉,造成拿破崙大軍陷入糧草斷絕的處境。那時的歐洲國家和封建時代的遊牧民族一樣,軍隊外出打仗從來不籌備糧草物資,都是一路打仗,一路搶奪物資。

  一個月後,法國大軍失去食物供應,人馬睏乏無法抵禦東歐平原的惡劣天氣,60萬法國大軍很快停止進攻的腳步。進入嚴冬時候,拿破崙百般無奈,只好下令軍隊徐徐撤退。很難想像,出門時60萬大軍,能夠生還法國本土只剩一萬人。從此,法蘭西第一帝國走向覆滅。由於拿破崙的名氣太大,此次東徵動用的兵力是整個歐洲歷史從未有過的規模,因此很多歷史學家便對對拿破崙的戰敗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粒紐扣改寫歷史

  有位叫潘尼·萊克託的加拿大化學家兼文史學者,曾經撰寫過一份報告,名叫《拿破崙的紐扣:改變世界歷史的17個分子》。書中提到令拿破崙賠的血本無歸的法俄戰爭,竟是因為紐扣所致。

  此事還要從拿破崙東徵時,給60萬大軍配備的軍服說起。那時候,歐洲生產金屬錫,拿破崙大軍的服裝統一縫製錫制紐扣。作為理工科的朋友應該知道,溫度低至一定程度,金屬錫會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逐漸失去原有的固態形狀變成粉末。

  

  化學原理是這樣的:金屬錫處於低溫下發生「錫疫」現象。常溫下,金屬錫呈現白色固態狀,隨著氣溫下降,白色固態錫會變成灰色粉末狀錫。這個氣溫臨界值大約是負13.2攝氏度,原子間的間距會變大,體積會突然膨脹變形,最後氣溫低至負33攝氏度,會變成灰色的粉末狀。

  莫斯科的冬天特別冷,降雪量非常大,年積雪期大約為146天。1月份氣溫達到最低值負40攝氏度,冬季的平均氣溫最高不超過負10攝氏度。

  

  拿破崙大軍從夏季溫暖溼潤的西歐大陸出發,沒有考慮到天氣對行軍打仗的影響。60萬大軍一路往東打,伴隨戰線的不斷深入,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法國士兵衣服上的紐扣卻不翼而飛。數十萬人只能敞著懷,站在冰天雪地的平原上,任由冰冷的寒風穿透衣服,最後很多人活活凍死在莫斯科的郊外。

  俄國作家波裡索夫曾在書中描寫到:法軍像著魔一樣,身披女人的五顏六色的衣服,衣服上還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窟窿。波裡索夫哪裡知道,拿破崙帶出的都是正規軍,基本上都受過專業訓練,怎麼可能會穿著奇裝異服扮搞怪。唯一的解釋是,1812年的東歐平原實在太冷,導致拿破崙大軍沒有亡於敵手,卻毀於一粒粒紐扣。

  

  明天和意外,哪個來得更快

  阿爾卑斯山的雄偉險峻沒有阻擋拿破崙踏平義大利,聖伯納隘口的高度與拿破崙持平。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人物,卻倒在一馬平川的東歐大平原。引用一句話說「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人生的無常,誰能說得清,道得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拿破崙親徵沙俄,60萬法軍竟敗給一枚紐扣,全因不懂化學知識
    或許,拿破崙臨終都想像不到,能夠挫敗他這個常勝將軍,既不是沙皇俄國的軍隊實力,也不是東歐平原的惡劣天氣,卻是一枚不起眼的紐扣。這是為何呢?60萬法國大軍雄赳赳而來,倉惶惶而退1812年,已經在西歐大陸站穩腳跟的拿破崙,早已難以忍耐安靜祥和的生活,或許他想和成吉思汗那樣,成為「上帝之鞭」式的英雄人物。5月9日,拿破崙在巴黎集結起歐洲60萬大軍,發出東徵沙俄的號令。
  •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為何會栽倒在俄國?
    拿破崙為何會栽倒在俄國?歸根到底還是戰線太長導致補給困難等問題,最終拿破崙的60萬大軍在退出俄國時僅剩2萬人左右的兵力了。 拿破崙大軍進攻俄國時卻是勢如破竹,迅速向俄國內陸推進,但是與此同時法軍的補給線也越拉越長,獲得補給的困難也越來越大。
  • 拿破崙緣何兵敗莫斯科
    博羅季諾戰役是拿破崙侵入俄國時期的一次會戰。1812年夏,拿破崙從法國本土及其歐洲盟國與附庸國中徵集了一支60餘萬人的大軍,入侵俄國。8月26日,俄法兩軍在博羅季諾展開了一次規模最大的會戰。會戰結果是雙方均傷亡慘重,法軍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戰爭主動權逐漸轉移至俄軍方面。拿破崙所集結起的以往任何戰爭所無法比擬的龐大軍隊,為什麼會最終慘遭失敗呢?
  • 拿破崙如果不進攻沙俄,那他能撐多久?能否建立歐羅巴帝國?
    拿破崙如果不進攻沙俄,那他能撐多久?能否建立歐羅巴帝國?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權力機構維持的問題。國家即最大地聚集財富進行地理環境擴大的政治權力機構,國家的意志即全體國民求生存與發展意志的集合。拿破崙進攻沙俄失敗後,喪失了57萬大軍。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等歐洲國家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軍,軍隊數量達到三十五萬,而拿破崙的軍隊只有十萬不到。重要的是,反法同盟兵員補給源源不斷,而法國民間已經沒有兵員了。拿破崙徵戰四方,其勝利的背後是150萬法國青年埋骨他鄉。拿破崙不得不無條件投降,最終被流放厄爾巴島,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
  • 拿破崙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敗戰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崙在進攻俄羅斯之後卻讓形勢發生了逆轉。拿破崙連續兩次敗給了反法同盟,最終沒有把法國的理念帶到俄羅斯。拿破崙在軍隊之中是一名炮兵,但他所涉及的知識方面十分廣闊,她曾經跟著法國的大軍徵服過埃及,有幸學到了來自埃及的各種軍事著作和理論,這可能就是他後面為何會表現出驚人天賦的理論來源吧!拿破崙因為出身於炮兵,所以他在後面的戰爭之中也是最喜歡使用炮兵。他在26歲的時候就被任命為了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的司令。
  • 拿破崙歷史,30歲走上人生巔峰,如果不遠徵俄羅斯,後期不會失敗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島,並希望推動科西嘉島從法國獨立。1795年拿破崙成功鎮壓了保王黨勢力的武裝叛亂,被提升為陸軍準將兼任巴黎衛戍司令。1796年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這時拿破崙才26歲,已經初露鋒芒。
  • 拿破崙:普法決戰
    法軍傷亡5000人,而普魯士的5萬餘人則損失了4萬多人,全部的普魯士炮兵部隊都落入了追擊潰敵的法軍手中。 奧爾施泰特戰役 就在拿破崙率大軍在耶拿大戰普魯士軍隊的時候,法軍在耶拿北面不遠的奧爾施泰特,與撤退中的普魯士主力軍團展開了激戰。
  • 百日王朝:拿破崙與反法聯盟的最後較量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815年拿破崙返回法國,重掌大權,法蘭西第一帝國恢復。英俄普奧等國急忙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聲討拿破崙。反法聯軍與法軍在滑鐵盧決戰,結果法軍慘敗,拿破崙再次退位,百日王朝覆滅。
  • 從57萬大軍到3萬殘將,稱霸歐洲的拿破崙是如何敗在俄羅斯手上的?
    這位年輕有為的君王繼承了其祖母的戰略遠見,開始對拿破崙的崛起進行全方位的壓制。 他在1805、1806年先後組織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聯盟。 然而,拿破崙卓越的戰爭才能的確是超神的存在,從奧地利的奧斯特裡茨戰役到波蘭的艾勞戰役和弗裡德蘭戰役,法蘭西的士兵們在激昂的《馬賽曲》之下似乎得到了上帝的青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拿破崙:被迫退位
    1813年6月21日,約瑟夫·波拿巴率領的法軍在西班牙西北的維多利亞被三國聯軍擊敗,法軍損失5000人。隨後,拿破崙派得力幹將蘇爾特趕到西班牙接替約瑟夫指揮法軍對抗聯軍,但是,依然無法拯救法軍失敗的命運。7月底,聯軍再次在索勞倫擊敗蘇爾特指揮的法軍,將法軍趕過了庇里牛斯山,徹底趕出了西班牙。獲勝之後的威靈頓並沒有止步,而是率軍趁勢追擊法軍,直接殺入到法國境內。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1812年6月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向歐洲大陸「最後的抵抗力量」俄國發起了戰爭,在薩塔諾夫卡戰役中拿破崙首戰獲勝,法軍士氣高昂,可誰也沒想這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將會陷入廣袤、酷寒、傷病和飢餓的泥潭中(圖為法國軍隊正在渡過涅曼河)1812年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0公裡發生的與博羅金諾之戰是法俄戰爭的轉折點(圖為拿破崙在博羅金諾高地上觀察俄軍)小小的博羅金諾村,雙方投入了近
  • 拿破崙義大利:拿破崙親自兼任國家元首的義大利邦國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805年拿破崙將義大利共和國改為義大利王國,親自兼任義大利國王。1814年拿破崙退位,義大利王國覆滅。那義大利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第三次反法聯盟:拿破崙帝國與反法聯盟的第一次大戰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1804年拿破崙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 弒父、戀妹、擊敗拿破崙,亞歷山大一世從出生到死亡都是一個謎
    立國僅僅數百年的沙俄,如同一個破落的遠房表親,偶爾千裡迢迢來插手一下家族事務,卻被西歐的親戚們嗤之以鼻。但曾有這樣一位沙皇,竟被全歐洲人民冠以「救世主」的稱號。他究竟立下了何等不世功勳?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嗎?要解答這些問題,須從聖彼得堡的那個冬夜說起。
  • 老師不會告訴你,拿破崙稱霸歐洲,其實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當時的拿破崙還只是法軍一個小小的少校。而他也正是通過與反法同盟的戰爭,而逐漸攀上高位,最終成為法國的執政。所以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拿破崙乃是身不由己,其面對的是意識形態的對立,是因為有反法同盟存在,他必須要打。
  • 拿破崙:秘密東進
    奧地利原本是打算趁法國入侵英國時,同時在法國背後下手,通過在德意志和義大利同時發起對法軍的進攻,一舉收復失地。 奧地利委任查理大公率領9.5萬人進攻義大利的法軍,試圖奪回義大利北部。在德意志方面,有斐迪南大公率領7.2萬人,牽製法軍,並等待俄國援軍到來後再伺機進攻法國本土。在蒂羅爾,約翰大公率領2.3萬人,策應兩路。
  • 拿破崙:反敗為勝
    奧地利分別在義大利和德意志部署有10萬和12萬大軍。法國的萊茵軍團有12萬人,在萊茵河與奧軍隔河對峙,雙方是相持不下、勢均力敵。而在義大利,法軍則僅有約4萬人,3萬由馬塞納將軍指揮,退守熱那亞附近,另外1萬人駐防皮埃蒙特西部的諸多山口隘道。
  • 拿破崙不懂戰略?贏了戰役輸了戰爭,100年後希特勒犯了同樣錯誤
    8日,繆拉軍在馬爾蒙和蘇爾特軍的支援下擊敗金邁爾,法軍又乘勝追擊,在京次保再次大敗奧軍,這些勝利都是以極少代價完成的。奧軍整體潰不成軍,金邁爾向南逃往慕尼黑。法軍轉而向西,在韋爾廷根與奧軍的一個加強師相遇,該師奉麥克之命打算增援金邁爾。這支增援部隊很快被法軍擊敗,2000人被俘,隨後貝爾納多特的第1軍繼續追擊金邁爾,並於12日進入慕尼黑。至此,法軍已經牢牢地抓住了主動權,切斷了奧軍的退路。
  • 拿破崙不滿和對國內戰爭厭戰以及建立歐洲聯盟對抗法國,感到沮喪
    拿破崙戰爭開始時,是為了保衛國家和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而拿破崙創建的法蘭西帝國代表的是新興法國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的屬性是掠奪、霸權和擴張。因此,在擊敗前五次反法同盟、鞏固法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後,拿破崙並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而是積極向外擴張,希望通過戰爭稱霸歐洲。拿破崙戰爭後期,霸權和掠奪成為主旋律。
  • 拿破崙——土倫之戰
    到9月底,土倫城已經有1.4萬反法聯軍,英軍佔領了耶爾群島,並在上面布倫海角和克爾海角上修建防禦堡壘(埃吉利耶特炮壘和巴拉去耶炮壘),兩座炮臺可以打擊湖泊上的任何戰艦,土倫城防禦更是堅不可摧。 土倫事件後,讓法國的形勢雪上加霜,為了捍衛新生的革命政權,法國出動了2.2萬兵力攻打土倫城。